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下面是同学们对课文的感悟,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处应选择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亲人是波光粼粼的大海,是广袤辽阔的草原,是滋润生命的甘露。《散步》通过描写祖孙三代散步时发生分(奇/歧)并各(得/德)其所的事,一霎间引发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交织在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在散步的过程中,作者将其对生命、人生的深刻体会寄寓其中。
A. lín 歧 得 shà yù
B. lǐn 歧 德 shà yù
C. lǐn 奇 德 chà yǔ
D. lín 奇 得 shà yǔ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树上的嫩芽也蜜了。( )
(2)我想折散一家人,终不愿意。( )
(3)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
(4)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________过了一个严冬。
(2)他们两人意见________很大,一直争执不休。
(3)我们应该重视人才,让人才_______,尽展其长。
(4)妈妈既要工作,又要顾家,但她总能想出________的办法。
A.度 分别 各行其是 一箭双雕
B.熬 分歧 各行其道 面面俱到
C.熬 分歧 各得其所 两全其美
D.活 分别 各得其所 两全其美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阅读经典作品,一般循着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从重点词语的理解,到全篇内容的把握,再到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
B.在《中国诗词大会》的比赛现场,选手们信手拈来一句句古典诗词,让我们发自内心由衷的敬佩。
C.运动让人快乐。长期久坐,不仅影响体能,还容易导致作息紊乱,引发负面情绪。
D.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大多是因为他们有更坚定的恒心和更为顽强的毅力的原因。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以“羲和”命名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B.“我和我的同事们,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黄旭华院士获得“共和国勋章”时的发言,成为他潜心科研、毕生报国的真实写照。
C.一群来自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亚洲象,开启了一年多的漫长旅程。它们一路穿森林啊、跨红河啊、越农田啊,受到海内外关注。
D.益智类节目《国学小名士》,不仅有典籍故事,还刻画出孟子善辩的鲜明特点,营造代入感;不仅引用经典,还阐释为人处世的道理,体现时代特点。
6.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________,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一个鲜红的“优”。在爱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A.也许是蔚蓝天空的一朵白云 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B.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也许是蔚蓝天空的一朵白云
C.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D.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7.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作者是莫怀戚,体裁是散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B.本文的景物描写不多,仅有两处,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C.课文在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并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
D.课文通过散步这件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8.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
(2)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9.某校组织了以“家风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收集了丰富的材料,学到了深刻的道理,准备在班级对这次活动做一个总结。
新闻摘录: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晒家风家训也被越来越多的群众认可和推崇。为此,“清明祭英烈 共颂中华魂”诗词歌会还特别设置了分享好家风家训环节。“耕读兴家业,文化启后昆”“恭逊益百世,尚德裕子孙”……一条条立意深厚、内容博奥的家训传递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也让讲家训、重家风成为社会风尚和家庭自觉。
