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讲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01 泌尿系统的组成 - 近五年广东常以纯文字,结合示意图和表格的形式在选择题中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
考点02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
考点03 排泄的途径 -
考点01 泌尿系统的组成
1.组成:肾脏、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形成尿液的场所。
2.特点: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________排出体外。
考向01 泌尿系统的组成
【例题1】(2024·重庆)2024年我国科学家将基因编辑猪的肾脏移植到一位患有终期肾衰的病人体内,猪肾在人体内很快就正常工作。“正常工作”主要是指( )
A.形成尿液 B.输送尿液 C.储存尿液 D.排出尿液
【变式1】(2024·云南)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人体有暂时贮存尿液的( )
A.肾脏 B.肾小管 C.膀胱 D.肾小球
考点02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1.尿液的形成
(1)________: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单位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部分组成。
(2)原尿的形成(________作用):当血液流经________时,除________和大分子________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________中形成原尿。
(3)尿液的形成(________作用):当原尿流经________时,全部________、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2.血液、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对比
名称 成分
血液 血细胞、________、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
原尿 水、无机盐、________和尿素
尿液 水、无机盐和尿素
3.血尿、蛋白尿和糖尿的病症及病变部位
名称 病症 病变部位
血尿 尿中含有________、有血样的颜色 ________
蛋白尿 尿中________含量过高
糖尿 尿中有________ ________
4.尿的排出
(1)排尿的途径:________→输尿管→________→尿道→体外。
(3)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等。
考向02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例题2】(2024·眉山)下图中甲、乙两条曲线表示肾单位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肾小球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原尿、肾小管中的尿液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曲线乙代表的物质是( )
A.血浆蛋白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素
【变式2】(2024·滨州)小明喝进体内的水经吸收进入血液,部分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其途径是1→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对于身体健康的小明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与[1]内液体相比,[4]内液体中一定不含有的是__________。
考点03 排泄的途径
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通过呼气、排汗、排尿等途径。
考向03 排泄的途径
【例题3】(2024·天水)下列各器官中,不属于人体排泄器官的是( )
A.皮肤 B.肺
C.肾 D.肛门
【变式3】(2024·广安)图中共展示了________条排泄途径。血液流经D系统,经过⑦肾小球的________作用和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真题
(2020·广东)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有。“-”表示无),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 )
物质 血浆 原尿 尿液
甲 + - -
乙 + + -
丙 + + +
A.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B.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
C.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D.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2021·广东)图为健康人的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②③构成一个肾单位
B.②中液体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C.④可重新吸收葡萄糖、水分和无机盐
D.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水、无机盐和尿素
(2022·广东)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远少于肾脏形成的原尿。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是( )
A.水 B.尿素 C.无机盐 D.葡萄糖
(2023·广东)如图为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尿素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专项
(2024·安徽)在泌尿系统的结构中,具有暂时贮存尿液作用的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2024·广西)根据尿常规化验结果,医生初步判断张某肾脏可能出现病变。判断的依据是其尿液成分中出现含量异常的( )
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红细胞
(2024·河南)人大量食用红肉火龙果后尿液会变红,原因是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难以被分解,随尿液排出。尿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在甜菜红素排出过程中,不经过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湖南)某同学用胶管和漏斗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肾单位结构模型,其中模拟肾小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齐齐哈尔)下图为健康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的液体含有尿素和血细胞 B.②中的液体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无机盐
C.③中的液体含有无机盐和葡萄糖 D.④中的液体含有尿素和葡萄糖
(2024·连云港)健康人体一昼夜产生的原尿可达150L,但人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L。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下图中的( )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2024·新疆)某人近来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下表是就医后尿液检查报告的部分结果,由此推测该病人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尿液检查报告(g/L)
检测项目 红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检测值 无 0 1.0 20.0
正常值 无 0 0.0 20.0
A.肾小体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2024·遂宁)某男子近日身体不适,医生结合症状开单,为他作了尿液化验,部分化验数据如表。据此判断,该男子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检查项目 结果(单位:g/L) 参考值(单位:g/L)
蛋白质 30 0
葡萄糖 0 0
尿素 18 20
尿酸 0.3 0.5
