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30 11:09:44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基础卷)
阅卷人 一、基础知识
得分
1.(【精彩练习】24三顾茅庐)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挥羽扇,整纶   巾 ,少年鞍马尘。
(2)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
(3)存恤   孤寡,问民所苦。
(4)百姓成群结队,dān   食壶浆,慰劳祖国将士。
【答案】(1)guān
(2)nǎn
(3)xù
(4)箪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纶巾(guān jīn) 愧赧(kuì nǎn) 恤(xù) 箪(dān)
故答案为:guān;nǎn;xù;箪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的掌握程度。解答本题要拿准字音、看准字形,特别是音形相近的字。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语感,注意读音以及书写,多积累词语,多注意课文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2.文学常识填空。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名本,号   ,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以   为主线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答案】罗贯中;湖海散人;三国矛盾斗争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他创作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这个别号体现了他的一种豪放不羁、胸怀广阔的气质。《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为主线,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小说中展现了众多著名的战役、政治斗争和人物的命运起伏。在这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作者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智谋超群的诸葛亮、仁德的刘备、奸诈的曹操、忠勇的关羽、勇猛的张飞等。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有的足智多谋,有的仁德爱民,有的奸诈多疑,有的忠勇无畏,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就非常高,它不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还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和冲突来突出人物的特点。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故答案为:罗贯中;湖海散人;三国矛盾斗争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3.下面是关于诸葛亮的一副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请你参照示例,写出另外列出来的六项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①六出:   
②七擒:   
③东和:   
④北拒:   
⑤收二川:   
⑥排八阵:   
【答案】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东和孙吴;北拒曹魏;收取东川、西川;摆设八阵图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①收两川,从地域上看指占领荆州、益州,从人物看指吞并刘璋和张鲁。
②排八阵,排下八阵图牵制追击的陆逊。
③六出: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
④七擒:指七次擒孟获又释放,从而使孟获心服。
⑤东和北拒,指诸葛亮的战略,对东面的孙吴政权采取联盟政策,对北方的曹魏政权采取攻击策略。
⑥用火攻,诸葛亮一生两次用火攻,一次是火烧博望坡,另一次是火烧赤壁,因火烧赤壁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故此处指火烧赤壁。
故答案为: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东和孙吴;北拒曹魏;收取东川、西川;摆设八阵图
【点评】此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应用心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作品,了解有关作品的文学常识,且能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还要能体悟作品的主题、重要人物、关键情节和经典片段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轻松应对试题。
4.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举行了一个“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有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故事。其中我们所熟知的表现他忠、义、勇、谋、傲的五件事情分别是:千里   、华容道义释   、过五关   、水淹   、败走麦城。
【答案】走单骑;曹操;斩六将;七军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①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写出书中的三个带有数字的故事情节即可。如:过五关斩六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安居平五
路、关公土城约三事、三气周瑜等。
②关羽千里走单骑:关羽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被曹操围困在了山上,关羽以一定的条件答应了投降曹操,并帮助曹操赢得了一场战役。在得知刘备的消息后,关羽护送刘备的二位夫人,一人一骑,经过长途跋涉,成功的回到了刘备的身边。华容道义释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仓皇从华容道败逃。诸葛亮派关羽在这里埋伏。曹操人困马乏,损兵折将,不能再战。关羽念在过去曹操厚待自己的情份上,不顾立下要活捉曹操的军令状,放过了他。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当即将官印吊于屋中,并留下书信,带上嫂嫂,不辞而别,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水淹七军:关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遣于禁、庞德救援。庞德预制棺木,誓与关羽死战。适逢天降大雨,襄水暴涨,俊髯想出了水淹七军的妙计谋,放水淹没了于禁七军以及庞德和曹仁。关羽乘坐战船生擒于禁、庞德二人,取得胜利,并且威震华夏!