名人感言:“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的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网友留言:我们要倡导社会新风,应当从培育每一个家庭的良好家风开始。家风好了,社会风气才会好。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风气的优劣,守望家风是所有人的必修课。
调查数据:
家风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调查统计图
(1)阅读调查数据,概括调查统计图的主要信息。
(2)仿照示例,为“呼吁传承优良家风”活动写一条宣传语。探寻名人家风,传承优良传统
(3) 在微博热搜“该不该大力宣传家风”的话题下,网友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请你阅读大家的观点,再谈谈你的观点。
小咪:我认为不该大力宣传家风,虽然好的家风能够让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有些家长只是借着“家风”的名义给孩子灌输自己的思想,还有的家长直接把糟粕带进了家里,比如“唯父母论”,压迫孩子的个性。
小天:我觉得你有点因噎废食,这样专制的父母终归是少数,而且大家都提倡家风,我们也应该响应。
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0.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11.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属于大词小用,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12.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种对称式的语句出自孩子之口,有什么表达效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碗鸡蛋茶
焦学龙
在我的少年时代里,清晨是鸡蛋茶香味的。半梦半醒间,窸窸窣窣的响动传来,是母亲起床。透过半透明的窗纸向外看,东边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为祖母冲一碗鸡蛋茶,是几十年来母亲每天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做饭用的是灶台,燃的是柴草,烧的是大锅。每天清晨,母亲总是第一个起床。她轻手轻脚走进厨房,往锅里添几舀水,坐在灶膛边的老木头墩子上,拿起火柴,“嗤”地一擦,火苗划破黑暗,在清晨凛冽的空气里跳动几下,整个世界仿佛就在那一刹那苏醒过来。
等水开的当儿,母亲起身净手,从红泥罐里取个鸡蛋,在锅沿轻磕一下,单手打入瓷碗中。母亲用筷子飞快地把蛋打散,几勺沸水入碗,蛋液霎时变成絮状,旋转开花,蛋香四溢,再撒上几颗盐粒,滴上几滴香油,馥郁的香味就是这样,闹钟一般唤醒沉睡的我们,数十年如一日。
许多年后,细数有关母亲的记忆,最深刻的还是灶台边的她。像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母亲没受过系统教育,一辈子没走出过山村,身上总浸满烟火气,总在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流走。然而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柴米油盐,细水长流,日复一日的琐碎总要一件一件处理好,哪怕只是冲沏一碗平常的鸡蛋茶。
母亲冲鸡蛋茶时神情是那么专注,那么温柔,那么虔诚。这种简单的食物,是那个年代母亲能够给予我祖母的最丰富的营养,最真挚的敬意,最朴实的孝心。
母亲小心翼翼地端着大瓷碗,送到堂屋里。祖母刚好起床。母亲轻轻地把大瓷碗放在祖母跟前,满面含笑地招呼祖母:“娘,冲好鸡蛋茶了,快趁热喝吧!”
“真香啊!”祖母笑着应答母亲。老人端起大瓷碗递到嘴边,一口一口地抿着。我常常闻得口水直流。祖母把我叫到身边,让我跟着一起喝。那时候家里本来就过得捉襟见肘,鸡蛋更是不可多得的奢侈食物,我们这种小孩子大多是无福享用的。母亲暗地冲我使个眼色。我意会,不再喝祖母的鸡蛋茶。
祖母与母亲,虽是婆媳,却情同母女。祖母六十九岁那年开始生病,母亲除了农活和家务琐事,肩上又多了一道重担。她肯吃苦,又不抱怨,几十年如一日地伺候祖母。母亲的孝心,左邻右舍看在眼里,都因此格外敬我母亲三分。祖母到了晚年,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完全没有行将就木的衰朽感。我常想,这与每天雷打不动的一碗热热乎乎、香气四溢的鸡蛋茶,一定有着很大的关系吧。
祖母是八十七岁高龄时去世的。祖母去世前一天,母亲还给老人家沏了一碗她一生最爱喝的鸡蛋茶。
印象中,母亲吃穿用度上对自己苛刻到极致。物资贫乏的年代,大人们习惯了把欲望降到最低,勒紧裤腰带过活。但凡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先考虑老人,再想到小孩子,总把自己放在最后一位。
我年少时经常暗下决心,一定要走出这个小村子,挣钱让母亲吃好的,不必再为一枚小小的鸡蛋斤斤计较。母亲过去常教育我们,吃饭留三分饥,穿衣留三分寒,这三分的饥和寒,便是家底,往后再遇到难挨的日子,也不至于承受不住。而侍奉老人,一定要拿出万分真心来——“百善孝为先,谁没有老的一天呢?”这些朴素的道理,贯穿了她的一生,也贯穿了我的成长。
如今,祖母早已去世,母亲也离开我整整一周年了。每当忆起母亲,常深深心痛,亦时感温情。我的心中也一直留有母亲在灶台边忙碌的身影,那一碗馥郁的鸡蛋茶的香气,那一颗真诚朴素的孝心,一直是我心里的温暖一隅,每每想起,仍有垂头泪涌的冲动。
(有删减)
13.结合语境,说说“这些朴素的道理,贯穿了她的一生,也贯穿了我的成长”中“这些朴素的道理”指的是哪些道理。
14、阅读第五段,结合全文主旨,说说你对“母亲”每天冲鸡蛋茶深层含义的理解。
15.选文主要写母亲,为什么还要用大量篇幅写祖母?
