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郓城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之《雨霖铃》课件(18张ppt)+教学设计(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郓城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之《雨霖铃》课件(18张ppt)+教学设计(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31 07:18:30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雨霖铃 【宋】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因曾任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郎中”。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他的词风行一时,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作品集《乐章集》。雨霖铃诵读要求
节奏舒缓
情感哀伤 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
柳永《引驾行》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卢挚《沉醉东风》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寒蝉——悲凉、哀愁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王褒《送别裴仪同》
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李白《菩萨蛮》 长亭——送别、离愁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雨——凄凉、愁苦 第一组意象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凄凉的氛围。
写出诗人内心的伤感哀愁。
点明了送别的地点(长亭)、时间(晚)、天气(骤雨初歇)。
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渲染了苍茫广阔的氛围。
烘托出离人的落寞孤寂。
想象行舟后所见之景。
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片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片写别后情景作铺垫。第二组意象有什么作用? 这一问一答中的意象如酒、柳、风、月,使你联想到哪些诗句?请同学们给合以前所学诗词,分组讨论3分钟,总结概括这些意象的内涵。柳—离愁
风—悲凉
月—思念
酒—愁绪第三组意象有什么作用?渲染出凄凉清冷的氛围。
烘托离人孤零惆怅的心境。
想象别后酒醒的场面。
景物描写(意象)的作用渲染气氛
烘托心情
特殊作用内容上
结构上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 抓住作者所选取的意象
抓住意象的特点 作业练习(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姓名
张春玲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单位
郓城县实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雨霖铃>
一、教材分析
北宋词坛上柳永是一颗耀眼的明星。《雨霖铃》是宋词中的经典,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渲染、白描、寓情于景的手法,,景中见情、情中带景,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流连难舍的情景。全诗分三层,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再写离别之时,重在描写情态;最后写离别之后,重在刻画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写尽离情别绪,叹为观止。
二、学生分析
?????诗词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的难度。更何况是成年人之间的离情别绪,对于不谙世事阅历较浅的高一的孩子,很难体会那肝肠寸断的离愁别绪。但,毕竟他们已是较成熟的孩子,对人世间的离情有一定的体味,如果能给孩子创设相应的情境,并加以渲染,相信孩子内心的情感也能被调动出来。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感受意向、白描手法的重要作用。
2、体味词中的离愁别绪。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ppt:1、导入新课时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剪梅》的视听歌曲的片段,易于学生区分豪放派和婉约派。http://my.tv.sohu.com/us/193110/4179329.shtml
2、介绍作者及诗词背景和特点时,使用课件打出柳永其人其词特点的介绍,一目了然,利于学生了解。
3、在概括诗词上下片的内容时,在讨论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时,在个性赏析景语或情语时,在个性诵读时,利用课件展示问题,简单明了,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生成。
4、在赏析景和情的特点时,在分析意向的作用时,利用课件展示相应的画面,直观形象,易于创设情境,提炼感受。
音频:
???1、在整体感知时,播放录音《雨霖铃》,听名家的朗诵,那种感伤,那种离愁别绪,那种凄婉的婉约风格,会有更深的感触。
???2、在品味完诗词,学生个性诵读和再次齐诵诗词时播放《雨霖铃》的背景音乐,再次渲染那种离人的凄婉、哀伤,让学生能够和作品达到心灵的共鸣。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预习
1、安排学生熟读并背诵本词。
2、提出有感情的朗诵诗词的要求。
学生晨读预习,富有表情的诵读。
导入
1、播放不同风格的歌曲。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学生带着问题聆听歌曲。
2、讨论歌曲的风格风格。
ppt: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剪梅》的视听歌曲的片段。
整体感知
1、播放《雨霖铃》的录音,讨论词的感情基调。
2、通过齐读、提读、范读、个人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诵读来深切体味词的风格和感情。
1、学生听录音,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多方式诵读,体味风格和情感。
音频:《雨霖铃》的录音
品读全词,
体味情感
1、把学生分组,提出问题讨论。概括诗词上下片的内容,梳理景和情的特点,分析意向的作用。
2、老师提出个性赏析,学生分析自己欣赏的景语或情语,谈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重点鉴赏名句。
3、提出问题,讨论情与景的关系,鉴赏诗词情景交融、白描、虚实结合等艺术手法。
4、安排学生根据体会个性诵读,再次重温此情此景,与作者达成共鸣。
1、学生讨论并概括诗词上下片的内容,梳理景和情的特点,分析意向的作用。
2、学生分析自己欣赏的景语或情语,谈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学生讨论情与景的关系,讨论诗词情景交融、白描、虚实结合等艺术手法的妙用。
3、学生根据体会个性诵读,再次重温此情此景,与作者达成共鸣。
Ppt:课件展示问题讨论
Ppt:课件凸显画面直观渲染,创设情境,学生身临其境,讨论赏析。
Ppt:课件播放背景音乐,配合学生诵读。
板书
老师条理板书
学生再次梳理文本思路
Ppt:课件呈现老师设计的板书能再次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作业布置
老师布置从情与景的角度鉴赏诗词范仲淹的《苏幕遮》
学生做训练巩固所学
Ppt:课件呈现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这堂课的特色,我觉得表现在三个方面。一、音频的刺激,对于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孩子来说,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能引起他们听课的兴趣,另外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抽象的风格特点。二、直观的形象的画面更易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的能力,去提取情感经验,从而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至此,作者的情就是学生的情,作者的愁就是学生的愁,真正的心领神会了。三、这是一节自由的开放的课堂?,学生自由组合谈论、分析,畅谈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更有利于学生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