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期高166班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
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的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3~4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3.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四地最可能位于热带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5.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
A.23°26′N~90°N B.0°~90°N C.23°26′S~23°26′N D.0°~23°26′N
6.关于五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带的划分是以气候的分布和变化为依据的
B.在热带范围内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
C.南北温带内有太阳直射的机会,但无极昼极夜现象
D.在南北寒带内,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现象
7.下图中表示北半球冬至日的是( )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外部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8-10题。
8.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9.B圈层是一个( )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10.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读“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该图的正确叙述是:( )
A.①海区位于北半球,并且有寒流经过B.②海区位于南半球,并且有寒流经过
C.③海区位于北半球,并且有暖流经过④海区位于南半球,并且有寒流经过
读“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据此完成12-13题。
12.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
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
13.a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
A.极地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副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5.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6.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来源:学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17. 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
18.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19.下列四个箭头能表示北半球近地面
风向的是
A.a B.b
C.c D.d[]
20.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下图为以极点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
为(m+1)日,读图完成21-22题。
21.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
A.90°E,6:00 B.90°W,6:00
C.90°E,18:00 D.90°W,18:00
22.此时北京时间为( )
A.m日22点 B.m日16点
C.(m+1)日14点 D.(m+1)日8点[
23、霜冻常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其原因是
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强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D.大气的保温效应强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24-25题。 HYPERLINK "http://photo./showpic.html" \l "blogid=5a18c50f0102vfb7&url=http:///pic/001Eip7Fgy6PknhlAsh71" \t "_blank"
24.在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工业生产活动对其影响最大的是
A.地表径流 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植物蒸腾
25.若在图中A处植被下游增加草场和树木的覆盖率,则水循环及各环节中
A.河流年径流总量会增加
B.地下径流总量会增加
C.地表径流总量会增加
D.下渗将会减少
下图为我国北方局部区域海平面
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回答26-27题
26.此时北京的风向为
A.偏北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西北风
27.图中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 B.反气旋、暖锋
C.气旋、冷锋 D.高压、冷锋
读该模式图,回答28~30题。
28.如果该图为三圈环流局部而且是低纬环流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 H是副极地低压 B.②为西风带
C.G为副热带高压 带 D.H对我国降水影响较大
29。如果该图为三圈环流局部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值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G处气温一定比H处高
30.如果该图为南半球世界洋流模式图局部,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附近的海洋生物资源不丰富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40分)
31.(11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图”,图中等值线为等压线,单位为hpa,读图回答(1)~(2)题。
(1)从气压分布状况看,甲地是____,乙地是_____;从气流运动状况看,甲地低空空气的流动方向为______,中心形成____气流;乙地低空空气的流动方向为______,中心形成____气流。
(2)图中A、B两地,风速较大的是____,原因是 ;
(3).B处的风向为____;从锋的类型看, C为____,D为____。
32.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试着当一位地质工程师,对下面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说明。(18分,每空2分)
(1)判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甲为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
(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构造上覆盖有岩层,该岩层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地区地壳运动的状况为_____(选择填空)。(
A. 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
B. 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
C. 先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后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
D. 先地壳下沉后地壳上升,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
(4)若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甲、乙两地中,选择__________地比较好。
(5)在甲、乙两地中,若想打一眼水井,应该选择在________地,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_______地。
(6)下列地区的形成中,与甲地的地质构造有关的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东非大裂谷 B. 华山 C. 渭河平原 D. 喜马拉雅山
33.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气压中心的名称:A ,D______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B点盛行 风,我国的天气以 为主要特征。
(4)C地7月盛行 风,其形成原因是 ,由此可见季风的成因除 外,还有 等。
(5)B地7月盛行 风。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
…………………………………………………………………………………………………………………………………………
某地质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