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21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声音》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展开,分别描写了“风”“水”和“动物”的声音,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生动的表达,积累喜欢的词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和生动的表达,帮助学生养成摘抄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圈画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结合音乐知识等方法,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体会文章描绘声音的生动性,感受水声和动物歌声的美妙。
2.能分类摘抄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词汇,提高审美能力。
3.仿照课文片段,围绕中心句,为生活中的“美妙的声音”写下代言词。
教学重难点
圈画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结合音乐知识等方法,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体会文章描绘声音的生动性,感受水声和动物歌声的美妙。
教学过程
一、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美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大自然的音乐馆,延续寻声之旅。
(一)创设情境,勾连多学科经验
音乐小博士带领学生回顾音乐知识,勾连已学经验。
1.回顾音乐课中学过的打击乐器。
2.回顾音乐课中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的活动。
(二)学科融合,聆听水流交响曲
学习活动1:欣赏雨声的美妙
1.找一找,文中写小水滴用打击乐器发出了哪些声音?
2.聚焦“打击乐器”,品味声音。
3.分享交流,品读雨声的美妙。
学习活动2:聆听水流的动听
1.小组合作,创编伴奏。
从小溪到河流,从河流到大海,你可以用乐器来展现它们声音的变化吗?
2.分享交流,品读语言。
3.融合音乐,强化朗读。
借助音乐课关于声音特点的知识辅助朗读。
4.联系生活,想象朗读。
(1)学生交流,分享阅读感受。
(2)想象画面,合作朗诵第三自然段。
(三)品读语言,欣赏动物狂想曲
1.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2.交流分享,品读语言。
引导学生抓住“叽叽喳喳”“唧哩哩”“呱呱呱”这些拟声词,品味文章语言的美妙。
3.联系生活,想象说话。
这段话围绕第一句,写出了不同的动物歌手唱出的美妙歌声。你还听到过大自然中哪些动物唱的歌曲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仿照第四自然段说一说。
4.配乐朗读,欣赏美妙。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在描写水声时,作者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写小雨滴玩打击乐器展现了水声的美妙。因此,在品读语言时抓住“打击乐器”这一关键词,而有关“打击乐器”的知识,学生在音乐课中已学习过。于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联结音乐知识,从不同的乐器、节奏等角度感受、体会、品鉴语言文字,发现课文语言的形式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积累动听的音符,记录美
1.借助学习单,摘抄生动的词句。
2.分享交流,总结摘抄方法。
预设:
(1)把词语分成描写水和描写动物声音的两类。
(2)把拟声词归为一类,其他归为一类。
(3)把描写声音特点的词组归为一类。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生动的表达,积累喜欢的语句”,这篇课文中优美的词句,生动的表达,都可以成为学生积累的素材。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也提到了积累词句的方法。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要培养学生摘抄积累的意识,教给他们分类摘抄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美、记录美,涵养对语言文字的审美意识。
三、代言美妙的声音,创造美
1.出示学习活动3
(1)收集:用录音设备收集生活中的美妙声音,并将其按声音的高、低、长、短等标准归类,以此来了解大自然中不同声音的特点。
(2)创编:选择一种声音,仿照课文内容,为这种声音写下代言词。
2.出示评价标准,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分享,同学互评,老师相机指导。
4.总结习得,延续美好。
【设计意图】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声音,并通过信息技术记录美好声音,再在课堂中品读语言,学习表达美好声音的方法,最后通过语言文字展现美好声音,一步步引导其在跨学科学习中发现美、记录美、创造美,经历审美的全过程。以“制作一本收音集”的活动延续课堂,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助力其养成热爱生活、发现美好的生活态度。
【板书设计】
21大自然的声音
风 音乐家
水 音乐家 打击乐器
动物 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