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书山有路勤为径,( )。
书读百遍,( )。
读万卷书,( )。
发奋识遍天下字,( )。
学海无涯苦作舟
其义自见
行万里路
立志读尽人间书
请你读一读,并说说下一句: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一本书可以不厌其烦地读上好多遍,读的遍数多了,深入思考了,自然了解书中的意思。
读 书 方 法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古人谈读书
24
第一部分:《论语》
第二部分: 朱熹
《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
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
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
思想。与《大学》《中庸》《孟
子》合称“四书”。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节奏,用“/”画出停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识
zhì
识
(博闻强识)
(认识)
这位学者博闻强识( ),对事物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 )。
(识别)
zhì
shí
zhì
sh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本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小组内互相交流。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
同“智”,智慧。
知
知
知
知
知道。
对待学习要诚实。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你们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吗?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勤学、谦虚。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小古文学习方法锦囊:
(1)借助注释来理解;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学习方法:
勤勉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多听多记、勤奋好学
这句话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可
以是________。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坚持学习,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持之以恒
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勤奋、进取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曾经
吃饭
睡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实践
思与学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背诵课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博览群书
学富五车
汗牛充栋
字斟句酌
韦编三绝
走马观花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朱熹 (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通书解说》《周易读本》等。
自读课文,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用“/”画出停顿。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尝
谓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漫浪
随意。
心不到
眼不到
记不能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难道,怎么。
反问
心到
眼口到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联系你的读书体会,你认为本段文字哪里对你有启发?
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 tuō zhòu )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
“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不断地汲取营养,获取新知,才能豁然开朗 ,融会贯通的道理。
源头活水和观书学习有什么关系呢?
观书有感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
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当读书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融汇贯通。
春水猛涨就好像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
这首诗和观书学习有什么关系呢?
鲁迅的读书五到:
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
拓展延伸: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今逐目条列,名曰童蒙须知。若其修身、治心、事亲、接物、与夫穷理尽性之要,自有圣贤典训,昭然可考。当次第晓达,兹不复详著云。 (蒙养从入之门,则必自易知而易从者始。故朱子既尝编次小学。尤择其切于日用,便于耳提面命者。著为童蒙须知。使其由是而循循焉。凡一物一则,一事一宜,虽至纤至悉,皆以闲其放心,养其德性,为异日进修上达之阶,即此而在矣。吾愿为父兄者,毋视为易知而教之不严。为子弟者,更毋忽以为不足知而听之藐藐也。
羞耻
耻笑
教诲
诲人不倦
可谓
称谓
诵读
背诵
岂止
岂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