败走麦城:关羽在自高自大的情况下轻敌,结果最后败走麦城,并被斩杀。
故答案为:走单骑;曹操;斩六将;七军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成语。
(1)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   。(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2)刘备   ,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想寻求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
(3)达·芬奇这个名字500多年来   ,最初是因为他是绘画大师,到19世纪是因为他是建筑师、科学家、发明家。(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4)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   ,热情地犒劳他们。(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指百姓欢迎犒劳军队。)
【答案】(1)茅塞顿开
(2)思贤若渴
(3)如雷贯耳
(4)箪食壶浆
【知识点】词义理解;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结合识记可以看出“茅塞顿开”的意思是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所以⑴小题应填“茅塞顿开”。
“思贤若渴”的意思是想寻求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所以⑵小题应填“思贤若渴”。
“如雷贯耳”意思是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所以小题⑶应填“如雷贯耳”。
“箪食壶浆”意思是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指百姓欢迎犒劳军队。所以⑷小题应填“箪食壶浆”。
故答案为:⑴茅塞顿开;⑵思贤若渴;⑶如雷贯耳;⑷箪食壶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意思写成语的能力。平时的学习应注意分类区别,解答本题要结合所给意思以及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来回答。
阅卷人 二、阅读理解
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青梅煮酒论英雄
①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②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③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④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6.文章第②段开头交代“关、张不在”的目的是什么?
7.曹操邀请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意图是什么?
8.当曹操指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有何反应?请分析刘备的人物形象。
9.小威读完文章后,感叹当今时代已经没有了曹操、刘备这样的英雄,很多学生只知道现在有很多偶像明星。这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
小祥:确实,当今时代并不缺少英雄,只是被偶像明星硬生生地“挤过气”或直接被忽视。
小越:现在评价英雄的标准已经不同于过往,人人皆可成为英雄,偶像明星亦是。
小胸:你们都错了,现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哪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
对于“当今时代真有很多英雄吗”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看法?
【答案】6.为了渲染紧张气氛,设置悬念。“关、张不在”,曹操又忽然遣人请刘备过去,不知是何居心。
7.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胸怀大志,能成大业。
8.刘备十分惊慌,手中的汤匙、筷子不觉落于地下,但他随即假借畏雷来掩饰自己的失态。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性格特征。
9.【示例】我认为当今时代,人人皆可成为英雄。英雄不再是狭义上的勇敢者与强者所应有的头衔,任何一个敢于在危难中站出来的人都是英雄。比如外卖员们在疫情最凶险的时刻坚守一线,为被隔离的人们送去日常生活物资,他们就可以被称为英雄。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对作品的体验感受;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开头段作用的能力。开头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理解感悟能力。这类题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作品、人物、故事、成语等。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要十分熟悉,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介绍人物或故事,并进行概括,注意对名著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
(3)①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②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联系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6.文章第②段开头特意交代关、张二人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说明被请到曹操那儿去的只有刘备一人;结合下文内容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可知,曹操为了试探刘备是否才略过人,将来是否会变成他的对手,与刘备谈论心中的英雄。此处交代关、张不在,作者的目的是设置悬念,让读者读到此处不禁为刘备捏一把汗,不知刘备此次独去是否凶多吉少,渲染紧张的氛围。
故答案为:为了渲染紧张气氛,设置悬念。“关、张不在”,曹操又忽然遣人请刘备过去,不知是何居心。
7.结合第③段内容,“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可知,曹操一直胸怀大志,想成就大业,但是,他担心投靠自己的刘备与自己抗衡,于是借机试探。由此不难推测出曹操的意图。
故答案为: 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胸怀大志,能成大业。
8.根据文章第③段中的“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可知刘备的反应,“将闻言失筋缘故,轻轻掩饰过了”刘备十分惊慌并且将筷子掉在地上,他说是被雷声所吓,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只是掩饰之言罢了。结合第④段内容“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由此可见刘备心计更胜曹操,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性格特征。
故答案为: 刘备十分惊慌,手中的汤匙、筷子不觉落于地下,但他随即假借畏雷来掩饰自己的失态。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性格特征。
9.作答本题,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联系实际进行论述,论述时观点要明确,语言要通顺,内容要合理恰当。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从学生的讨论中,我们也可以归纳观点,如:当今时代并不缺少英雄,人人皆可成为英雄。
示例:虽然古语有云:“乱世出英雄”,但在这样和平的年代,即使是平凡的普通人,也能成为英雄。想要成为英雄,我们可以从身边
的小事做起,让身边的人得到你的关心和保护,发掘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比如疫情前期,情况危急,一线需要支援。谁都知道危险,但依然有大量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毫不畏惧地顶上去。
