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名校联考
高三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位于祁连山中段地区的托来南山北坡冰川无表碛物覆盖,冰面坡度较小,比较平整。图1为该冰川厚度等值线图,图2为该冰川底部地形图。据此完成1~3题。
图1 图2
1.下列地点中,冰川冰面海拔最低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该冰川()
A.厚度自中间向边缘逐渐增加 B.流动方向为自西南向东北
C.冰碛物主要分布在冰川南缘 D.冰床西南部冰蚀作用较弱
3.冰川消退后期,最易形成湖泊的地点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某日小明在学校操场(31°N)用一根长3米的标杆观测杆影的变化规律,并将部分观测结果绘制成图(如图),图中O处为标杆位置,杆影OA和OB测量时间分别是北京时间9:30和16:30,∠a等于∠b,OC长度为3米。据此完成4~6题。
4.小明所在学校位于()
A.上海 B.四川 C.新疆 D.北京
5.当日9:30至16:30,图示杆影方向的变化是()
A.西北—正北—东北 B.东南—正南—西南
C.东北—正北—西北 D.西南—正南—东南
6.观测当日之后1个月内,小明所在学校()
A.白昼逐渐变长 B.黑夜逐渐变长 C.正午杆影渐短 D.始终昼短夜长
在地表物质中,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极强。如图为北极海冰区域多年平均到达地表太阳辐射和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逐月变化图。据此完成7~8题。
7.北极海冰区域地表吸收太阳辐射最多的月份为()
A.3月 B.5月 C.6月 D.8月
8.与5月相比,6月地表反射太阳辐射减少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光照减弱 B.白昼变长 C.云量增多 D.冰面减少
如图示意我国华北某地区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地层在地表出露情况,其中寒武—二叠纪出露地层为沉积岩,侏罗纪出露地层为喷出岩。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沉积间断面产生的原因是()
A.抬升侵蚀 B.水平挤压 C.下降沉积 D.水平张裂
10.图中花岗岩()
A.切穿了向斜核部 B.切穿了背斜核部 C.晚于侏罗纪形成 D.早于二叠纪形成
如图示意2024年5月某天气系统过境期间河北邢台地区近地面与高空风向垂直运动及降水量变化。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天气系统属于()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12.推测该地形成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暖湿气团受热剧烈抬升 B.东北风抬升暖湿气团
C.东北风带来较充足水汽 D.暖湿气团沿山坡爬升
13.推测该地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为()
A.气温升高,出现阴雨 B.气温降低,出现阴天
C.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气温升高,天气转晴
乌兰乌拉湖(图1)地处乌兰乌拉断裂带附近,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之一。流域内年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冰川分布面积小,冻土广布,古地震事件多发。研究表明,近年来乌兰乌拉湖水量持续增长,流域内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图2示意2000—2018年乌兰乌拉湖水量逐年累计变化。据此完成14~16题。
图1 图2
14.乌兰乌拉湖属于()
①淡水湖 ②咸水湖 ③构造湖 ④火口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2000—2018年,乌兰乌拉湖水量增长最快的年份是()
A.2002年 B.2010年 C.2012年 D.2018年
16.推测乌兰乌拉湖新增水量中占比最大的类型最可能是()
A.湖面降水 B.冰川融水 C.冻土融水 D.积雪融水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甲河与乙河发源于某山地两侧,某研学小组对两河流进行了调研观测,观测过程中发现两河之间的分水岭及甲河流经地区岩石松散易碎。如图为该研学小组绘制的两河河源段测量点水位高程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3分)
(2)分别说出图示甲河两侧和N处等高线的数值。(4分)
(3)如果两条河流会发生袭夺,请判断袭夺关系,并说明理由。(7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伊比利亚半岛是欧洲第二大半岛,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海岸平直,多高原、山地,西部和西南部有低地,中部为梅塞塔高原。如图示意伊比利亚半岛位置和部分地理事物分布。
(1)指出伊比利亚半岛南北两端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6分)
(2)比较里斯本和马德里气候特点的差异并说明原因。(8分)
(3)西班牙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风蚀坑是由风蚀作用在原有的沙质沉积物上形成的碟、杯、槽形的凹地,风蚀所搬运的风成沙堆积于邻近地段,亦属于风蚀坑的一部分。草原风蚀坑是草原景观破碎化并转变为沙地的临界标志。某科研团队对内蒙古某风蚀坑调查发现,该风蚀坑底部植被恢复速率高于积沙区。图1为该风蚀坑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2为该风蚀坑表面沉积物粒径变化及剖面示意图。
图1 图2
(1)指出该风蚀坑形成期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6分)
(2)简述该风蚀坑的形成过程。(8分)
(3)分析该风蚀坑底部植被恢复速率高于积沙区的原因。(6分)
2024—2025学年度高三复习滚动卷
选择题答案速查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C B A D C D A B B B C B A C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7.(1)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地势起伏较小。(每点1分,共3分)(2)甲河两侧:180。(2分)N处:180。(2分)(3)关系:甲河袭夺乙河。(1分)理由:甲、乙两河临近;两河之间的分水岭和甲河流经地区岩石松散易碎,抗侵蚀能力弱;甲河河源段整体落差大,流水侵蚀能力强。(每点2分,共6分)
18.(1)南端属于地中海气候,(1分)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2分)北端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气候特征为全年温和湿润。(2分)(2)差异:里斯本降水量多于马德里;里斯本温差小于马德里。(每点2分,共4分)原因:里斯本距海近,受西风影响大,降水多,马德里距海远,且有山地阻挡,受西风影响小,降水少;里斯本地处沿海,地势低,温差小,马德里地处内陆,地势高,温差较大。(每点2分,共4分)(3)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19.(1)风向:西北风。(2分)理由:积沙区应位于侵蚀坑的下风向;该风蚀坑积沙区位于侵蚀坑的东南方向。(每点2分,共4分)
(2)冬春季节该地地表干燥、植被稀疏,且西北风强劲;裸露的沙地不断被侵蚀,形成侵蚀坑;坑后沙丘的沙主要来源于坑体;被搬运出来的沙物质遇草阻挡,在风蚀坑的下风向沉积,形成积沙区。(每点2分,共8分)(3)风蚀坑底部地势低洼,地表水易汇集;地下水埋藏浅,土壤湿润;坑底风力较小,土壤水分蒸发少。(每点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