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讲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师版)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01 染色体、DNA和基因及其关系 ☆☆☆☆☆ 近五年广东常以纯文字的形式在选择题考查相染色体、DNA和基因及其关系,以及生物的变异;以结合图片的形式考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和人的性别遗传。
考点02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
考点03 人的性别遗传 ☆☆☆☆☆
考点04 生物的变异 ☆☆
考点01 染色体、DNA和基因及其关系
1.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1)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构成。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
(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一条染色体上通常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即染色体数=DNA分子数<基因数。
(5)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考向01 染色体、DNA和基因及其关系
【例题1】(2024·眉山)基因在细胞里存在于遗传物质——DNA分子上,而DNA又大多集中在染色体上。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1个基因 B.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多个DNA分子
C.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蛋白质分子 D.每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答案】D
【解析】A.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A错误。
B.一条染色体上通常有一个DNA分子,B错误。
C.一条染色体上通常有一个DNA分子,蛋白质分子是多个,C错误。
故选D。
【变式1】(2024·宜宾)果蝇的有眼和无眼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A、a控制,有眼为显性,无眼为隐性。下图是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I、Ⅲ、Ⅳ代表常染色体,X、Y代表性染色体。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A、a基因是具有_________的DNA片段。
(2)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产生的精子中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染色体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这些染色体是由__________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1)遗传效应
(2)4;II、III、IV、X或II、III、IV、Y;DNA
【解析】(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因此,果蝇的A、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果蝇的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产生的精子中有4条染色体。由于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常染色体组成为II、III、IV,所以其产生的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II、III、IV、X或II、III、IV、Y。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考点02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2)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每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
(3)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和基因都是成单存在的,即精子和卵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显性性状(如豌豆的高茎),未表现出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豌豆的矮茎)。
(2)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习惯上,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如D、d。
(3)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4)后代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dd;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两种:DD、Dd,其中Dd中d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然不表现,但可以遗传下去。
考向02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题2】(2024·江西)某同学发现父母都能卷舌,自己却不能。经学习得知,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由一对基因(H和h)控制的相对性状。据此推测,她和她母亲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hh、HH B.hh、Hh
C.HH、hh D.Hh、hh
【答案】B
【解析】已知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由一对基因(H和h)控制的相对性状。某同学不能卷舌,基因组成是hh,其父母能够卷舌,基因组成是HH或Hh;但因某同学的一对基因hh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即由父亲和母亲各提供一个隐性基因“h”,因此,某同学父母的基因组成只能是Hh,遗传图解如下图:
因此,某同学和她母亲的基因组成分别是hh和Hh。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2】(2024·连云港)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下图中甲表示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乙表示亲代两只直翅果蝇杂交后子代的性状表现,用A、a分别表示控制显、隐性性状的基因。据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雄果蝇精子中染色体的数目为_____条。
(2)图乙中,亲代都是直翅果蝇,子代中却出现了卷翅果蝇,这说明_____是隐性性状。子代直翅果蝇中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_____。
【答案】(1)四
(2)卷翅;2/3
【解析】(1)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图甲所示的雄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3对常染色体+XY。形成精子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中。因此,该雄果蝇精子中染色体的数目为4条。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可见,图乙中,亲代都是直翅果蝇,子代中却出现了卷翅果蝇,这说明卷翅是隐性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图乙的遗传规律(亲代:直翅×直翅→子代出现:卷翅),可推知直翅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卷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卷翅子代的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因此直翅亲代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子代直翅果蝇中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2÷(1+2)=2/3。
考点03 人的性别遗传
1.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22对+XY;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22条+X或22条+Y。
2.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22对+XX;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22条+X。
