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七中高中语文 语文版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燕歌行》课件(19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潍坊七中高中语文 语文版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燕歌行》课件(19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31 10:51:11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燕 歌 行高适“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岑参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边塞诗边塞诗1、 ,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2、 ,孤城遥望玉门关。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王昌龄《出塞》)
4、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5、何日平胡虏, 。(李白《子夜吴歌》)
6、 ,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7、 ,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8、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边塞诗是“盛唐之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题材大致有:


③ 边塞诗
1、积累边塞诗名句
(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
(6)、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陇西行》)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小结:边塞诗是“盛唐之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题材大致有:
①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②描写战争:写战争的艰苦卓绝和将士们的忠勇爱国
③征夫思妇诗朗读全诗。 听录音朗读。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把握语速
体味情感 有感情的诵读,并思考: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叙写了一场战役的全部过程,如何划分诗歌的层次?战役的全过程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 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出师 失利 被围 死斗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行军场面:金鼓喧天,声势浩大;
将帅们: 高挥旗帜,自信满满。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从辞家去国到榆关、到瀚海、狼山 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情感:
担忧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士兵的辛苦作战和将军的纵情声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出征将帅不思奋战的痛恨之情。 衰草连天,孤城落日,力竭兵稀,重围难解,描绘了一幅阴冷惨淡的边塞征战图,烘托出残兵败卒凄凉的心境。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 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表达技巧1、借代。
2、虚实结合
实写“征夫”,虚写“少妇”,城南少妇,日夜悲愁,蓟北征人,徒然回首,以虚衬实,虚实结合, 千里关山,两心牵挂,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征夫相思之情。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争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表达技巧①将帅出兵时的金鼓震天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
②士兵们的浴血奋战和将帅的纵情声色
③现实中将帅的纵情声色和历史上李广将军的身先士卒
   对比主旨把握 这首诗记述了边塞上一次战役的全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广大兵士的不尽同情,对荒淫误战的将帅的无限愤恨。
《燕歌行》
雄奇壮阔边塞风光,
艰苦卓绝战争场面,
征夫思夫相思之苦。 边塞诗的精粹盛唐的秋天,叶落萧萧     
勇士的名字在大风中飘零
猎火狼烟,    
男儿征战在边关
玉簪闪烁晶莹的泪光    
故园美丽的佳人
在四季轮回中守望     
夏日流火,秋日收获
相思在挣扎中痛苦     
滚滚烟尘,铁衣叮当作响
马蹄踏碎飘摇的边关    
城头的残鼓声
辗过征人的白骨
在一首唐诗里
苍白的落日在孤城上空摇晃  
诗人高举火把
照亮北方的天空《燕歌行》感怀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后世诗人仰望的高峰。
  同学们,历史的车轮驶到今天,又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时代,与泱泱大唐何其相似,激情洋溢在每一位国人的胸怀。
教师寄语: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泛舟书海,
逐梦青春,
最是人生奋进时。姓名
钟文虹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单位
山东省潍坊第七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燕歌行》
一、教材分析
《燕歌行》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代表作。理顺诗歌的叙事层次就成为本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盛唐诗歌中边塞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艺术成就丝毫不逊于山水田园诗等流派,所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掌握也必不可少,尤其是本诗中大量对比手法的运用更需要引起同学们的重视。当然,授课过程中可结合以前所学从宏观上再次强化对边塞诗雄浑壮阔风格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高二阶段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尚模糊,兴趣不够浓。大多数同学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还不扎实,课外迁移不够,阅读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
2.掌握诗歌运用的技巧,背诵全诗。
3.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把握诗歌的主题。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以ppt为主导,加入大量音频,在诵读文本、理解文本等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条件,以期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圆满完成学习目标的效果。然后利用投影进行检查预习,介绍作者,完成基础知识教学,这样的练习比较直观,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达到了良好的记忆效果。问题探究时,通过展示对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把握诗歌技巧,问题一直投影在屏幕上,学生的印象更清晰,注意力更集中,不至于心有旁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边塞诗经典名句填空题导入
复习回顾边塞诗名句,并划分类型
用幻灯片将答案展示,并且将易错字标注出来提醒学生
整体感知、理解诗歌
从宏观上把握诗歌内容,对诗歌有一个总体把握
学会对文本的概括能力
幻灯片将答案展示,
诗歌诵读
范读
齐读
通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学习。
探究
展示问题:诗歌运用的技巧
讨论
回顾前半节课分析的手法,图文并茂
拓展
燕歌行感怀
用诗行的格式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悟
通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浓厚的古典氛围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他们喜欢与时俱进,这就给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时机,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次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如何结合信息化技术构思课文,针对每个环节,都设计了相应的信息技术支持,尤其是在诵读这个环节。学生诵读是语文学习的法宝。诵读的初始阶段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利用专家的诵读做示范,多媒体手段给指导学生诵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