故答案为: 【示例】我认为当今时代,人人皆可成为英雄。英雄不再是狭义上的勇敢者与强者所应有的头衔,任何一个敢于在危难中站出来的人都是英雄。比如外卖员们在疫情最凶险的时刻坚守一线,为被隔离的人们送去日常生活物资,他们就可以被称为英雄。
阅卷人 三、语言综合运用
得分
课文 《三顾茅庐》 的篇幅不长,人物个性却十分鲜明。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10.在课文中画出张飞与刘备的对话,与同桌分角色朗读。再从“勇”“急”“莽”中选一个字评价张飞,并简述理由。
我选“ ”字。
11.刘备寻访诸葛亮的过程曲折生动,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课文如何表现刘备的求贤若渴。
12.诸葛亮的“智”集中体现在其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史称“隆中对”)中。阅读课文相关部分,完成下页表格。
表6-4诸葛亮的“智”
刘备的处境 刘备自起兵起,已转战数年,仍是节节败退,无立锥之地。后投奔荆州刘表,奋斗几年仍无建树
外交策略 联吴抗曹。依据:①
军事战略 ②。依据:荆州地理位置险要,非其主不能守……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最终目的 ③
结合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谈谈诸葛亮被称为“卧龙”的原因:④
【答案】10.【示例】莽 “莽”有鲁莽、莽撞之意。在刘备准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 他说:“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在得知诸葛亮正在午睡时,他又怒道:“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动辄绑人、放火,虽是为刘备着想,但其行事之鲁莽、冲动可见一斑。
11.正面描写刘备的行动神态,如“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玄德拱立阶下”等,表现他求贤的诚恳和急切。用张飞的鲁莽侧面衬托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同时,在拜访诸葛亮的情节中设置困难和阻碍,反衬其求贤若渴的诚心。
12.①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可用为援而不可图②跨有荆 、益③成鼎足之势, 以图中原,成霸业,兴汉室④诸葛亮隐居隆中,却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他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预见了天下三分的局势,针对刘备的处境提出了战略行动计划和今后的内政外交方针。这种缜密的分析和果断的决策,不仅解决了刘备的燃眉之急,更成为刘备事业的新起点。后来局势的发展,也证明了“隆中对”的正确性。这些都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政治才能,说明他的隐居实为隐而不发,伺机而动,故称“卧龙”
【知识点】三顾茅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可结合名著中人物的相关情节进行分析,通过梳理人物在这些情节中的言谈举止、他人的评价或反应来理解人物,分析其性格品质。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先明确作答问题,再通读原文,回到原文定位,结合文段中的关键词句与写作手法等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这类图表式概括题,作答前要先审清题干,明确概括对象和作答范围;然后再分析已知内容,明确空格处与其他信息的内在关联,并考虑其他作答要求;最后回到原文定向查找,提取关键词句概括作答。
10.《三顾茅庐》主要展现了张飞的“急”“莽”。
“急”是冲动、急躁的意思。张飞的“急”体现在:刘备准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刘备见诸葛亮还在草堂睡觉,就在外等候。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被关羽再三劝住才制止了他的冲动行为,可见张飞为人急躁、冲动易怒。
“莽”是鲁莽、莽撞的意思。张飞的“莽”体现在:刘备准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 他说:“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得知诸葛亮正在午睡时,他又怒道:“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动辄绑人、放火,虽是为刘备着想,但其行事之鲁莽、冲动可见一斑。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1.从文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等语句中刘备的语言、动作、神态,可见其求贤的诚恳和急切,这些属于正面描写。
从“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等可见张飞性急鲁莽,侧面衬托出刘备对人才的尊重。
此外,为请诸葛亮出山,刘备先后三顾茅庐,在拜访诸葛亮的情节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碍,这些也反衬其求贤若渴。
12.从“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可知其“联吴抗曹”的依据。
从“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可知其军事战略:跨有荆 、益。
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可知其最终目的:成鼎足之势, 以图中原,成霸业,兴汉室。
从“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和“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可知,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却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他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预见了天下三分的局势,对刘备的处境提出了针对性的战略规划。后来三足鼎立的局势,也证明了他的高瞻远瞩。足见其智慧和政治才能,故被称为“卧龙”。
13.依据课文《三顾茅庐》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句。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   
【答案】刘玄德三顾茅庐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对联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字数相等。二是同类对同类。三是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根据名著内容,结合上联中的“司马徽”,我们可以对“刘玄德”“再荐名士”可以对“三顾茅庐”。《三国演义》第37回的主要内容是:司马徽前来拜访刘备,对刘备叙述了诸葛亮的才能。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前往隆中,适逢诸葛亮出游,只得返回新野。几日后,刘备又前往隆中拜访,遇到诸葛亮之弟诸葛均,诸葛均告诉刘备说诸葛亮行踪不定。
故答案为:刘玄德三顾茅庐
【点评】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14.学校话剧社准备将《三顾茅庐》改编成课本剧。请你帮社长小文将剧本补充完整。
【三顾茅庐——课本剧说明】
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诸葛均、诸葛亮、童子
道具:帽子、扇子、马鞭、茶杯
序幕:一段优美的笛声
【镜头一】
旁白:玄德策马前行,不数里,遥望卧龙冈,果然清景异常。后人有古风一篇,单道卧龙居处:“……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玄德心想,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见卧龙,求安邦定国之策耳……
张飞:诸葛亮不过一介村夫,值得大哥你亲自去请吗?找个人绑了就成!