3.男性可产生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两种类型的精子,两者比例为1:1,女性只能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均为50%。
考向03 人的性别遗传
【例题3】(2024·龙东)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男性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 )
A.22对+X B.22条+X或22条+Y C.22条+XY D.44条+XY
【答案】B
【解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所以男性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X或22条+Y,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变式3】(2024·烟台)大熊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相同,其体细胞内有42条染色体,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 )
A.20+X或20+Y B.41+X C.41+Y D.20+XY
【答案】A
【解析】大熊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故雄性大熊猫的染色体组成是20对常染色体+XY。在形成精子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中。因此,在精子中,染色体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所以,雄性大熊猫的染色体组成是20条常染色体+X或20条常染色体+Y,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考点04 生物的变异
1.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如“海水稻”等。
2.不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如晒黑的皮肤、水肥充足的庄稼颗粒饱满等。
3.应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
考向04 生物的变异
【例题4】(2024·成都)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通过近视矫正手术使视力恢复正常
B.长期户外工作使皮肤晒成了小麦色
C.经常打乒乓球使手眼协调能力提高
D.一对右利手夫妻生出了左利手孩子
【答案】D
【解析】D.一对右利手夫妻生出了左利手孩子,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D正确。
故选D。
【变式4】(2024·滨州)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稻最高产量达每亩1139千克,为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关于超级杂交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培育过程存在对杂交后代的不断选择
B.杂交稻的高产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C.杂交稻基因的改变是经人工诱导发生的
D.大米主要是水稻种子的子叶
【答案】A
【解析】B.水稻新品种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
C.杂交稻基因的改变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不是人工诱导发生的,C错误。
D.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因此我们常吃的大米,主要是水稻种子的胚乳,D错误。
故选A。
真题
(2020·广东)有关人体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是内染色体都成对存在 B.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DNA分子
C.一个DNA分子仅有一个基因 D.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答案】D
【解析】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因此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不成对,D正确。
故选D。
(2021·广东)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大举措。某夫妇第一、二胎均为男孩,第三胎生女孩的概率是( )
A.12.5% B.25% C.50% D.100%
【答案】C
【解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某夫妇三胎生女孩的概率是50%,故选C。
(2021·广东)图是某人染色体组成以及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此人的体细胞中有22对染色体
B.此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
C.①表示性染色体,在细胞中成对存在
D.③表示DNA,含有控制性状的基因
【答案】D
【解析】AB.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此人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X,为女性,AB错误。
C.从图片中可以看出①表示10号染色体中的一条,为常染色体,C错误。
故选D。
(2021·广东)某探究小组对三位不能卷舌同学的父母进行遗传调查,结果如下表,分析错误的是( )
家庭 父亲 母亲 孩子
甲 不能卷舌 不能卷舌 不能卷舌
乙 能卷舌 能卷舌 不能卷舌
丙 能卷舌 不能卷舌 不能卷舌
A.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
B.甲家庭父母都不能卷舌,孩子也不能卷舌,这是遗传现象
C.根据乙家庭的调查结果可知,不能卷舌为隐性性状
D.丙家庭父亲控制能否卷舌的一对基因均为显性基因
【答案】D
【解析】D.丙家庭生了不能卷舌的孩子(基因组成可表示为aa),a基因一定遗传自父亲和母亲,说明:父亲含有隐性基因a,故父亲的基因组成为Aa:一个显性基因、一个隐性基因,D错误。
故选D。
(2022·广东)豌豆子叶的黄色(Y)和绿色(y)是一对相对性状,黄色子叶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
A.都是YY B.都是yy C.YY或Yy D.Yy或yy
【答案】C
【解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如Y表示),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如y表示)。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所以,豌豆子叶的黄色(Y)和绿色(y)是一对相对性状,黄色子叶豌豆属于显性性状,其基因组成是:YY或Yy。
故选C。
(2022·广东)猕猴桃有黄心、绿心和红心等多个品种,不同品种的差异源于生物的( )
A.遗传 B.变异 C.分化 D.分裂
【答案】B
【解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结合分析可知:猕猴桃有黄心、绿心和红心等多个品种,不同品种的差异源于生物的变异。
故选B。
(2022·广东)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卵细胞内含有Y染色体 B.X染色体上有DNA和蛋白质
C.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D.精子中含有23条染色体
【答案】A
【解析】A.女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22对+XX,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A错误。
故选A。
(2023·广东)2023年5月,我国科考队员在西藏林芝市发现了一棵高达102.3米的柏木,该柏木是目前已知的亚洲第一高树。决定树高的根本原因是( )
A.光照强度 B.遗传物质 C.土壤肥力 D.地心引力
【答案】B
【解析】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可见,基因通常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所以,决定树高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而不是“光照强度”、“土壤肥力”、“地心引力”,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023·广东)有酒窝由显性基因(E)控制,无酒窝由隐性基因(e)控制。某同学与其父亲都有酒窝,母亲无酒窝,则该同学的基因组成是( )
A.Ee B.EE C.ee D.EE或Ee
【答案】A
【解析】有酒窝由显性基因(E)控制,无酒窝由隐性基因(e)控制。可见,有酒窝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EE或Ee),无酒窝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ee)。该同学的母亲表现为隐性性状(无酒窝ee),则表现为有酒窝的该同学必然会遗传该亲代的一个隐性基因e,基因组成是Ee。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024·广东)草鱼(即鲩鱼)摄食蚕豆120天左右,肉质变得爽脆,称为脆肉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脆肉鲩可提供蛋白质营养 B.肉质改变是受到环境影响
