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中
国
历
史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
科技与文化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1、通过史料,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2、理解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与这一阶段时代特征的内在联系。
3、科技与文化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前代的基础和人民的辛勤劳动,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体会科学家对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培养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唯物史观
教学目标
姓 名
朝 代
身 份
编书历程
成 就
1、贾思勰
贾思勰
北朝(439—581)
郡守、农学家
整理古书,汲取农民经验,在实践中加以证明和丰富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
平民百姓
重要的
谋生方法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2、《齐民要术》的内容
◎《齐民要术》书影
《齐民要术》概要
《齐民要术》全书共十卷,其内容涉及方面十分广泛。
卷首的“序”列举、论证了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及其途径。正文十卷,前三卷讲粮食作物以及蔬菜的种植;第四、五卷讲果树和林木的种植方法;第六卷是讲动物饲养的,包括饲养畜禽和人工养鱼;第七、八、九三卷讲述酿造、食品加工和文化用品等,基本上属于副业的范畴;第十卷讨论了南方物产的五谷、果蓏、菜茹等内容,引载了多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的信息。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3、《齐民要术》的农业思想
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材料研读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种谷》
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贾思勰认为,顺应时令,估量土地情况,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凭主观违反客观规律,就会劳而无获。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不失农时”和“因地制宜”的道理。
[译文](农业生产)应顺应天时,估量土地的有利条件,根据规律办事,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如果恣意妄为,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很辛苦但却没有收获。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4、影响
凸显了我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齐民要术·序》
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xī hǎi),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序》
[译文]殷商和周朝兴盛之时,正如《诗》《书》所记述的那样,关键在于使百姓安定,让百姓富裕起来之后再教导他们。
[译文]现今(我)采摘收集经传之文,又涉及歌谣,向年老有经验的人询问,用实际发生的事情来验证,从农耕开始,到醋、酱等调味品制作结束,维持生计的各种行业,没有不全部书写下来的,定名为《齐民要术》。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4、影响
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科学家祖冲之
1、祖冲之
姓 名
朝 代
身 份
领 域
成 就
祖冲之
南朝宋齐之间
杰出科学家
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
数学:圆周率、《缀术》
天文:《大明历》
机械:指南车、水碓磨等
治学严谨,从不盲从
2、祖冲之的主要科学成就
二、科学家祖冲之
数 学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主要数学研究成果收集在他与其子合著的数学名著《缀术》一书中
西汉
东汉
曹魏
南朝
刘歆
张衡
刘徽
祖冲之
3.1547
3.16
3.141 6
3.141 592 6(7)
.
圆周率: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计算工具:算筹
计算方法:割圆术(三国时期
的刘徽最早提出)
相关史事
祖冲之运用算筹完成海量的计算。算筹是我国古代的计算工具,用竹、木等材料制成,多为长短、粗细一致的小棒。算筹至迟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以纵横两种形式表示数字。纵式表示个位、百位、万位等,横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等。如果遇到“0”,则空位不摆算筹。算筹的运算法则同珠算的运算法则基本一样。
二、科学家祖冲之
2、祖冲之的主要科学成就
二、科学家祖冲之
天文历法
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相差不到50秒
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
《大明历》区分了回归年和恒星年,首次把岁差引进历法;定一个回归年为365.242 814 81日(今测为365.242 198 79日),直到南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杨忠辅制《统天历》以前,它一直是最精确的数据;采用391年置144闰的新闰周,比以往历法采用的19年置7闰的闰周更加精密;定交点月日数为27.212 23.日(今测为27.212 22日),交点月日数的精确测得使得准确的日月食预报成为可能。
2、祖冲之的主要科学成就
二、科学家祖冲之
机械制造
◎指南车复原模型
◎水碓磨复原模型
◎千里船示意图
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日行百余里
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锺繇和胡昭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都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到一个新高度,被誉为“书圣”,代表作为《兰亭集序》
书法逐渐成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
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
书法艺术受到重视,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三、灿烂的文化
1、书法艺术
发展历程
三、灿烂的文化
1、书法艺术
代表人物及作品
◎锺繇楷书《宣示表》
[译文]卫恒说:“胡昭与锺繇一同拜刘德升为师,他们都擅长草书和行书,然而胡昭的书法笔画丰腴,锺繇的书法笔画清瘦。他们的书信墨迹,常常被人看见并赞赏。”
锺 繇
胡 昭
锺繇是曹魏重臣、著名书法家,他博取众长,尤擅楷书,刚柔兼备,有“正书之祖”之誉。
胡昭是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隐士,曾先后回绝袁绍、曹操的征召,没有作品存世。
三、灿烂的文化
1、书法艺术
代表人物及作品
王羲之
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行、楷、草书尤为精湛。他的行书、楷书摆脱了以往带有隶、篆的痕迹,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
蚕头燕尾
中正平和
行云流水
舒展有型
狂放不拘
