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赤壁赋》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1《赤壁赋》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9 10:0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
大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百姓的朋友, 一个大文豪,大书 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 一个工程师, 一个憎 恨清教徒主义的人, 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 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 一位在政 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一个月夜徘徊者, 一个诗人, 一个 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一提到苏东 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 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
——林语堂《苏东坡传 ·序》
课前知识铺垫
知人论世走进文本
称“三 苏 ”,均被列为“ 唐宋八大家
他开创了 豪 放一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 “ 苏 辛” 。
他因 “乌台诗案”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此期间,写下
了 《赤壁赋》 《后赤壁赋》 以及
千古流传的词《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苏轼思想复杂,儒、释、道三家影响,
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
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99
识作者、知背景、晓常识,了解作者、相关背景以及赋的常
识 。
苏轼:字_ 子瞻,号 东坡居士 谥 号_ 文忠 , 四川眉山 北 宋 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 苏 洵、弟 苏辙 合
《潇湘竹石图》
《枯木怪石图》
22岁中进士 26岁凤翔府签判
自请外调杭州
元丰三年黄州
哲宗元年回京 元丰七年汝州
自请外调杭州 颖州 扬州 定州
逝世常州 62岁儋州 59岁惠 州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的仕途
徐 州
湖州
密州
知人论世——创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泛舟赤壁, 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
“ 三 咏 赤 壁 ”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文体知识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始于战国, 盛行于汉,唐宋衰微,元、明、清趋于消亡。
发展阶段:
著名的文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 《赤壁赋》等。
骈赋
魏晋
辞赋

骚赋
屈 原
短赋
战国
律赋

文赋
听音频,朗读全文
扫清字词障碍
自学指导与检测一
1、壬戌( rén xū )
2、桂棹( zhào )
3、余音袅袅(niǎo )
4、幽壑( hè
5、嫠妇( lí
6、愀然( qiǎo )
7、山川相缪( liáo )
8、触舶千里( zhú lú )
9、旌旗( jing )
10、翻酒( shī
11、横槊( shuò
12、渔樵( qiáo
13、扁舟( piān
14、匏尊( páo
15、蜉蝣( fú yóu
16、无尽藏( zàng
17、狼藉( jí
18、枕藉( jiè
)
) ) )
)
)
)
)
字词学习
自学指导与检测二
疏通文本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整体感知
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触景生情,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于是饮酒乐 甚”
“ 苏 子愀 然” 乐——悲——乐
“客喜 而 笑”
第一段
农历每月十六日 介词,在
壬戌之秋,七月既 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句
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方式
慢慢、缓慢 起 通“嘱”,劝请 名词活用作动词,歌唱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对 偶 互 文
写景
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心情
叙 事

引出下文
月出前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皇帝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 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可用多个年号。
干支纪年法
年号干支兼用法。如《扬州慢》“淳 熙丙 申”
干支组合可以纪年,可以纪日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朔 (农历每月初一)
晦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 (农历每月十五日)
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日)
补充文化常识
一 、纪年法
二 、农历日期称谓:
浩瀚无边、水天一色的壮阔江景—→ 洒脱旷达、无拘无束的心情
助词,定语 古:辽阔的样子
任 凭 小 船 往,去越过广阔的江面 后置的标志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叙事 纵 一 苇之所如,凌 万 顷 之 茫 然。 定语后置句
通“凭”,乘太空驾 代词,它
浩浩乎如冯 虚 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脱离人世 飞升成仙
飘飘乎如 遗 世独 立 ,羽 化而登仙。
一会儿 介词,从 状语后置句介词,在
少 焉, 月 出于 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拟人
“横”写出江上水汽范围之大、之广
“接 ” 写 出江天 一 色的壮丽景 色
白茫茫的水汽笼罩
白 露 横江,水光接天。
喜悦、陶醉
月出后
抒怀
写 景
夜游赤壁图 时间、地点、人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物、事件

月出前 第2-3句。第2句写 景,第3句叙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月出后 第4-7句。第4、5句 写景,第6句叙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 间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感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指所所思慕的人。
2.喻指君主。作者虽被贬黄州,“处江湖之 远”,但仍“忧其君”。用“美人”喻皇帝, 用 “望”来表达对皇帝的忠贞之情。
3.代表作者的理想追求。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 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 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 的 情 怀。
第二段
古:在这时候 副词,表 连词,名作动,语气词,
今:连词,表承接 程度,很敲打船的两边表修饰唱歌 无意义
于是饮酒乐甚 , 扣 舷 而 歌 之。
名词,歌词 月光下的清波逆流而上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 明 兮溯
悠远的样子
主谓倒装句 渺 渺兮予怀,望美 人兮天一方。"
香草美人
香草美人:1.高洁 的品质;2.圣明的
君主;3.美好的理 想

