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统计“一周每天跳绳一分钟成绩 ”的真实任务中,经历数据 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单式折线统 计图的特点,形成数据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重点)
2.通过观察、比较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体会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把数据整理成单式折线统计图,并 解释所表达的意义。
3.经历数据分析的过程,读懂数据所表达的意义,能根据数据作 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发展推理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依据这一特点对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合理推测,感悟数据分析的方法与价值。
课前准备:课件、尺子、铅笔、橡皮、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活动一 : 利用图表 , 呈现数据
激趣导入,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生:喜欢。
(课件播放学生跳绳活动的精彩瞬间)跳绳运动是作为一种古老的娱乐活动,自唐朝以来就有记载,如“跳索”、“跳白索”、“绳飞”等不同名称,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因其具有强身健体、简便易行的特点。跳绳可以单人进行,也可以集体参与,兼具观赏性和协调性。
师:下学期我校将要举行校运会也有跳绳比赛,我们班要选1名同学参加比赛,如果老师任意点一个人去,你们觉得合理吗?
生:不合理。
师:那你们觉得要怎样做才是合理的决定呢?
生:需要先收集大家跳绳的数据才能决定。
师:是的,我们要用数据来说话。
2.展示课前任务单,全班交流。
师:上周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了自己一周每天一分钟跳绳的最好成绩,你们能用不同的方式来整理和表达这些数据吗?谁来展示一下!(板书:一周每天1分钟跳绳成绩统计情况、收集数据)
师:请你,你把数据整理成了什么?(板书:整理数据)
生:我把数据整理成了统计表。
师:如果按他的整理方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可以了解到她每天跳了多少个。
师:谢谢你的分享,还有不同的整理方式吗?
师:你把数据整理成了什么?
生:我把数据整理成了条形统计图。
师:如果用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我们又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可以了解到他哪天跳得最多,哪天跳得最少。
师:是的,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中都可以看出自己一周每天一分钟跳绳的成绩 ,从条形统计图中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出自己的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这样子,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数据,做出简单的预测。(板书:分析数据,做出预测)
师:除了以上两种,还有别的整理方法吗?你把数据整理成了什么?
生:我把这些数据整理成折线统计图。
师追问:关于折线统计图,你们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生:为什么要用折线统计图呢?它和我们学过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他是怎么画出这个折线统计图的呢?
师:这几位同学的问题都提得非常有价值,其实折线统计图也可以由条形统计图演变而来。
3.课件演示:将条形统计图动态变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也把上周每天1分钟跳绳的成绩做成了条形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它是怎样变化的? 与刚才的条形统计图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直条变细了,最后成了点,数值不变。
师小结:你观察得真仔细,将条形统计图的直条变细、变成点,只保留最高点,保留数值,再用线段将点依次连起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统计工具——单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活动二:观察分析,认识特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 点 ”与“线 ”的作用
师:这是梁老师一周每天一分钟跳绳的单式折线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并和同桌交流讨论折线统计图上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板书:单式折线统计图)
生:横轴表示日期,纵轴表示跳绳的个数。
师:这些点能告诉我们什么?(板书:点)
生:这些点表示他每天跳绳的成绩。
师:这些线又能告诉我们什么?(板书:线)
生:有的线下降表示数量在减少,有的线上升表示数量在增加,有的线平平表示数量不变。
师: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
生:他的成绩从局部看有升有降,整体呈上升趋势。
师小结: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据的多少,点的位置越高表示数据越大;连接这些点形成的折线可以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板书:表示数量的多少、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2、对比思考,明确刻度的合理选择。
师:老师发现咱们班同学的观察能力特别强,下面请大家继续观察这两幅折线统计图,
你有什么发现?谁来说一说?
图 1
图 2
生:这两幅统计图的数据变化情况不一样,一个变化趋势明显, 一个变化趋势不明显。
师追问:这两幅图有没有可能是同一个人的跳绳数据统计图呢?
生:不可能,因为数据变化情况不一样。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可能,因为各点表示的数据一样。
师追问:为什么同一个人的数据,画出来的图却差别这么大呢?
