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冷战 大单元课件(19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冷战 大单元课件(19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9 10:4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单元架构
导入
思考
视频中展示的是哪一事件?这一“战争”又是如何爆发的呢?
一、风云变幻——冷战原由
二、针锋相对——冷战表现
三、愈演愈烈——冷战产物与启示
第16课 冷战
部编版·九下大单元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一、风云变幻——冷战原由
思考
何为冷战?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冷战的时间
冷战双方
冷战方式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
——美国杜鲁门总统演讲(1945年4月16日)
一、风云变幻——冷战原由
思考
分析史料,概括美苏两国之间会爆发冷战的原因。
材料一:法西斯的消亡导致冷战时同盟合作的基础瓦解,使得美苏合作的共同利益消失,美苏在战时同盟掩盖下的矛盾得以暴露。
——沈志华《冷战五书》
美苏同盟的瓦解
美国欲称霸世界
苏联 美国
战后实力 二战后,向西扩张,军队人数超1100万人,拥有最强陆军和坦克兵团,研制出原子弹,虽在二战中经济受损,但快速恢复。 曾是世界上唯一的核武器大国。最多时拥有30多艘航空母舰。在世界各地建立了500多个军事基地。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美元成为世界货币。
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障碍
材料三 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亚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城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联影响之下,而且已受到莫斯科加强的控制。
——1949年3月丘吉尔演说
一、风云变幻——冷战原由
思考
分析史料,概括美苏两国之间会爆发冷战的原因。
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丘吉尔等推波助澜
什切青
里雅斯特
一、风云变幻——冷战原由
思考
分析史料,概括美苏两国之间会爆发冷战的原因。
项目 美国 苏联
意识形态 自由主义 (自由、人权) 共产主义
(民主)
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经济体系 自由竞争的经济体系 政府主导的经济体系
政党制度 两党制 一党制
国家战略的对立
社会制度的差异
美、苏两国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
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一、风云变幻——冷战原由
思考
分析史料,为何美苏两国没有爆发热战?
在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人们对战争的恐惧还刻骨铭心之时,发动并无取胜把握的热战毕竟不是时机。在争夺东欧不断失败之后,美国统治阶级内部经过一番争执,最终选定了对苏发动“冷战”。
——刘笑盈《冷战的兴起与欧洲的重组》
冷战的漫画:双方核导弹上的话“绝不使用,因为敌人会报复”
二战后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
双方势均力敌,都有核武器,不敢贸然开战
二、针锋相对——冷战表现
思考
阅读教材75-77、83页,归纳美苏两国政治对立、经济对抗、军事对峙的表现。
表现 美国 苏联
政治 对立  
经济 对抗  
军事 对峙  
1947年,出台杜鲁门主义
1947年,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年,建立北约
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1955年,建立华约
二、针锋相对——冷战表现
思考
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材料一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们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1947年杜鲁门发表的国情咨文
材料二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
——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实质: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实质: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二、针锋相对——冷战表现
思考
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北约、华约的实质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摘自《华沙条约》
美国主导的军事政治集团
苏联主导的军事政治集团
两极格局形成
二、针锋相对——冷战表现
思考
据材料结合教材绘制冷战与两极格局关系示意图










经济
杜鲁门主义
政治
情报局




军事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三、愈演愈烈——冷战产物与启示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1. 1949年9月在西占区成立_______________,
又称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
2. 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_____________,
又称为__________或_______;
3. 德国分裂的影响?
联邦德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民主德国
东德
西德
1.造成德国的分裂:
柏林墙
20世纪60年代
古巴导弹危机
美国入侵越南
20世纪70年代
苏联入侵阿富汗
美国制定了
“星球大战计划”
20世纪80年代
两强相争,给世界带来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启示:
1.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时代主题,我们应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
2.我们应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3.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大力发展经济。
4.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愈演愈烈——冷战产物与启示
2.造成局部热战:
课堂小结
当堂测评
1.(2024·山东德州·中考真题)下面的时间轴展示了( )
A.美苏战时同盟的缔结 B.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C.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2.(2024·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柏林墙的出现,使德国柏林成为“一堆、两城、两国”,柏林人民进入了“大墙时代”。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冷战 B.欧洲的联合 C.东欧剧变 D.新兴国家发展
C
A
当堂测评
3.(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二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成战后敌手,在世界局部地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相继发动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爆发了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一系列国际冲突。其相同背景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美苏两国冷战对峙
C.欧洲走向一体化 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强大)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世界)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为实现这一目的,美国( )
A.推行冷战政策 B.实行社会保障制度
C.建立华约组织 D.遏制民族解放运动
B
A
当堂测评
5.(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伊恩 布鲁玛在《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中说:“塑造我父母和我的生活的不是1945年结束的二战,而是1947年开始的冷战。1945年不是一个胜利时刻,更是一个通向新的混乱的前奏。”下列有关这一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45年二战的结束,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B.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C.“柏林危机”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D.美、苏两国的对抗、冲突不断缓和
6.(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北大西洋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传统文化。材料中的“缔约国”( )
A.以遏制苏联的扩张作为共同的目标 B.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C.实际上处于美国和苏联的控制之下 D.分化为敌对的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
B
A
当堂测评
7.(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图片。这些图片共同体现了( )
A.美苏冷战 B.多极化趋势 C.苏联解体 D.东欧剧变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