C.脆肉性状可遗传给下一代 D.鲩鱼和脆肉鲩是同种生物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草鱼(即鲩鱼)摄食蚕豆120天左右,肉质变得爽脆,说明肉质的改变受到环境影响,脆肉性状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不可以遗传给下一代,C错误。
故选C。
(2020·广东)白化病是由一对基因(用A,a表示)控制的隐性遗传病,如图是某家家庭白化病的遗传情况,请回答问题。
(1)生物体的性状由______控制,后者位于细胞的控制中心______中。
(2)由图中信息可以推知,哥哥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或______。他体细胞内的Y染色体遗传信息来自______(填“爷爷”或“外公”)。
(3)妹妹的白化肤色与父母及哥哥存在的差异称为______,这种现象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4)为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实现优生优育,应采取的措施包括禁止______、提倡遗传咨询和进行产前诊断。
【答案】(1)基因;细胞核(2)AA;Aa;爷爷(3)变异;可以(4)近亲结婚
【解析】(1)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2)白化病是由一对基因(用A,a表示)控制的隐性遗传病,因此妹妹的基因组成是aa,一半来自于父亲,一半来自于母亲,因此父母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图:
由遗传图解可知,哥哥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由遗传图可知,哥哥体细胞内的Y染色体遗传信息来自爷爷。
(3)妹妹的白化肤色与父母及哥哥存在的差异,体现了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变异。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4)优生优育的措施主要有: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2023·广东)广东小耳花猪是华南地区特色猪种,繁殖力强、瘦肉率低;巴克夏猪生长快、瘦肉率高。我国有种工作者利用这两种猪繁育出生长较快、瘦肉率适中的巴花猪(如图)。
请回答:广东小耳花猪与巴克夏猪在毛色方面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____________。巴花猪兼具母本和父本的优点,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对性状;有性生殖可以使它同时获得来自父母双方优质的遗传基因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广东小耳花猪与巴克夏猪在毛色方面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巴花猪兼具母本和父本的优点,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可以使它同时获得来自父母双方优质的遗传基因,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和很强的生活适应能力。
(2024·广东)李振声出身贫苦,从小深知粮食珍贵。他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前往大西北开展育种研究工作。20世纪50年代,黄河流域的小麦因大面积感染条锈菌而减产严重,李振声为此感到肩上的担子沉重。“小麦经过数千年的人工栽培,抗病基因逐渐丧失;野草在自然界通过层层筛选,含有非常好的抗病基因。”李振声创造性地思考:能不能用野草如长穗偃麦草与小麦杂交,培育抗病小麦新品种呢?于是他组建课题组开展攻关。经过20多年的不断筛选、鉴定,他们终于培育出抗病、高产的“小偃6号”(图甲)。至2003年,“小偃6号”在全国累计推广种植3亿多亩,增产逾75亿公斤。2006年,李振声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请回答:
(1)图甲中,长穗偃麦草提供的_______和小麦提供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
(2)结合图文可知,“小偃6号”高产的原因可能是:从长穗偃麦草遗传了_______基因和_______基因,具有籽粒多且不易感染条锈菌的优良性状,使小麦遗传了籽粒饱满的优良性状。
(3)若“小偃6号”的抗病对感病是显性,由一对基因A、a控制,现有基因组成均为Aa的个体交配,则子代抗病个体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抗病个体在子代中的占比是_______%。
【答案】(1)精子
(2)抗病;高产
(4)AA和Aa;75
【解析】(1)由图甲可以看出,长穗偃麦草是父本,能够提供精子;小麦是母本,能够产生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通过细胞的分裂、生长即分化,发育成种子的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也是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2)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父本以精子为“桥梁”把体细胞中一半的染色体和基因遗传给了子代,母本以卵细胞为“桥梁”把体细胞中一半的染色体和基因遗传给了子代。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李振声培育的“小偃6号”抗病且高产,而原先的小麦不抗病且减产严重。因此,结合图文可知,“小偃6号”高产的原因可能是:从长穗偃麦草遗传了抗病基因和高产基因,具有籽粒多且不易感染条锈菌的优良性状,使小麦遗传了籽粒饱满的优良性状。
(3)若“小偃6号”的抗病对感病是显性,即抗病是显性性状,感病是隐性性状,若由一对基因A、a控制,现有基因组成均为Aa的个体交配,则Aa×Aa,它们的遗传图解如下:
。
由遗传图解可以看出,子代抗病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和Aa,抗病个体在子代中的占比是3/4,即75%。
专项
(2024·齐齐哈尔)下列各组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猫的短毛与狗的长毛 B.棉花的细绒和长绒
C.小刚的A型血和小明的A型血 D.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答案】D
【解析】D.番茄的红果和黄果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因此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2024·成都)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重要结构,它与蛋白质、DNA、基因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B.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多个DNA分子
C.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DNA分子片段
D.细胞中每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答案】B
【解析】通常,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一个DNA分子,细胞中每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B错误。
故选B。
(2024·云南)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B.基因在细胞中成对存在
C.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基因控制生物的遗传特征(性状)
【答案】B
【解析】B.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基因是体细胞的一半,B错误。
故选B。
(2024·滨州)下图是一只果蝇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果蝇为雄性
B.其雌性子代一定遗传了它的X染色体
C.Y染色体内包含两个盘旋在一起的DNA分子
D.红眼果蝇群体内偶然产生了一只白眼个体的现象属于变异
【答案】C
【解析】C.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因此,Y染色体内包含一个的DNA分子,C符合题意。
故选C。
(2024·成都)人的生殖细胞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正常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可能出现的染色体组成是( )
A.22对常染色体+XX
B.22对常染色体+XY
C.22条常染色体+Y
D.22条常染色体+X
【答案】D