生:因为这两幅统计图纵轴表示的单位刻度不同,起点数据也不同。
师小结:那么也就是说单位刻度数值越大,看到的折线上升和下降的变化就不明显;单位刻度数值越小,看到的折线上升和下降的变化就更明显。
活动三:动手操作,绘图理解
师:那接下来你们想不想把你们一周每天一分钟跳绳的数据也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呢?
生:想。
师:那现在我们就先跟着小视频一起来学习如何绘制折线统计图吧。边看边想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师:通过视频学习我们知道了绘制折线统计图需要以下这五个步骤(PPT演示)
1、写上标题;
2、确定横轴、纵轴所表示的意义;
3、确定纵轴的单位长度;
4、描点标数据;
5、连线。
师:大家看明白了吗?生:看明白啦。
2.动手画一画。
师:好,现在请大家拿出学习单1,用自己跳绳的数据在空白方格图处画出新的折线统计图,并完成折线统计图下面的问题,时间3分钟。
2、展示、交流评价学生的作品。
师: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你的成绩?
活动四:感知趋势,合理预测
1.读懂自己的折线统计图
学生交流汇报:
生:我的最高成绩是 201 个,最低成绩是 185 个。
生:我的成绩从局部看有升有降,整体呈上升趋势。
生:我的跳绳成绩还会继续上升,但是上升的幅度不会太大。
生:我的成绩会基本平稳,因为我这一周连续三天的成绩都变化不大,保持平稳,达到自己的极限水平了。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能读懂自己的折线统计图,还能对自己的成绩作出合理的预测呢。
2.分析跳绳队队员的成绩统计图,合理预测
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2024年亚洲跳绳锦标赛就快到了,我们柳州市文惠小学跳绳队的8名同学经过层层选拔,即将代表广西参赛。这是跳绳队覃茄瀚同学上周每天一分钟跳绳成绩统计图。
师:请你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看到他一周的训练成绩,你有什么感想?(分析数据))
生:他很厉害,最高成绩达到了 354 个,成绩保持在 338 个以上。 生:他的成绩呈上升的趋势,一直在进步。
师:她确实很厉害在训练中每天都有进步,接下来猜一猜:他下一次的跳绳成绩可能是
多少个?400个,500个。(板书:预测)
师:那同学们有了解过1分钟跳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是多少个吗?
生:没有。
课件出示 1 分钟单摇跳绳的吉尼斯世界记录。
师:看了最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请你预测一下:如果再继续训练下去,他的成绩有可能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吗?
生:可能会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因为他现在的基础成绩比较好, 只要刻苦训练,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会实现。
师: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努力,我们也会进步成长得更快。也 提前预祝他们在今年的比赛当中取得好成绩,为国家争光。
师:可能会达到 500 个吗?
生:不可能达到 500 个,想要跳 500 个,那么平均每秒大约要跳 8.3 个,这个速度是人类无法达到的。
小结:所以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时,既要考虑统计图的变化趋势,也要考虑实际情况,要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学习数学才更有价值。(板书:决策)
活动五:优势对比,体会作用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折线统计图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老师把上周每天一分钟跳绳的数据分别整理成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谁来说一说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同一组数据时的相同点是什么?
生:它们都有横轴和纵轴,能清晰地看出数据的多少。
师:这两种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那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生:条形统计图用直条 的高度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和线段来描述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生:我认为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追问:既然条形统计图已经能表示数量的多少,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呢?
生:因为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能更直观的看出数据上升和下降的变化趋势。
师小结:虽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变化,但是折线统计图能更直观的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
活动六:解决问题,有效反馈
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折线统计图,下图是小维24小时体温统计图,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2,仔细观察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时间2分钟。
1.妈妈每隔( )小时给小维量一次体温?
2.小维在当天21时的体温是( )度?(该 不该)吃退烧药。
3.小维的体温在当天( )至( )上升最快,在( )至( )下降得最快。
4.图中的虚线表示( )
5.第二天18时之后,再过3个小时小维的体温可能是( )度,你是怎么想的?
活动七:全课总结, 内化提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特殊的折线统计图,希望同学们 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绘制出一张让自己满意的人生折线统计图。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