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上一节学了力的合成,学生的等量替代、平行四边形定则、如何做力的平行四边形的思想都建立起来了,再学习力的分解不是很困难。
学生初学力的分解不知道沿什么方向分解:教师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或体会到力的效果的方向,学生知道实际问题中要根据力的效果的方向分解力。
学生作力的分解的图不是很顺利,建议学生作图的顺序是:画出要分解的力的方向,再画出力的效果的方向所在的直线,最后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邻边。
效果分析
1.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学生容易理解。
2.拖拉机拉耙和一个力可以分解成无数对力学生容易理解。
3.在斜面上的物体重力的分解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确重力的效果的方向,即为邻边的方向便于分解作图。
学生区别“重力在垂直斜面上的分力与压力”有一定难度,关键让学生知道垂直斜面上的分力不是物体受到的力,是重力的效果,而压力是斜面体受到的力。
4.三角架结构中把悬挂物体的重力分解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为此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条栓细线的牙签,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重力的分解。用实验破解问题。
课题:力的分解
批注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分解的含义,了解“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2、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3、使学生初步掌握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方向的原则,掌握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互成角度分力的方法,了解三角形定则及其简单应用
4、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分力。
学习重点: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方向
教学难点:力的分解的不唯一性
自主预习学案:
一、预习新知
1、已知一个力,求它的 ,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 逆运算,同样遵守 。
试求一水平向右力的分力。(作图)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限制,同一个力,可以 成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力。
2、根据课本p64拖拉机拉耙图,画出F的分解图,并计算出两个分力的大小。
由此可见,实际中都是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分解的结果是唯一的。
课上学案
力的分解:
例题1:
例题2 :
? 总结:解决具体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
矢量相加的法则:
力的合成的三角形定则:
。
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本质一样。
矢量的定义:
三、限时训练(10分钟)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2 N的力可分解为7 N和4 N的两个分力
B.一个2 N的力可分解为9 N和9 N的两个分力
C.一个6 N的力可分解为4 N和3 N的两个分力
D.一个8 N的力可分解为4 N和3 N的两个分力
2. 将一个大小为10 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如果已知其中的一个分力的大小为15 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可能是( )
A. 5 N B. 10 N C. 15 N D. 20 N
3.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下滑的物体所受的力为( )
A.重力的斜面的支持力 B.重力、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重力和下滑力 D.重力、下滑力、斜面的支持力和紧压斜面的力
四、作业布置
1.请根据实际情况画出重力的分解图,并求解各个分力,已知物体重力为G,夹角为θ。
2.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G可以分解使物体沿斜面向下滑的分力G1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G2,当斜面倾角增大时( )
A. G1和G2都增大 B. G1和G2都减小
C. G1增大,G2减小 D. G1减小,G2增大
3、一个大人拉着载有两个小孩的小车匀速前进。大人的拉力为135N,拉杆与水平地面成=,使小车前进的动力有多大?
4、 课本p66思考与练习 2、3
总结:
规律方法概括:
总结:
教材分析
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均是矢量运算的工具,是高中物理的基石。本节内容从拖拉机拉着耙的生产实例入手,引入力的分解的概念,介绍力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与力的合成相比较,力的分解的难点是一个确定的力可以对应无数组分解的方法,力的分解不是唯一的,教科书指出对一个已知力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解。与传统的教材不同的是,教材引入了三角形定则,指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最后很自然引入了矢量和标量的概念。
观察记录
一组
2
二组
4
三组
5
四组
2
五组
5
六组
7
七组
0
八组
5
评测练习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2 N的力可分解为7 N和4 N的两个分力
B.一个2 N的力可分解为9 N和9 N的两个分力
C.一个6 N的力可分解为4 N和3 N的两个分力
D.一个8 N的力可分解为4 N和3 N的两个分力
2. 将一个大小为10 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如果已知其中的一个分力的大小为15 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可能是( )
A. 5 N B. 10 N C. 15 N D. 20 N
3.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下滑的物体所受的力为( )
A.重力的斜面的支持力 B.重力、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重力和下滑力 D.重力、下滑力、斜面的支持力和紧压斜面的力
4.请根据实际情况画出重力的分解图,并求解各个分力,已知物体重力为G,夹角为θ。
5.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G可以分解使物体沿斜面向下滑的分力G1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G2,当斜面倾角增大时( )
A. G1和G2都增大 B. G1和G2都减小
C. G1增大,G2减小 D. G1减小,G2增大
6.一个大人拉着载有两个小孩的小车匀速前进。大人的拉力为135N,拉杆与水平地面成=,使小车前进的动力有多大?
7.课本p66思考与练习 2、3
课件15张PPT。周村区实验中学 崔 伟导入新课回顾力的合成定则: 1、已知一个力,求它的 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 的逆运算。同样遵从 。预习学案展示2、即在不限制条件下,一 个力有无穷多种分解方法。 分力 合成 平行四边形定则 拖拉机对耙的拉力F,同时产生两个效果:
①使耙克服水平阻力前进
②把耙上提
例题1:一个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G,将重力分解。
G1=Gsinθ:使物体沿斜面下滑。
G2=Gcosθ:使物体紧压斜面力的分解实例演示由此可见在实际问题中:
都是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分解的结果是唯一的。合作探究实际问题确定两分力方向作平行四边形用数学知识求解思路点播矢量相加的法则FF1F2①平行四边形定则。
②三角形定则:将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一个矢量的箭尾指向另一个矢量的箭头的有向线段就是这两个矢量的合矢量。
矢量相加法则 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在本质上是一样的矢量和标量:
①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②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代数相加。如:质量、时间、路程、速率等。1.什么是力的分解?
2.如何进行力的分解?(按力所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3.矢量在运算中用什么法则?
(三角形定则 或平行四边形定则)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2 N的力可分解为7 N和4 N的两个分力
B.一个2 N的力可分解为9 N和9 N的两个分力
C.一个6 N的力可分解为4 N和3 N的两个分力
D.一个8 N的力可分解为4 N和3 N的两个分力2. 将一个大小为10 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如果已知其中的一个分力的大小为15 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可能是( )
A. 5 N B. 10 N C. 15 N D. 20 N3.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下滑的物体所受的力为( )
A.重力的斜面的支持力
B.重力、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重力和下滑力
D.重力、下滑力、斜面的支持力和紧压斜面的力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实验比较容易,教学中不仅老师要演示也要学生分组实验,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力是沿什么方向分解。
力的三角形定则学生不难理解,数学还没有学习平面向量,学生应用起来不是很顺利。
作图是关键,通过学案习题强化掌握力的分解的作图。
课标分析
通过本节的学习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强化“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初步的掌握一般情况下的力的分解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分力的方向。学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分力。尝试运用力的分解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理问题。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能区别矢量和标量,知道三角形定则。了解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质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