【解析】人的体细胞中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成对的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因此,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一种是含有22条常染色体+X的精子,另一种是含有22条常染色体+Y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22条常染色体+X的卵细胞,正常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可能出现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X,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024·聊城)圣女果又称小西红柿,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的功效。圣女果的果实有红果和黄果两种,显性、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科研人员为了研究这两种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亲代性状 子代性状
A 红果×黄果 全是红果
B 红果×红果 既有红果,也有黄果
C 红果×黄果 既有红果,也有黄果
A.B组子代出现红果和黄果属于可遗传变异 B.根据A组和B组可以判断红果为显性性状
C.C组亲代和子代的红果基因组成都是Aa D.C组子代中黄果占25%
【答案】D
【解析】D.由遗传图解可知,C组子代中黄果占50%,故D错误。
故选D。
(2024·宜宾)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病,下图是小明(9号)家族白化病(基因用A、a表示)的系谱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既体现了生物遗传又体现了生物变异的特性
B.图中每代都有患者,说明白化病是显性遗传病
C.第一代3、4号和第二代5、6号基因组成均为Aa
D.第二代8号携带致病基因的基因组成概率为2/3
【答案】B
【解析】B.3、4正常,却生了一个7白化病的儿子,说明肤色正常是显性性状,白化病是隐性性状,B错误。
故选B。
(2024·聊城)如图表示人的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子代体细胞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 B.子代细胞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C.子代体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于父方 D.男孩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
【答案】B
【解析】B.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B错误。
故选B。
(2024·眉山)鹦鹉是一种十分受人们喜爱的宠物鸟,其艳丽的羽毛颜色一直是人们繁殖培育的重点。现有几只不同羽毛颜色的雌雄鹦鹉交配组合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 亲代组合 后代数目(只)
绿色 黄色
甲 绿色×绿色 18 0
乙 黄色×绿色 0 17
丙 黄色×黄色 5 15
丁 黄色×黄色 1 16
(1)根据______组或______组的实验结果,都可判断黄色与绿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是______。
(2)假设鹦鹉羽毛的颜色受一对基因A和a控制,则乙组后代黄色鹦鹉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3)丙组后代的黄色鹦鹉中纯种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
(4)丁组后代出现一只绿色鹦鹉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体内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称为______。
【答案】(1)乙;丙;黄色
(2)Aa;(3)1/3
(4)可遗传变异
【解析】(1)在乙组中,黄色鹦鹉与绿色鹦鹉交配,后代(子代数量多)全部为黄色,说明黄色是显性性状;在丙组中,黄色鹦鹉与黄色鹦鹉交配,后代出现绿色鹦鹉,绿色鹦鹉是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黄色是显性性状,绿色是隐性性状,故根据乙组、丙组实验结果,可知黄色是显性性状。
(2)假设鹦鹉羽毛的颜色受一对基因A和a控制,由(1),可知绿色是隐性性状,黄色是显性性状,因乙组后代黄色鹦鹉的基因组成是Aa。故黄色鹦鹉(显性)与绿色鹦鹉(隐性)交配,后代全部为黄色(显性),遗传图谱如下:
(3)丙组后代的黄色鹦鹉中,由于亲代都是黄色鹦鹉(显性),后代出现了绿色鹦鹉(隐性),说明亲代黄色鹦鹉的基因型都是杂合子,即Aa,遗传图谱如下:
因此,后代黄色鹦鹉的基因型为AA或Aa,其中纯种个体(AA)所占比例为1/3。
(4)丁组后代出现一只绿色鹦鹉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体内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称为可遗传变异。因为遗传物质(基因)发生了改变,所以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2024·南充)同学们离开桑园来到家蚕养殖中心,了解家蚕的饲养。小华发现个别蚕的皮肤与其他蚕不同,像油纸一样透明,于是向科研人员请教。科研人员告诉同学们这些皮肤透明的蚕是油蚕,皮肤正常的叫做正常蚕,他们对家蚕的皮肤做过相应研究,结果如下:(分别用A和a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
组合 亲代 子代
组合一 正常蚕×油蚕 全部正常蚕
组合二 正常蚕×油蚕 正常蚕、油蚕
组合三 正常蚕×正常蚕 全部正常蚕
组合四 正常蚕×正常蚕 正常蚕、油蚕
(1)组合四亲代均为正常蚕,子代出现油蚕,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通过该组合的结果可知皮肤透明是___________性状,推测子代正常蚕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
(2)组合二中子代油蚕所占比例理论上为___________。
(3)组合一和组合二亲代表现型完全相同,子代出现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变异;隐性;AA或Aa
(2)50%(或1/2)
(3)组合一的亲代正常蚕基因组成为AA,组合二的亲代正常蚕的基因组成为Aa
【解析】(1)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组合四亲代均为正常蚕,子代出现油蚕,这种现象被称为变异,通过该组合的结果正常蚕×正常蚕杂交,子代中出现油蚕,可知皮肤透明是隐性状,推测子代正常蚕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2)组合二中正常蚕×油蚕杂交,子代有正常蚕、油蚕,遗传图解为:
由此可见,子代油蚕所占比例理论上是50%。
(3)组合一和组合二亲代表现型完全相同,子代出现差异的原因是:组合一的亲代正常蚕基因组成为AA,因此,正常蚕和油蚕的后代基因组成只有Aa,故后代全部是正常蚕;组合二的亲代正常蚕的基因组成为Aa,正常蚕和油蚕的遗传图解如下:,因此,后代有正常蚕和油蚕。
(2024·烟台)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搭载斑马鱼进驻中国空间站,首次开展“太空养鱼”项目,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斑马鱼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高达87%,且具有体型小巧、发育周期短、易于饲养、早期胚胎透明等特点,便于直接观测胚胎发育进程,是研究人类相关疾病的模式生物。
(1)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斑马鱼的受精卵中,发育成的斑马鱼特定器官会被荧光标记(如图),该过程应用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__。基因是包含____________的DNA片段,控制荧光性状的基因随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使子代斑马鱼出现荧光性状,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变异。
(2)研究人员通过上述生物技术获得的荧光斑马鱼有两种类型(如图),染色体上的G表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要筛选出能稳定遗传的个体,让荧光斑马鱼与野生型斑马鱼进行杂交,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推断荧光斑马鱼为类型1;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推断为类型2,即为能稳定遗传的荧光斑马鱼。
(3)在观察斑马鱼的胚胎发育时,发现发育初期有鳃裂和尾,人的胚胎发育初期也有鳃裂和尾,由此推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转基因技术;遗传信息;可遗传
(2)荧光斑马鱼和野生型斑马鱼;荧光斑马鱼
(3)斑马鱼和人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1)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斑马鱼的受精卵中,该过程应用的是转基因技术。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包含着遗传信息。这种荧光性状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变异。
