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21.古诗词三首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古诗诵读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约715—约779),唐代诗人,字懿孙,襄阳(今属湖北)人。天宝十二载(753)进士,曾担任过军事幕僚,后来又做过盐铁判官,也属于幕僚职务。唐代宗大历年间担任检校祠部郎中(另外有史料记载为“员外郎”)。《唐才子传》中说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提到他是一位重视气节,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不仅有诗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
作者简介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唐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枫桥夜泊》
创作背景
《枫桥夜泊》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诗人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忧虑之情充分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古诗简析
古诗诵读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诗题含义
在今江苏苏州市
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注释译文
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注释译文
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面对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我忧愁难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译文
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
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当时有平时半夜敲钟的习惯
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
诗眼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古诗赏析
表现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忧愁寂寞
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愁”有什么作用?
前两句句写了哪几种意境?
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古诗赏析
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点明寒山寺的出处有什么作用?
后句写了哪几种意境?
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古诗主题
《枫桥夜泊》勾画了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圈,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情怀。
古诗主题
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示例】月亮渐渐落下,乌鸦啼叫,寒霜满天,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的灯火不停摇动,诗人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眠。"月落乌啼"是动态描写,"江枫渔火"是静态描写。
习题链接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