16.文章以“一碗鸡蛋茶”作为题目,请简要分析其含义。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黄昏
张蛰
①扑棱扑棱在水里奔跑,那是田鸡。芦苇丛里有个东西探头探脑地想出来,那是野鸭子。西天是一片说不出的绚烂,红,紫,黄,灰,淡蓝……颜色纠结在一起。太阳没有了,从河滩里望回去,村庄开始有黄昏的暗。
②我坐在河滩上,把节节草含在嘴里,无所事事,割了一下午的草正发出甜丝丝的味道。我有点搞不明白,天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颜色,那些奇形怪状的彩色云彩,想什么像什么。牛哞,驴叫,马在嘶鸣,空旷的漫河滩里十分嘈杂,声音此起彼伏。它们知道该到圈棚里去了,它们需要休息,干了一天活它们要吃草料,它们知道黄昏一来夜就要来了,夜一来它们就该收工啦!
③这些牛马驴比平时叫得欢,可能跟黄昏的颜色有关,它们也觉得不能无动于衷。我坐在漫河滩的黄昏里,想一个孩子的心事。田二家的走过我身旁,叫着我的小名喊我回家,我没搭理她。我已经上学了难道她不知道吗?她不会写字,也不会算账,她只知道出工干活挣工分,顺便偷点东西回家,可我都已经会写天安门了。她好占便宜,上次扒队里的红芋,她硬是比我们每个人都多吃一块,把她噎得躬着腰乱转圈子都没舍得把剩下的半块给我们。
④大雁叫着往南飞去,风开始变得有些凉意,泥土开始变得凉悠悠的,整个漫河滩都凉意十足。西天无声地燃烧,非常非常灿烂,我坐在河边的泥土沟里看田鸡快乐地奔跑,野鸭子到底没敢出来。炊烟袅袅升起来,一个村庄渐渐淹没在淡淡的烟雾和斑斓的黄昏里。从我坐的地方看过去,西天正在村庄的屁股后头燃烧。
⑤有不知名的虫子开始叽叽地折腾出动静来,先是一种,后来有不一样的声音。我坐在那里,口含节节草,不想回家。这个念头非常强烈。我想把自己割了一个下午的草交给谁更可靠些,然后我走掉,沿着河滩往东北走。往东北走并没有具体的目的地,只是河水是往东北方向流的,这条被黄河扔掉几百年的废旧的古道如今水清草肥,行走缓慢。我把含了很长时间的节节草扔到水里,看着它一点一点地漂走,往东北方向漂去。我站起来,极力往那个方向望过去,在黄昏里前方渐暗,让人觉得有些茫然。我沿着河岸走了十几米远,又不知不觉地回到我的草堆前,叹了口气,有些闷闷不乐地坐下。我看到有颗星星拱出来,天色更加暗淡,西天的灿烂变成一抹绛紫红,但余晖依然把村子上空的那块天衬亮着,村庄倒是更暗了,看不见了炊烟,一个庄子就几乎成了一团的幽暗。
⑥田鸭子今天在课堂上出了洋相,因为学了好几天了,他仍然只会一块糖加两块糖是三块糖,一旦变成1加2就不知道等于几。老师脸色铁青,青筋暴跳。我想极力抬起头来看清黑板,但实际上只看到坐在我右前方的田鸭子满不在乎,摸着头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鼻涕老长地挂在嘴边,我别过脸去,不愿面对他。
⑦下午三点不到就放学了,我习惯性地到漫河滩里来割草。割草我知道是填坑沤积肥为家里挣工分,可会写天安门能做啥呢?似乎有用。但到底有啥用?我无法回答自己。我一会儿想读书识字,一会儿又想流鼻涕的田鸭子,心里七上八下,坐卧不安,矛盾万分。终于又心灰意冷起来,再次抬起头四望望,河水开始变黑,芦苇丛在风里沙沙作响,西天没有了一抹红,天上开始挂更多的星星,周围各种小东西弄出的声音杂乱无章。我最后犹豫着是否现在就沿着河沿儿走掉,不打招呼与所有的人告别。正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一个悠长熟悉的声音对着漫河滩呼喊我的名字,让我回家吃饭。我拖长声调高声回应,鼻子发酸。又叹一口气,我弯腰背起一大捆草,拖着书包往家走。
⑧周围杂乱无章的虫鸣因为我的动静一下子停止了,但很快又轰然响起,歌唱被意外打断后每个虫子似乎格外卖力,听起来争先恐后,声嘶力竭。西天再没有黄昏的一丝迹象,一个村庄站在远处,黑乎乎地等着我。
⑨那是我此生第一次思考求知路上的无趣。现在想起来,我之所以没有在那个黄昏走掉,似乎一直在苦盼那个唤我回家的声音,似乎想用那个声音告诉心里的另一个自己,瞧,我没法走,我得回家。少年时代的这种经历,没谁看得见,只能藏在自己心里,偶尔拿出来,摸一下。
17. 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景物描写。