(2)野生型斑马鱼不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当荧光斑马鱼为类型1时,成对的染色体中一条含有G,一条不含有G。子代染色体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则后代斑马鱼既有可能不含G基因,表现为野生型斑马鱼,也有可能含有G基因,表现为荧光斑马鱼。当荧光斑马鱼为类型2时,成对的染色体中每条染色体均含有G基因,则后代染色体一定含有G基因,均表现为荧光斑马鱼。
(3)斑马鱼的胚胎发育初期有鳃裂和尾,而人的胚胎发育初期也有鳃裂和尾,这说明斑马鱼和人有共同的祖先。他们的祖先都生活在水中,人是由有尾动物进化而来。
(2024·达州)果蝇繁殖周期短、染色体数目少,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动物。研究人员对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一代
雄性 雌性 长翅 残翅
甲 残翅 残翅 0 256
乙 长翅 残翅 158 99
丙 长翅 长翅 186 63
请据表回答:
(1)在遗传学上,我们将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称为______。
(2)对表中杂交组合进行分析,其中_______组可以判断果蝇翅型的显隐性。
(3)丙组子一代中,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用D、d表示相关基因)
(4)在乙组实验中,长翅雄果蝇将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桥梁”是_______。
(5)已知果蝇的眼色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在果蝇群体中白眼果蝇基因组成为XaY、XaXa,红眼果蝇基因组成为XAY、XAXA、XAXa。以下为杂交实验过程部分示意图:
请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判断,子二代中白眼雄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来自于亲代中的_______。(填图中序号)
【答案】(1)相对性状;(2)丙;(3)DD、Dd;(4)精子
(5)④
【解析】(1)果蝇的翅有长翅和残翅之分,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在遗传学中我们将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称为一对相对性状。
(2)由分析可知,丙组亲本均为长翅果蝇,子一代中出现了残翅果蝇,且子一代长翅果蝇∶残翅果蝇≈3∶1,因此可判断长翅为显性,残翅为隐性。
(3)残翅为隐性性状,丙组子一代残翅果蝇基因型为dd,可推知亲本基因型均为Dd,进而推知子一代中长翅果蝇基因型为DD、Dd。
(4)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因此乙组中亲本长翅雄果蝇的基因通过精子作为“桥梁”传递给子代。
(5)由图可知,只有子二代中出现了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aY,可逆推其白眼基因来自于子一代中的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进一步逆推,子一代中红眼雌果蝇中的白眼基因来自于其亲代中的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即④。
(2024·广安)某同学用一只灰体雄果蝇与一只灰体雌果蝇杂交(果蝇的繁殖能力强、子代数量多;果蝇的灰体和黑体是一对相对性状),其子代性状、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雄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请分析回答问题。
(1)从图甲可知,果蝇体色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
(2)子代果蝇出现了与亲代不同的体色,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3)写出子代灰体果蝇可能的基因组成________(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若要进一步确定某只子代灰体果蝇的基因组成,可以让它与另一只________(填“灰体”或“黑体”)异性交配,分析其子代性状即可确定。
(4)从性染色体组成分析,图乙能产生________种类型的精子。
【答案】(1)灰体;(2)变异
(3)AA、Aa;黑体
(4)2
【解析】(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故从图甲可知,果蝇体色的显性性状是灰体。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故子代果蝇出现了与亲代不同的体色,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则亲代灰体的基因型均为Aa,又由于子代灰体:黑体=3:1,故子代灰体基因型有AA、Aa两种,遗传图如下图1:
若要进一步确定某只子代灰体果蝇的基因组成,可以让它与另一只黑体异性交配,若后代全是黑体,则亲代灰体基因型为AA,遗传图如下图2:
若后代既有黑体,也有灰体,而且数量相当,则亲代灰体基因型为Aa,遗传图如下图3:
总之,子代灰体果蝇可能的基因组成为AA、Aa。
(4)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果蝇共有3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故从性染色体组成分析,图乙能产生2种类型的精子,分别是:3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和3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
(2024·遂宁)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遗传规律后,对人群中耳垂的遗传情况进行了调查(相关基因用A、a表示),结果如表所示。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调查家庭组别 父亲性状 母亲性状 调查家庭数量(个) 后代性状及个体数量(个)
有耳垂 无耳垂
1 无耳垂 无耳垂 72 0 78
2 有耳垂 无耳垂 179 156 41
3 有耳垂 有耳垂 246 213 59
(1)第3组家庭中出现了无耳垂的后代,这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现象,
(2)根据第____________组调查结果可以推断出耳垂性状的显隐性,其中____________是隐性性状。
(3)第3组中某家庭夫妇已经生育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若其再生育一个孩子,是无耳垂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4)在分析调查结果时,有同学怀疑第2组数据统计有误,其理由是“第2组家庭夫妇中,一方基因型为Aa,另一方的基因是为aa,其后代有耳垂与无耳垂的个体数之比应接近1:1”。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
【答案】(1)变异;(2)3;无耳垂
(3)1/8
(4)不同意理论上Aa与aa杂交后代有耳垂与无耳垂的个体数之比应为1:1,但实际调查中可能存在多种因素导致比例偏离理论值(合理即可)
【解析】(1)第3组家庭中,父母双方都有耳垂,但后代中出现了无耳垂的个体,这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2)根据第3组调查结果,有耳垂的父母,后代中有无耳垂的孩子,因此可以推断出耳垂性状为显性性状,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3)第3组中某家庭夫妇已经生育了一个无耳垂孩子,说明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杂合子(Aa)。根据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遗传图谱如下:
他们再生育一个孩子时,无耳垂(aa)的概率为1/4,而生男孩的概率为1/2(因为性别决定与常染色体遗传无关,生男生女机会各占一半)。因此,无耳垂男孩的概率为1/8。
(4)对于第2组数据的疑问,我们需要注意到,虽然理论上Aa与aa杂交后代有耳垂与无耳垂的个体数之比应为1:1,但实际调查中可能存在多种因素导致比例偏离理论值。例如,样本数量可能不够大,导致统计结果存在误差;或者调查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失误或数据记录错误等。因此,我们不能仅凭一次调查结果就断定第2组数据有误,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或反驳这一观点。
(2024·新疆)在秦岭野生大熊猫种群中,黑白色雄性大熊猫“喜悦”和黑白色雌性大熊猫“妞妞”生出了一只棕色雄性大熊猫“七仔”。科研人员观察和记录这些现象(如下图)并思考其中原理,对于解开大熊猫的毛色之谜十分重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大熊猫的黑白色与棕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此可推测______为隐性性状。七仔毛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用B、b表示)。
(2)大熊猫体色由_______控制,同时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下图中的______(填序号)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由DNA和______(填序号)组成。
