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河南模式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三)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体育是一个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下列体育图标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现有两根木条,它们的长分别为50cm,35cm,如果要钉一个三角形木架,那么下列四根木条中应选取( )
A.50cm长的木条 B.15cm长的木条
C.100cm长的木条 D.85cm长的木条
3.已知,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4.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后发现,只用两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就可以作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如图:一把直尺压住射线,另一把直尺压住射线并且与第一把直尺交于点,小明说:“射线就是的角平分线.”他这样做的依据是( )
A.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B.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C.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D.以上均不正确
5.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45°,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
A.360° B.720° C.1080° D.1440°
6.如图,在中,按以下步骤作图:
①分别以B,C为圆心,以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两点M,N;
②作直线交于点D,连接.
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7.如图,在2×2的方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则与△ABC成轴对称且以格点为顶点三角形共有( )个.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8.两个连续的奇数的平方差总可以被 k整除,则k等于( )
A.4 B.8 C.4或-4 D.8的倍数
9.《九章算术》中有一道关于古代驿站送信的题目,其白话译文:一份文件,若用慢马送到800里远的城市,所需时间比规定时间多1天:若改为快马派送,则所需时间比规定时间少2天,已知快马的速度是慢马的2倍,求规定时间.设规定时间为x天,则下列列出的分式方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如图1,现有边长为和的正方形纸片各一张,长和宽分别为a,b的长方形纸片一张,其中.把三张纸片按图2所示的方式放入另一张边长头的正方形纸片内,已知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满足,则a,b满足的关系式为(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1.要使分式有意义,那么x应满足的条件是 .
12.已知点与点关于x轴对称,那么的值为 .
13.如图,已知AC=DB,要使△ABC≌△DCB,则需要补充的条件为 .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4.如图,在Rt△ABC中,,点D在边BC上,将△ABD沿A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边AC上的点E处.若,则 °.
15.如图,在Rt△ABC中,,,,B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点N分别是BD,AC边上的动点,点M在BC上,且,则的最小值为 .
三、解答题
16.(1)计算:;(2)解方程:.
17.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18.如图所示,CD和EF是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A、B是某公司的两个销售点,公司要在P处修建一个货运站,使P到两条道路的距离相等,且到A、B两个销售点的距离相等,请做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位置.(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19.如图,已知,,E、F是AC上两点,且.
(1)△ABE与△CDF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
(2)连接BC,若,,求∠CBE的度数.
20.近年来节能又环保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某品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若完全用油做动力行驶,则费用为75元;若完全用电做动力行驶,则费用为30元.已知汽车行驶中每千米用油费用比用电费用多0.3元,汽车行驶中每千米用电费用是多少元?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1.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可以计算,
反过来.
请仔细观察,一次项系数是两数之和,常数项是这两数之积,二次项系数是1,具有这种特点的二次三项式可利用进行因式分解.
根据上述阅读,解决下列问题:
(1)已知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有一个因式是,求另一个因式和k的值;
(2)甲,乙两人在对二次三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时,甲看错了一次项系数,分解的结果为,乙看错了常数项,分解的结果为,求这个二次三项式,并将其进行正确的因式分解.
22.如图,△ABC中,,,点O在BC边上运动(O不与B,C重合),点D在线段AB上,连接AO,OD.点O运动时,始终满足.
(1)当时,判断△AOB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当AO的最小值为4时,此时_____________;
(3)在点O的运动过程中,△AOD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请求出此时∠BDO的度数.
23.如图①,,,,相交于点M,连接.
(1)求证:;
(2)用含的式子表示的度数;
(3)当时,的中点分别为点P,Q,连接,如图②,判断的形状,并证明.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A C D C B A B
1.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个部分折叠后可以重合.
试分析各图形中是否有这样的一条对称轴,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
解:A.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B.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C.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D.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根据范围即可确定.
【详解】设第三边的长为,则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即,
四个选项中只有A选项中的木条满足要求.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构成三角形的条件,确定第三边的范围是关键.
3.D
【分析】根据同类项定义、同底数幂的乘法、乘方、除法法则逐项分析解答.
【详解】解:A. 不能合并,故A错误;
B. ,故B错误;
C. ,故C错误;
D. ,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同底数幂的乘法、乘方、除法等知识,是基础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4.A
【分析】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过两把直尺的交点作,,由题意得出,从而得出平分,即可得解,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详解】解:如图所示:过两把直尺的交点作,,
∵两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直尺,
∴,
∴平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故选:A.
5.C
【分析】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即可得到外角的个数,即多边形的边数.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解:多边形的边数是:360÷45=8.
则内角和是:(8﹣2)×180°=1080°.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正多边形的外角和、内角和,熟知公式是关键,利用外角和解决正多边形边数问题是常用思路
6.D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的度数,又由题意可得为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则可求得的度数,据此即可解题.
【详解】解:,,
,
由题知,直线为的垂直平分线,
,
,
,
,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5种基本作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7.C
【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找到△ABC的对称轴,EH、GC、AD,BF等都可以是它的对称轴,然后依据对称找出相应的三角形即可.
【详解】解:如图所示:
与△ABC成轴对称且以格点为顶点三角形有△ABG、△CDF、△AEF、△DBH,△BCG共5个,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的性质;找着对称轴后画图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B
【分析】设两个连续奇数分别为2n+1,2n+3,表示出两数的平方差,化简后即可求出k的值.