刘备:
关羽:
刘备:三弟,你得答应我不再无礼,否则今天你便不用再去了。
张飞:( )我不开口便是。
(三人骑马前往隆中)
【镜头二】
童子:先生不在家。
刘备:先生何去?
童子: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
刘备:何时归?
童子:三五日,或十数日。
(刘备惆怅不已,叹气)
【镜头三】
刘备:令兄在庄否?
诸葛均:昨暮方归。(顾自离开)
刘备:今日侥幸得见先生矣!
张飞:这人太无理了!引我等到庄也不妨,怎么自己先走了!
刘备: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不可以勉强人家。
【镜头四】
童子:先生正在睡觉。
刘备:( )
张飞:
刘备:休得无礼!
诸葛亮:不知刘皇叔到来,很是抱歉,皇叔所为何事?
刘备:想请先生出山,助我一臂之力。
……
(哭泣,下跪)
诸葛亮:(跪下,扶住刘备)
刘备:多谢先生。(哭泣)
诸葛亮:皇叔请起。
(音乐起)
旁白:刘备的真诚、谦虚、仁厚最终感动了诸葛亮,有了诸葛亮这个军师,刘备如鱼得水,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剧本交流会】
话剧社指导老师看了话剧社的剧本后,和小文展开以下对话。(请你将对话填补完整)
老师:与小说相比,剧本中的时间、人物、情节、场景应该更加集中,以适应演出的需要,我觉得以上四个镜头你可以删去一个。
小文:我决定删去镜头① ,因为②
老师:原文的心理描写可改为自白或旁白,环境描写可改为舞台说明。镜头一的旁白可以再改下哦。
小文:我也这么觉得,老师你看我改成这样如何?③
【答案】【镜头一】
刘备:胡说!诸葛先生是旷世奇才,怎么可以绑来?你如此无礼,今天不必跟着我去了。
关羽:大哥不必生气,三弟只是见你日益操劳,担心你太过劳累罢了。
张飞:(无奈地点点头)我不开口便是。
【镜头四】
刘备:(急忙压低声音,摆手)不要吵着先生休息,我在这儿等等!
张飞:什么人啊,这么傲慢!我大哥站在门外,他竟然高枕而卧,我去后门放把火,看他醒不醒。
诸葛亮:(跪下,扶住刘备)皇叔诚意十足,孔明愿为皇叔成就大业效犬马之劳。
【思考】语言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戏剧冲突。
【剧本交流会】【示例】①三②这剧本主要展现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镜头三导致剧情变得拖沓,延缓了话剧的节奏,不适合演出,删去可以使剧本矛盾更集中。③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玄德决定请孔明担任军师。此时玄德策马前行,抵达卧龙冈,这是玄德第二次去诸葛亮在隆中的家,不知能否成功见到孔明……(提示:旁白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故事起因,自然引出下面的剧情。)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三顾茅庐;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分析】三顾茅庐主要内容: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I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镜头一】是刘备去见诸葛亮的场景,张飞口出狂言,刘备制止的张飞的话,训斥张飞,关羽替张飞求情。张飞无奈表示不敢乱说话了。补写内容注意符合这个即可。
【镜头四】是刘备再次见诸葛亮的场景,诸葛亮在睡觉,刘备表示等诸葛亮睡醒,张飞再次口出狂言被刘备训斥。诸葛亮醒来后双方交谈一番,刘备下跪请求诸葛亮决定出山,诸葛亮立马跪下表示自己投诚。补写内容注意符合这个即可。
【镜头三】是写刘备再次见诸葛亮的场景,多次前来见诸葛亮,虽然突出了刘备的诚意,但是类似情节太多了拖拉,话剧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不能有太多拖延的情节,可以删去【镜头三】。
【镜头一】的旁白主要是交代为什么刘备要去三顾茅庐,要交代清楚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听徐庶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就去邀请他出山相助。镜头中张飞不情不愿是写他们二顾茅庐的场景,这次也不知道能否真的见到诸葛亮。旁白围绕这个展开即可。
故答案为:【镜头一】
刘备:胡说!诸葛先生是旷世奇才,怎么可以绑来?你如此无礼,今天不必跟着我去了。
关羽:大哥不必生气,三弟只是见你日益操劳,担心你太过劳累罢了。
张飞:(无奈地点点头)我不开口便是。
【镜头四】
刘备:(急忙压低声音,摆手)不要吵着先生休息,我在这儿等等!