(3)喜悦的_____和妞妞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它们再生一只黑白色大熊猫的概率是______。
【答案】(1)棕色;bb
(2)基因;①;②
(3)精子;75%
【解析】(1)图甲中,七仔的父母都是黑白毛色,而七仔却是棕色,则子代新出现的棕色是隐性性状,其基因组成是bb。
(2)体色属于性状,主要是由基因控制的,同时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①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是由③DNA和②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3)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子代棕色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根据题图中的遗传规律(亲代:黑白色×黑白色→子代出现:棕色),可推知亲代的基因型(Bb和Bb)是显性性状,子代棕色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遗传图谱如下图:
它们再生一只黑白色大熊猫的概率是7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讲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01 染色体、DNA和基因及其关系 ☆☆☆☆☆ 近五年广东常以纯文字的形式在选择题考查相染色体、DNA和基因及其关系,以及生物的变异;以结合图片的形式考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和人的性别遗传。
考点02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
考点03 人的性别遗传 ☆☆☆☆☆
考点04 生物的变异 ☆☆
考点01 染色体、DNA和基因及其关系
1.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1)染色体主要由_________分子和_________分子构成。
(2)_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
(3)_________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一条染色体上通常只有_________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_________个基因。即染色体数=DNA分子数<基因数。
(5)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_________存在的,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也是_________存在的。
考向01 染色体、DNA和基因及其关系
【例题1】(2024·眉山)基因在细胞里存在于遗传物质——DNA分子上,而DNA又大多集中在染色体上。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1个基因 B.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多个DNA分子
C.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蛋白质分子 D.每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变式1】(2024·宜宾)果蝇的有眼和无眼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A、a控制,有眼为显性,无眼为隐性。下图是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I、Ⅲ、Ⅳ代表常染色体,X、Y代表性染色体。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A、a基因是具有_________的DNA片段。
(2)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产生的精子中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染色体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这些染色体是由__________和蛋白质组成。
考点02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_________(精子和卵细胞)。
(2)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每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
(3)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和基因都是成单存在的,即精子和卵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_________。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_________性状(如豌豆的高茎),未表现出的性状叫_________性状(如豌豆的矮茎)。
(2)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_________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_________基因。习惯上,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如D、d。
(3)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4)后代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_________;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__,其中Dd中d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然不表现,但可以_________下去。
考向02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题2】(2024·江西)某同学发现父母都能卷舌,自己却不能。经学习得知,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由一对基因(H和h)控制的相对性状。据此推测,她和她母亲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hh、HH B.hh、Hh
C.HH、hh D.Hh、hh
【变式2】(2024·连云港)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下图中甲表示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乙表示亲代两只直翅果蝇杂交后子代的性状表现,用A、a分别表示控制显、隐性性状的基因。据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雄果蝇精子中染色体的数目为_____条。
(2)图乙中,亲代都是直翅果蝇,子代中却出现了卷翅果蝇,这说明_____是隐性性状。子代直翅果蝇中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_____。
考点03 人的性别遗传
1.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22对+XY;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22条+X或22条+Y。
2.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22对+XX;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22条+X。
3.男性可产生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两种类型的精子,两者比例为1:1,女性只能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均为50%。
考向03 人的性别遗传
【例题3】(2024·龙东)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男性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 )
A.22对+X B.22条+X或22条+Y C.22条+XY D.44条+XY
【变式3】(2024·烟台)大熊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相同,其体细胞内有42条染色体,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 )
A.20+X或20+Y B.41+X C.41+Y D.20+XY
考点04 生物的变异
1.可遗传的变异:由_________的变化引起的,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如“海水稻”等。
2.不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_________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如晒黑的皮肤、水肥充足的庄稼颗粒饱满等。
3.应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
考向04 生物的变异
【例题4】(2024·成都)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通过近视矫正手术使视力恢复正常
