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
2. 理解饱含深情的句子。
重点、难点:
1. 重点: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真挚的爱情。
2. 难点:理解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句子。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法学法:
1. 学生课下查找有关周恩来与邓颖超的资料,如查阅书刊、与长辈交谈、上网等,了解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加深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情。
2. 通过反复朗读与探究,了解作者的情感与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这篇文章选自1997年3月5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日报》。该文写于1988年4月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84岁高龄的邓大姐观赏西花厅海棠花时,睹物思人,口述本文,后由身边工作人员整理而成。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以表达对这位杰出女性的纪念和缅怀。(见教参P45)
二、学生讲述周恩来与邓颖超的事迹
见教参P42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跨越障碍
1.字音字形
甬(yǒng)道 澎湃(péng pài)
2.词语注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思是花朵并没有忘记根株的恩情,即使凋谢零落,也要化作泥肥,来培育、养护来年春天的花朵,使之更鲜艳。语出龚自珍《己亥杂诗》,全诗为:“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鸿雁] 课文中指的是书信。
[中坚] 在集体中最有力的并起较大作用的成分。
[在所不惜] “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下面多连“不”。课文里强调一点也不吝惜。。
[患难与共] 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受困难或灾祸。
[浮想联翩] 形容众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九泉] 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3.同义词辨析
(1)偶然 偶而
两个词都有不经常、有时候的意思。有时可以换用。如:有时候,闹市里偶然(偶而)也能听到一两声鸟鸣。
主要区别:“偶然”跟“必然”相对,指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如:偶然事故。“偶而”多和“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如:偶而迟到一次,就感到心不安。
本课例句:“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
(2)泰然 安然
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安定、没有顾虑的意思。有时可以换用。如:安然(泰然)自若。
主要区别:“安然”比较强调平安的含义,安安稳稳地,没有顾虑。“泰然”则有镇定、安定的含义。
本课例句;“在我们的革命生涯里,总是坚定地、泰然地、沉着地奋斗下去。”
(2). 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概括能力)
作者借海棠花回忆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3). 教师:同学们在概括的过程中已经大体了解文章思路 ,请同学们划分一下段落。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见花思人,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6):回忆在中南海西花厅共同生活的日子。抒发对周恩来的思念之情。
第三部分(7-9):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第四部分(10-11):再次抒发思念之情,结束全文。
四、分析第一和第二部分
1、文章从西花厅前的海棠花写起。“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一个“又”饱含无限深意,触发了作者对已经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人的深情回忆。
2. 作者深情地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因为海棠花是周恩来的心爱之物,在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棠树前留下了周恩来的足迹和身影,留下了两人许多美好的回忆,睹物思人,勾起对与周恩来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回忆。
3. 作者回忆了与海棠花相关的哪些片断?能否加个小标题?每个片断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
第一个片断:因花而居。因为爱海棠花,就选定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六年,三十八年。
这部分词用得很精彩“偶尔”“就”“整整”,表明对海棠花的喜爱非常执着,也说明了两人的爱情非常坚贞。
第二个片断:赏花。细致描绘了周恩来生前在繁 ( http: / / www.21cnjy.com )忙的工作之余,常抽几分钟有时独自驻足观赏,抬头看了又看,以此得以稍稍休息,有时与邓颖超并肩赏花。
最精彩的句子是“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眼前。”“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
因为深爱对方,所以过去的回忆仿佛就在眼前那么清晰,所以说“短暂”;但爱人离去,思念之情与日俱增,所以十二年又是漫长的。
第三个片断:寄花。邓颖超为远在日内瓦的周恩来剪了一枝海棠花,压在书本里,通过鸿雁传情,表达她的思念,体贴之心。
这段写得颇为真挚动人,这对革命的伴侣,他们爱得那么真,那么纯,令人动容。
第四个片断:花开人已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小结: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周恩来的无限敬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写出了周恩来并没有离开我们,他正为我们的国家,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继续工作着,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周恩来同志永远活在邓颖超的心里,也永远活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心里。
作业:练习册三、四题
教学后记:让学生体会到第二人称写法的妙处,便于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
第二教时
导入:周总理简介
原籍浙江绍兴,曾用名伍豪、飞飞。四次痛哭:父走、王若飞事件、停火协议、大跃进。
二、分析课文第三部分(7-9)
在《周恩来传 革命婚姻》中这样写道:“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在中国公众生活中最成功、最忠诚和最持久的婚姻,这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是两个具有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之间的结合”我们阅读第7-11段,去解读这真挚的爱情和成功的婚姻。
1. 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并归纳:
第7段:概述“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
第8段:详细写了在革命斗争中的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第9段:二人简单而朴素的结合。
2. 讨论、 探究
(1)找出文中邓颖超与周恩来在革命生涯中共同追求,共同奋斗的句子,体会其思想感情。 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我们都下定决心,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只是为着我们共同的斗争,发扬爱国主义,追求新思潮,追求进步。建立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要为共产主义奋斗。文中多次出现“我们”的共同理想,为共同理想奋斗的句子,这说明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同志、战友、伴侣的关系,“我们”始终把革命放在首位。
(2)第8段中为什么用大段的文字写周恩来同志曾主张独身主义,而“我”也对婚姻抱悲观的想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为了革命事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无暇谈及个人问题,说明两人的交往全是为了革命事业,没有任何个人的目的,它使两个抱定独身的青年走到了一起,从友谊发展到爱情。
(3)文中提到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进步学生组织的“觉悟”起到了什么作用?
说明两人相识的时代大背景,作为进步的热血青年,他们为了反帝,反封建、反卖国贼,为了救亡图存他们走到了一起来,在那个年代注定了他们的爱情要与革命交织在一起,注定了他们要共同出生入死,患难与共。
(4)文章的结尾句,作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
明确:他们都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所以称“同志”;他们的一生都在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着,所以是“战友”;他们是两个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之间的终身结合,“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所以是伴侣。
精选段落和语句朗读,品味本文的语言
1.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朗读这句话,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着的深情。)
海棠花是楚楚动人的,而由此引出的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故事,恐怕比它还要动人。看到这蕴含着深情厚谊的海棠花,就会使人们引起许多美好遐想。
触物生情,追忆“看花的主人”。
七、小结
1. 运用融情于事和直接抒情等多种抒情方式抒发的情感。
2. 语言朴素自然,深挚感人。从全文的字里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我们感受到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领导的邓颖超具有坚强,刚毅的一面,又有女性感情细腻,深沉的一面,它并不一味沉缅于深深的思念之中,在深情的回忆之中给我们以鼓舞,以力量、以启发。
3. 运用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海棠花语
代表意义:游子思乡、离愁别绪 温和、美丽、快乐
秋海棠象征苦恋。当人们爱情遇到波折,常以秋海棠花自喻。
古人称它为断肠花,借花抒发男女离别的悲伤情感。
花语就便有“苦恋”了
作业:练习册——第三、四题
教学后记:从文中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贞不渝的爱情、乐于奉献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