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堂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9 12:5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上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借助重点词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查阅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中华不振”。
3.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华不振”。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教学过程
任务一:玩一个游戏
师:同学们,周恩来在12岁那年,他就立下了一个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周恩来,去感受他那博大的胸怀。同学们都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那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里的崛起指的是生:兴起。
师:真棒,带着你的理解再来齐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字正腔圆。这节课我们只需要完成四个任务,有信心吗?请看任务一,起。
生:玩一个游戏
师:诶,玩什么游戏呢?同学们,我们在语文课的学习当中,大家最怕的就是做什么?写作文,对不对?因为老师总是让我们把句子写的很长很长。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松松绑,反着来,把多多的字变为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信不信。我们来热身一下,两个字变为一个字。
师:跑步
生:跑
师:听课
生:听
师:老师
生:老
师:哈哈哈,钟老师很老吗?钟老师应该是?
生:师
师:接着四个字变为一个字
生:笑
师:满头大汗
生:汗
师:我流了很多很多的汗,是因为我很?
生:热
师:也行。增加难度,一句话变为一个词,听清楚了吗?请看。
生:成熟
师:成熟,同意吗?又快又准确,表扬你。终极挑战来了!一段话变为一句话。
生:滨海公园真美呀
师:同意吗?是呀,滨海公园真美,我们四五班的孩子更美,掌声送给自己。
任务二:接受一个测试
师:我们刚刚轻松愉快的完成了任务一,来看看任务二是什么呢?
生:接受一个测试
师:是什么样的测试呀?昨天预习了吧?原来就是对同学们昨天预习情况的一个检测,刚刚上节课呀,我去拿了一个同学的作业。王文豪,请起立。我们来看一看他的检测单对不对?你愿意接受我的检测吗?好,我们来看。
检查作业情况并及时订正修改。
任务三:完成一道习题
师:同学们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可以昂首挺胸走进任务三,请?
生:完成一道习题
师: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第三关了。这道习题是什么习题呢?其实这道习题就藏在我们课本的98页,是我们的一道课后题,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除了要预习我们刚刚的生字词。同时也要关注我们的课后题。我想请一个同学给我们读一读这道题,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道题当中包含了几个小问题。
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孩子们想好了吗?这道题中包含了几个小问题呢?
生:两个,一个是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还有一个是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回答问题很完整。其实第一个问题当中包含了两个小问题,同学们要想知道他讲了哪几件事情?首先第一步得知道它有几件事,再去了解它每件事情主要讲了什么,最后再把它们串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所以这道题当中包含了三个小问题,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我们现在要开始闯关了,要解决第一个小问题,有没有信心?那么请同学们快速的打开课本96页。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一共讲了几件事?好,开始吧。
生读文
师:好,都读完了吧?那这篇课文一共讲了几件事?
生:一共讲了两件事
师:两件事,你呢?
生:三件事
师:两件三件,你说。
生:三件
师:哎,到底是两件还是三件?其实呀,课文当中有些词已经在悄悄告诉我们答案了,睁大眼睛仔细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色的字体。
生:新学年开始了,12岁那年,一个星期天
师:你们发现这三个是表示什么的词?
生:时间
师:对,这三个词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同学们当一篇课文有多件事的时候我们怎么判断呢?我有个小妙招,竖起耳朵仔细听。当时间发生变化的时候,事情一般来说也就随之变化了。我们来看第一件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在?
生:新学年开始了。
师:第二件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在?
生:12岁那年
师:那么我们就可以判定第一件事情发生的段落是在?
生:1到10自然段。
师:太聪明了,了不起。那第二件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在?
生:11到14岁。
师:这么厉害。不用教都会了,第三件事情?
生:15到第17自然段
师:你是抓住什么来判断的?
生:时间
师:太棒啦。同学们,这是小妙招,请大家大声的读一读。
师:懂了吗?以后我们在读写多件事情,写事的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去找表示时间的词。好,第一个问题完成了,接下来进入到第二关,每件事情主要讲了什么?刚才呀,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找到了表示时间的词。那么,我们除了要知道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还要去找到这件事情的主要人物和他在干什么,连在一起就是这件事情的主要内容了。那么我们来走进第一件事儿。我想请十个同学为我们朗诵第一到第十自然段。读完同学就自己坐下,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找主要人物是谁?和他在干什么?
十个同学依次读
师:看来这十个同学预习的很认真,掌声送给他们。好,刚刚你们仔细听了吗?第一件事情的主要人物你找到了吗?是谁呢?
生:周恩来
师:把话说完整
生:主要人物是周恩来
师:同意吗?是的,这一件事情的主要人物是周恩来。那么,周恩来在新学年开始的修身课上做了什么呢?
生:回答魏校长提出的问题。
师:那他回答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了不起,你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词句作为答案,非常的正确,很会学习。同学们,其实我们在上学期第四单元就学过
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
师:你做到学以致用,很会学习,很会读书,了不起。现在跟着钟老师的手势,我们把第一件事情连起来说一说。
生:新学年开始了,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好,同学们想一想,刚刚概括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样概括出它的主要内容的?
生:找到关键词句,找到时间,找到主要人物,找到他在干什么
师:现在第二件事情和第三件事情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在干什么?我相信你们能用上刚刚那个办法找到答案。现在我请一二大组来找第二件事情的主要人物和他们在干什么?三四组来找第三件事情的主要人物和他在干什么?明白了吗?明白了。好,那么请你们这边推荐一个朗读高手来读读第二件事儿。
生读第二部分
师:第二件事情主要人物是谁?你说。
生:周恩来和伯父
师:那么我们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那么,在周恩来和伯父之间,谁是最主要的?