B.长期户外工作使皮肤晒成了小麦色
C.经常打乒乓球使手眼协调能力提高
D.一对右利手夫妻生出了左利手孩子
【变式4】(2024·滨州)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稻最高产量达每亩1139千克,为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关于超级杂交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培育过程存在对杂交后代的不断选择
B.杂交稻的高产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C.杂交稻基因的改变是经人工诱导发生的
D.大米主要是水稻种子的子叶
真题
(2020·广东)有关人体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是内染色体都成对存在 B.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DNA分子
C.一个DNA分子仅有一个基因 D.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2021·广东)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大举措。某夫妇第一、二胎均为男孩,第三胎生女孩的概率是( )
A.12.5% B.25% C.50% D.100%
(2021·广东)图是某人染色体组成以及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此人的体细胞中有22对染色体
B.此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
C.①表示性染色体,在细胞中成对存在
D.③表示DNA,含有控制性状的基因
(2021·广东)某探究小组对三位不能卷舌同学的父母进行遗传调查,结果如下表,分析错误的是( )
家庭 父亲 母亲 孩子
甲 不能卷舌 不能卷舌 不能卷舌
乙 能卷舌 能卷舌 不能卷舌
丙 能卷舌 不能卷舌 不能卷舌
A.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
B.甲家庭父母都不能卷舌,孩子也不能卷舌,这是遗传现象
C.根据乙家庭的调查结果可知,不能卷舌为隐性性状
D.丙家庭父亲控制能否卷舌的一对基因均为显性基因
(2022·广东)豌豆子叶的黄色(Y)和绿色(y)是一对相对性状,黄色子叶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
A.都是YY B.都是yy C.YY或Yy D.Yy或yy
(2022·广东)猕猴桃有黄心、绿心和红心等多个品种,不同品种的差异源于生物的( )
A.遗传 B.变异 C.分化 D.分裂
(2022·广东)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卵细胞内含有Y染色体 B.X染色体上有DNA和蛋白质
C.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D.精子中含有23条染色体
(2023·广东)2023年5月,我国科考队员在西藏林芝市发现了一棵高达102.3米的柏木,该柏木是目前已知的亚洲第一高树。决定树高的根本原因是( )
A.光照强度 B.遗传物质 C.土壤肥力 D.地心引力
(2023·广东)有酒窝由显性基因(E)控制,无酒窝由隐性基因(e)控制。某同学与其父亲都有酒窝,母亲无酒窝,则该同学的基因组成是( )
A.Ee B.EE C.ee D.EE或Ee
(2024·广东)草鱼(即鲩鱼)摄食蚕豆120天左右,肉质变得爽脆,称为脆肉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脆肉鲩可提供蛋白质营养 B.肉质改变是受到环境影响
C.脆肉性状可遗传给下一代 D.鲩鱼和脆肉鲩是同种生物
(2020·广东)白化病是由一对基因(用A,a表示)控制的隐性遗传病,如图是某家家庭白化病的遗传情况,请回答问题。
(1)生物体的性状由______控制,后者位于细胞的控制中心______中。
(2)由图中信息可以推知,哥哥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或______。他体细胞内的Y染色体遗传信息来自______(填“爷爷”或“外公”)。
(3)妹妹的白化肤色与父母及哥哥存在的差异称为______,这种现象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4)为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实现优生优育,应采取的措施包括禁止______、提倡遗传咨询和进行产前诊断。
(2023·广东)广东小耳花猪是华南地区特色猪种,繁殖力强、瘦肉率低;巴克夏猪生长快、瘦肉率高。我国有种工作者利用这两种猪繁育出生长较快、瘦肉率适中的巴花猪(如图)。
请回答:广东小耳花猪与巴克夏猪在毛色方面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____________。巴花猪兼具母本和父本的优点,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广东)李振声出身贫苦,从小深知粮食珍贵。他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前往大西北开展育种研究工作。20世纪50年代,黄河流域的小麦因大面积感染条锈菌而减产严重,李振声为此感到肩上的担子沉重。“小麦经过数千年的人工栽培,抗病基因逐渐丧失;野草在自然界通过层层筛选,含有非常好的抗病基因。”李振声创造性地思考:能不能用野草如长穗偃麦草与小麦杂交,培育抗病小麦新品种呢?于是他组建课题组开展攻关。经过20多年的不断筛选、鉴定,他们终于培育出抗病、高产的“小偃6号”(图甲)。至2003年,“小偃6号”在全国累计推广种植3亿多亩,增产逾75亿公斤。2006年,李振声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请回答:
(1)图甲中,长穗偃麦草提供的_______和小麦提供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
(2)结合图文可知,“小偃6号”高产的原因可能是:从长穗偃麦草遗传了_______基因和_______基因,具有籽粒多且不易感染条锈菌的优良性状,使小麦遗传了籽粒饱满的优良性状。
(3)若“小偃6号”的抗病对感病是显性,由一对基因A、a控制,现有基因组成均为Aa的个体交配,则子代抗病个体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抗病个体在子代中的占比是_______%。
专项
(2024·齐齐哈尔)下列各组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猫的短毛与狗的长毛 B.棉花的细绒和长绒
C.小刚的A型血和小明的A型血 D.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2024·成都)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重要结构,它与蛋白质、DNA、基因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B.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多个DNA分子
C.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DNA分子片段
D.细胞中每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2024·云南)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B.基因在细胞中成对存在
C.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基因控制生物的遗传特征(性状)
(2024·滨州)下图是一只果蝇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果蝇为雄性
B.其雌性子代一定遗传了它的X染色体
C.Y染色体内包含两个盘旋在一起的DNA分子
D.红眼果蝇群体内偶然产生了一只白眼个体的现象属于变异
(2024·成都)人的生殖细胞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正常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可能出现的染色体组成是( )
A.22对常染色体+XX
B.22对常染色体+XY
C.22条常染色体+Y
D.22条常染色体+X
(2024·聊城)圣女果又称小西红柿,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的功效。圣女果的果实有红果和黄果两种,显性、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科研人员为了研究这两种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亲代性状 子代性状
A 红果×黄果 全是红果
B 红果×红果 既有红果,也有黄果
C 红果×黄果 既有红果,也有黄果
A.B组子代出现红果和黄果属于可遗传变异 B.根据A组和B组可以判断红果为显性性状
C.C组亲代和子代的红果基因组成都是Aa D.C组子代中黄果占25%
(2024·宜宾)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病,下图是小明(9号)家族白化病(基因用A、a表示)的系谱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既体现了生物遗传又体现了生物变异的特性
B.图中每代都有患者,说明白化病是显性遗传病
C.第一代3、4号和第二代5、6号基因组成均为Aa
D.第二代8号携带致病基因的基因组成概率为2/3
