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统编2024七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2024版七上历史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上历史第4单元目标检测卷
范围:4单元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21世纪载言
www.21cny.com
己1总纪教肩
2世有
W,27GG⊙
21世纪载言
山山山.
:
1总纪教肩
2他有
W,27GG⊙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
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名校名师创作完成,
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作品
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
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
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
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
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创设情境】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青梅煮酒论英雄”
的对话,如下图所示。这段对话发生在
(C)
曹操:玄德(刘备)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
言之(举例说说)。
刘备: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
曹操: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A.三国时期
B.官渡之战后
C.东汉末年
D.赤壁之战后/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七上历史4 单元目标检测卷
范围:4 单元
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创设情境】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青梅煮酒论英雄”
的对话,如下图所示。这段对话发生在 ( C )
曹操:玄德(刘备)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 言之(举例说说)。 刘备: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 ●●●●●● 曹操: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A. 三国时期
C. 东汉末年
B.官渡之战后
D.赤壁之战后
【点拨】结合题干和所学可知,曹操属于东汉末年时期的历史 人物,故这段对话发生在东汉末年,C 符合题意;公元229年, 孙权称帝,标志三国鼎立形成,排除A; 刘备提到了袁绍,说明 此时官渡之战尚未发生,且赤壁之战犹在官渡之战后,排除 B、D。故 选C。
2.【跨学科 · 语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描述的战争( D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 加速了曹操统一全国的步伐
C.造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D.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3. 蜀汉政权建立后,诸葛亮在以法治国的同时以民为本、重 视教化、安定民心、怀柔边境,推动了蜀汉地区的经济发 展和民族关系改善。这说明蜀汉的治理( B )
A. 发展了海外贸易 B. 加速了西南开发
C. 加强了沿海治理 D. 实现了北方统一
4.【回归教材】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
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达 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50里更华丽的步障。 这表明西晋( A )
A.贵族生活奢侈 B.物质财富充裕
C. 丝织技术高超 D. 制糖技术发达
5.“晋初,宗室诸王以将军、刺史等身份分镇地方,自行选取 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租税,既有了行政权又有了数量可观 的军队。”这种现象将会( A )
A.埋下八王之乱的隐患 B.掀起胡汉移民的狂潮
C. 加剧统治阶层的腐败 D. 激起少数民族的反抗
6.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史展厅陈列的出土于湖南长沙的西晋县令出行时的仪仗俑中的骑马俑,这个俑使用了马镫,而马镫是北方游牧民族发明的骑马用具。这一-现象说明西晋时期( C )
A.县令权力很大
C.民族间交流频繁
B. 政权极其腐朽
D. 完成了国家统一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都是东晋著名的世族,当年他们居住在乌衣巷。从 刘禹锡的诗句中至今仍可感受到王、谢当年的风光。下 列能佐证这种风光的是 ( D )
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王猛担任前秦丞相
C.谢安指挥淝水之战 D. “王与马,共天下”
8.走进南京六朝博物馆,大厅中醒目的条幅映入眼帘。这 一景观最能直接唤醒我们对南朝的记忆是 ( A )
A. 政权更迭频繁 B. 疆域面积扩大
C. 政权并立形成 D. 商品经济发达
9.沈约《宋书》记载:“自晋氏迁流(317年),迄于太元 (376—396年)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 晏(安定)如也。”作者认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 A )
A.江南地区政局相对稳定
B.北方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C.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D.统治者推行有力的发展政策
10.某同学制定的跨学科学习的主题是“从成语中读懂历 史",他选取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从这些 成语中可以读懂( A )
A. 淝水之战 B.阪泉之战
C.涿鹿之战 D. 桂陵之战
11 .下图为某时期各民族间的通婚统计数据。 这 一 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C )
A. 商鞅变法的影响
B. 诸葛亮治蜀成果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江南地区的开发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可知,鲜卑族与汉族的通婚 占不同民族间通婚数量的一半以上,而鲜卑族内部的通婚仅 占6%,这是孝文帝改革倡导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的结果,C 符 合题意。故选C。
12.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 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 A )
A.北方民族大交融的现象
B. 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 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 鲜卑族农业水平高于汉族
