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课前回顾
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都会了吗?
2、本文有哪些古今异义词?
3、本文有特殊句式吗?能说出三种吗?
4、你觉得哪个比喻更好?都能说出理由吗?
陈太丘与友期行
刘义庆
七年级语文上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疏通文意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中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仍然没到,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没有来,已经离开了。”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午时分,到了正午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牵拉陈元方(道歉),元方进入大门不回头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词
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
答曰:“( )待君久( )不至,( )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元方,友):
感知课文
“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用原文句子回答)
感知课文
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勇敢、明理(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
由“怒”到“惭”,说明友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
“下车引之”说明友人想对元方表示友好,以示悔意。
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
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
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
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就改、勇于改错的精神。
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
各抒己见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A: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B: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中心思想
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元方斥责“友人”无信,
令你想起我们《<论语>十则》的哪句话?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找找错误在哪里?怎么改?
主持人说:“不久前,你父亲去世了。首先,向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
提示:把“家父”改为“令尊”
知识点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古人称呼上的原则:称人时尊重对方,对外人称呼自己人时谦逊有礼。
课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在不
君 与 家君
令尊(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我的父亲(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知识点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古人称呼上的原则:称人时尊重对方,对外人称呼自己人时谦逊有礼。
鲁迅称《世说新语》是
“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请课外阅读《世说新语》中的
《王戎识李》、《孔文举小时了了》,
阅读课交流。
拓展延伸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别名汜。范式年轻的时候在太学游学,成为儒生,和汝南郡人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后来两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母亲,让她布置好酒食恭候范式。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 "元伯回答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母亲说:"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范式守信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多个小孩子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人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摘取果实(品尝)确实是这样的。
拓展延伸
掌握通晓全文的金钥匙——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首先要学会积累。平时要注意积累文言词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然后将这些零散的义项聚集起来,进行分类整理记忆。特别要注意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的积累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