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
15
课
攻击
防御
楷书
金文
金文
篆书
楷书
篆书
矛
不要漏了第二笔点。
盾
下面为“目”
作者简介
韩非子: 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xún)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所写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结合注释
联系上下文
方法指导
借助插图
我们之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你还记得吗?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卖
夸赞、夸耀
课文赏析
鬻
誉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课文赏析
莫能陷
坚
坚固
不能刺破能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课文赏析
无不陷
利
都能刺破
锋利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课文赏析
演一演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课文赏析
其人弗(fú)能应也。
课文赏析
此刻的楚人为什么回答不上来?
不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合作探究: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不可同世而立。
(fú)
存在
如果你是当时的围观者,你会对这个楚人说些什么?
说一说
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而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推荐阅读
郑 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 自度 其足,而/置之/其坐。至 之市,而忘操 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①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②先:首先,事先。 ③度(duó):测量。
④至:等到,直到。 ⑤操:携带。
⑥乃:于是,这才。
①
②
③
④
⑥
⑤
《韩非子》
推荐阅读
感谢
聆 听
矛
不要漏了第二笔点。
盾
下面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