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9.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暮 江 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观察细致
生动描绘
题西林壁
题写、书写。
庐山脚下的西林寺。
墙壁
题西林壁: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借助注释
学习活动一:读懂题意,了解背景
题 西 林 壁
(宋)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著名文学家,三人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知诗人
《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
《惠崇春江晚景》等。
知背景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了苏轼的思绪,在游览庐山后,他写下了这首总结小诗《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自由读,读准字音
学习活动二:细读第二首,巩固方法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听朗读,注意节奏和停顿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再读,把握节奏和停顿
多角度连续细致的观察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请圈出描写诗人不同观察角度的词。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山岭
山峰
连绵起伏的山岭
高耸入云的山峰
山岭连绵起伏
山峰高耸入云
横看
侧看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
近
高
低
远近高低各不同
多角度连续细致的观察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真面目
位于江西北部,北临长江,东临鄱阳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庐山是世界文化遗产,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那里山势雄伟,多悬崖峭壁。
庐山
庐山真面目?
庐山的全貌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因为
诗人看不到庐山的全貌,是因为他身在山中,只看到了庐山的一部分,只有走到山外面,才能看到庐山的真面目。
观察点不同,看到的景象就会不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要客观全面地看问题。
通过圈关键词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习活动三:学习第三首,运用方法
卢钺,字威节,闽县人(今福建福州人),他流传后世的作品很少,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雪梅》。卢钺所写的《雪梅》共有两首。
知诗人
自由读,读准字音
降
自由读,读准字音
听朗读,注意节奏和停顿
再次读,把握节奏和停顿
“雪”和“梅”比较的结果如何?请你圈一圈。
我圈出了“未肯降”,从这里可以看出梅和雪都不肯服输。
“雪”和“梅”比较的结果如何?请你圈一圈。
“雪”和“梅”比较的结果如何?请你圈一圈。
我圈出了“费评章”,结合注释可以知道连诗人都难以评判雪和梅谁输谁赢。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和雪谁都不肯服输,连诗人都难以评判,可见,在诗人眼中,梅和雪真的难分高下。
“雪”和“梅”的特点各是什么?结合插图,圈出关键词。
我圈出了“三分白”和“一段香”,我通过这两个词,结合观察文中插图,发现作者从颜色和气味两方面进行观察,发现雪的特点是“白”,梅花的特点是“香”。
我圈出了“逊”和“输”,根据注释,我知道了“逊”的意思是不及,比不上。和下一行的“输”,意思相近。我猜测整句诗的意思就是雪比梅更加晶莹洁白,而梅比雪更加清香。
从“颜色、气味”等角度细致观察
感悟出了什么道理?
梅的特点是“香”,雪的特点是“白”,二者各有所长,我们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自由读,读准字音
你读懂了什么?
诗人通过观察发现没有雪的梅花不够有生气;有梅有雪但没有诗的话太俗气。原来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尝试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