作者的歌声
江面浮动
的月光
流 光。
本段是过渡段。承上写“乐”,启下写“悲”。作者的 心情由泛舟江上、饮酒诵诗的愉悦转变为对人世不如意
的“悲情”,而这种悲情借客人悲凉的箫声反映出来。
代词,那 哀 怨 眷 恋
想象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尾音声音婉转悠长 细丝
比 喻 余 音 袅 袅,不绝如缕。
定语后置的标志
,依 应 和
定语后置句 客有吹洞箫者,
倚 歌而和之。
使…起舞 深 渊 使…哭泣 寡 妇
舞 幽 壑之 潜 蛟 ,泣孤舟之嫠 妇。

客人的箫声
正面
描写
侧面
描写
想 象
夸张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
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 人兮 一方。 ” 客
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鸣呜
比喻
正面描写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
嫠 妇 。 夸 张
侧面描写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情感上由乐转悲。
划分本段层次,体会所呈现的情感。
第 一 层:第1- 3句。
主 人歌 声。
第二层:第4 - 6句。整
客 人洞 箫 声。
第三段
容色改变 整 理 宾语前置句
的样子 端坐 代词,指箫声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 然也 ” 神态、动作描写
名词作状语,向南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向西 向东 通“缭”,盘绕茂盛 被动句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 苍 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当 指 曹 操形作动,攻破名作动,攻下 名作动,向东进军
方 其 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船尾船头 斟 酒 对 着 长矛
触 舵千里,旌旗蔽空,酮 酒 临江,横槊赋诗, → 人生短暂
本来 哪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古今对比
代词 ,
片 刻
哀吾生之须 臾,羡长江之无穷。 对比
偕同同“而”,表修饰 永远长存
挟飞 仙以 遨游,抱明月而长 终。
轻易得到余音,指箫声悲凉的秋风
知不可乎骤 得, 托遗 响于悲 风。"
句中表停顿 介词,在
“寄”写出了人生的短暂
“渺”写出了人类的渺小
人生短暂与自然无穷的对比,突出 “客”对人生短暂的无 奈与悲伤
状语后置句
名作动,捕鱼砍柴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寄托 状语后置句 渺小
寄蜉 蝣 于 天 地 ,渺 沧海之一 粟。比喻
况吾与子渔 樵于 江 渚 之 上 ,侣鱼 虾而友麋鹿,
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想超脱 尘世又无法逃 避现实的悲伤
吾辈与英雄人物
的对比,悲自身渺小
驾一 叶之扁 舟,举匏樽以相属。
对 比
对比
连词,表并列
小船
一、本段感彩如何 主要写了什么
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
感彩甚为悲 伤。
第三段
第3段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写“客之悲”的
对比手法
① 古 (一世之雄) → 今 (而今安在)
人生短暂
(寄蜉蝣、吾生之须臾)
② 吾 辈(渔樵者)
吾生
(蜉蝣、一粟)
③ (挟飞 、想抱明月) ( 得) 悲理想难成
不可骤
现实


自然无穷
(长江之无穷)
曹 操(一世之雄)
宇宙
(天地、沧海)
悲人生短暂
悲自身渺小
抒情
安在哉
平凡渺小
人生苦短J
哲思
孟德遗诗
孟德遗迹 渔樵江渚
蜉蝣天地
写景
古人事迹
现实人生
三、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悲之
缘由
主 问 客 答
第 三 段
第四段
也代词,那 句末语气词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连词,表
消逝,流逝此,指水转折,却不曾 去
引 用 逝者如斯, 而 未 尝 往也;
满 缺 那,指月亮最终 增 减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句首副词,
表假设 如 果 从 连词,表修饰,来
盖 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 一瞬;
宾语前置句
自 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照应文章开头的
写景和客的答话
竟 然通“已”,停止 一 眨眼
发语词,表示
另起一个话题,
且 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助词,主谓间取
如 里 即使
苟非 答之 所 有 ,虽 一毫而莫取。
只有 助词,的
惟江 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 月 ,
代词 连 词 ,
耳得之 衣而 为声,目遇之而 成色 ,
代词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自 然 连词,表顺接 享 用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 吾与子之所共适。"
判断句
第四段
一、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本段感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 悟 。
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
生老病死
代代相承
人 人生短暂
精神可存
天地万物一刻不停 万古江山相对永恒
讨论:主人从哪些角度说理,让客人释怀而“喜”
超脱人生的欢快
日夜奔流 月圆月缺

不变
不曾逝 不增减

1. 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以表现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表 现自己豁达的胸襟,抒写自己达观的情怀。
2. 同时也是对政敌的一种抗议:我虽被贬,但我能淡然处之,生活还
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从而表现本文主题。
第五段
再次饮酒
客喜而笑,洗盏更 酌。 转悲为喜
已经 凌乱
肴核既尽,杯盘狼 籍。
介词,在 天明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 白。
本段感彩如何 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段感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 快 乐 。
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
畅饮,兴尽酣睡。
探究主客问答:客人真实存在吗
主客问答是苏轼两种心境的反映,客是消极忧郁的苏 轼,苏子是乐观旷达的苏轼,主客问答是内心的挣扎和拷 问,亦是自我开解的过程,在矛盾中走向理性、旷达。
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坎坷,人生低谷,夜游赤壁,把 悲喜之情与超然物外的人生之理融入赤壁“水月”中,
实现了乐观豁达的精神突围。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 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 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 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所以再多 贬谪,苏轼也总是天趣洋溢、生机浩荡。无论是什么样的困境, 他也总可以超然旷达、圆满自足。
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好学老庄,齐万物, 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哲思的一生——作者的复杂思想
苏 轼
客吹洞箫之悲 感叹人生之悲

