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电能输送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4 电能输送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2-08 18:2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电能输送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 (1)分析对于电路上的功率损失,可引导学生自己从已有的直流电路知识出发,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讲解电路上的电压损失,是本节教材新增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输电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入和更接近实际的认识。
学情分析 这节教材是学生前面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典型例子.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写得比较详细、通俗,可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45-47页、观看视频,能说出减低输电损耗的途径; (2)通过小组讨论,知道远距离输电的原理及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电流与匝数的关系.
重难点 (1)能说出减低输电损耗的途径; (2)通过小组讨论,知道远距离输电的原理及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电流与匝数的关系.
评价任务 (1)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目标1 (2)通过合作探究,习题训练,完成学习目标2
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课引入(问题引入)教师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电能输送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回答 重点关注学生呈现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完成情况设计意图(情景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师活动 组织自学 提问学生 远距离大功率输电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学生活动 对照课本和导学案完成自学 展示答案 完成对点训练1设计意图该内容较为简单,学生自学掌握即可。完成对应练习1 ……环节二(授课)教师活动 合作探究 输电线上电压的损失和功率损失(结合远距离输电示意图,有相关字母表示) 电压损失 功率损失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展示 完成对点训练2环节三(课堂检测)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检测1-3,10分钟后学生展示 学生活动 独立完成课堂检测1-3【课堂检测】 1.输电线路的总电阻为R,发电站输出功率为P,输电电压为U,则用户得到的功率为(  ) A.P B.P-()2·R C.P- D. ()2·R 2.(多选)为了减少输电线路中的电力损失,发电厂发出的电通常是经过升压变电站升压后通过远距离输送,再经过降压变电站将高压变为低压.某降压变电站将电压U0=11 000sin 100πt(V)的交流电降为220 V供居民小区用电,则变电站变压器(  ) A.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0∶1 B 副线圈中电流的频率是50 Hz C.原线圈的导线比副线圈的要粗 D.输入原线圈的电流等于居民小区各用电器电流的总和 3.(多选)某发电站采用高压输电向外输送电能.若输送的总功率为P0,输电电压为U,输电导线的总电阻为R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输电线上的电流I= B. 输电线上的电流I= C. 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2·R线 D. 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
板书设计 电能输送 1、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 2、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 ⑴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 ⑵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 3、远距离输电示意图 功率关系: 电压关系: 电流关系: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必做题)如图所示,某发电站通过燃烧煤来发电.发电站通过升压器、输电线和降压器把电能输送给生产和照明组成的用户,发电机输出功率是120 kW,输出电压是240 V,升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1∶25,输电线的总电阻为10 Ω,用户需要的电压为220 V.则: (1)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多少? (2)降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多少? (选做题)图甲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ab为原线圈,ce为副线圈,d为副线圈引出的一个接头,原线圈输入正弦式交变电压的u-t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只在ce间接一只Rce=400 Ω的电阻,或只在de间接一只Rde=225 Ω的电阻,两种情况下电阻消耗的功率均为80 W. (1)请写出原线圈输入电压瞬时值Uab的表达式; (2)求只在ce间接400 Ω的电阻时,原线圈中的电流I1; (3)求ce和de间线圈的匝数比.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新课用生活实例引入,提出问题。中间学习过程再次提到上面的生活实例,用本节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与改进 1.在对简单知识的处理上还是不够果断,占用的时间还是较长,后面重点内容讲解有点太快。 2.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到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目的和意义,用更精练的话串联每个环节。 3.可以布置课下交流作业,不同国家地区用的交流电电压是不一样的,课下学生可以收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