18. 几处画线句都将村庄置于黄昏的背景下描写,构思巧妙,请赏析。
19. 请结合全文分析“田二家的”“田鸭子”两个人物的作用。
我反复说“不想回家”,想“走掉”,但文章结尾却说“似乎一直在苦盼那个唤我回家的声音”,请分析作者如此矛盾的原因。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清明的心弦
王蒙
①我喜欢北方的初冬,我喜欢初冬到郊外、到公园去游玩。
②地上的落叶还没有扫尽,枝上的树叶还没有落完,然而,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春天它急着发芽生长,夏天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而秋天,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果实是大地的骄傲、大树的安慰,却又何尝没有把大树压得直不起腰来呢?
③现在它宁静了,剩下的几片叶子,什么时候落下,什么时候飞去,什么时候变化成泥?随它们去。也许,它们能保留在整个的冬天,待到来年春季,归来的呢喃的燕子会衔去这经年的枯叶,去做巢。而刚出蛋壳的小雏燕呢,它们不会理会枯叶的琐碎,它们只知道春天。
④湖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凌晨时分也许会结一层薄冰,薄冰上有腾腾的雾气,雾气倒显得暖烘烘呢。然而,太阳出来了。有哪一个太阳比初冬的太阳更亲切、更妩媚、更体贴呢?雾气消散了,薄冰消融了,初冬的水面比秋水还要明澈悠远,不再有游艇扰乱这平静的水面了,也不再有那么多内行的与二把刀的垂钓下钩者的贪婪。连鱼也变得温和秀气了,它们沉静地栖息在水的深处。
⑤地阔而又天高。所有的庄稼地都腾出来了。大地吐出一口气,迎接自己的修整,迎接寒潮的删节。当然,还有瑟缩的冬麦,农民正在浇过冬的“冻水”,水与铁锨戏弄着太阳。场上的粮食油料早已拉运完毕,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在整理谷草。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什么适时播种呀,龙口夺粮呀,颗粒归仓呀,那属于昨天,也属于明天。今天呢,只见个个笑脸,户户紫烟,炕头已经烧热,穿开裆裤的小孩子却宁愿呆在家门外边。
⑥这时候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游人与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大地、花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得悠闲,她们已经没有义务为游人竭尽全力地显示他们的千姿百态。当她们完全放松了以后,也许会更朴素动人。而这时候的造访者,才是真正的知音。连冷食店里的啤酒与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队争购,结束了她们大红大紫的俗气,庄重而又安然。
⑦到郊外、公园、到田野去吧,野鸽子在天空中飞旋,野兔在草窠里奔跑。和它们一起告别盛夏和金秋,告别那喧闹的温暖,去迎接漫天晶莹的白雪,迎接那盏盏冰灯,迎接房间里跳动的炉火,和火边的沉思絮语,迎接新年,迎接新的宏图大略,迎接古老的农历新年,二踢脚冲上青天,还有一种花炮叫做滴溜,点起来它就在地上滴溜滴溜乱转。
⑧初冬,拨响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我真喜欢。
21.第②段中作者说“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沉重的负担”是指______________,“快乐的负担”'是指_______________
22.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当然,还有瑟缩的冬麦,农民正在浇过冬的“冻水”,水与铁锨戏弄着太阳。
23.文章第⑦段一连用了六个“迎接”,有什么表达效果?
24.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喜欢北方的初冬?