无机盐 10 11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肾小囊 D.集合管
(2024·齐齐哈尔)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体外。下列不属于排泄途径的是( )
A.皮肤的汗腺分泌汗液 B.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
C.泌尿系统排出尿液 D.食物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
(2024·滨州)下图中,①和③表示血管;②表示某结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肾小球,则①、③中分别流动脉血、静脉血
B.若②为心脏,则输液时针刺血管的类型与③相同
C.若②为下肢骨骼肌,③受伤出血,则应在近心端按压止血
D.若②为皮肤,则与①相比,③内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可能减少
(2024·眉山)图示中A表示______作用,血液中的______无法通过A作用进入Ⅰ中。
(2024·南充)经过一夜的睡眠,膀胱尿液充盈,起床后需及时排出。尿液的产生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作用和【_____】的重吸收作用。
(2024·湖北)运动产生的部分代谢废物会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为了更好地理解肾单位结构和尿液形成的过程,小军同学制作了肾单位模型(图)。从功能方面分析,该模型能部分模拟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_____作用,但不能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从结构方面分析,该模型能大致体现肾单位的结构,但仍需完善,例如应体现肾小球是血管球,还应体现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2024·龙东)2023年3月9日是第18个世界肾脏日。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肾单位是由肾小球、__________(填标号)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2)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__________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若某人的尿量为正常人的数倍,排尿频繁,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_____(填标号)。
(4)取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其中不含葡萄糖的液体是______。
(5)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2024·河北)某人因侧腹部疼痛就医,遵医嘱憋尿进行超声检查,发现肾脏中有结石。下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及部分内部结构纵切示意图,①②③表示结构。
回答下列问题。
(1)健康人的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后,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________作用形成原尿。原尿中大部分水、全部________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随血液通过肾静脉汇入________,流回心脏的右心房;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
(2)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结石变小,随尿液经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运输到膀胱中暂时储存,后经尿道排出仁外。为了防止肾结石复发,医生给该患者的建议是,多喝水、适当运动、不憋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讲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教师版)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01 泌尿系统的组成 - 近五年广东常以纯文字,结合示意图和表格的形式在选择题中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
考点02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
考点03 排泄的途径 -
考点01 泌尿系统的组成
1.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中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形成尿液的场所。
2.特点: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其主要原因是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考向01 泌尿系统的组成
【例题1】(2024·重庆)2024年我国科学家将基因编辑猪的肾脏移植到一位患有终期肾衰的病人体内,猪肾在人体内很快就正常工作。“正常工作”主要是指( )
A.形成尿液 B.输送尿液 C.储存尿液 D.排出尿液
【答案】A
【解析】A.形成尿液是肾脏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移植后猪肾在人体内“正常工作”的主要表现,A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1】(2024·云南)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人体有暂时贮存尿液的( )
A.肾脏 B.肾小管 C.膀胱 D.肾小球
【答案】C
【解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02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1.尿液的形成
(1)肾单位: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2)原尿的形成(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3)尿液的形成(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2.血液、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对比
名称 成分
血液 血细胞、蛋白质、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
原尿 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
尿液 水、无机盐和尿素
3.血尿、蛋白尿和糖尿的病症及病变部位
名称 病症 病变部位
血尿 尿中含有红细胞、有血样的颜色 肾小球
蛋白尿 尿中蛋白质含量过高
糖尿 尿中有葡萄糖 肾小管
4.尿的排出
(1)排尿的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3)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等。
考向02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例题2】(2024·眉山)下图中甲、乙两条曲线表示肾单位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肾小球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原尿、肾小管中的尿液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曲线乙代表的物质是( )
A.血浆蛋白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素
【答案】B
【解析】B.葡萄糖是小分子物质,它会被肾小球过滤到原尿中,但在肾小管中会被重吸收回血液。因此,葡萄糖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的含量变化符合曲线乙的趋势,B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2】(2024·滨州)小明喝进体内的水经吸收进入血液,部分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其途径是1→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对于身体健康的小明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与[1]内液体相比,[4]内液体中一定不含有的是__________。
