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第23课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2.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目录
一
二
局部抗战
全面抗战的开始
CONTENTS
三
日军的侵华暴行
壹
第一部分 局部抗战
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战(1931.9.18-1945.9.2)
日本侵华
1931
九一八事变
1937
七七事变
1945
抗日战争胜利
中国人民的抗战
局部抗战
全面抗战
局部侵华
全面侵华
东方会议会场
材料1:“1927年6—7月,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以‘训令’的形式提出《对华政策纲领》,制定了将中国东北与内蒙古从中国分离出去的‘满蒙分离政策’及针对中国的强硬的方针等,强调‘满蒙’在国防上和国民的生存上对日本有‘重大的利害关系’,日本‘不能不负有特殊的责任’,当该地区日本的特殊地位和权益有受侵害之威胁时,‘不管来自何方,将予以防护’。这也就是日本的所谓‘大陆政策’”。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民国卷》(上),第395页。
问:20世纪30年代为什么会发生日本侵华战争?
①历史原因: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大陆政策)
一、局部抗战
(一)局部侵华
1.背景
一、局部抗战
(一)局部侵华
1.背景
材料2:但单纯的谴责军队是不够的。实际上,日本的国民对战争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如学者所言:“日本国民整体上配合了被称为总力战的侵略战争。但日本人为什么能够那样丧失理智而全力的配合战争?……需要从日本的天皇制……以及对国民的军国主义教育角度进行思考。”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②思想原因: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浓厚;
材料3:“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③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材料4: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材料5: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1933年5月8日,蒋介石在崇仁总指挥部对各级剿共军官发表长篇讲话,中心意思是:只要剿匪成功,攘外就有把握。日本的侵略,就是共匪所招致的。愈是非常时期,越要小心谨慎,注重智谋。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材料6: 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极度动荡不安。为求苟安,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实行绥靖政策,大大刺激了日本的嚣张气焰。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尽管派李顿调查团进行了调查,但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严厉制裁措施。
④现实原因:经济大危机的冲击刺激侵略野心以及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⑤中国国内局势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⑥国际社会绥靖之风为其侵略提供有利条件。
一、局部抗战
(一)局部侵华
1.背景
1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2年 一·二八事变
1932年3月,建立伪满洲国
1935年 华北事变
1933年 进犯长城沿线
1931年东北人民革命军
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
1932年十九路军
淞沪抗战
1933年长城抗战
1935《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
1935年一二九运动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一、局部抗战
(一)局部侵华
2.侵华表现
一、局部抗战
(二)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
1931年9月19日上午占领沈阳
日军历时4个月零18天占领了
东北13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931年9月19日下午占领长春
1931年9月21日占领吉林
1931年11月19日占领齐齐哈尔
1932年1月3日占领锦州
1932年2月5日占领哈尔滨
1932年3月9日建立伪满洲国
不抵抗政策
张学良于9月19日在北平协和医院对《大公报》记者说:“吾早已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昨晚日军三百人攻入我军营地,开枪相击,我军本无武装,自无抵抗。”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编》,第17辑。
赤匪军阀叛徒 ,与帝国主义者联合进攻 , 生死存亡 ,间不容发之秋 ,自应以卧薪尝胆之精神 ,作安内攘外之奋斗。
——蒋介石: 《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
攘外必先安内
(2)国联调查团提出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日本拒绝这个方案,宣布退出国联。
松花江上(节选)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河北群众艺术馆编,张寒晖歌曲集
(3)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加剧了民族危机。
《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解决中日冲突的十项条件
(一)适合中日双方之利益;
(二)考虑苏俄利益;
(三)遵守现行之多方面条约;
(四)承认日本在满洲之利益;
(五)树立中日间之新条约关系;
(六)切实规定解决将来纠纷之办法;
(七)满洲自治;
(八)内部之秩序与免于外来侵略之安全;
(九)奖励中日间之经济协调;
(十)以国际合作,促进中国之建设。
弱国无外交
(二)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背景
一、局部抗战
“征服满蒙”的既定方针
转嫁经济危机
国民政府“围剿”红军
欧美列强的纵容态度
日本侵华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一段铁路被炸为由,突然袭击东北军驻扎的沈阳北大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次日晨,日军占领沈阳。随后,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领整个东北。
(二)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局部抗战
2.九一八事变
北大学生黄敬在电车上演讲
南京学生在中央政府门前示威
4.一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①背景:“华北自治运动”。
②爆发: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游行示威。
③影响: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二)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局部抗战
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统一了党内思想。
5.“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
(二)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局部抗战
1
6.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经日。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北军民一致主张如下:
(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二)停止一切内战;
(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
(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七)确实遵行总理遗嘱;
(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1936年12月12日)
(二)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局部抗战
材料:事变可能有两种前途:一种前途是爆发大规模内战;另一种前途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摘自《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的任务的指示》1936.12.19
结合教材135页,思考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以及和平解决的意义。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张学良、杨虎城二人与蒋介石的相互妥协,又有中国共产党的居间调停,既有国民党主和派的多方斡旋,又有国际、国内舆论的广泛关注等。
②民心所向,历史大势。(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合作抗日既是人民的心愿,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促进了中共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二)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局部抗战
【课堂探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空前壮大,成为决定中国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
(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下,中华民族实现了大团结,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终于赢得了近代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3)中共更加成熟,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壮大,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加速了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进程。
一、局部抗战
第二部分 全面抗战的开始
贰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一)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位于宛平城内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七七事变”敌我攻防示意图
1、概况: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
1
(1)七八通电: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发出了抗战宣言: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2)庐山谈话:
①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邀请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在庐山谈话,听取各方人士对抗日救国的意见。
②7月17日的第二次谈话会上,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
◎1937年7月20日,申报刊出庐山讲话全文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年7月17日)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3)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4)军队改编: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5)实现合作: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共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洛川会议旧址
◎八路军、新四军臂章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原因:
1.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3.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相互妥协;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5.社会各界人士的推动。
思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的原因?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抗日名将宋哲元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第叁部分 日军侵华暴行
叁
三、日军侵华暴行
阅读图片,概况日本侵华的罪行!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1932年3月1日吉林长春成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45年8月18日)
日军占领东北清点兵工厂的机枪
日军掠夺中国棉纺织品、香烟等轻工业产品
1.南京大屠杀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撤离南京,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持续六周的烧杀抢掠,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
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拉贝日记》(1937年12月14日)
……不知从哪儿拉来一个支那人……西本提出了一个残忍的提议,就是把这个支那人装入袋中,浇上那辆汽车中的汽油,然后点火……西本像玩足球一样把袋子踢来踢去,像给蔬菜施肥一样向袋子撒尿……在袋子上系了两颗手榴弹,随后将袋子扔进了池塘。火渐渐地灭掉了,袋子向下沉着,水的波纹也慢慢地平静下来。突然,“澎!”手榴弹爆炸了,掀起了水花。
——《东史郎日记》
三、日军侵华暴行
杀光
烧光
抢光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
三、日军侵华暴行
★史料实证:南京大屠杀
3.重庆大轰炸
731部队用于放人肉的铁槽
731部队用的骨锯
用于挂人肉的铁钩
活体解剖
4.“731部队细菌战”
2014年2月,中国把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思考:日本士兵在其国内或许只是普通的农民、工人,甚至学生,为何最终却成了嗜血的野兽?
