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4.2 《常见的地貌类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本节课程内容对应课标为“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本节课标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识别几种常见的地貌”和“描述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对于“识别常见地貌”,课标中将地貌与地形通用,从成因的角度划分不同的地貌类型,在教学中要涉及到地貌的含义、主要类型,还可以涉及到次一级地貌及其基本成因,但不作为重点。“描述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课标要求描述景观的特点要以形态和组成为主,包括地貌形态的类型、规模、色彩、次级地貌的组合等内容。
该课标侧重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行为动词为“识别、描述”,要求学生能够在野外或者户外环境下识别和描述相关地貌及其景观特点,建立对地貌的初步认识和理解,但不必深究地貌的成因。有条件的应开展野外或户外地貌考察,没有条件则应该利用视频、图像等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创造观察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地球上的大气”和“地球上的水”内容之后,作为认识岩石圈的重要内容。“地球上的大气”和“地球上的水”的内容可作为理解地貌形成的前提知识。本节内容也与地理2中的“人口分布”“空间特征”“城乡景观”等概念有联系。
教材选取了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作为学生需要识别的地貌类别,内容安排了对应地貌的基本概念,典型的次一级地貌、图片及相应的特征描述,并安排了相应的内容补充了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该补充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地貌。
但教材中没有安排地貌的概念,海岸地貌的内容也相对简单,需要适当补充。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5种基本地形和等高线的基本概念,初步具备了本节课的知识储备,但基本地形以外部形态作为划分依据,与本节课学习的“地貌”的分类依据存在明显差异,且由于学生尚未学习地质作用的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地貌的分类依据存在难度。
本节课程内容的要求“识别”“描述”比较简单,但学生并不了解地貌的基本特征,并未系统学习如何描述,因此该看似难度较低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此外,学生尚处于思维发展过渡的阶段,缺乏地理思维和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也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对于理解地貌的基本概念、地貌的成因、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等内容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利用案例等资料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和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
四、教学内容和目标
1、结合图像、视频等相关资料,了解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基本概念、常见的次级地貌以及主要分布区,掌握如何从形态特征、颜色、次级地貌组合等方面描述其景观特征的基本地理技能,并学会根据景观特征等相关信息识别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2、结合图像等资料,了解地貌形成的作用力及其大致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地理要素在地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理解地貌景观的特征如何形成。
3、结合图像资料,通过毛乌素沙地等具体案例,认识地貌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
结合图像、视频等资料,描述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及其次级地貌的景观特征
难点:
1、通过影响、视频等资料,归纳和描述地貌的景观特征
2、地貌的形成过程
3、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读图归纳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探究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闻:《毛乌素沙漠即将被“消灭“》 讲解新闻内容,提供毛乌素沙漠的位置信息,提出问题:毛乌素沙漠是如何被消灭的? 展示1984,2000,2020年毛乌素沙漠特定区域的卫星影像,带领同学体会数十年来毛乌素沙漠的景观变化。 提出问题: 1、毛乌素沙漠的景观属于哪一种地貌景观,其地貌景观有怎样的特征。 2、毛乌素沙漠为什么会被人类“消灭“ 阅读新闻,观察教师给出的毛乌素沙漠的景观影像,观察其中的景观变化,体会毛乌素沙漠被“消灭“的表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毛乌素沙漠被洗“消灭“的真实案例引入新课,让学生能够从真实事件中体会地理地貌景观,并产生与本节课程内容相关的疑问和思考,激发对本节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部分: 风沙地貌 1、风沙地貌的基本概念 2、风沙地貌的主要次级地貌、景观特征及其基本形成过程 3、风沙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风沙地貌的主要分布区及可能分布区 过渡:让我们正式来学习与毛乌素沙漠息息相关的风沙地貌。 1、分析风沙地貌的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 提出概念中的三个关键词: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区和环境)、风力为主(主要作用力)、各种地貌(次级地貌类型) 2、从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个角度分别展示景观图像,并结合图像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1)风沙地貌次级地貌分布的环境特征 (2)风沙地貌次级地貌的景观特征 (3)主要风沙地貌的形成过程 (4)地貌景观特征与主要作用力的关系(如雅丹地貌垄槽延伸方向和新月形沙丘的坡度与风向的关系) (5)风沙地貌中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空间分布关系 (学生思考后教师讲解) 3、展示毛乌素沙漠同一地区2001年与2010年的卫星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图中沙丘的移动及其与地面人类互动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1)活动沙丘移动会对当地的人类活动造成怎样的影响。 (2)人类为什么要主动去“消灭“毛乌素沙漠 提示同学课后通过查阅资料或观看纪录片《地理中国-大漠风吟》了解人类治理沙漠的主要方法。(补充内容) 4、展示我国主要沙漠和沙地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 (1)我国风沙地貌的主要分布区,并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原因。(知识迁移应用) 据此提出问题:我国风沙地貌是否只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图片展示湛江东海岛上固定沙丘的地貌景观,并提供当地的卫星影像图,引导学生思考 (1)当地的主要气候类型和主导风向?是否有利于形成风沙地貌? (2)当地沙丘的物质来源 引导学生理解气候、沙物质和动力条件对风沙地貌形成的影响。 带着问题学习风沙地貌。 1、在书本上找到风沙地貌的基本概念,在教师的讲解下从概念中把握风沙地貌的基本信息。 2.1通过教师给出的图片信息,感知和尝试归纳风沙地貌所处的环境特征,尝试描述风沙地貌次级地貌的景观特征。 2.2通过教师制作的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尝试理解地貌形成的动态过程,以及形成过程中,风力所起的作用。 2.3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推测地貌景观特征与风向的相互关系 2.4结合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特征,探讨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空间分布关系与物质联系(侵蚀地貌是物源,位于上风方向,堆积地貌位于下风方向。) 3、观察毛乌素沙漠同一地区2001年和2010年的变化,归纳沙丘移动的特点和方向,找到沙丘移动造成的影响,回答问题:人类为何主动“消灭“毛乌素沙漠。 4.1根据图片归纳我国风沙地貌的主要分布区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气候从物质和动力条件两个角度影响风沙地貌的分布。 4.2根据卫星影像图,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推断当地的主导风向,并判断沙丘的主要物源来自东南方向的沙滩,理解风沙地貌并非只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地貌的概念比较抽象,从关键词的角度有助于学生快速抓住重点理解概念,同时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抓手。 此处通过教师问题来引导学生认识从哪些角度关注地貌的景观特征,帮助学生迅速学习描述地貌景观的基本方法。同时利用图像示意,将抽象的形成过程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地貌的形成过程。 探究地貌与风力,以及次级地貌的空间布局,在于帮助学生从成因和空间分布的角度理解地貌的景观特征。 毛乌素沙漠动态变化的影响有助于学生直观体会风沙地貌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引导学生从气候的角度理解风沙地貌的主要分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提出湛江固定沙丘的案例,在于给学生制造疑惑,打破前面学习的固有印象,从物质和动力的角度更深刻的认识风沙地貌的形成与分布
第二部分: 海岸地貌 1、海岸地貌的基本概念 2、海岸地貌的次级地貌类型、主要景观特征及其基本形成过程 3、海岸地貌与人类活动 过渡:分析湛江固定沙丘的时候,我们提到了龙海天沙滩,沙滩是海岸地貌的一种,它与风沙地貌有何不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1、分析海岸地貌的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提出概念中的三大关键词:海岸(主要分布区与环境)、海浪等作用(主要作用力为海浪、潮汐等海水运动)、各种地貌(次级地貌类型) 2、从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个角度分别展示景观图像,并结合图像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1)海岸地貌次级地貌分布的环境特征 (2)海岸地貌次级地貌的景观特征 (3)主要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 (4)海滩的颗粒物的粗细与海水运动动力强弱关系 (5)海岸地貌中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空间分布关系(课后思考) (学生思考后教师讲解) 3、展示图片,举例讲解海岸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带着问题学习海岸地貌。 1、在书本上找到海岸地貌的基本概念,在教师的讲解下从概念中把握海岸地貌的基本信息。 2.1通过教师给出的图片信息,感知和尝试归纳海岸地貌所处的环境特征,根据描述风沙地貌的景观特点的经验,尝试描述海岸地貌次级地貌的景观特征。 2.2通过教师制作的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尝试理解地貌形成的动态过程,以及形成过程中,海水运动所起的作用。 2.3参照风沙地貌,根据教师提供的卫星影像信息,自行课后探讨海岸侵蚀地貌与海岸堆积地貌的空间关系。 3、观察教师展示的图片,从利与弊两个角度体会海岸地貌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海岸地貌对于深圳的学生而言相对熟悉,因此难度相对较低。 与风沙地貌一样,通过概念的关键词迅速帮助学生理解海岸地貌的基本信息。 同时利用图像示意,将抽象的形成过程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地貌的形成过程。 分析海滩颗粒物粗细和海水动力的关系,以及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景观特征的形成。 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角度看待地理事物,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
总结与课后 希望同学课后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基本景观特征,同时探索思考老师课上留下的问题,争取更大的收获。 根据教师的指引总结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讨课程中尚未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