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什么是传染病
1.由病原体引起的,并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 ( )
A.流感 B.多发病
C.传染病 D.伤害性疾病
2.病原体是指 ( )
A.垃圾、废物和污水等
B.能够传播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C.能够传播疾病的苍蝇、蚊子等
D.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3.传染病与非传染病不同的是传染病具有 ( )
①传染性 ②广泛性 ③流行性 ④突发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某单位组织员工体检,发现甲患有肺结核,乙患有糖尿病,丙患有色盲,丁患有乙肝。请你指出患有传染病的是 ( )
A.甲和乙 B.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5.传染源是 ( )
A.病人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B.病原体
C.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D.传播疾病的生物
6.下列关于易感人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身体比较瘦弱的人群
B.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传染病的人群
C.与患有传染病的人有接触的人群
D.患有该传染病的人群
7.(2024湖北中考)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判断,接种水痘疫苗属于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水痘
8.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分析,白喉患者属于 (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9.(2024黑龙江一模)王欢同学患了流行性腮腺炎,医生让他在家休息两周,暂时隔离不要去上学。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这种做法属于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10.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的凶手之一,进而可以诱发胃癌。采用分餐制和公筷可以有效地减少幽门螺杆菌传染,这种方式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清除病原体
11.下列做法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A.加强体育锻炼——保护易感人群
B.接种疫苗——切断传播途径
C.通风、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D.将患者隔离——控制传染源
1.(2024孝感一模)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流行高发季节,当春季来临时,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特别容易感染流感、水痘、风疹、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种类繁多,但是提高自身免疫力,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下列疾病中,也属于传染病的是 ( )
A.夜盲症 B.佝偻病 C.色盲 D.艾滋病
2.在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中,属于传染源的是 ( )
A.患有狂犬病的狗
B.已患过天花的健康儿童
C.痢疾病人排出的粪便
D.结膜炎患者用过的毛巾
3.对传染病流行基本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传染源就是传染病的病原体
B.易感人群就是已经感染了某种传染病的人
C.传染病要流行起来,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D.传染源可以通过空气、水等进行传播
4.小明在哥哥患上“红眼病”后不久,因为和哥哥合用一条毛巾擦脸,也患上了“红眼病”,则小明在患病前、后分别属于 ( )
A.传染源、传播途径 B.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易感人群、传染源 D.病原体、传染源
5.(2024西安二模)下图表示某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甲、丙是健康人,与甲相比,丙体内含有该病相应抗体,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B.乙、丙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C.1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
D.3表示患者的痊愈过程
6.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道:“预防诸病……常习不唾地……”现在看来,这正是倡导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
A.控制传染源 B.杀死病原体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7.(2024周口一模)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接种疫苗属于 ( )
A.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 D.杀灭病原体
8.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2023年的活动主题是“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旨在强调在全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背景下,强化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的责任,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而努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艾滋病都通过接触传播
B.新型冠状病毒、HIV都属于病原体
C.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艾滋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D.“防疫抗艾”是人类共同的健康责任
9.(社会责任)请依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A B C
(1)图A告诉我们,一旦确诊疫情,应马上按规定采取隔离、 等措施,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 。
(2)依图B可知,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 。
(3)依图C可知,疫情一旦发生,对发生疫情的 区要采取强制接种,提高疾病免疫率。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 。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C 解析: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流感是传染病的一种,A错误;有的多发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如感冒、细菌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有的多发病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如高血压、糖尿病等,B错误;由病原体引起的,并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C正确;有的伤害性疾病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D错误。故选C。
2.B 解析:垃圾、废物和污水不是生物,不属于病原体,A错误;能够传播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属于病原体,B正确;能够传播疾病的苍蝇、蚊子等,属于传播途径,不是病原体,C错误;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属于传染源,不是病原体,D错误。故选B。
3.B 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故选B。
4.C 解析:甲患有的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乙患有的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激素缺乏症,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丙患有的色盲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具有遗传性;丁患有的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可通过母婴、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因此患有传染病的是甲和丁。故选C。
5.C 解析:病人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属于传播途径,A错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B错误;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C正确;传播疾病的生物能够使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或动物,属于传播途径,D错误。故选C。
6.B 解析:易感人群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传染病的人群,B符合题意。故选B。
7.C 解析:接种水痘疫苗是为了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使其不易被感染,而非直接控制传染源,A不符合题意。接种水痘疫苗是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来预防疾病的,而非直接切断传播途径,B不符合题意。接种水痘疫苗是为了增强人体对水痘病毒的免疫力,从而避免感染,因此它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C符合题意。消灭水痘是指完全消除水痘病毒的存在,使得水痘不再发生。但接种水痘疫苗只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不能确保完全消灭水痘病毒,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B 解析: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可见,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分析,白喉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B正确。故选B。
9.A 解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王欢同学患了流行性腮腺炎,属于传染源,因此医生让他在家休息两周,暂时隔离不要去上学。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这种做法属于控制传染源,A符合题意。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针对传播途径所采取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让王欢同学暂时隔离不要去上学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不符合题意。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针对易感人群所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让王欢同学暂时隔离不要去上学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不符合题意。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让王欢同学暂时隔离不要去上学,不能消灭病原体,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B 解析:控制传染源的目的就是防止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如及时隔离患病的人或动物等,A不符合题意。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就是阻断病原体的散播途径,如使用公勺、公筷等,B符合题意。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就是增强易感人群抵抗病原体的能力,如接种疫苗、锻炼身体等,C不符合题意。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清除病原体的目的就是将病原体清除或杀死,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B 解析: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因此加强体育锻炼、接种疫苗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A正确,B错误。切断传播途径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转移到易感人群的途径,C正确。凡是对病人或疑似病人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D正确。故选B。
课后提升
1.D 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患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患佝偻病是由于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或缺乏维生素D,色盲是遗传病,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是传染病。D符合题意。故选D。
2.A 解析:患有狂犬病的狗属于传染源。已患过天花的健康儿童,已经康复,不是传染源。痢疾病人排出的粪便属于传播途径。结膜炎患者用过的毛巾属于传播途径。故选A。
3.C 解析: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不是病原体,A错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已经感染了某种传染病的人,属于传染源,B错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要流行起来,三个环节缺一不可,C正确;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的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选项D中应该是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水等进行传播,而不是传染源,D错误。故选C。
4.C 解析:小明因为和哥哥合用一条毛巾擦脸,也患上了“红眼病”,表明小明患病前缺乏对“红眼病”的免疫力,因此在患病前属于易感人群,患病后他感染了这种病原体,能够散播给他人,属于传染源,故选C。
5.B 解析:甲表示健康人群,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A正确。丙是健康人,体内含该传染病的抗体,不是传染源;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属于传染源,B错误。1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使易感者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C正确。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通过3患者的痊愈过程,转化为含有抗体的健康人,D正确。故选B。
6.C 解析:根据《千金方》的描述可知,想要预防疾病,应该注意不要随地吐痰,这正是倡导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故选C。
7.C 解析: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针对易感人群所采取的措施,如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符合题意。故选C。
8.A 解析:由分析可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可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艾滋病都通过接触传播”是不准确的,A错误。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新型冠状病毒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原体,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B正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艾滋病都是可以预防的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以通过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预防;艾滋病则可以通过安全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等措施预防,C正确。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艾滋病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故“防疫抗艾”是人类共同的健康责任,D正确。故选A。
9.(1)深埋 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受威胁 保护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