三、日军侵华暴行
日军把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
万人坑内死人尸骸头颅
刺刀上的幼童
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
三、日军侵华暴行
2.推行“慰安妇”制度
日本还在中国强征随军奴隶,推行“慰安妇”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
三、日军侵华暴行
3.殖民统治
(1)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
◎1940年3月30日,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精卫出任伪政府主席,宣誓为其主子“效忠”
◎1940年4月,日本人为了让汪精卫更好地为其“效忠”,将其母接到南京
◎1941年底汪伪政府、伪满洲国和日本政府代表在南京举行所谓的庆祝“三国共同宣言”纪念大会
三、日军侵华暴行
3.殖民统治
(2)经济上:“以战养战”
①在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
②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三光”政策;在华北连续五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治安强化运动
“准治安区”
(即敌我争夺的游击区)
“非治安区”
(即敌后抗日根据地)
“治安区”
(即敌占区)
实行保甲制度,调查户口,推行连坐法,扩大伪军,加强特务活动;着重对人民的欺骗怀柔,宣扬“王道乐土”
实行“大检举”,恐怖政策与怀柔政策兼施,普遍修筑封锁沟墙和碉堡,并实行所谓“绝缘政策”,制造无人区
加紧“扫荡”,实行极其野蛮残忍的“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企图扼杀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
◎“治安强化运动”示意图
三、日军侵华暴行
了解日军侵华暴行后,你有什么感触?
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只有不忘过去、汲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山河已无恙 吾辈更图强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九一八事变
9.18
西安事变
12月
抗日战争时期
(1931-1945)
伪满洲国成立
一·二八事变
1.28
进犯长城沿线
“华北自治运动”
华北事变
1931
1935
1932
1937
1945
1933
1936
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
南京大屠杀
日本侵华
国民党
共产党
攘外必先安内
围剿红军
不抵抗政策
以华制华,以战养战
“三光政策”
细菌试验、“慰安妇”制度
路军奋起反抗
“上海”十九
“八一宣言”
一二·九运动
瓦窑堡会议
7月
庐山谈话
准备抗战
发表抗日
通电
国共合作宣言
9月
民众抗日救亡
运动兴起
8月
洛川会议
红军改编
达到高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式形成
日本局部侵华
日本全面侵华
日本投降
日本侵华暴行
全国抗战局面形成
本课小结
1.南京国民政府在《告全国国民书》中称:“国际联合会之设立,本为防止战争,且谋合各国群力,以防止侵略。今兹事变起后,政府已立即将日人之暴行,报告于国联,并要求第一步先使日军立刻撤退。”这里的“事变”指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七七事变
解析:根据材料“今兹事变起后,政府已立即将日人之暴行,报告于国联,并要求第一步先使日军立刻撤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政府要求国联调查日本侵华事件,A正确;华北事变、一·二八事变以及七七事变中,国联并未参与其中,排除B、C、D。
讲练结合
A
2.警戒,所以对华作战必须极力缩小规模,以最少兵力尽速达到作战目的。”“要始终把战争限制在华北、华中或华南一个方面,这是根本方针。”由此可知此时( )
A.国民政府顽强抵抗 B.全面侵华尚存顾虑
C.苏联政府出面干预 D.日本国内强烈反对
解析:根据“所以对华作战必须极力缩小规模”“要始终把战争限制在华北、华中或华南一个方面,这是根本方针”可以看出,因苏联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日本对于全面侵华存在着顾虑,不敢贸然发动全面侵华,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民政府的抵抗因素,排除A;材料只提到苏联,并不能说明苏联有干预,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日本国内民众的态度,排除D。
讲练结合
B
3.1935年,日军不断蚕食华北地区。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学校数千学生举行抗日救国游行;12月底,平津学生联合会组织“南下扩大宣传团”到工人、农民中宣传抗日救亡。这场学生的爱国运动( )
A.成为扭转抗战时局的关键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战路线 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根据材料“1935年”“12月9日”“抗日救国”等信息可知是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故B正确;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抗战时局的关键,故A错误;1937年的洛川会议上制定了共产党的抗战路线,故C错误;此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未建立,故D错误。
讲练结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