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8 21:3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在贵州发掘出属于晚期智人的“兴义人”,与“兴义人”同一时期存在并懂得使用打制石器和人工取火的中国境内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某班级以“我国境内的古人类活动”为主题,搜集了如下史料。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研究元谋人的论文集 B.关于蓝田人的纪录片
C.有关郧县人的科普读物 D.出土北京人的牙齿化石
3.据人民网报道:北京人遗址中有灰烬、烧石、烧骨等古人类用火遗物。下列关于北京人用火说法有误的是( )
A.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
B.北京人用火烧烤、御寒、照明等
C.北京人懂得人工取火
D.北京人大规模使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人们发现这一时期的石器比旧石器中期更加精细,形状对称、均匀,还发现了用于装饰的钻孔石珠。这反映了当时的古人类( )
A.已有爱美意识 B.已经学会制造磨制石器
C.已经学会缝制衣服 D.产生了社会等级观念
5.考古工作者完成“北京人复原头像”(如下图)的主要依据是( )
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6.“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歌,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面纱。其中,“我”( )
①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 ②已经能够制作工具
③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④属于晚期智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稻花香里说丰年”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8.黄河流域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和仰韶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两个遗址可佐证( )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稻作农业的繁荣 D.社会大变革
9.从北京人、山顶洞人择洞而居,到半坡人、河姆渡人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体现了人类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 )
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种植技术的发展
C.人类数量的增加 D.饲养水平的提高
10.下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劳动技术
11.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列能够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的文化遗存的是( )
①元谋人遗址②北京人遗址③河南灵宝西坡遗址④半坡遗址⑤河姆渡遗址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③⑤
12.小历在博物馆看到以下图片中的文物。博物馆讲解员说,这是出土的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象牙雕刻器及线描图。请问小历参观的展馆与哪个遗址有关( )
A.龙山文化遗址 B.河南灵宝西坡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3.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河姆渡人栽培的主要农作物和使用的主要农业工具分别是( )
A.水稻、骨耜 B.粟、骨器 C.水稻、角器 D.黍、耒耜
14.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A. B.
C. D.
15.考古学者发现良渚遗址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还修建了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这反映了,良渚时期( )
A.文化影响范围广阔 B.社会人口规模庞大
C.工业生产水平高超 D.统治者组织能力强
16.2024年是中国龙年,中华大地掀起“龙年寻龙”热潮。下图是各地博物馆展出的一组出土“龙”文物。这印证了,中华文明( )
A.多元一体 B.起源最早 C.持续发展 D.中原引领
17.清明时节,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开展祭祖仪式。请问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伏羲和女娲 B.炎帝和黄帝
C.皇帝和蚩尤 D.炎帝和伏羲
18.下面是炎帝、黄帝、蚩尤三个部落发展演变的历程示意图,其中③④位置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黄帝部落、炎帝部落 B.炎帝部落、黄帝部落
C.华夏族、汉族 D.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
19.苏州塘北遗址的良渚文化遗存丰富,出土了房屋基址,发现了大面积古水稻田遗迹、墓葬。墓中随葬玉石器等,显示墓主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这表明当时的人们( )
A.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B.没有出现社会阶级分化
C.开始使用打制石器 D.已形成统一的崇拜对象
20.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一个实力强大的部落联盟,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该部落联盟的首领是( )
A.黄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尧、舜、禹 D.黄帝和炎帝
二、综合题
21.某学校七年级历史小组开展了“我国境内的古人类”的探究性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时空】
材料一 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史料实证】
材料二 北京人遗址的相关遗存
(1)该小组同学在“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中确定了两处主要遗址,一处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另外一处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请依此写出这两处遗址的对应字母及早期人类名称。
(2)请结合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简要描述北京人的生活。
例如:图2灰烬层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3)在参与探究活动中,你发现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22.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的房屋是什么样式的 是哪一原住居民修建的 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他们生活在什么流域
(2)图二的房屋是什么样式的 是哪一原住居民修建的 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他们生活在什么流域
(3)请结合所学知识,写一条节约粮食的宣传语。
23.2024年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二十周年。某班同学以“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为主题进行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请将图1中A、B两处古人类遗址填写到相应横线处。(填写字母)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是
任务二【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我国各省各地都有发现,约有一万余处。
(2)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请你从上面三个考古发现中任选其一,介绍其蕴含的历史信息。(要求:只选一个,多选多答只评第一个)
任务三【探寻我国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古城遗址
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一个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发现于山西襄汾,距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陶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城内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
(3)上述材料中,两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相同点?(答出两点)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A C A B B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B D A B D A D
21.(1)A:元谋人;B:北京人。
(2)图1打制石器:北京人以打制石器为工具进行生产、生活;图3烧骨:可以推测北京人此时可以猎取动物并吃熟食。
(3)考古发现。
22.(1)样式: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原始居民:半坡人。粮食作物:粟。流域:黄河流域。
(2)样式:干栏式房屋。原始居民:河姆渡人。粮食作物:水稻。流域:长江流域。
(3)宣传语: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爱粮节粮须知人人有责。
23.(1) A B
(2)示例一:图2,东胡林人已经会种植粟和黍。
示例二:图3,河姆渡人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这里出土了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象牙雕刻器。
示例三:图4,半坡人会制作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任选一个即可)
(3)相同点: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都发现了墓葬;都发现了礼器等。
证实:距今约5000—4000年左右,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出现了早期国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