景以情显
月夜泛舟之乐

情因景生
释然生命之乐

移情于理
一个集儒释道于一身的矛盾的苏轼!
赤壁赋
《赤壁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 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 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 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全文通过主客问答所表现的喜乐与悲伤,是 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情感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 哀怨之情时,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在作者对“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中,化为 洒脱、豪迈的气度,展现出作者积极进取、达观 超然的人生态度。
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 在孤灯下”。可以用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不平凡的经历。
苏轼因“乌台诗案”含冤身陷囹圄一百三十天后,他以一个流放罪犯 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 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苏轼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 有过的孤寂和悲苦。于是他多次来到人们传说中的古战场赤壁,去寄情山 水、凭吊古人。在赤壁下,他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 一次次悟透生命的 永恒。他用《念怒娇.赤壁怀古》、 《前、后赤壁赋》为他苦难多变的人 生作了最精彩的诠释。
没有人可以承诺我们一生永远是晴天,也没有人可以保证我们一生永 远波澜不惊。当我们在人生的急转弯处突遭风霜刀剑,急遇毒蛇猛兽,乃 至走进山穷水尽的绝地时,我们又当如何寻得柳暗花明呢

默写练习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舶 舶 千 里 , 旌 旗 蔽 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 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2.苏轼《赤壁赋》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侧面写出琴声凄婉动人的句子是 “舞 幽壑之 潜 蛟,泣孤舟之婺妇。”
3.苏轼在《赤壁赋》中阐述了“盈虚”与“水月”关系,从“变者”的角度看, 两者关系应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 瞬。”
4.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驾一叶之扁舟 , 举匏樽以相 属。
5.苏轼在《赤壁赋》中,阐明从变动的一面看天地万物,天地万物时刻在变 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的道理的句子是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6.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的神仙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 。
7.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髓
同工之妙的两句是“白露 横江 , 水光 接 天。
8.苏轼《赤壁赋》中“客”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 的句子是“哀 吾 生之 须 臾 ,羡 长江之无穷”。
9.苏轼《赤壁赋》纵 一 苇 之 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两句形容小船
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江面上。
10.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
渺渺兮予 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11.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12.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1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14.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9 侣鱼虾而友麋鹿 。
15.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 诵 明 月 之 诗 , 歌窈窕之章。
16.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 清 风 徐 来 9 水 波 不 兴 O
17.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 一 叶 之 扁 舟 , 举 匏 樽 以 相 属
18. 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盈 虚 者 如 彼,而卒莫消长也
19.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文言知识积累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冯虚御风—— 凭
2、山川相缪—— 缭,缭绕
3、举匏尊以相属——樽,酒杯
4、杯盘狼籍——藉
1.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向西,往南 2.侣鱼虾而友麋鹿 以…为侣 以…为友
3. 正襟危坐 使动用法或形作动 整理
4.舞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 使 … 起舞(哭泣 ) 5.方其破荆州 使动用法或形作动 夺取
6.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作状向南
7.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名 作 动 攻 取 东 进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名作动砍柴
解释下列句子的词类活用现象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 远望,眺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盼望 若望仆不相师 埋怨
先达德隆望尊 名词,名望,声望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及,比得上 纵一苇之所如 到,往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像,如同


解释一词多义现象
举酒属客 zhǔ 动词,劝酒
属予作文以记之 zhǔ 通“嘱”,嘱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名词,类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名词,辈、等
愿天下有情人结成眷属 名词,亲属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助词,形容词词尾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吗 相与枕藉乎舟中相当于介词“于”,在 山川相缪,郁 乎 苍 苍 形容词词尾
属 乎
纵一苇之所如 月出于东山之上 扣舷而歌之
动词,到
助词,的
助词,凑足音节
之 哀吾生之须臾 凌万顷之茫然 渺沧海之一粟
助词,主谓之间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助词,的
然 苏子愀然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何为其然也 代词,这样
其声呜呜然 拟声词词尾,……的样子
徘徊 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多指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 白露 古义:白茫茫的水气 今义:节气 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独立 古义:超尘拔俗
今义:不依靠他人
美人 古义:美好的理想
今义:美貌的人
成色 古义:变成美景
今义:泛指质量
于是 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表顺承
解释古今异义词
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介词结构后置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句式状语后置
4.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
5.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6.渺渺兮予怀。 主谓倒装
7 . 而 又 何 羡 乎
宾 语 前 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