答案
1、A 2.(1)密(2)拆(3)竟(4)决 3.C 4.C 5.C 6.D 7.C 8.(1)记叙 (2)描写 (3)议论
9.(1)在家风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调查中,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家风对个人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极少数的人认为家风对个人成长没有影响。
(2)示例一:追访治家标准,延续美德行为;
示例二:增添道德砖瓦,建设文明之家。
(3)示例:我认为应该宣传家风,不能因噎废食,当然也不能盲目跟风。优秀家风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不管是古代的孟母、诸葛亮,还是近代的傅雷,他们的家风不仅影响着后代,且让他人都有所受益。我们在宣传家风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父母的引导,以便更好、正确地引导孩子,让他们汲取真正的精华。
10、文章写了祖孙三代四口人一起在田野上散步时发生的分歧以及分歧是如何解决的事。
11、把“走大路”还是“走小路”说成是“分歧”,大词小用,这样写能更好地表现作者责任的重大,并能透露文章的深意。
12、示例:语句充满童趣,尽显孩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机灵,展现了一幅幸福和谐的生活图景。从语义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前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13.①吃饭留三分饥,穿衣留三分寒,这三分的饥和寒,便是家底,往后再遇到难挨的日子,也不至于承受不住。②要拿出万分真心侍奉、孝敬老人。③百善孝为先,谁没有老的一天呢?
14、这段描写母亲冲鸡蛋茶的神情,还用排比句点明了鸡蛋茶的意义和凝聚的感情,歌颂了母亲朴实深挚的孝心。
15、选文写祖母的病、写祖母的高寿等,衬托了母亲的能干和对祖母的孝敬
16、“一碗鸡蛋茶”松软细嫩、香味馥郁,是物质匮乏的年月里为数不多的珍馐。母亲自己缩衣节食,却每日为祖母冲上一碗热乎乎的鸡蛋茶。这一碗碗鸡蛋茶,象征着母亲对祖母的关爱与孝心,体现了一位平凡朴实的农村妇女的真诚善良、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17.本句化静为动(或巧用动词),用“袅袅升起”、“淹没”、“燃烧”等词赋予了夕阳下的村庄以动态感,表现了西天云彩的灿烂斑驳以及村庄逐渐暗淡的过程。
18.村庄是我的成长环境,是我欣赏黄昏的具体背景,也是我反复想要逃离却又最终回归之处。通过描写黄昏下的村庄逐渐变暗、最终一团漆黑等我回家,既表现了时间推移下黄昏的变化,也渲染了村庄中生活的我在求知路上似有出路又迷茫的感觉。黄昏中的村庄象征了我对生存环境的蒙昧无光,也衬托了我懵懂的人生抉择与自我价值觉醒。
19.文章塑造了粗鄙、好占便宜的“田二家的”、无知邋遢的“田鸭子”两个形象,反衬出我的求知者形象,表达了我对自己写字有文化的骄傲,以及对这类人的不屑。但同时又引出了下文我对求知的迷茫,不知会写天安门有什么用。矛盾中表现了我不安于现状,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自我意识觉醒。
20.作者想离开,是因为枯燥乏味的田间劳作、无知粗鄙的乡村环境,渴望更大更远的世界。但最后提及似乎一直在苦盼那个唤我回家的声音,背后是以草垛和熟悉的呼唤声为象征意象的家庭的责任、故乡的牵绊。所以我“沿河走出十几米远,又不知不觉回到了我的草堆前”,苦盼这个声音想自我说服,压下我走出乡村,走向广阔天地的渴求,这是少年求知路上的迷茫和生存困境,表现了个体成长之路的艰辛。
21. 是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 是累累的果实是大树的“安慰”
2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瑟缩”“戏弄”等词赋予了冬麦、水、铁锨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和谐美丽的农人冬灌画面,突出了初冬农民的悠闲。
23.运用排比,六个“迎接”展现了众多美好的事物,洋溢着作者浓烈的向往与喜悦之情,抒发了作者对北方冬季的喜爱,激发了人们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4.(1)大自然摆脱了自己的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变得宁静、清丽、明朗起来;(2)辛勤的农民们也闲了下来,开始享受生活的快乐;(3)人们也沉静下来,获得了审美的满足,激发了自己对生活、对未来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