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0题,每题2.5分,合计50分)
1.读图分析我国古代商业城市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经济重心南移,政治中心东移的推动 ②人口南迁的影响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等
④封建统治者对南方商品经济采取宽松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唐代张籍《贾客乐》中写道:“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其体现的商运方式是 ( )。
A.陆路商运 B.海外商运
C.水路商运 D.长途贩运
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B.东汉时我国的制瓷技术达到成熟阶段
C.唐朝北方青瓷、南方白瓷享有盛名
D.清代发明了珐琅彩(粉彩)瓷器
4.我国古代有很多的名窑和制瓷中心,它们出产的瓷器质量领先,而且各具特色。下列制瓷中心中有“瓷都”之称的是( )
A.河北的定窑 B.河南的汝窑
C.浙江的哥窑(龙泉窑) D.江西景德镇
5.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通晓不绝的夜市是在( )
A、西汉的长安 B、唐代长安
C、北宋开封 D、元朝大都
6.宋敏求《长安志》说:“(长安城)棋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也有人感慨长安城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一现象反映出唐都长安( )
A.城市布局整齐 B.城市规模过大
C.城市功能单一 D.经济政策抑商
7.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其它各项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8.“今是土生之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9.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
10.《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属于独立的生产部门
B.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被官府所控制
11.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D.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12.图是《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表》。它所示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国家基本实现统一
②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④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3.据初步统计,1913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原料供应不足 B.发展速度迅猛 C.资本明显短缺 D.地区分布失衡
14.泉州“源和堂”原是晋江庄杰茂、庄 ( http: / / www.21cnjy.com )杰赶兄弟于1915年着手创办的,厂址初设于青阳镇。1954年公私合营,并于翌年迁址泉州市区,企业性质由合营变为国营。1992年泉州市国营企业与外商合资,该厂更名为“泉州中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源和堂公司”。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泉州“源和堂”
A.是泉州地区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其创办顺应了“实业救国”的潮流
C.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D.最终恢复了原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身份
15.影响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外国资本主义 ②本国封建主义
③官僚资本主义 ④帝国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1895年,甲午状元张謇毅然挂冠从商,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大生纱厂,1899年,开机生产。下列有利于大生纱厂创办的因素有
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
③君主立宪制度实行,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7.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者,十室而九。”洋布战胜土布的根本武器是 ( )
A.洋布漂亮 B.洋布广告多 C.洋布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
18.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机器,创办了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首先出现在 ( )
A.香港地区 B.沿海地区
C.北京地区 D.内陆地区
19.创作于1928年的《卖布谣》中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歌曲反映了当时
A.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
B.外国工业品价廉物美占领中国市场
C.封建剥削严重,贫富现象悬殊
D.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0.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准备实行废银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银元的金融改革。据资耀华回忆:当时银号、钱庄坚决要求慎重处理,新式银行则一直要求早日实行,而外资银行则明确表示赞成。1933年4月1日,废两改元的法令正式实施。这一政策最终能得以出台,究其根源在于
A.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客观要求
B.中国民族工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要
C.西方列强统一中国金融市场的努力
D.民国政府控制金融、巧取豪夺的图谋
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12分,23题13分,24题13分,合计50分)
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雍正帝说)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认为应如何处理农工商关系?他的根据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2分)
(3)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4分)
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愈百张”,繁阜喧盛。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2分)并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2)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4分)
23.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间剪纸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1864年有人记载上海港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松江、太仓手工纺织业的情况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绫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摘自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1872~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表
年代 商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资本所 占比重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资本所 占比重
1872~1894年 53 4687 9.6% 103 28000 57.3%
1895~1913年 463 90801 41% 136 103153 46%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分)
(2)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动。根据材料二、三加以说明。(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给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3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村的丝绸生产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家庭手工丝织作坊。到明、清时,周村成为全国瞩目的丝绸生产中心,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几百家。民谣“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生动地描绘出当时周村丝织业的繁荣景象。
