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9 16:4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新课导入















第一子目
02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学习目标】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本课线索
问题思考:结合教材课前导言,概括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和成因。
新航路开辟以前,食物物种交流主要在彼此邻近的地区和各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等进入了欧洲。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也从亚洲传到罗马。
1.特点:
①交流范围有限:各大洲内部,亚欧之间;
②物种种类少,存在少量跨洲的食物交流;
③主要是陆路。
原因:
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低下;
②交通运输业的落后;
③食物保鲜技术的落后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传播至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一)原因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欧洲列强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③世界市场的出现及逐渐扩展;
④美洲作物(玉米、甘薯)自身的优势:产量高,气候适应性强,便于储藏,可多种加工
(二)概况
1.粮食作物
物种 欧洲 中国
玉米
马铃薯
甘薯 ①途径: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起初仅供观赏)。
②推广:16世纪中期在南欧广泛种植。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
①途径: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②推广:明朝时传入,先在丘陵地区种植,后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种植遍布全国。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甘薯传入后推广较为缓慢。
传入途径与玉米相似
◎《本草纲目》玉蜀黍
陈振龙(约1543年—1619年),男,汉族,福建省人,年未二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振龙见当地种有朱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便不顾西班牙政府禁令将薯藤带回福州培植。
是年,闽中大旱,五谷少收,振龙促其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申报吕宋朱薯可以救荒。金允试种,俟收成后呈验。当年,试种成功,金闻讯大喜,于次年传令遍植,解决闽人缺粮问题。闽人感激金学曾推广之德,将朱薯改称金薯,因其由外国引进,又称番薯。
为纪念陈振龙引进薯种和金学曾推广种植之功绩,闽人曾在福清县建立报功祠。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福州人何则贤亦在乌石山建“先薯祠”。
知识扩展
材料: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
——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问题思考:玉米、甘薯在明代广泛种植的原因与影响。
原因:
①明朝人地矛盾突出,粮食产量需求高;
②玉米、甘薯具有耐旱耐瘠特点,适应不同土壤的环境。
③人民自发种植与政府重视推广,对气候环境较强的适应性。
影响:
①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产量提高,促进人口增长;
②促进农产品商品化,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③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
④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⑤人口增长加剧了人地矛盾,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
2.蔬菜作物
物种 欧洲 中国
番茄
辣椒
①途径:由西班牙人 带入欧洲(初仅供观赏)②推广:18世纪中叶开始食用栽培,经过改良培育,鲜美可口。18世纪末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①途径:由欧洲传教士引入中国。
②推广:明朝万历年间传入,长期当做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
15世纪传入西班牙 。16世纪传到
英国和中欧各国。
16世纪中期传入中国,称为“番椒”
西南、中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较为流行。
思考:美洲物种在欧洲的传播有怎样的特点?
由拒绝到接受
由庭院种植到全面推广
品种不断得到优化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第 部分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类型 物种
粮食类
水果类
蔬菜类
经济作物
禽畜
小麦、大麦、水稻
苹果、葡萄、甜橙、柠檬
黄瓜、豌豆
甘蔗
鸡、牛、驴、马、猪、羊等
一、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①小麦由欧洲移民引入,最初仅供富人享用,推广后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产业也逐渐兴盛;②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③禽畜在美洲的繁衍生息,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有哪些特点?
材料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①欧洲起着主导作用;
②交流具有双向互补性,内容丰富;
③范围具有全球性;
④时间具有长期性;
⑤物种交流伴随着文化交流;
⑥结果具有双重性。
第 部分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促进了全球人口的增长
A.非洲:玉米使干旱的非洲有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B.中国:玉米丰富了粮食种类,扩大了种植面积。
C.欧洲:马铃薯提高了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增长。
表现
2、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梵高《吃马铃薯的人》
材料二: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 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
表现
A.马铃薯在欧洲种植、小麦在北美推广,改变食物结构、丰富食物种类。
B.玉米、马铃薯、甘薯也用作饲料,促进畜牧业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
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人类日常生活。
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 许多昔日的奢侈品成为大众日用品。
—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A.北美:水稻大量用于出口,促进对外贸易。
B.中国:外来农作物增加粮食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投
入市场出售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表现
4、新物种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材料三: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见峰,一望皆包谷也。 —清 袁景晖《建始县志》
A.美洲:
①食草的马、牛、羊等动物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
②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茂密的原始森林被滥伐,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B.中国:
①使得以前不适应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
②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了水土流失。
5、冲击了原有的社会等级。
新航路开辟前,每磅胡椒的价格为6先令甚至更高,几乎从未低于3先令6便士;开辟新航路后,胡椒价格为每磅16便士至2先令不等。香料开始从奢侈品向大众消费品转化,消费者成为最终的受益人。 ——英国商人托马斯·孟
6、导致各种疾病传播及外来物种的侵入。
病毒和战争:欧洲人借助天花征服美洲,90%的印第安人去世。
A.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
B.传染病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这也是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问题思考:谈谈当今社会我们应如何对待外来物种的传播?
材料: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而且还在随着气候变化、国际贸易等的发展不断加剧。
——王瑞等《重大外来入侵杂草在我国的分布危害格局与可持续治理》
(1)加强国际合作,成立国际组织,制定国际公约、协议,成立联合管理机构。
(2)高度重视外来物种防控工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3)投入大量财政用于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及研究。
(4)组织专家开展外来物种入侵的科学研究和防治技术攻关等。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美洲物种的外传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
蔬菜作物(番茄、辣椒)
农作物(粮食、水果、蔬菜等)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禽畜(鸡、牛、驴、马、猪、羊)
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推动当地经济贸易的发展
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冲击了原有的社会等级
课堂总结
(2023·江西新余高二下期末·12)玉米原产美洲,具有耐寒、耐旱、产量高的特点。1494年2月,哥伦布船队的一个船员从美洲带回了一包老玉米,此后玉米被好奇的西班牙人试种。1618年,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允许农民用玉米作为赋税上交,后来玉米种植向欧洲各地扩展。据此可知(  )
A.欧洲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 B.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C.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 D.物种交流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C
(2024·山东济南摸底考·11)15世纪末,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博物馆的建立(  )
A.源于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B.推动了启蒙运动不断深入
C.反映了科学革命迅猛发展 D.折射出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D
课堂检测
3、新航路开辟以后,许多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后成为欧洲人的重要食材,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和共同发展
B
4、16世纪以后,欧洲市场上胡椒供应量比14世纪中叶充足很多,价格下降,走上更多常人家的餐桌。取而代之,受到贵族青睐的是燕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这说明
A.价格革命催生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B.新航路的开辟削弱了贵族的地位
C.食物被赋予区分社会等级的功能 D.欧洲贵族全面接受美洲饮食文化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