张飞:什么人啊,这么傲慢!我大哥站在门外,他竟然高枕而卧,我去后门放把火,看他醒不醒。
诸葛亮:(跪下,扶住刘备)皇叔诚意十足,孔明愿为皇叔成就大业效犬马之劳。
【思考】语言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戏剧冲突。
【剧本交流会】【示例】①三②这剧本主要展现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镜头三导致剧情变得拖沓,延缓了话剧的节奏,不适合演出,删去可以使剧本矛盾更集中。③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玄德决定请孔明担任军师。此时玄德策马前行,抵达卧龙冈,这是玄德第二次去诸葛亮在隆中的家,不知能否成功见到孔明……(提示:旁白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故事起因,自然引出下面的剧情。)
【点评】本题考查补写剧本及修改旁白。补写剧本要求读懂名著内容,掌握名著具体情节,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处补上相关内容即可。修改旁白注意:旁白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故事起因,能够自然引出下面的剧情。
15.你对《三国演义》很感兴趣,学习之余总爱捧起它,想把它早点读完。看到这个情景,你的妈妈觉得你不应该把时间花在课外读物上面,而应该抓紧时间预习、复习功课,你却不这样认为,为了说服妈妈,你这样对妈妈说:“   ”妈妈听后连连点头。
【答案】示例:妈妈,您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学习语文不能死抱课本,经典名著中有许多语文知识。阅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语感,提高写作能力。有计划地阅读文学名著对我的语文学习是很有益的。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合理安排时间,绝不会影响正常学习。
【知识点】语言得体;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妈妈;其次针对情况,妈妈不应该把时间花在课外读物上面,而应该抓紧时间预习、复习功课,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写出阅读名著的好处。
故答案为:示例:妈妈,您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学习语文不能死抱课本,经典名著中有许多语文知识。阅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语感,提高写作能力。有计划地阅读文学名著对我的语文学习是很有益的。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合理安排时间,绝不会影响正常学习。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及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6.(全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24 三顾茅庐)阅读下面“三顾茅庐”的故事,进行缩写。(不超过70字)
  官渡大战后,徐庶向刘备推荐南阳奇才诸葛亮,说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不料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刘备只好回去。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拜访诸葛亮。诸葛亮的弟弟告诉刘备说哥哥被朋友邀去了。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南阳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午睡。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
【答案】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并答应辅佐刘备。
【知识点】缩写;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主要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
主要事件: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
结果: 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并答应辅佐刘备。
故答案为: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并答应辅佐刘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对材料的理解;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筛选;语言表达简洁流畅。
1 /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基础卷)
阅卷人 一、基础知识
得分
1.(【精彩练习】24三顾茅庐)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挥羽扇,整纶   巾 ,少年鞍马尘。
(2)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
(3)存恤   孤寡,问民所苦。
(4)百姓成群结队,dān   食壶浆,慰劳祖国将士。
2.文学常识填空。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名本,号   ,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以   为主线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3.下面是关于诸葛亮的一副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请你参照示例,写出另外列出来的六项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①六出:   
②七擒:   
③东和:   
④北拒:   
⑤收二川:   
⑥排八阵:   
4.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举行了一个“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有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故事。其中我们所熟知的表现他忠、义、勇、谋、傲的五件事情分别是:千里   、华容道义释   、过五关   、水淹   、败走麦城。
5.(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成语。
(1)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   。(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2)刘备   ,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想寻求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
(3)达·芬奇这个名字500多年来   ,最初是因为他是绘画大师,到19世纪是因为他是建筑师、科学家、发明家。(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4)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   ,热情地犒劳他们。(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指百姓欢迎犒劳军队。)
阅卷人 二、阅读理解
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青梅煮酒论英雄
①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②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③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④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6.文章第②段开头交代“关、张不在”的目的是什么?
