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整合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整合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8 08:58:46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整合
课标核心素养 
归纳主题突破 
主题一 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项目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创立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经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盐铁和酒官营、专卖;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征收车船税
思想 焚书坑儒 尊崇儒术
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 兴办太学
军事外交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凿灵渠 北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主要贡献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共同作用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思维进阶】
素养进阶·唯物史观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客观呈现观点。
(2)按照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原则把人物活动分为积极(功绩)、消极(过失)两方面,全面、辩证地进行评价。
(3)总结历史人物事迹带来的影响。
学考衔接·史料实证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黄朴民《“大一统”之梦——秦汉政治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三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政治上,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经济上,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关系上,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秦始皇和汉武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1)秦汉时期匈奴威胁北方边境,请列举一位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著名将领。对比材料一的两幅图片,指出西汉开始对哪一地区进行有效管辖。这一举措对丝绸之路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将领:秦朝的蒙恬;西汉的卫青、霍去病。(任写一位即可)地区:西域地区。影响: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2)材料二中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 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哪家学派 他加强思想规范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任写一点即可)
答:措施:焚书坑儒。学派:儒家。做法:尊崇儒术。
(3)根据所学指出材料三中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经济上”的措施有何共同之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答:共同之处:统一货币。阶段特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主题二 两汉时期的成就
【思维进阶】
学识进阶
两汉时期为什么能有如此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
(1)两汉时期国家统一,文化多元;中外交流频繁;社会经济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继承并创新春秋战国、秦朝的科技文化。
(3)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努力拼搏的结果。
分类把脉中考
【课标】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1.[时空观念](2023·衡阳中考)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秦统一中国”的资料卡片,其中“  ”处是 (B)
  年,秦王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A.公元前230 B.公元前221
C.公元前209 D.公元前207
2.(2023·广西中考)秦朝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秦朝这些举措旨在加强 (B)
A.文化交流 B.地方控制
C.思想统治 D.经济开发
3.[历史解释](2023 广东中考)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A)
A.地方治理强化
B.南方土地开发
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
【课标】
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
4.(2023·深圳中考)“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D)
A.灭六国 B.焚诗书
C.行郡县 D.筑长城
【课标】
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5.(2023·山西中考)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A)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
【课标】
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6.(2023·烟台中考)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诸侯)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该措施 (C)
A.使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B.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
7.[历史解释](2023·苏州中考)从汉武帝建元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儒家经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专攻经学的博士弟子由武帝时的五十人,逐步递增,成帝时增加到三千人。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D)
A.“文景之治”政治清明
B.察举制度逐步确立
C.“推恩”诸侯加强控制
D.儒家经学成为官学
8.(2023 黄冈中考)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反抗。汉代尊崇儒术重在“尊”,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由此可知 (A)
A.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B.教育引导是理政的唯一途径
C.入仕途径决定社会稳定与否
D.儒法结合是强化皇权的根本
【课标】
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
9.[时空观念](2023 青岛中考)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C)
西周→东周→秦朝→西汉→新朝→  
A.嬴政 B.刘邦 C.刘秀 D.杨坚
【课标】
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10.(2023·临沂中考)如图所示图书反映的主要历史人物,具有坚强信念和开拓精神,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主要贡献是 (C)
A.联络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
B.使中国丝绸由海路运到欧洲
C.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
D.使西域正式归属了中央政权
11.(2023 济南中考)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中国的新疆地区,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材料描述的是丝绸之路的 (D)
A.原因 B.路线
C.目的 D.意义
12.(2023·荆州中考)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C)
A.汉朝科技的进步
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13.[史料实证](2023 广州中考)位于广州的汉代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扁球形的银盒(如图)。该银盒的工艺、造型和纹饰与汉代及以前的银器迥异,但在西亚波斯帝国时期的银器中却不难找到与之相似的标本。该银盒反映了当时 (A)
A.中外交流的现象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宦官专权的局面 D.儒家学说的兴盛
【课标】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14.(2023·邵阳中考)1933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指出:“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材料所指的“四大发明”中,东汉蔡伦改进 (A)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
15.(2023·常州中考节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末期,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秦汉在广阔的疆域内和众多的民族间第一次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并为巩固统一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为两千年中国古代的历史走向奠定了坚实基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趋势是统一。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西汉王朝建立后,关系全局的国策是解决匈奴问题。到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持续了几十年。