13.钱宝琮在其主编的《中国数学史》中指出,祖冲之推算圆 周率的方法难以详考,不过,如果用多边形逼近实现如 此高的精度,需要割到24576边形,在筹算的古代,完 成如此繁浩的计算量是极为困难的。这体现出古代科学家( C )
A. 以民为本的务实精神 B.勇于挑战权威
C.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D. 注重理论研究
14.【跨学科 · 音乐】一首歌唱道:“一横长城长, 一竖字铿 锵;一画蝶成双, 一撇鹊桥上; 一勾游江南, 一点茉莉 香。”这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 ( D )
A. 戏曲艺术 B. 诗歌艺术
C.绘画艺术 D. 书法艺术
15 .从佛教建筑白马寺到有千佛洞之称的莫高窟,从成语 “大彻大悟”到“当头棒喝”,从诗歌中“南朝四百八十寺” 的感慨到小说《西游记》的盛行,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具有( C )
A. 革命性 B. 统 一 性
C.包容性 D. 和平性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5分)
1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复杂。阅读材料,回答 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 208年 曹 操 和 孙 刘 联 军 曹 操 以 多败少 ③
④ 383年 前 秦 和 东晋 东 晋 以 少胜多 北方再度陷 入分裂和混 战状态
材料三:中国处于单一政权的统治之下是常态 …… 北朝都不代表“常态",但又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回 归” ……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举世无双的,但“连续性” 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的。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1)根据材料一 ,分别写出①②对应的政权名称。概括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4分)
①魏。(1分)②陈。(1分)特征:政权更替频繁。(2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写出③④对应的内容。结合所学 知识,概括影响战役胜负的因素。(6分)
③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1分)④淝水之 战。(1分)因素:正确的战略战术;战争领导者的态度; 双方实力对比;能否重用人才。(任答两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相关史实论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从历史之“变态”到“回归” 的表现。(要求:史论结合。4分)
表现:政治上,为实现统一进行战争,并多次出现短 暂或局部的统一;民族关系上,南北方都出现了民族 交融局面,推动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4分,言之 有理即可)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 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编自《史记 · 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 … … 民户繁育 … … 地广野丰,民勤本 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 衣天下。
——摘编自沈约《宋书》
材料三:人口迁徙示意图。
材料四:魏晋以来,中原百姓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 迁至长江流域。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和工 具……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 田,南方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材料四:魏晋以来,中原百姓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 迁至长江流域。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和工 具……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 田,南方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1)根据材料一 ,指出该地区经济状况如何 与材料一 相比,材料二反映的南方经济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贫富差距 不大。(任答两点,4分)方面:人口增长;农业生产水平 提高;纺织业达到较高水平。(任答两点,2分)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南 方地区经济发展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 影响 (6分)
原因:北方地区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 术、生产工具和大量劳动力;水利工程的兴建,使大 片荒地得以变为良田。(4分)影响:为以后经济重 心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认识。(2分)
认识:经济发展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推动经济发展 需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任答一点,2分,言之有 理即可)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 分裂割据的局面。
——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 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之战失败后迅速崩溃, 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 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 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 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①内迁各族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 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 物、服装、用具等。
②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大多与汉族士人合作, 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 度。
③“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减少。
④汉语的使用;西北民族的乐器受到汉族人民欢迎。
(1)根据材料一,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北魏统
一北方的时间。(2分)
时间:5世纪30年代。(2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孝文帝改革的目的与重点。结合 所学知识,列举改革的两项主要措施。(6分)
