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品读
诗歌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宋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品读
诗歌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宋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学 习 古 诗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也是显得十分美丽。
比喻
淡妆浓抹: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
欲:如果。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喝酒
在西子湖畔
先晴天后下雨
壹 解读诗题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贰 作者简介
饮湖上初晴后雨
[ 宋 ]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弎 初读古诗
品读
诗歌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宋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西湖是景,西子是人,一个景,一个人,怎么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呢?
读书要求:
1.试着从人、事、物、景、情五个方面弄懂诗意。
2.借助诗中关键词句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人:诗人自己。
事:在西湖船上饮酒。
物:西湖山水。
景:阴晴西湖。
情:喜爱,赞叹。
漫读好时光
阴晴总相宜
“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一。
苏轼在杭州为官两任。两次都整治西湖,兴建水利,繁荣城市,造福百姓。后人怀念苏轼。便把西湖长堤称为苏堤。苏堤长达2000余米。两旁遍植桃柳,四季景色各异,每逢阳春三月,柳树成荫,掩映湖面,风趣横生。
我常常傻傻地想:如果没有苏轼,西湖是否会失去一半的风韵与雅致?如果没有西湖,苏是的人生是否少了一段精彩与记忆?
千余年之后,我们透过孩子们的琅琅书声,仍然可以看到那位漫步西湖之畔的伟大诗人。西湖绝美的风景终于遇上了旷世知音,苏轼的才情得以喷薄而出。于是,便有了这首描写西湖的佳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喜爱晴天的西湖。
喜爱阴天的西湖。
还是喜欢西湖。
真的喜欢西湖。
现在知道我有多喜爱西湖了吧?
漫读好时光
西湖,在以前称为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到了宋代才开始称西湖。半透明的水色不算清澈,正如一位绝代佳人隐而不露,欲语还休。
诗的首句写的是晴天的西湖。“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方”,刚刚,正好。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粼粼的水波闪烁着太阳的光芒,像落在湖面上一群亮闪闪的小星星。
如果说晴天的西湖明朗亮丽、光彩夺目,那么雨天的西湖则含蓄朦胧、低调温婉。第二句中的“奇”,意指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番奇特的韵致。
“西子”,即西施,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她天生丽质,位居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中的“沉鱼”指的就是西施。
对于西施而言,无论是素雅的淡妆,还是华丽的浓妆,都美不可言。诗人把西湖比作西施,意思是:西湖无论是“水光潋滟”的晴天,还是“山色空蒙”的雨天,都具有迷人的神韵,贴切而适宜。
一首诗,成就了西湖的千古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