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单元内容: 本课为部编版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本单元共4课内容,分别为《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主要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的深刻变化。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是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现象,在冷战形成的两极格局中,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社会主义一度获得大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经历了艰难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与活力。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单元学情: 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对本单元涉及的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一些重点概念理解不清晰,另外学生对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较弱,因此在开展教学时应注意解读教材中的重点概念,在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与激情,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以适应高考考查方向。
单元目标: 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归纳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原因及历程。 二、阅读教材及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三、结合教材,分析材料,通过了解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概况,认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重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过程;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取得发展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新兴民族国家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之间的历史联系;如何理解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取得发展成就的原因和面临的挑战。
评价任务: 1.通过合作研究法、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学科能力与素养。 2.通过当堂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及当堂小练对目标一、目标二和目标三进行检测,落实学生听课效果。 3.要求学生通过课堂小结梳理本课知识框架,形成对本单元重点内容的整体认知。 4.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单元实施: 课时: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前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人教版教材与部编版教材中涉及20世纪下半叶世界史内容的课程目录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比较两部教材,思考两部教材对同一历史时期的课程内容设置有何异同?二战后世界史的主线又是什么呢? 学生:两部教材的相同点是都涉及到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不同点是部编教材中增加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这一部分内容。二战后的世界的主线是两种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并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时期,两种制度从冷战相持到和平竞争、相互借鉴,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强。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说明:通过对教材目录的分析,我相信同学们对二战后世界的新变化已经有了整体的认识,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本节课具体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课程目录使学生整体把握二战后世界的变化,强化时空观念,帮助学生厘清复习主线,即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及新型民族国家也在发展变化。同时通过对比和目标展示说明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难点,即新教材中所补充的殖民体系瓦解和新型民族国家发展的相关内容。 【新课讲授】 1.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原因及演变历程及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师:对学生预习效果进行检测,课前随机抽取三名学生依次演板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原因及演变历程、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等三个问题的答案,并提问其他学生对演板内容进行评价。 学生:积极展示课前预习的成果,在评价过程中完善课堂笔记。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通过当堂小练对目标一和目标二进行检测。 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对题干和选项进行分析,明确题目考点。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贯彻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 2.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概况 教师:课件展示并简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发展的历程,引导学生重点阅读部编版教材《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思考并回答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取得了哪些成果? 学生:亚洲:(1)印度独立(1947)和印巴分治(50年代)(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3)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 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国独立(印度独立前后)。(4)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非洲:(1)埃及建立共和国(1953),收回苏伊士运河(1956)(2)阿尔及利亚独立(1962)(3)1960年“非洲独立年”(4)60年代独立国家达41个;(5)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6)1994年新南非诞生;(7)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拉丁美洲:古巴在1959 推翻美国傀儡政权,1961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1999 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教师:课件展示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成果并提问:新兴民族国家与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联系是什么? 学生:1945年至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为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3.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文字及图片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新兴民族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经济建设卓有成效,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和政治格局。 教师:展示文字图片材料并提问: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面临哪些挑战? 学生:(1)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2)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3)发展中国家自身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及图片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在高考全国卷中的考查方向 教师:新兴民族国家在高考中作为重要考点,它在高考全国卷中的考查方向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结合35题10年高考真题汇编,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高考全国卷中对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如何考查? 学生:结合高考题分组讨论并选代表进行展示:(1)正确认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兴起对国际格局的重大影响;(2)通过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在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中的维权举措,考查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作出的巨大努力。进而认识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国际经济合作中保障自身国家的经济安全。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到位,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两个小题来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学生:分析题干与选项,得出答案,明确考点。 设计意图:总结答题规律,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及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教师:构建单元框架。 【作业设计】 1.结合所学,整理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新”在哪里? 2.完成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专题加强练。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1检测落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整合单元内容的同时可形成本单元知识体系。通过作业二可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板书设计】 现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二战后的世界 (1945年----今)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原因及历程 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三、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课后反思】 本课涉及的内容时间跨度长,地理范围广,知识勾连多,对学生整体知识掌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适当的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学生配合预习完成。在这一点上本课完成的较好。另外,课堂设计的问题切合历史和现实,有助于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但是囿于课时,一些问题的讨论还有待拓展和延伸,这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对于重难点突破的问题设计应该更为准确和具体,延伸讨论时要教师要注意把握节奏,提醒学生围绕本课重点,适当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