【答案】3→4→7→8;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解析】尿液的形成首先需经过3肾小球、4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7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经8集合管排出体外。小明喝进体内的水经吸收进入血液,部分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其途径是1→3肾小球→4肾小囊→7肾小管→8集合管(用序号和箭头表示)。对于身体健康的小明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与[1]内液体相比,[4]内液体中一定不含有的是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考点03 排泄的途径
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通过呼气、排汗、排尿等途径。
考向03 排泄的途径
【例题3】(2024·天水)下列各器官中,不属于人体排泄器官的是( )
A.皮肤 B.肺
C.肾 D.肛门
【答案】D
【解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通过呼吸系统由肺排出体外;大量的水、尿素和无机盐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另外皮肤也具有一定的排泄功能,如排汗.粪便由肛门排出,属于排遗.故选D
【变式3】(2024·广安)图中共展示了________条排泄途径。血液流经D系统,经过⑦肾小球的________作用和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答案】二;过滤
【解析】图中共展示了2条排泄途径分别是:①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②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主要排出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故血液流经D泌尿系统,经过⑦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真题
(2020·广东)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有。“-”表示无),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 )
物质 血浆 原尿 尿液
甲 + - -
乙 + + -
丙 + + +
A.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B.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
C.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D.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答案】D
【解析】血浆中含有,而原尿和尿液中都不含有的是大分子蛋白质,因此甲是大分子蛋白质;血浆、原尿中都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是葡萄糖,因此乙是葡萄糖;血浆、原尿、尿液中都含有的是水、无机盐、尿素、尿酸,因此丙是尿素。
故选D。
(2021·广东)图为健康人的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②③构成一个肾单位
B.②中液体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C.④可重新吸收葡萄糖、水分和无机盐
D.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水、无机盐和尿素
【答案】C
【解析】
C.当原尿流经①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C错误。
故选C。
(2022·广东)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远少于肾脏形成的原尿。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是( )
A.水 B.尿素 C.无机盐 D.葡萄糖
【答案】D
【解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故选D。
(2023·广东)如图为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尿素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汇集到④集合管形成尿液。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因此④集合管中尿素浓度最高。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专项
(2024·安徽)在泌尿系统的结构中,具有暂时贮存尿液作用的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答案】C
【解析】C.膀胱暂时储存尿液,C正确。
故选C。
(2024·广西)根据尿常规化验结果,医生初步判断张某肾脏可能出现病变。判断的依据是其尿液成分中出现含量异常的( )
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红细胞
【答案】D
【解析】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若尿液中有红细胞,则说明肾小球可能出现病变,D符合题意。
故选D。
(2024·河南)人大量食用红肉火龙果后尿液会变红,原因是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难以被分解,随尿液排出。尿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在甜菜红素排出过程中,不经过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所以在甜菜红素排出过程中,不经过的结构是③出球小动脉,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024·湖南)某同学用胶管和漏斗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肾单位结构模型,其中模拟肾小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C.③肾小管是肾单位中的另一个关键部分,负责重吸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同时分泌一些物质到原尿中,最终将剩余的液体和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在模型中,肾小管通常会被模拟为一根或多根与肾小囊相连的管状结构,C符合题意。
故选C。
(2024·齐齐哈尔)下图为健康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的液体含有尿素和血细胞 B.②中的液体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无机盐
C.③中的液体含有无机盐和葡萄糖 D.④中的液体含有尿素和葡萄糖
【答案】C
【解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故①②中的液体原尿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均含尿素和无机盐,③肾静脉中的液体含有无机盐和葡萄糖,④中液体尿液一般不含葡萄糖,C正确。
故选C。
(2024·连云港)健康人体一昼夜产生的原尿可达150L,但人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L。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下图中的( )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D
【解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024·新疆)某人近来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下表是就医后尿液检查报告的部分结果,由此推测该病人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尿液检查报告(g/L)
检测项目 红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检测值 无 0 1.0 20.0
正常值 无 0 0.0 20.0
A.肾小体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答案】D
【解析】该病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是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大量的葡萄糖没有被吸收,因而出现糖尿,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024·遂宁)某男子近日身体不适,医生结合症状开单,为他作了尿液化验,部分化验数据如表。据此判断,该男子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检查项目 结果(单位:g/L) 参考值(单位:g/L)
蛋白质 30 0
葡萄糖 0 0
尿素 18 20
尿酸 0.3 0.5