生:周恩来
师:对,文章有两个人物,周恩来是主要人物,伯父是次要人物。那他在干什么呢?请你。
生:伯父告诉他不要随便到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对伯父说的话感到疑惑不解。
师:然后呢?
生:周恩来问到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
师:然后呢?
生:伯父回答到中华不振。
师:所以周恩来是对什么感到疑惑不解?
生:中华不振这几个字。
师:是呀,明明是中国人的地盘,为什么被外国人占据了。我们还要绕着走,所以第二件事情就是他对伯父说的中华不振而感到疑惑不解。你看,我们又抓住了关键的语句。好,第三件事情主要人物是谁?要不要读一读?
生:不用读。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做得很扎实。你说。
生:主要人物是周恩来。
师:那他在干什么?第三个件事情是最难概括的。请你。
生:周恩来背着伯父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师:哇,他很了不起,不仅找到了答案,而且说的还很完整,他为什么体会到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看到了什么?你说。
生:他看到了一个女人,她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玩了个游戏,要把多多的字变为一个字一个词,那这个女人的遭遇这段话中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
生:不幸
师:真了不起,所以他体会到了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好,第二件事情,我请一个同学连起来说一说,谁来?好,你来。
生:12岁的周恩来对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疑惑不解
师:又完整又简洁,第三件事情,请你。
生:一个星期天,周恩来来到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看到中国妇女的不幸,体会到中华不振的沉重分量。
师:哇,我们四五班的孩子太会学习了,在概括每件事情的主要内容的时候,不仅说的很完整,而且还非常的简洁。刚才我们齐心协力完成了第二个问题,现在第三个问题就剩?
生: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师:最后一个小问题了。同学们,你先想一想,我们刚才已经找到了三件事情的时间,主要人物和干什么。它的主要人物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把它串联起来就行了。对不对?那你试着把这三件事情连起来说一说,看不看能不能说得通。试一试?借助屏幕上的关键词说出来,念出来。
学生自己串联事件
师:好,我发现同学们刚才在串连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感觉不是很通顺。为什么呢?其实这三件事情是有关系的。大家把书翻到97页,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自然段。最后一自然段就告诉了我们这三件事情是什么关系?
生: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中屈辱中拯救出来?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师:你们的朗读也很响亮,同学们这段当中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他们三件事情的关系你找到了吗?哪个词?
生:所以
师:这个所以表示的是?
生:结果
师:是的。那请大家判断一下这三件事情当中哪件是结果?请你说
生:第一件事是结果
师:第一件事情是结果,那哪件事情是起因呢?
生:第二件事
师:是的,同学们,我们要想把这三件事情串联起来说一说,首先要理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三件事情之间的关系是?
生:因果关系
师:所以刚刚同学们在自己练习的时候怎么都说不通顺,现在钟老师送你两组关联词。同学们任选一组,试着把这三件事情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这一次你就会发现说的很顺了。来试一试。
生自己说
师:好。连成功了吗?谁来试一试?好,小郑同学,请你。其余同学仔细听,他有没有说完整简洁。
生:之所以新学年周恩来说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因为他亲自体验到了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主要意思。
师:请坐,你们来评一评小郑同学说的怎么样?有一个错误,是不是他亲自体会到?
生:是他看到了
师:那他漏了什么信息吗?他说完整了吗?
生:他漏了疑惑不解
师:还漏了什么?
生:不幸的妇女
师:听得很认真,那么同学们在把这三件事情串联起来的时候,除了要说简洁,同时还要说的完整,也就是说这三件事情的关键词一个都不能少。好,再试一试。你来。
生:新学年开始了,之所以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因为12岁那年,周恩来问伯父为什么不能去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伯父说中华不振。一个星期天,周恩来看到了不幸的女人,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师:很了不起,你已经掌握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了,他用上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不仅说的很简洁而且说的很完整,有没有同学用,因为所以的。
生:因为周恩来12岁那年对伯父说的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疑惑不解,他去了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看到了不幸的女人体会到了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所以在修身课上才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师:他回答完整吗?够不够简洁?
生:简洁
师:同学们,学到这,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如果一篇文章写的不止一件事,我们该怎么样把握它的主要内容呢?首先我们先?
生:弄清楚它有几件事
师:并且清楚的知道……
生:每件事情讲的是什么
师:然后再来看看……
生:这几件事情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那么,这篇课文他们的关系是?
生:因果关系
师:因为我们在连的时候发现不通顺,所以我们就要理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再用上合适的关联词,就把这个事情给说通顺了。好,我们一起读读这三个步骤,一二起。
任务四:传承一个故事
师:这是钟老师送给大家的第二个法宝,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三个小题,现在剩最后一个任务——传承一个故事。同学们,正是因为少年周恩来目睹了中华不振。所以他才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时至今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然崛起。那么,这样的爱国故事需要四五班等等许许多多少先队员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为了早日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马上就要到国庆节了,最后一个任务就是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认认真真的写在一个小卡片上。把它作为国庆礼物送给你的弟弟或者妹妹,还有你的好朋友,让这样的故事激励更多的中国少年早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希望我们四五班的孩子也像周恩来爷爷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板书设计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耳闻
(之所以)周恩来 立志(是因为) 中华不振
目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