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程标准】
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同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学科素养】
1.认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论证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和必然性(唯物史观)
2.了解认识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理解认识当今世界面临的金融危机、贫富差距拉大、地区热点、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时空观念)
3.引入历史资料,认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条件、特点、影响,分析归纳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史料实证)
4.认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表现;分析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含义(历史解释)
5.知道当今世界全球治理的新现象和中国方案的提出,明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认识现今中国的大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家国情怀)
【重点知识】
1.核心概念: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2.关键问题:
(1)人类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
(2)全球治理与中国解决方案的提出
【时空脉络】
【知识概览】
【基础导学】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和平
(1)二战结束以来,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 得到政治解决。
(2)联合国维和行动,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
2.发展
(1)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获得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2) 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
4.促进因素: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这一切,成为制约战争的有力因素,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发展方面 自2008年?____________发生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__________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和平与安 全方面 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如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争端、叙利亚内战造成的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等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__________、网络安全、?_____ ___________、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__________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难题
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1.全球性问题应对措施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如?_______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
(2)改革原有的?__________________,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
①在全球层面,?____________正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②在地区层面,?________________正在有效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2009年首次召开的?________________领导人会晤,以及2015年成立的新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
2.中国的贡献
(1)一方面,中国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方面,中国倡导构建?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课堂思考】
问题思考1
材料 当代经济实力对比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南北国家实力相差悬殊,占全球人口不到1/5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3/4,而占全球人口4/5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拥有不到1/5的世界生产总值。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 问题:世界的发展很不平衡,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
影响:富国与穷国的悬殊差别,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是危害世界和平的潜在因素。
问题思考2
材料 2012年9月11日早8时46分,奥巴马与妻子米歇尔及工作人员在白宫南草坪举行默哀仪式,11年前这一时刻,首架遭劫持的美国民航客机撞向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由此揭开美国本土所遭受的最大恐怖袭击,约3 000人在当天4场袭击中遇难。
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国际形势特点?
提示 在缓和与和平的形势下,存在国际恐怖主义等问题,使世界呈现出紧张与动荡的局面。
问题思考3
阅读教材第138页“学思之窗”中邓小平的话。如何理解邓小平这段话?
[提示]从邓小平对和平与发展的分析方面总结。
【答案】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爆发,具体表现在和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具体表现在发展具有了现实可能性,战后经济发展是主线。
问题思考4
阅读教材第142页“问题探究”,你同意这种理解吗?谈谈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提示]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和影响等角度分析。
【答案】同意。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各国之间包容互鉴、求同存异,充分尊重各国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元化,建构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全球新文明观,加强各国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逐渐拉近各国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前进道路中的障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知识拓展】
1.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1)从和平趋势的内在需求看,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深刻教训,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是民心所向,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
(2)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3)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4)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2.和平:指世界的总体和平,特别要注意的是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关系人类的命运走向。发展: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主要是经济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关系人类的生存品质。和平问题主要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主要是南北问题。
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①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
②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③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和平时期完成的,而两次世界大战则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2)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①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加强了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共享,为彼此和平共处提供了物质保障,抑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
②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③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1)不利因素。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和新殖民主义的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扩大。
③两极格局结束,新的世界格局处于形成阶段,世界局势出现许多不稳定因素。
④种族歧视、恐怖组织、极端组织和邪教组织;毒品泛滥;法西斯极右势力沉渣泛滥;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领土纠纷;能源危机;局部战争不断等。
(2)有利因素。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不断。
②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③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第三世界联合,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努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⑤中国经济崛起,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4.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宗教纠纷、领土问题、民族矛盾、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问题凸显出来,和平与动荡局面并存。
5.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发展中国家既有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6.冷战思维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抗性的思维模式,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仍然存在,但概念内涵发生了变化。冷战结束后的冷战思维是指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妄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意识与观念
7.二十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德国柏林成立,于华盛顿举办了第一届G20峰会,属于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组成(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俄罗斯以及欧盟)。
8.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9.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途径中蕴含的家国情怀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倡导国家间关系的共同性、互动性、包容性和协调性四大属性。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妥善处理好国家主权与共同体权利的关系、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的关系、伙伴与盟友的关系、非殖民化与新型国际合作的关系四组问题。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振动“双翼”(正确义利观和亚洲新安全观)与紧握“抓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共建“一带一路”)。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加强各层次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一是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二是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三是努力推动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构建,四是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完善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对于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给出的中国判断。在中国政府和领导人的积极努力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与赞扬。
10.“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现实意义
(1)对世界: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相关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完善自由化、市场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人民的传统友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消除分歧,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
(2)对中国:有利于深化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空间与规模;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地位。
1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1)政治上,提倡各国之间应形成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2)安全上,提倡各国应不断为共同安全而努力。
(3)经济上,积极推动共同发展与合作共赢。
(4)文化上,坚持相互尊重、兼收并蓄和开放包容。
(5)生态上,提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课后练习】
1.中国二战史研究会会长胡德坤教授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使世界从动荡战争时期转向和平与发展时期……它把和平还给了世界。”上述观点表明(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的威胁已经消除
B.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从此走向了安定繁荣
C.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人民达成了和平共识
2.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时代主题。两极对峙格局结束之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在这样的时代中( )
A.动荡不安的局势不再存在
B.发达国家主宰当今世界一切事务
C.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
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无发言权
3.有人认为,全球化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的破坏、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同质化。这是在强调全球化( )
A.带来了高效运作的市场经济体系
B.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C.伴随着较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D.给全人类带来的机遇远大于挑战
4.虽然国际贷款和援助大量进入,但非洲仍有33个国家被联合国核准为“全球最不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非洲统一组织框架加速搭建后,多年来严重困扰非洲发展的战乱问题部分得到有效调解,非洲的贫困率也从1996年的57.5%下降到2005年的50.4%。这说明非洲( )
A.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特征
B.联合自强推动社会发展
C.区域集团改善经济秩序
D.政治合作提升国际地位
5.1999年,为防止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二十国集团成立。其中包括原八国集团,十一个新兴经济体(来自亚、非、美、澳四大洲)以及欧盟。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举行了第一次国家领导人峰会。材料反映了( )
A.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共识
B.冷战思维不复存在
C.国际经济旧秩序已崩溃
D.世界多极格局形成
6.习近平总书记说:“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这旨在强调( )
A.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的对比
C.中国努力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
D.全球治理体系不应以综合实力为基础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G8(八国集团)是传统的工业化大国“俱乐部”。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舞台上既有G8+5,即八国集团与五个发展中大国非正式对话的形式(由G8发出邀请,五个发展中大国被动接受);又有G20(二十国集团),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
——据陈伟光、曾楚宏《新型大国关系与全球
治理结构》整理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15分)
根据材料,从发达国家、新兴大国、协调机制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概括特点。
参考答案:
1-6DCCBAC
7.发达国家地位削弱但仍占优势,并力图继续维持其主导地位;新兴大国地位日益提高,作用不断增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新的协调机制、新型大国关系正在形成,国际关系日益民主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