材料二 伴随着电视连续剧《大染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播,百年商埠——周村备受国人关注。该剧讲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描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发生、发展的艰难道路,从中展示了一代人强国梦的诞生与毁灭。主人公陈寿亭以周村家喻户晓的大实业家张星垣为原型,全景式的描述了大染坊的兴衰过程,是近代山东乃至全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周村丝绸业发展的主要特点。(2分)
(2)在电视剧《大染坊》中,民国初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陈寿亭创办的大华印染厂发展迅速,一跃成为青岛第二大印染企业。其原因是什么?(5分)你认为大华印染厂与材料一中印染业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2分)
(3)近代周村丝绸业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地位和作用作简要评价。(4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略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提到“船”载贾客,因此体现的是水路商运。
3.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正确,我国是最早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明瓷器的国家,被称为瓷国;B项说法正确,东汉时我国的制瓷技术达到成熟阶段;C项说法错误,应该是北方的白瓷,南方的青瓷;D项正确,清代出现了粉彩和珐琅彩。
考点:古代的手工业:制瓷业
点评:制瓷业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手工业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瓷器,南北朝时期的到发展。最容易考到的是景德镇的瓷器、元代的青花瓷、明清之际的粉彩和珐琅彩等。此外还要知道,我国古代手工业分为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每种手工业的特点需要把握。
4.A
【解析】
试题分析: B项的筒车、C项的翻车、风力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车都是农业生产的灌溉工具,所以这三者的用途相同,A项的水排是手工业上用来鼓风冶铁用的,故答案选择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生产工具的变化
5.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基本的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知识。被称为瓷都的是北宋时期的景德镇。故选D。ABC项错误,河北的定窑和河南的汝窑等都是生产瓷器的重要的窑口,但是不被称为瓷都。
考点:古代的手工业:制瓷业
点评:制瓷业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手工业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瓷器,南北朝时期的到发展。最容易考到的是景德镇的瓷器、元代的青花瓷、明清之际的粉彩和珐琅彩等。此外还要知道,我国著名的瓷器生产基地,如河北的定窑和河南的汝窑等都要掌握。
6.C
【解析】
试题分析:AB两项的时期,中国古代商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材料的表现不符合,当时的商品经济没有发展到那样的程度。D项的元朝有夜市,但夜市最早是出现在北宋,由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所以商品经济发展非常快速。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夜市
7.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的能力。材料讲述的是长安的街道多且整齐划一,但是到了晚上却是“鼓歇行人绝”,这反映在唐代城市是贸易的地方,政府对“市”有严格管理。A、B选项说法正确,但是不全面;材料并没有体现到经济政策;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
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强调的是“人善治之”方可连年丰收,所以要重视精耕细作。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特点
9.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土地买卖的现象却来越频繁,土地兼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10.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知道当时社会的四个阶层分工不同,但是和手工业发展有关的是工商食官,也就是说在当时手工业仍然由官府垄断,另外从材料的出处也可以了解一些有效的信息,就是本题材料来源于《国语·晋语》,说明当时仍是商周时期,从而得出结论当时还未打破官府对手工业的垄断。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
11.B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近代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民族工业发展分不开的,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产业工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抓住时间,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是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故选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民政府经济发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1933—1936年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这个时期属于国民政府的前十年。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有①④。②③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所以选D。
1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22.7%集中在哈尔滨”、“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41.8%集中在上海”等信息可得出民族工业地区分布失衡的特点。ABC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特点
14.B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题意不能得出A项,三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造是将其变成了公有制企业,应是计划经济的范畴,而不是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所以C项不正确;1992年的改造并没有改变它的公有制性质,所以D的说法也不对,其创建于1915年一战期间,恰好顺应了当时民族资本家们要求“实业救国”的思潮,所以选B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民国时期的曲折发展
15.A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与帝国主义无关,所以选A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原因
16.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在华设银行、建工厂,大量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①②正确。君主立宪制度没有实行,义和团运动与题干无关,排除③④。
17.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英国的商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由于英国的生产力水平高,机器生产的商品质量好,并且价格低,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8.B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业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所以它最早应该出现在沿海的开放的城市,香港在西方入侵后成逐渐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所以排除A项。CD两项不具备民族经济最早产生的客观条件,所以答案选择B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19.A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歌谣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外国的工业品廉价且物美,导致“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说明A,但没有说到占领中国市场,故排除掉B;CD与题目五Uganda,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对中国的冲击