飞扬飘逸
三、灿烂的文化
1、书法艺术
代表人物及作品
人物扫描
王羲之(303—361),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曾任右军将军等职,后辞官闲居。他自幼学习书法,其作品深受世人喜爱。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老婆婆卖竹扇,便在她的扇子上写了字。老婆婆怪他弄脏了扇子,王羲之却说:“你说这是王羲之所写,便能卖100钱。”果然,扇子很快就卖完了。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如《兰亭集序》中,20个“之”字的结构神韵各不相同。
三、灿烂的文化
◎《兰亭集序》中的“之”字
三、灿烂的文化
1、书法艺术
地 位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 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中国书法已于2009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三、灿烂的文化
2、绘画
主要题材
代表画家
代表作品
作品特色
人物画、山水画
东晋顾恺之
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三、灿烂的文化
3、雕刻
◎北朝石窟分布示意图
背 景
代 表
特 色
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大力宣扬佛教。人们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石窟
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云冈石窟(山西大同)
洛阳龙门石窟·全景
大同云冈石窟·全景
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
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年)前后,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
相关史事
佛教的盛行并没有减轻人们生活的苦难,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因此,不断有人指出崇佛对国家社会的危害,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朝思想家范缜。他撰写的《神灭论》,系统阐述了无神论思想。他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就像“锋利”和“快刃”一样,快刃没有了,锋利也随着消失了。人的肉体死了,精神也就不存在了。范缜的《神灭论》遭到很多达官贵人的围攻和反对。有人劝他放弃观点以取得高官,但范缜不为所动,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
三、灿烂的文化
三、灿烂的文化
4、文学
曹操父子:刚健雄劲
陶渊明:田园诗清新自然,
朴实恬淡
诗 歌
民 歌
◎曹操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陶渊明
北朝民歌:慷慨豪迈
南朝民歌:细腻婉转
科 技 文 化 领域 人物 朝代 成就 领域 人物 朝代 成就
农学 书法
数学
绘画
雕刻
历法 诗歌
机械
民歌
贾思勰
北朝
《齐民要术》
刘徽
曹魏
圆周率为3.1416
祖冲之
南朝宋齐之间
把圆周率精确到
小数点后第七位
《缀术》
《大明历》
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锺繇
胡昭
魏晋
擅长行、草、隶书
王羲之
东晋
《兰亭集序》
—
北魏
碑刻书体
顾恺之
东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
南北朝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曹操
父子
曹魏
刚健雄劲
陶渊明
东晋
田园诗
—
南北朝
慷慨豪迈/细腻婉转
表格归纳
科技文化成果璀璨
魏晋
南北朝
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成果璀璨的原因。
三、灿烂的文化
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外来佛教的传入,使中华文化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
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
文化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在交流与融合中进步。
课堂小结
郦道元和《水经注》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文学家。他曾在朝廷和地方任职,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条件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黄河、淮河流域等地。他在研究前人地理学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完成了《水经
注》一书。全书共 40 卷,30 多万字,记载了
1 252条河流的源头、干流、支流,介绍了这些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物产,以及历史古迹、风土人情等,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也是一部山水散文集,文字优美,对景物的描写如诗如画,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郦道元和《水经注》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文学家。他曾在朝廷和地方任职,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条件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黄河、淮河流域等地。他在研究前人地理学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完成了《水经
◎《水经注》书影
知识拓展
1.(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北魏时期,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不仅系统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 )
A.南北文化的交流 B.民族交融的趋势
C.阶级矛盾的缓和 D.传统科技的转型
课堂练习
B
2.(2023·广东中考真题)天文学与数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学术领域。在上述两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是( )
A.张仲景 B.贾思勰
C.祖冲之 D.王羲之
C
3.(2024·广西中考真题)锺繇的楷书刚柔兼备,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北魏的书法雄劲骏放、端庄古雅。这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 )
A.风格多样 B.交流频繁
C.立意高远 D.题材广泛
A
4.(2024·重庆中考真题)在山西大同北魏贵族墓葬中出土的漆屏风,绘制有包括帝舜、周太姜、晋文公、汉成帝等人物故事,其画风与《女史箴图》有共通之处。这反映了( )
A.鲜卑族的农业生产水平
B.魏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
C.魏晋南北朝政权的并立
D.汉文化对北魏社会的影响
D
5.(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北魏迁都洛阳后营建的龙门石窟,从其飞天身上飘扬的丝带、清瘦飘逸的风貌和超凡脱俗的神韵中,可窥探到中原汉文化的诸多影响。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南北政权对峙 B.江南经济开发
C.书法艺术成熟 D.北方民族交融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