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评分人
得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我国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 )
A. 民族和宗教 B. 语言和文化 C. 地形和气候 D. 土壤和植被
2.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根本依据是 ( )
A. 历史沿革 B. 民族构成 C. 人口多少 D. 区域特征
3. 地理界限两侧反映出 ( )
A. 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 B. 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C. 区域之间的地理相似性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 秦岭—淮河一线是下列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 )
A.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B. 旱地与水田
C. 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D.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
5. 下图为我国冬季集中供暖区域示意图,图中集中供暖区域与未集中供暖区域的分界线大致与下面哪条线一致 ( )
A.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 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C. 1月0℃等温线 D. 半湿润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6.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界限不包括 ( )
A. 秦岭——淮河一线 B.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 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D.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7. 我国自古就有“南稻北麦”之说。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 )
A. 喜马拉雅山—长江 B. 昆仑山一黄河
C. 秦岭——淮河 D. 南岭——珠江
8. 我国人文差异显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B.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
C. 经济发展水平——东低西高
D. 习俗和传统——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的差异大
9. 下列有关我国地理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则没有什么差别
B. 自南向北,气温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
C.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D. 自东向西,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10.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六集“五味的调和”讲述了10个故事,涉及川、鲁、粤、淮扬四大基础菜系,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烹饪文化。川菜、鲁菜、粤菜是我国著名菜系,其发源地所属区域分别是 ( )
A.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B.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C.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D.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11. 下列省区被秦岭——淮河一线穿过的是 ( )
A. 广西 B. 湖南 C. 山西 D. 陕西
12. 读图,下列数据中,可能为正常年份A 地降水量的是 ( )
A. 200毫米 B. 885 毫米 C. 650毫米 D. 1 000毫米
13.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线以南河流冬季结冰,影响了内河航运
B. 该线以北以旱地为主,种植小麦、大豆、甜菜
C. 该线以北河流汛期长,以南河流汛期短
D. 该线以南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14. 四大地理区域中,绝大部分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理区域是 (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5. 读图,造成①②两地区的自然景观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② 昆仑山脉 /森 ①
③断 脉 横秦岭—氵淮河④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人类活动
16. 下列界线中,与青藏高原和其他区域分界线吻合的是 ( )
A. 人口地理分界线 B.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 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17. 具有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的气候特征的地理区域是 (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8. 确定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
A. 地形 B. 热量 C. 季风 D. 地势高低
19.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地区分别是 ( )
A. 西北地区、北方地区 B. 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D. 青藏地区、北方地区
20.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是 ( )
A. 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B.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C. 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D.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二、综合题(共60分)
21. 填表。(8分)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主要气候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油料作物
主要糖料作物
22. 读秦岭南北景观图,回答问题。(18分)
(1)秦岭是 走向的山脉。(2分)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地区和 地区的分界线。(4分)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份 ℃等温线和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大致位置。(4分)
(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带和 带(温度带)的分界线,也是我国东部 区和 区(干湿区)的分界线。(4分)
(5)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耕地利用方式是 ,以南的耕地利用方式是 。(4分)
23.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写出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4分)
① ,③ ,② ,④ 。
(2)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往往成为地理差异的分界线。图中②地区和④地区的地理分界线中,甲是 (填山脉名称)。(2分)
(3)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差异。②地区耕地以 为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④地区物产富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6分)
(4)诗句“烈日炎炎水难觅,平沙万里无人烟”描述的是 地区的景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 地区的冬季景观。(4分)
24. 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甲、乙、丙三地气候资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确定界线 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和 ,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4分)
(2)在①②③④四大区域中,以种植业为主的是 和 (填数字序号),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和 (填数字序号)。(8分)
(3)从气候资料看,甲地与乙地相比,冬季较冷的是 地,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 ;甲地与丙地相比,年降水量较少的是 地,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6分)
第五章综合测试卷
1. C 2. D 3. B 4. B 5. C 6. D 7. C 8. C 9. C10. B 11. D
12. C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A地位于秦岭以北,正常年降水量略小于 800 毫米,故C 符合题意。故选C。
13. B 14. C
15. C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北方地区,②为西北地区,③为青藏地区,④为南方地区。从北方地区到西北地区,降水越来越少,自然景观差异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北方地区距离海洋近,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西北地区距离海洋远,降水稀少。故选C。
16. D 17. B 18. C 19. C 20. B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主要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主要油料作物 花生、大豆 油菜
主要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22. (1)东西 (2)北方 南方 (3)0 800
(4)暖温 亚热 湿润 半湿润
(5)旱地 水田
23. (1)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 青藏地区 南方地区
(2)秦岭
(3)旱地 小麦 水稻
(4)西北 北方
24. (1)降水 气温 降水 地形
(2)③ ④ ① ②
(3)甲 纬度位置 丙 海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