(共54张PPT)
9 竹节人
有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竹节人,玩竹节人,花样翻新、乐此不疲。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竹节人》,分享他们童年的快乐。
新课导入
范锡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喜欢在自己的小说、童话、散文中抹上浓浓的传统色彩、民族气息,称之为“中国味”。
主要作品:《辟邪铜钱》《灶王爷和他的朋友们》《分身奇妙功》《金爪小神鹰》等。
作者简介
学习提示
0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序。
02
阅读阅读导语,明确阅读任务。
字词大通关
词语我会认
风靡 豁开 叉腿 卡住 疙瘩 疲倦
冰棍 跺脚 橡皮 沮丧 抽屉 一绺
俨然 盔甲 金箍棒 偃月刀
mǐ
huō
chǎ
qiǎ
gē da
kuī
yǎn
duò
tì
liǔ
gū
yǎn
dòu
dūn
窦尔敦
词语解释
(1)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
(2)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
(3)像受惊的鸟兽一样四散逃离。( )
(4)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
(5)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
叱咤风云
弄巧成拙
作鸟兽散
虎视眈眈
忘乎所以
生字我会写
duò
足字旁的最后一提和“朵”的横画、撇画,要互相穿插,字才显得紧凑。
书写指导
cái
左下角是“衣”,要写得小一点儿,最后一笔变为点。
tuí
左半部分“秃”字最后一笔要变为横折提,避让右半部分的“页”。
课文内容我知道
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做竹节人
玩竹节人
没收竹节人
为了完成任务一,你会怎么读课文呢?
任务阅读目的: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会别人玩这个玩具。
任务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细读相关段落,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想一想,“乐趣”表现在哪些方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制作之乐
玩耍之乐
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的言外之意。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语言
言外之意
“我们小时候”物质条件不够好,那时候的玩具“只能自己做”,强调“都”“只能”,有点心酸,也带点调侃的意味。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这句话指出了作者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而不是购买现成的。这反映了当时的物质条件相对较为有限,孩子们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靠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来制作玩具。
“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这句话说明了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和分享。当一个孩子做出了一件新颖有趣的玩具时,其他孩子会很快被吸引并仿效,这种风潮会迅速传播开来,甚至影响到整个班级和学校。
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制作竹节人的段落,并尝试编写玩具制作指南。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3
竹节人制作指南
材料
工具
制作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注意事项
毛笔杆、结实的线
锯、钻孔工具
把毛笔杆锯成约一寸长的一截
在上面钻一对小眼
再锯八截短的竹节
用结实的线穿在一起
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填写下表。
锯的时候要小心笔杆崩裂
通过详细描述制作竹节人的过程,展示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出有趣的玩具,享受着斗竹节人带来的乐趣。同时,也提醒读者在制作过程中要小心操作,以免材料损坏。
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的言外之意。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语言
言外之意
我们的毛笔都偷偷用来做竹节人了,因为做得多,毛笔就“丢”得多,卖毛笔的生意自然特别好。两相对比,显示出“我”的窃喜与得意。
“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这句话是作者对竹节人发明者的猜测。作者认为,发明竹节人的人很可能也是在这种破旧的课桌环境中成长的。因为只有亲身经历过这种环境的人,才会想到利用课桌的裂缝来玩竹节人。
取名号玩
对打
单独玩
竹节人单独一个人玩时是怎么玩的?两个放在一起是怎么玩的?“我们”给竹节人做了哪些装备,又取了哪些名号呢?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为什么用这么多说明性的内容来详细介绍做竹节人的方法和竹节人的玩法呢?