【详解】设两个连续奇数为2n+1,2n+3,
根据题意得:(2n+3)2-(2n+1)2=(2n+3+2n+1)(2n+3-2n-1)=8(n+1),
则k的值为8.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
9.A
【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得快马的速度和慢马的速度,根据快马的速度是慢马的2倍列分式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规定时间为x天,
根据题意得慢马的速度为,快马的速度为,
∵快马的速度是慢马的2倍,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0.B
【分析】本题考查了整式运算在图形面积中的应用,由图形得,,即可求解;能根据图形表示出,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由题意得
,
,
,
,
整理得:;
故选:B.
11.
【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可得答案.
【详解】由题意得:,
解得:,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关键是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
12.7
【分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
【详解】∵点与点关于x轴对称,
∴,,
∴.
故答案为7.
【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13.AB=DC(答案不唯一)
【分析】本题中有公共边BC=CB,利用SSS来判定全等则只需要添加条件AB=DC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可知:AC=DB,BC=CB,
∴利用SSS来判定全等则只需要添加条件AB=DC,
故答案为:AB=DC(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掌握判定定理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14.26
【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和180°解得,由折叠的性质得到,最后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解:,,
,
折叠,
,
,
故答案为:26.
【点睛】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15.
【分析】作点M关于BD的对称点,连接P=PM,BM=B=1,当N,P,在同一直线上,且时,的值最小,等于垂线段的长,据此解答
【详解】解:作点M关于BD的对称点,连接P=PM,BM=B=1,
,
当N,P,在同一直线上,且时,的值最小,等于垂线段的长,
,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最短路线问题,涉及垂线段最短、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16.(1)8x2-6x-10;(2)x=-1
【分析】(1)原式先根据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把括号展开,再进行合并即可;
(2)按照解分式方程的步骤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解:(1)(3x+1)(3x-1)-(x+3)2
=9x2-1-(x2+6x+9)
=9x2-1-x2-6x-9
=8x2-6x-10;
(2),
x-(2-x)=x-3,
x-2+x=x-3,
2x-x=-3+2,
x=-1,
检验:当x=-1时,x-3≠0,
∴x=-1是原方程的根.
【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解分式方程,一定要注意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
17.,
【分析】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掌握分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最后代入求值.
【详解】解:原式
.
当,原式.
18.见解析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分别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OD的平分线,两直线的交点即为货运站.
【详解】解:如图所示:
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作∠EOD的平分线,
两直线相交于点P即为货运站.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应用与设计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19.(1)见解析
(2)55°
【分析】(1)根据边角边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
(2)根据全等的性质,,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1)解:△ABE≌△CDF,理由如下:
∵AB∥CD,
∴∠A=∠DCF,
∵AF=CE,
∴AF﹣EF=CE﹣EF,
即AE=CF,
在△ABE和△CDF中,
,
∴△ABE≌△CDF(SAS);
(2)由(1)知,△ABE≌△CDF,
∴∠AEB=∠CFD,
∵∠CFD=80°,
∴∠AEB=80°,
,
∴∠CBE=∠BCE=80°﹣25°=55°.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20.汽车行驶中每千米用电费用是0.2元,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50千米.
【分析】设汽车行驶中每千米用电费用是x元,则每千米用油费用为(x+0.3)元,根据完全用油做动力行驶,则费用为75元;若完全用电做动力行驶,则费用为30元,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汽车行驶中每千米用电费用是x元,则每千米用油费用为(x+0.3)元,
根据题意可得:,
解得:x=0.2,
经检验得:x=0.2是原方程的解,
∴汽车行驶中每千米用电费用是0.2元;
∴千米,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50千米,
答:汽车行驶中每千米用电费用是0.2元,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50千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
21.(1)另一个因式为;k的值为
(2);
【分析】(1)设,根据定义对应系数相等即可解得.
(2)把,,依次展开,分别取正确的常数项和一次项系数.
【详解】(1)设
∴,,
∴,
∴另一个因式为,k的值是.
(2),
,
由题意得:,,
∴这个二次三项式是.
【点睛】此题考查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因式分解,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熟悉运算规则.
22.(1)△AOB为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
(2)6;
(3)的度数是60°或105°.
【分析】(1)证明即可解答;
(2)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时,的值最小,求出AB,AD的值即可解答;
(3)分三种情况,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BDO的度数即可.
【详解】(1)解:△AOB为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
∴,
∴.
∵,,
∴,
∴,
∴△AOB为直角三角形.
(2)当时,OA的值最小,如图,
在中,,,,
∴,
∵,,
∴,
∵,
∴,
∴,
∴.
故答案为:6;
(3)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分三种情况:
①时,,
∴;
②时,,
∴;
③时,,
∴,点O与C重合,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的度数是60°或105°.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涉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23.(1)证明见解析
(2)
(3)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见解析
【分析】(1)利用证明,即可得;
(2)根据得出,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一步即可得出的度数;
(3)先证明,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然后得,进而得到结论.
【详解】(1)证明:如图1,,
,
在和中,
,
,
.
(2)解:如图1,∵,
,
在中,,
=
,
在中,
.
(3)解: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如图2,由(1)得,
的中点分别为点P、Q,
,
∵,
,
在与中,
,
,
,
又,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准确找到全等三角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