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共28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共28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8 17:2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导入
三字经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中共提到哪些王朝?分别存世多久?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学习目标
1
2
3
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朝代兴衰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一、夏朝的兴衰

阳城(今河南登封)
建立者:
都 城:
地 位:
统治措施:
考古遗址:
二里头遗址
“家天下”开始,建军队,制刑法,设监狱定“夏历”
亡国之君:
桀(jié)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标志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约公元前2070年
禹铸九鼎
王权
国家统一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商汤灭夏
武王伐纣
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纪年法
100年为一个世纪
10年为一个年代
公元前3年
公元前2年
公元前1年
公元元年
公元2年
公元3年
(公元1年)
世纪、年代:
公元前100年
公元100年
公元前一世纪
BC1世纪
公元一世纪
AD 1世纪


思考:
想一想为什么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材料一
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
——《淮南子·原道训》
材料二
以大型宫殿为中心的城池、刑法、军队、监狱
原始部落
早期国家
原始社会
奴隶制社会
人类文明时代是指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我国文明的开始。
贤德



贤德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禹最初想传位于谁?但最终谁成为了夏朝新的继承人?他能继承王位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开创了哪一制度?
伯益

贤德
血缘
世袭制
禅让制
家天下
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变为
公天下
变成
文物是历史的记录
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
铜鼎
镶嵌十字纹方钺
铜爵
陶鼎
玉器
铜铃
青铜盉
玉璋
二里头夏都遗址出土的这些文物,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夏朝前后经历了400多年,到了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国势走向衰弱。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又筑倾宫、瑶台,生活更加奢侈腐化,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也更加残酷,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史记·夏本纪》。 《尚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一、夏朝的兴衰
暴政
约公元前1600年
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5、最后一个王:
暴君商纣(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以亳(bó)(今河南郑州)为都城,后盘庚迁徙到殷(今河南安阳)
4、统治措施: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的生活相对安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二、商朝的统治
商汤灭夏
夏桀为虐政淫荒,……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史记 殷本纪》
盘庚迁殷:
【空间定位】商朝的中心区域主要集中在今河北、山西、河南,南至长江。
考古发现 历史信息
妇好率领一万三千军队伐羌方的甲骨文
①妇好是有据可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还是王后、大祭司
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开启了我国“信史”时代。
妇好墓是迄今发掘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有着极丰富的精美随葬品,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
青铜钺
【史料实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知识拓展:妇好墓
玉凤
嵌绿松石象牙杯
纣的奢靡生活及暴政
对外征伐,耗费国力
修建豪华宫殿
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
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商朝的灭亡
—纣的暴政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2、时间:
3、建立者:
4、都城:
周武王(姬发)
周文王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等
三、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
1、西周强大的原因:
三、西周的建立
三、西周的建立--分封制
西周


250多万平方公里
50多万平方公里
100多万平方公里
内外服制度
三、西周的建立--分封制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1)目的: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受封的诸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遭;
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1)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2)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2)依据:
3)对象:
4)义务:
5)权力:
6)特点:
7)作用:
《诗经·北山》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分封等级示意图
①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天下共主。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
③等级森严,臣属关系明确。
·读地图:
找出当时大多数重要诸侯国集中分布的流域
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
西周的诸侯国主要是沿河流而分布,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
三、西周的建立--分封制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国人暴动
过程:
根本原因:
实行暴政
周厉王在位期间,曾命虢仲征伐淮夷,又伐戎,均应对无力,致使“周邦骤有祸”。在内政治理上,周厉王贪财好利,引起政局动荡。推行“专利”(垄断山林川泽物产)政策,“国人”谤议蜂起。面对危机,不听召公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劝谏,反而启用卫巫监谤,残民以逞,杀死持反对意见者,国人“道路以目”,人人自危。
①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②周幽王时,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激化。(“烽火戏诸侯”)
③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灭亡。
3.西周的衰落与灭亡
西周的兴衰
楚庄王进攻陆浑戎人,军队行至洛水,在王室境内陈兵示威,周定王派王孙满前去慰劳庄王。庄王问起九鼎的大小跟轻重。王孙满答复说:“一个人能否获得天下,在于德而不在鼎。
①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有夺权之心
②地方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唯物史观】根据材料思考,庄王问鼎的意图是什么?据此可知分封制有何消极影响?
问鼎中原
目标导学三:西周的兴衰
周厉王
国人暴动
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
西周被犬戎灭亡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上列图片与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都是因统治者实施暴政而亡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夏桀
商纣王
周幽王
【家国情怀】夏、商、周三代的亡国之君分别是谁?他们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目标导学三:西周的兴衰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 时间 开国 国君 都城 亡国之君


西周

阳城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约公元前2070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商汤灭夏
牧野之战
“国人暴动”、犬戎族灭西周
1、西周时期,周公主持制定了一套严格贯彻宗法等级制,分别亲疏贵贱尊卑上下的礼仪体系。西周推行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增强对诸侯的号召力 B.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C.彰显西周的文明礼仪 D.拉拢诸侯为天子效命
2、)“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这一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早期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教训
C.礼乐制度的瓦解 D.战争导致的消极影响
B
B
巩固练习
4、西周时期,天子“授民授疆土”,将王畿(jī)以外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材料描述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B
3.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悠久的古代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A
巩固练习
5、殷商卜辞中有赛马和比箭的相关记载。周代已经有完备的比箭礼仪,天子者称为“大射礼”,贵族比赛,则称为“乡射礼”。由此可知商周( )
A. 祭祀活动很盛行 B. 竞技体育已出现
C. 军备竞赛已开始 D. 分封制度已建立
B
课后活动

巩固练习

5. 《礼记·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天下为家”始于( )
A.尧 B.舜 C.禹 D.启
6.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D
C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材料体现了哪一个制度?实行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翻译:将土地分封给亲戚功臣,让他们在各自的土地上建立国家。让这些国家作为藩篱拱卫周朝。
材料中体现了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