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8 17:1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日夏后,姓姐 (si)氏。”这是《史记·夏本纪》中对禹建立夏朝的描述。
情境导入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
后继的商朝和西周,国家的地域更为广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夏商西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学习目标:知道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更替,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马克思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五个阶段。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朝至清朝
奴隶社会:以奴隶主为统治阶级,劳动活动以奴隶为主,奴隶一般来自战俘、被占地区的原住民、负债者和罪犯。
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
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建立时间:
(2)建立人物:
(3)都城:
(4)地位:
约公元前2070年

阳城(今河南登封)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1.夏朝的建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中“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的“公”和“家”,分别指的是什么?
材料研读
“天下为公”的“公”是指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不传子;
“天下为家”的“家”是指帝王把国家政权世代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
伯益
血缘相传,父死子继
禅让制(公天下)
世袭制(家天下)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公天下”变“家天下”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禹继位后,征伐作乱的三苗,稳定统治。他还“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以提高自己的威望。相传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
禹征三苗、铸九鼎
相关史事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
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
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较高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桀把人当坐骑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史记·夏本纪》
(夏桀)作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竹书纪年》
(夏桀)残贼海内,赋敛无度,万民甚苦。
——《韩诗外传》
二、商朝的统治
时间:
人物:
都城:
统治方式:
灭亡原因: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内外服制度
商纣王

朝歌
实行暴政
盘庚
时间:
人物:
都城:
统治方式:
灭亡原因: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王畿地区(内服)
战争征服
订立盟约
方国
(外服)
商王直接控制王畿地区,间接控制方国和部族。
帝纣……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叛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摘编自《史记 殷本纪》
二、商朝的统治
殷墟位于今河南安阳,是商王盘庚迁徙后的都城遗址。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型宫殿、宗庙建筑遗迹和墓葬区。墓葬区有13座王陵、超过3000个祭祀坑、大量贵族和普通民众的墓葬。都城内有专门铸造铜器和制造玉器、骨器、陶器的作坊,说明当时手工业很发达。殷墟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玉器、石器,其中有礼器、武器、装饰品等,最有名的当属大量刻有占卜记事文字的甲骨。
二、商朝的统治
陶塑带枷奴隶像(商代晚期)
集体劳作
殉葬
三、西周的兴衰
时间:
人物:
都城:
公元前1046年
周文王
周武王
镐京
利簋及铭文拓片
利簋腹内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西周的建立
态度:支持、赞同
得民心者得天下。
统治者应以民为本,提恤民力。
三、西周的兴衰
三、西周的兴衰
目的:
依据:
对象:
①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②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宗亲和功臣
2.西周的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三、西周的兴衰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三、西周的兴衰
目的:
依据:
对象:
内容
①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②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宗亲和功臣
天子:授予宗亲和功臣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权力:①管理土地和民众,建立诸侯国;
诸侯 ②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义务:向周王进献贡赋;服从周王调兵
2.西周的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三、西周的兴衰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平民
奴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统治
阶级
(贵族)
被统治
阶级
特点:
作用: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①确立了周朝内部的等级结
构和统治秩序;
②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2.西周的分封制
三、西周的兴衰
西周不同等级青铜鼎的使用数量
曾侯乙编钟见证了周朝的礼乐制度
(两架编钟两面摆置)
3.西周的礼乐制度
三、西周的兴衰
衰落: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灭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族所灭。
课堂思考
商纣王的炮烙之刑
夏桀把人当坐骑
周厉王“道路以目”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
启示:
统治者实行暴政
①得民心者得天下。
②统治者应以民为本,提恤民力。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 据史料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事件标志着(   )
A. 夏朝统治的巩固
B. 中国王朝的产生
C. 农业文明的起源
D. 奴隶制度的衰落
B
课堂练习
2. 【史料实证】题3表所示为两件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它们共同印证了(   )
A. 原始农业的发展
B. 夏朝的文明进程
C. 阶级分化的出现
D. 封建国家的产生
B
3. 【历史解释】西周初年,年幼的成王用梧桐叶削成玉圭的形状,以开玩笑的口吻表示要封地于幼弟叔虞。一旁记录君王言行的史官请求成王兑现诺言,成王认为只是开玩笑,但史官坚持天子无戏言,因此成王只好将虞封到唐地。这体现了西周时期(   )
A. 天子权力逐步削弱        
B. 血缘关系不断弱化
C. 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D. 注重维护天子权威
课堂练习
D
试用表格方式制作一张下、商、西周历史大事年表,内容包括重要年代、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三项。
重要年代 重要事件 重要人物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