——摘编自孙家洲《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末期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根本原因,列举秦汉时代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措施。
答: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措施: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能够反击匈奴的主要背景。
答:主要背景: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第三单元 大单元·整合
课标核心素养
归纳主题突破 
主题一 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项目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创立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经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盐铁和酒官营、专卖;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征收车船税
思想 焚书坑儒 尊崇儒术
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 兴办太学
军事外交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凿灵渠 北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主要贡献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共同作用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思维进阶】
素养进阶·唯物史观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客观呈现观点。
(2)按照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原则把人物活动分为积极(功绩)、消极(过失)两方面,全面、辩证地进行评价。
(3)总结历史人物事迹带来的影响。
学考衔接·史料实证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黄朴民《“大一统”之梦——秦汉政治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三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政治上,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经济上,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关系上,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秦始皇和汉武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1)秦汉时期匈奴威胁北方边境,请列举一位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著名将领。对比材料一的两幅图片,指出西汉开始对哪一地区进行有效管辖。这一举措对丝绸之路的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 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哪家学派 他加强思想规范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任写一点即可)
(3)根据所学指出材料三中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经济上”的措施有何共同之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主题二 两汉时期的成就
【思维进阶】
学识进阶
两汉时期为什么能有如此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
(1)两汉时期国家统一,文化多元;中外交流频繁;社会经济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继承并创新春秋战国、秦朝的科技文化。
(3)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努力拼搏的结果。
分类把脉中考
【课标】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1.[时空观念](2023·衡阳中考)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秦统一中国”的资料卡片,其中“ ”处是 ( )
年,秦王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A.公元前230 B.公元前221
C.公元前209 D.公元前207
2.(2023·广西中考)秦朝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秦朝这些举措旨在加强 ( )
A.文化交流 B.地方控制
C.思想统治 D.经济开发
3.[历史解释](2023 广东中考)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 )
A.地方治理强化
B.南方土地开发
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
【课标】
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
4.(2023·深圳中考)“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A.灭六国 B.焚诗书
C.行郡县 D.筑长城
【课标】
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5.(2023·山西中考)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
【课标】
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6.(2023·烟台中考)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诸侯)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该措施 ( )
A.使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B.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
7.[历史解释](2023·苏州中考)从汉武帝建元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儒家经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专攻经学的博士弟子由武帝时的五十人,逐步递增,成帝时增加到三千人。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
A.“文景之治”政治清明
B.察举制度逐步确立
C.“推恩”诸侯加强控制
D.儒家经学成为官学
8.(2023 黄冈中考)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反抗。汉代尊崇儒术重在“尊”,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由此可知 ( )
A.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B.教育引导是理政的唯一途径
C.入仕途径决定社会稳定与否
D.儒法结合是强化皇权的根本
【课标】
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
9.[时空观念](2023 青岛中考)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 )
西周→东周→秦朝→西汉→新朝→  
A.嬴政 B.刘邦 C.刘秀 D.杨坚
【课标】
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10.(2023·临沂中考)如图所示图书反映的主要历史人物,具有坚强信念和开拓精神,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主要贡献是 ( )
A.联络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
B.使中国丝绸由海路运到欧洲
C.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
D.使西域正式归属了中央政权
11.(2023 济南中考)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中国的新疆地区,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材料描述的是丝绸之路的 ( )
A.原因 B.路线
C.目的 D.意义
12.(2023·荆州中考)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汉朝科技的进步
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13.[史料实证](2023 广州中考)位于广州的汉代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扁球形的银盒(如图)。该银盒的工艺、造型和纹饰与汉代及以前的银器迥异,但在西亚波斯帝国时期的银器中却不难找到与之相似的标本。该银盒反映了当时 ( )
A.中外交流的现象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宦官专权的局面 D.儒家学说的兴盛
【课标】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14.(2023·邵阳中考)1933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指出:“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材料所指的“四大发明”中,东汉蔡伦改进 ( )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
15.(2023·常州中考节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末期,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秦汉在广阔的疆域内和众多的民族间第一次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并为巩固统一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为两千年中国古代的历史走向奠定了坚实基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趋势是统一。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西汉王朝建立后,关系全局的国策是解决匈奴问题。到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持续了几十年。
——摘编自孙家洲《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末期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根本原因,列举秦汉时代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能够反击匈奴的主要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