目的:巩固统治。(2分)重点: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 汉化。(2分)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任答 两点,2分,其他符合史实亦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族交融的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交融的意义。(4分)
方面:生产生活;政治制度;思想观念。(任答两点,
2分)意义: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 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任答一点, 2 分 )
19.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华文明史》的部分目录,请按要 求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请参照第一章第一、三节示例,补充第二节内容。 (写三点。3分)
第二节:祖冲之与圆周率;《九章算术》;《大明历》。(3分)
(2)根据本书主题,按照第一章的样式,仿写第二章的目 录。(写出三节。8分)
第二章 文化艺术的杰出成就 第一节 书法艺术 王羲之与《兰亭集序》 第二节 绘画艺术 顾恺之与《洛神赋图》 第三节 石窟艺术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七上历史4 单元目标检测卷
范围:4 单元
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创设情境】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青梅煮酒论英雄”
的对话,如下图所示。这段对话发生在 ( C )
曹操:玄德(刘备)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 言之(举例说说)。 刘备: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 ●●●●●● 曹操: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A. 三国时期
C. 东汉末年
B.官渡之战后
D.赤壁之战后
2.【跨学科 · 语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描述的战争( D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 加速了曹操统一全国的步伐
C.造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D.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3. 蜀汉政权建立后,诸葛亮在以法治国的同时以民为本、重 视教化、安定民心、怀柔边境,推动了蜀汉地区的经济发 展和民族关系改善。这说明蜀汉的治理( B )
A. 发展了海外贸易 B. 加速了西南开发
C. 加强了沿海治理 D. 实现了北方统一
4.【回归教材】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
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达 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50里更华丽的步障。 这表明西晋( A )
A.贵族生活奢侈 B.物质财富充裕
C. 丝织技术高超 D. 制糖技术发达
5.“晋初,宗室诸王以将军、刺史等身份分镇地方,自行选取 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租税,既有了行政权又有了数量可观 的军队。”这种现象将会( A )
A.埋下八王之乱的隐患 B.掀起胡汉移民的狂潮
C. 加剧统治阶层的腐败 D. 激起少数民族的反抗
6.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史展厅陈列的出土于湖南长沙的西晋县令出行时的仪仗俑中的骑马俑,这个俑使用了马镫,而马镫是北方游牧民族发明的骑马用具。这一-现象说明西晋时期( C )
A.县令权力很大
C.民族间交流频繁
B. 政权极其腐朽
D. 完成了国家统一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都是东晋著名的世族,当年他们居住在乌衣巷。从 刘禹锡的诗句中至今仍可感受到王、谢当年的风光。下 列能佐证这种风光的是 ( D )
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王猛担任前秦丞相
C.谢安指挥淝水之战 D. “王与马,共天下”
8.走进南京六朝博物馆,大厅中醒目的条幅映入眼帘。这 一景观最能直接唤醒我们对南朝的记忆是 ( A )
A. 政权更迭频繁 B. 疆域面积扩大
C. 政权并立形成 D. 商品经济发达
9.沈约《宋书》记载:“自晋氏迁流(317年),迄于太元 (376—396年)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 晏(安定)如也。”作者认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 A )
A.江南地区政局相对稳定
B.北方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C.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D.统治者推行有力的发展政策
10.某同学制定的跨学科学习的主题是“从成语中读懂历 史",他选取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从这些 成语中可以读懂( A )
A. 淝水之战 B.阪泉之战
C.涿鹿之战 D. 桂陵之战
11 .下图为某时期各民族间的通婚统计数据。 这 一 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C )
A. 商鞅变法的影响
B. 诸葛亮治蜀成果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江南地区的开发
12.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 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 A )
A.北方民族大交融的现象
B. 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 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 鲜卑族农业水平高于汉族
13.钱宝琮在其主编的《中国数学史》中指出,祖冲之推算圆 周率的方法难以详考,不过,如果用多边形逼近实现如 此高的精度,需要割到24576边形,在筹算的古代,完 成如此繁浩的计算量是极为困难的。这体现出古代科学家( C )
A. 以民为本的务实精神 B.勇于挑战权威
C.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D. 注重理论研究
14.【跨学科 · 音乐】一首歌唱道:“一横长城长, 一竖字铿 锵;一画蝶成双, 一撇鹊桥上; 一勾游江南, 一点茉莉 香。”这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 ( D )
A. 戏曲艺术 B. 诗歌艺术
C.绘画艺术 D. 书法艺术
15 .从佛教建筑白马寺到有千佛洞之称的莫高窟,从成语 “大彻大悟”到“当头棒喝”,从诗歌中“南朝四百八十寺” 的感慨到小说《西游记》的盛行,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具有( C )
A. 革命性 B. 统 一 性
C.包容性 D. 和平性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5分)
1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复杂。阅读材料,回答 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 208年 曹 操 和 孙 刘 联 军 曹 操 以 多败少 ③
