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评(四)(第四单元)
(满分: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三字经》:“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为缺漏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A)
A.魏蜀吴 B.始春秋
C.为南朝 D.国号齐
2.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分析,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在无数割据者角逐的混乱局面中,出现了三大割据势力,它们削平了较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内部的统一。据此可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D)
A.分裂倾向的加剧
B.均衡局势的打破
C.局部范围的统一
D.区域经济的发展
3.晋武帝为了拱卫皇室,大封同姓诸王,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魏、晋以来蓄积,扫地无疑。”这说明“八王之乱”发生源于(B)
A.连年不断混战局面
B.西晋采取分封制弊端
C.晋惠帝的昏庸无能
D.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4.(2023·福州模拟)魏晋时期,从蒙古草原迁居山西的匈奴人,为适应山西自然、社会环境,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并发展冶铁、制陶等手工业。据此可知,北方游牧民族内迁(B)
A.减轻北方民族偏见
B.推动北方民族交融
C.增加中原文明内涵
D.缘于游牧经济局限
5.东晋初年,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段材料说明的最主要问题是(C)
A.东晋偏安江南,政体混乱
B.王敦、王导有谋反之心
C.东晋政权得到了贵族支持
D.东晋皇权被相权左右
6.(2023·广州中考)南北朝时期,至少有七十万人从北方迁移到长江流域,使长江中下游的“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仓廪充实。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D)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君主专制的实行
C.北方政局的稳定 D.江南地区的开发
7.如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北魏帝王的哪项诏令有关(B)
A.迁都洛阳 B.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C.改鲜卑姓为汉姓 D.与汉人贵族联姻
8.脍炙人口的《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艺术形式上看,反映了北方民族妇女的特色;从文字来看,词兼胡汉,“天子”“可汗”并用。这反映了(B)
A.民族交融的趋势开始出现
B.文学创作受民族交融影响
C.儒家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
D.北方女性具有男子汉气概
9.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论述不准确的是(C)
A.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
B.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
C.西晋“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锺繇尤擅楷书书法,刚柔兼备
10.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佛教造型艺术现存有魏晋南北朝的外国人、外族人造像,在石窟雕刻中也有反映西方文化的装饰纹样或图案。这主要反映了(B)
A.雕塑艺术,源远流长
B.中外交往,交流互鉴
C.佛教艺术,绚丽多彩
D.民族融合,古老悠久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往密切,江南地区也得到了开发。
【关键之战——知胜负】
材料一 曹军的兵力有20余万,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曹军大溃。此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是什么战役 (1分)这次战役的特点是以少胜多,你还知道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 (2分)
答:战役:赤壁之战。其他: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历史时序——知变迁】
材料二
(2)材料二的①和②分别指的是什么政权 (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北方的政权有哪些 (3分)
答:①是吴、②是东晋;政权: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等。
【江南开发——知原因】
材料三 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材料四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那时候,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分)
答: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补充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单元测评(四)(第四单元)
(满分: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三字经》:“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为缺漏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 )
A.魏蜀吴 B.始春秋
C.为南朝 D.国号齐
2.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分析,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在无数割据者角逐的混乱局面中,出现了三大割据势力,它们削平了较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内部的统一。据此可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分裂倾向的加剧
B.均衡局势的打破
C.局部范围的统一
D.区域经济的发展
3.晋武帝为了拱卫皇室,大封同姓诸王,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魏、晋以来蓄积,扫地无疑。”这说明“八王之乱”发生源于( )
A.连年不断混战局面
B.西晋采取分封制弊端
C.晋惠帝的昏庸无能
D.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4.(2023·福州模拟)魏晋时期,从蒙古草原迁居山西的匈奴人,为适应山西自然、社会环境,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并发展冶铁、制陶等手工业。据此可知,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
A.减轻北方民族偏见
B.推动北方民族交融
C.增加中原文明内涵
D.缘于游牧经济局限
5.东晋初年,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段材料说明的最主要问题是( )
A.东晋偏安江南,政体混乱
B.王敦、王导有谋反之心
C.东晋政权得到了贵族支持
D.东晋皇权被相权左右
6.(2023·广州中考)南北朝时期,至少有七十万人从北方迁移到长江流域,使长江中下游的“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仓廪充实。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君主专制的实行
C.北方政局的稳定 D.江南地区的开发
7.如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北魏帝王的哪项诏令有关( )
A.迁都洛阳 B.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C.改鲜卑姓为汉姓 D.与汉人贵族联姻
8.脍炙人口的《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艺术形式上看,反映了北方民族妇女的特色;从文字来看,词兼胡汉,“天子”“可汗”并用。这反映了( )
A.民族交融的趋势开始出现
B.文学创作受民族交融影响
C.儒家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
D.北方女性具有男子汉气概
9.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论述不准确的是( )
A.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
B.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
C.西晋“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锺繇尤擅楷书书法,刚柔兼备
10.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佛教造型艺术现存有魏晋南北朝的外国人、外族人造像,在石窟雕刻中也有反映西方文化的装饰纹样或图案。这主要反映了( )
A.雕塑艺术,源远流长
B.中外交往,交流互鉴
C.佛教艺术,绚丽多彩
D.民族融合,古老悠久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往密切,江南地区也得到了开发。
【关键之战——知胜负】
材料一 曹军的兵力有20余万,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曹军大溃。此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是什么战役 (1分)这次战役的特点是以少胜多,你还知道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 (2分)
【历史时序——知变迁】
材料二
(2)材料二的①和②分别指的是什么政权 (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北方的政权有哪些 (3分)
【江南开发——知原因】
材料三 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材料四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那时候,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