2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1932年国民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各方主张明显不同,但1933年币制改革最终执行,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推动,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和市场,而传统的银号、钱庄应随时代的发展日趋退出历史舞台,所以答案选B,A项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是经济随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非原因,C项是西方国家支持币制改革的原因,D项是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的重要原因而非根本原因,同时此时四大家族巧取豪夺并不甚突出。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1.(1)看待:以农为本,重农轻商即“重本抑末”(2分)。
根据: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家,才能民富国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2分)。
(2)材料二中,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1分);材料三中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1分)。
(3)影响: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任意两点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朕观农为最贵。以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等内容可以判断出雍正皇帝认为农业是四业的根本,实行重农抑商。依据材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可总结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根本;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让农民安心生产,才能民富国安。从事工商业的人多,从事农业的人数就少,应保证农业人口数。
(2)根据材料“钞关,大有增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关税害商”可以总结出材料二中政府设置大量的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征收重税。依据材料三“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可以判断出大量的商人在盈利之后,将大量的钱财用来买房子置地,使资本流向土地。
(3)根据材料重农抑商政策、闭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锁国政策的推行和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该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的影响如:限制了商业生产的发展,阻碍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加剧了土地兼并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等。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机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22.
(1)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城市布局 ( http: / / www.21cnjy.com )打破了坊市界限,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货币经济发展,出现纸币。(2分,答出三点即可。)
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政治中心的影响;东京处于汴河附近,交通便利。(4分)
(2)新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
(3)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政治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材料中“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及所学知识得出: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货币经济发展,出现纸币。第二小问从宋代经济的发展、政府政策的调整、交通发达等角度分析城市繁荣的原因。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材料中“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南京‘织机愈百张’,繁阜喧盛。”得出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此题主要依据上述材料和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得出结论。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可从城市职能的变化、人口的流动、城市的规模、市民观念的变化等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3.(1)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说明:传统手工业棉纺织业受到冲 ( http: / / www.21cnjy.com )击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办企业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发展或外国资本主义入侵。(6分)
(3)影响: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与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表的能力。材料已给出了两幅图片,第一幅描述的是男子在田间耕地,用的是铁犁牛耕;第二幅图片是女子在纺织,是典型的家庭手工业。因此中国古代农业特点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
(2)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材料给出了中国近代手工业发展情况以及工业的总体情况。我们通过比较发现,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受到了外来经济的严重侵袭,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是仍然占据社会主体。新兴的工业以及部门在中国开始出现。
(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意识会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经济作为社会存在的形式会收到社会意识的改变。经济结构的变动对于整个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十分重要。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以及无产阶级的壮大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农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主要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的变革·特点;经济结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24.(1)①周村丝织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丝绸生产中心。②丝绸生产分工细,出现专业手工作坊。③成为周村主要产业。(2分任意两点即可)
(2)原因: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的推动;政府提倡使用国货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陈寿亭的个人才能。(5分)
区别:材料一的印染业采用的是手工生产;大华印染厂采用的是近代机器大生产。(2分)
(3)评价: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产生了新的阶级力量,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革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列强的侵略扩张;但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重压,决定了其难以独立发展,实业救国的探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屡遭挫折。(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材料一中内容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进行概况即可;(2)本问题可以转换为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结合史实可以直接回答;材料一中文字说明周村的纺织业属于传统的手工业作坊而大华印染厂则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采用机器生产;(3)结合教材内容直接回答即可,但要注意语言表述的规范性。
考点: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产生和发展是高考中的必考点,也是难点。有关民族资本主义的考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②民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④民族资本主义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