④ 383年 前 秦 和 东晋 东 晋 以 少胜多 北方再度陷 入分裂和混 战状态
材料三:中国处于单一政权的统治之下是常态 …… 北朝都不代表“常态",但又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回 归” ……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举世无双的,但“连续性” 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的。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1)根据材料一 ,分别写出①②对应的政权名称。概括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4分)
①魏。(1分)②陈。(1分)特征:政权更替频繁。(2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写出③④对应的内容。结合所学 知识,概括影响战役胜负的因素。(6分)
③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1分)④淝水之 战。(1分)因素:正确的战略战术;战争领导者的态度; 双方实力对比;能否重用人才。(任答两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相关史实论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从历史之“变态”到“回归” 的表现。(要求:史论结合。4分)
表现:政治上,为实现统一进行战争,并多次出现短 暂或局部的统一;民族关系上,南北方都出现了民族 交融局面,推动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4分,言之 有理即可)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 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编自《史记 · 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 … … 民户繁育 … … 地广野丰,民勤本 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 衣天下。
——摘编自沈约《宋书》
材料三:人口迁徙示意图。
材料四:魏晋以来,中原百姓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 迁至长江流域。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和工 具……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 田,南方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材料四:魏晋以来,中原百姓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 迁至长江流域。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和工 具……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 田,南方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1)根据材料一 ,指出该地区经济状况如何 与材料一 相比,材料二反映的南方经济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贫富差距 不大。(任答两点,4分)方面:人口增长;农业生产水平 提高;纺织业达到较高水平。(任答两点,2分)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南 方地区经济发展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 影响 (6分)
原因:北方地区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 术、生产工具和大量劳动力;水利工程的兴建,使大 片荒地得以变为良田。(4分)影响:为以后经济重 心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认识。(2分)
认识:经济发展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推动经济发展 需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任答一点,2分,言之有 理即可)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 分裂割据的局面。
——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 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之战失败后迅速崩溃, 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 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 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 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①内迁各族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 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 物、服装、用具等。
②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大多与汉族士人合作, 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 度。
③“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减少。
④汉语的使用;西北民族的乐器受到汉族人民欢迎。
(1)根据材料一,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北魏统
一北方的时间。(2分)
时间:5世纪30年代。(2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孝文帝改革的目的与重点。结合 所学知识,列举改革的两项主要措施。(6分)
目的:巩固统治。(2分)重点: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 汉化。(2分)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任答 两点,2分,其他符合史实亦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族交融的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交融的意义。(4分)
方面:生产生活;政治制度;思想观念。(任答两点,
2分)意义: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 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任答一点, 2 分 )
19.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华文明史》的部分目录,请按要 求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请参照第一章第一、三节示例,补充第二节内容。 (写三点。3分)
第二节:祖冲之与圆周率;《九章算术》;《大明历》。(3分)
(2)根据本书主题,按照第一章的样式,仿写第二章的目 录。(写出三节。8分)
第二章 文化艺术的杰出成就 第一节 书法艺术 王羲之与《兰亭集序》 第二节 绘画艺术 顾恺之与《洛神赋图》 第三节 石窟艺术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