(2024·聊城)如图表示人的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子代体细胞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 B.子代细胞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C.子代体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于父方 D.男孩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
(2024·眉山)鹦鹉是一种十分受人们喜爱的宠物鸟,其艳丽的羽毛颜色一直是人们繁殖培育的重点。现有几只不同羽毛颜色的雌雄鹦鹉交配组合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 亲代组合 后代数目(只)
绿色 黄色
甲 绿色×绿色 18 0
乙 黄色×绿色 0 17
丙 黄色×黄色 5 15
丁 黄色×黄色 1 16
(1)根据______组或______组的实验结果,都可判断黄色与绿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是______。
(2)假设鹦鹉羽毛的颜色受一对基因A和a控制,则乙组后代黄色鹦鹉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3)丙组后代的黄色鹦鹉中纯种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
(4)丁组后代出现一只绿色鹦鹉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体内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称为______。
(2024·南充)同学们离开桑园来到家蚕养殖中心,了解家蚕的饲养。小华发现个别蚕的皮肤与其他蚕不同,像油纸一样透明,于是向科研人员请教。科研人员告诉同学们这些皮肤透明的蚕是油蚕,皮肤正常的叫做正常蚕,他们对家蚕的皮肤做过相应研究,结果如下:(分别用A和a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
组合 亲代 子代
组合一 正常蚕×油蚕 全部正常蚕
组合二 正常蚕×油蚕 正常蚕、油蚕
组合三 正常蚕×正常蚕 全部正常蚕
组合四 正常蚕×正常蚕 正常蚕、油蚕
(1)组合四亲代均为正常蚕,子代出现油蚕,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通过该组合的结果可知皮肤透明是___________性状,推测子代正常蚕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
(2)组合二中子代油蚕所占比例理论上为___________。
(3)组合一和组合二亲代表现型完全相同,子代出现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024·烟台)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搭载斑马鱼进驻中国空间站,首次开展“太空养鱼”项目,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斑马鱼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高达87%,且具有体型小巧、发育周期短、易于饲养、早期胚胎透明等特点,便于直接观测胚胎发育进程,是研究人类相关疾病的模式生物。
(1)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斑马鱼的受精卵中,发育成的斑马鱼特定器官会被荧光标记(如图),该过程应用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__。基因是包含____________的DNA片段,控制荧光性状的基因随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使子代斑马鱼出现荧光性状,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变异。
(2)研究人员通过上述生物技术获得的荧光斑马鱼有两种类型(如图),染色体上的G表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要筛选出能稳定遗传的个体,让荧光斑马鱼与野生型斑马鱼进行杂交,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推断荧光斑马鱼为类型1;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推断为类型2,即为能稳定遗传的荧光斑马鱼。
(3)在观察斑马鱼的胚胎发育时,发现发育初期有鳃裂和尾,人的胚胎发育初期也有鳃裂和尾,由此推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达州)果蝇繁殖周期短、染色体数目少,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动物。研究人员对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一代
雄性 雌性 长翅 残翅
甲 残翅 残翅 0 256
乙 长翅 残翅 158 99
丙 长翅 长翅 186 63
请据表回答:
(1)在遗传学上,我们将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称为______。
(2)对表中杂交组合进行分析,其中_______组可以判断果蝇翅型的显隐性。
(3)丙组子一代中,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用D、d表示相关基因)
(4)在乙组实验中,长翅雄果蝇将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桥梁”是_______。
(5)已知果蝇的眼色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在果蝇群体中白眼果蝇基因组成为XaY、XaXa,红眼果蝇基因组成为XAY、XAXA、XAXa。以下为杂交实验过程部分示意图:
请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判断,子二代中白眼雄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来自于亲代中的_______。(填图中序号)
(2024·广安)某同学用一只灰体雄果蝇与一只灰体雌果蝇杂交(果蝇的繁殖能力强、子代数量多;果蝇的灰体和黑体是一对相对性状),其子代性状、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雄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请分析回答问题。
(1)从图甲可知,果蝇体色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
(2)子代果蝇出现了与亲代不同的体色,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3)写出子代灰体果蝇可能的基因组成________(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若要进一步确定某只子代灰体果蝇的基因组成,可以让它与另一只________(填“灰体”或“黑体”)异性交配,分析其子代性状即可确定。
(4)从性染色体组成分析,图乙能产生________种类型的精子。
(2024·遂宁)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遗传规律后,对人群中耳垂的遗传情况进行了调查(相关基因用A、a表示),结果如表所示。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调查家庭组别 父亲性状 母亲性状 调查家庭数量(个) 后代性状及个体数量(个)
有耳垂 无耳垂
1 无耳垂 无耳垂 72 0 78
2 有耳垂 无耳垂 179 156 41
3 有耳垂 有耳垂 246 213 59
(1)第3组家庭中出现了无耳垂的后代,这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现象,
(2)根据第____________组调查结果可以推断出耳垂性状的显隐性,其中____________是隐性性状。
(3)第3组中某家庭夫妇已经生育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若其再生育一个孩子,是无耳垂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4)在分析调查结果时,有同学怀疑第2组数据统计有误,其理由是“第2组家庭夫妇中,一方基因型为Aa,另一方的基因是为aa,其后代有耳垂与无耳垂的个体数之比应接近1:1”。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
(2024·新疆)在秦岭野生大熊猫种群中,黑白色雄性大熊猫“喜悦”和黑白色雌性大熊猫“妞妞”生出了一只棕色雄性大熊猫“七仔”。科研人员观察和记录这些现象(如下图)并思考其中原理,对于解开大熊猫的毛色之谜十分重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大熊猫的黑白色与棕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此可推测______为隐性性状。七仔毛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用B、b表示)。
(2)大熊猫体色由_______控制,同时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下图中的______(填序号)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由DNA和______(填序号)组成。
(3)喜悦的_____和妞妞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它们再生一只黑白色大熊猫的概率是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