无机盐 10 11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肾小囊 D.集合管
【答案】B
【解析】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男子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球,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024·齐齐哈尔)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体外。下列不属于排泄途径的是( )
A.皮肤的汗腺分泌汗液 B.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
C.泌尿系统排出尿液 D.食物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
【答案】D
【解析】皮肤的汗腺分泌汗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泌尿系统排出尿液都属于排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通过肛门排出食物残渣的过程叫排遗,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024·滨州)下图中,①和③表示血管;②表示某结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肾小球,则①、③中分别流动脉血、静脉血
B.若②为心脏,则输液时针刺血管的类型与③相同
C.若②为下肢骨骼肌,③受伤出血,则应在近心端按压止血
D.若②为皮肤,则与①相比,③内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可能减少
【答案】D
【解析】A.若②为肾小球,则①入球小动脉、③出球小动脉中分别流动脉血、动脉血,A错误。
B.若②为心脏,则①为静脉,③为动脉;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医生抽血时针刺入体表的静脉血管。因此,若②为心脏,则输液时针刺血管的类型与①静脉相同,B错误。
C.若②为下肢骨骼肌,则①为下肢动脉,③为下肢静脉;静脉是将血液运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出血应在远心端压迫止血,故③受伤出血则应在远心端按压止血,C错误。
D.皮肤内有汗腺,能分泌形成汗液,汗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因此,若②为皮肤,则与①动脉血管相比,③静脉血管内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可能减少,D正确。
故选D。
(2024·眉山)图示中A表示______作用,血液中的______无法通过A作用进入Ⅰ中。
【答案】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解析】图示中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被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无法通过A作用进入Ⅰ(肾小球)中。
(2024·南充)经过一夜的睡眠,膀胱尿液充盈,起床后需及时排出。尿液的产生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作用和【_____】的重吸收作用。
【答案】③
【解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③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2024·湖北)运动产生的部分代谢废物会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为了更好地理解肾单位结构和尿液形成的过程,小军同学制作了肾单位模型(图)。从功能方面分析,该模型能部分模拟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_____作用,但不能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从结构方面分析,该模型能大致体现肾单位的结构,但仍需完善,例如应体现肾小球是血管球,还应体现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答案】过滤;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重吸收##放入大小不同的颗粒
【解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分析该模型可知:从功能方面分析,该模型能部分模拟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滤纸),但不能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从结构方面分析,该模型能大致体现肾单位的结构,但仍需完善,比如应体现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重吸收(放入大小不同的颗粒或在胶管上扎若干小孔)
(2024·龙东)2023年3月9日是第18个世界肾脏日。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肾单位是由肾小球、__________(填标号)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2)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__________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若某人的尿量为正常人的数倍,排尿频繁,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_____(填标号)。
(4)取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其中不含葡萄糖的液体是______。
(5)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答案】(1)③;(2)滤过;(3)④;(4)尿液;(5)减少
【解析】(1)图中肾单位是由①肾小球、③肾小囊和④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2)(3)(4)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若某人的尿量为正常人的数倍,排尿频繁,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④肾小管,导致重吸收功能减弱。取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其中不含葡萄糖的液体是尿液。
(5)血液流经肾脏时,大部分尿素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减少。
(2024·河北)某人因侧腹部疼痛就医,遵医嘱憋尿进行超声检查,发现肾脏中有结石。下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及部分内部结构纵切示意图,①②③表示结构。
回答下列问题。
(1)健康人的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后,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________作用形成原尿。原尿中大部分水、全部________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随血液通过肾静脉汇入________,流回心脏的右心房;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
(2)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结石变小,随尿液经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运输到膀胱中暂时储存,后经尿道排出仁外。为了防止肾结石复发,医生给该患者的建议是,多喝水、适当运动、不憋尿。
【答案】(1)滤过;葡萄糖;下腔静脉
(2)①
【解析】(1)健康人的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后,会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过滤作用。这个过程中,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随后,原尿会进入肾小管。在肾小管中,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会被重新吸收。随着体循环的途径,这些物质会随血液通过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最终流回心脏的右心房。剩下的物质则形成尿液。
(2)经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结石会变小,并随尿液经输尿管(图中序号①)运输到膀胱中暂时储存,随后经尿道排出体外。人体通过排尿能够及时地把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并能够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