一方面是因为读者可能对竹节人的游戏不熟悉,所以说的详细,让读者有一定的了解,若感兴趣,还可以制作和玩竹节人;
二是时间过去了那么多年,作者竟然还对竹节人的制作和游戏过程记得那么清楚,可见竹节人曾给他带来了许多快乐,所以在这个说明的过程中又蕴含了作者真切的情感。
仔细阅读第8—19自然段,圈画关键词,补全竹节人的玩法。
嵌入裂缝
将绳子
一松一紧
在竹节人手上安装武器
两个竹节人玩对打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这句话描述了将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的过程。当在下面拉紧鞋线时,竹节们就会站立起来,形成一个壮士的模样。作者用形象的比喻,将竹节人与现今健美比赛中的小伙子进行对比,形容其威风凛凛的样子。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这句话描述了通过拉紧和放松鞋线来操纵竹节人的动作。当拉紧鞋线时,竹节人会站立起来;当放松鞋线时,竹节人会手舞足蹈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这句话描述了将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进行搏斗的情景。它们会没头没脑地对打,不知疲倦,也不会倒下。这展示了孩子们在玩耍中享受着搏斗的乐趣。
装饰竹节人、给竹节人取名号的乐趣
破课桌,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
通过对孩子们对竹节人进行个性化改装的描述,展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武器和装饰,为竹节人赋予了不同的角色和形象,使玩耍更加有趣。同时,也反映了孩子们对孙悟空、窦尔敦等英雄角色的喜爱和向往。
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为下面这两个竹节人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吧。
还有同学别处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拟人
表达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排比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竹节人打斗的精彩场面,句式工整,有气势。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这句话描述了孩子们在玩竹节人时所喊的各种招式和助威声。他们用这些词汇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激烈程度,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19
20
21
喜爱、专注
围观斗竹节人的乐趣
侧面描写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一系列词语把同学们观看斗竹节人的热切和投入写得十分生动。
侧面描写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上课也依然意兴不减。
这段话通过对孩子们玩竹节人的情景描述,展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了竞争、失败和胜利的情感,同时也享受着玩耍的乐趣。这段话充满了童真和活力,让人感受到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
默读课文第20—29自然段,圈画出关键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起因
经过
结果
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课上贪玩竹节人被没收
意外发现老师也爱玩竹节人
两手空空悄然离开
讲讲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
作者写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用了什么样的写作顺序?
事情发展顺序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经 过
大步流星:形容跨着大步,走得飞快。
怒气冲冲:形容满脸的怒气,异常激动。
“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这句话描述了孩子们精心制作的竹节人和他们在游戏中建立的“赫赫伟绩”都被老师一把抓走了。“鏖战犹酣”表示竹节人的战斗正进行得十分激烈,突如其来的终止让孩子们感到无奈和失落。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动作
描写
神态
描写
表现了老师对竹节人的喜爱。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童趣的老师形象。
“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这句话通过对老师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展示了老师对竹节人的投入和专注。老师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完全沉浸在竹节人的游戏中,忘记了周围的环境,甚至没有注意到孩子们在偷看。
起因
经过
结果
课上贪玩竹节人被没收
意外发现老师也爱玩竹节人
两手空空悄然离开
根据提示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老师
生气
开心
“我们”
沮丧
惊喜
释然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为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我主要关注了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充满乐趣
竹节人
制作竹节人
玩竹节人
没收竹节人
结构梳理
一、老师把我们的竹节人没收后( )
A.扯散了,扔到窗外。
B.给别的同学了。
C.在办公桌上玩得忘乎所以。
D.给自己的孩子玩。
C
课堂演练
1.“我们”弄丢毛笔,实际是把买来的毛笔用来做竹节人了。( )
2.竹节人的动作是听“我们”指挥的。( )
3.“下课时……吸引了一圈黑脑袋……”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4.“我跟同桌相视一笑”是因为“我们”看到老师喜欢竹节人,为得到认可而窃喜。( )
二、判断对错
√
×
√
×
滚铁环
那天活动课,老师给我们拿来了“滚铁环”的器材——铁环、铁钩。大家看到器材拿来了,一窝蜂似的朝那里涌去,争先恐后地抢着。我好不容易抢到了器材,挤出人群,跑到一边津津有味地玩了起来。
我右手握住铁钩,左手将铁环放在地上向前一滚。铁环还没等我把它钩住,就像个懒虫似的扭了几下便倒在地上了。
拓展延伸
看来是力气用得太小,我暗自思忖。这回我把铁环使劲儿向前一推,它立刻快速向前滚去,可还没等我回过神来,铁环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我再次滚动铁环,这次铁钩总算能跟上铁环了,可是我没跑几步,只听“砰”的一声,我的铁环跟另一个同学的撞在一块儿了,顿时,我像泄了气的皮球。唉,这么难侍候的家伙不玩也罢。
同学们,看来,要想征服手中的玩具,就得对它的习性了如指掌,和它默契配合,还必须和它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说一说学了这一课后,你觉得是自己制作的玩具好还是买的玩具好?说一说各自的异同,交流感悟。
课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