7.曹操邀请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意图是什么?
8.当曹操指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有何反应?请分析刘备的人物形象。
9.小威读完文章后,感叹当今时代已经没有了曹操、刘备这样的英雄,很多学生只知道现在有很多偶像明星。这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
小祥:确实,当今时代并不缺少英雄,只是被偶像明星硬生生地“挤过气”或直接被忽视。
小越:现在评价英雄的标准已经不同于过往,人人皆可成为英雄,偶像明星亦是。
小胸:你们都错了,现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哪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
对于“当今时代真有很多英雄吗”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看法?
阅卷人 三、语言综合运用
得分
课文 《三顾茅庐》 的篇幅不长,人物个性却十分鲜明。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10.在课文中画出张飞与刘备的对话,与同桌分角色朗读。再从“勇”“急”“莽”中选一个字评价张飞,并简述理由。
我选“ ”字。
11.刘备寻访诸葛亮的过程曲折生动,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课文如何表现刘备的求贤若渴。
12.诸葛亮的“智”集中体现在其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史称“隆中对”)中。阅读课文相关部分,完成下页表格。
表6-4诸葛亮的“智”
刘备的处境 刘备自起兵起,已转战数年,仍是节节败退,无立锥之地。后投奔荆州刘表,奋斗几年仍无建树
外交策略 联吴抗曹。依据:①
军事战略 ②。依据:荆州地理位置险要,非其主不能守……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最终目的 ③
结合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谈谈诸葛亮被称为“卧龙”的原因:④
13.依据课文《三顾茅庐》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句。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   
14.学校话剧社准备将《三顾茅庐》改编成课本剧。请你帮社长小文将剧本补充完整。
【三顾茅庐——课本剧说明】
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诸葛均、诸葛亮、童子
道具:帽子、扇子、马鞭、茶杯
序幕:一段优美的笛声
【镜头一】
旁白:玄德策马前行,不数里,遥望卧龙冈,果然清景异常。后人有古风一篇,单道卧龙居处:“……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玄德心想,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见卧龙,求安邦定国之策耳……
张飞:诸葛亮不过一介村夫,值得大哥你亲自去请吗?找个人绑了就成!
刘备:
关羽:
刘备:三弟,你得答应我不再无礼,否则今天你便不用再去了。
张飞:( )我不开口便是。
(三人骑马前往隆中)
【镜头二】
童子:先生不在家。
刘备:先生何去?
童子: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
刘备:何时归?
童子:三五日,或十数日。
(刘备惆怅不已,叹气)
【镜头三】
刘备:令兄在庄否?
诸葛均:昨暮方归。(顾自离开)
刘备:今日侥幸得见先生矣!
张飞:这人太无理了!引我等到庄也不妨,怎么自己先走了!
刘备: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不可以勉强人家。
【镜头四】
童子:先生正在睡觉。
刘备:( )
张飞:
刘备:休得无礼!
诸葛亮:不知刘皇叔到来,很是抱歉,皇叔所为何事?
刘备:想请先生出山,助我一臂之力。
……
(哭泣,下跪)
诸葛亮:(跪下,扶住刘备)
刘备:多谢先生。(哭泣)
诸葛亮:皇叔请起。
(音乐起)
旁白:刘备的真诚、谦虚、仁厚最终感动了诸葛亮,有了诸葛亮这个军师,刘备如鱼得水,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剧本交流会】
话剧社指导老师看了话剧社的剧本后,和小文展开以下对话。(请你将对话填补完整)
老师:与小说相比,剧本中的时间、人物、情节、场景应该更加集中,以适应演出的需要,我觉得以上四个镜头你可以删去一个。
小文:我决定删去镜头① ,因为②
老师:原文的心理描写可改为自白或旁白,环境描写可改为舞台说明。镜头一的旁白可以再改下哦。
小文:我也这么觉得,老师你看我改成这样如何?③
15.你对《三国演义》很感兴趣,学习之余总爱捧起它,想把它早点读完。看到这个情景,你的妈妈觉得你不应该把时间花在课外读物上面,而应该抓紧时间预习、复习功课,你却不这样认为,为了说服妈妈,你这样对妈妈说:“   ”妈妈听后连连点头。
16.(全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24 三顾茅庐)阅读下面“三顾茅庐”的故事,进行缩写。(不超过70字)
  官渡大战后,徐庶向刘备推荐南阳奇才诸葛亮,说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不料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刘备只好回去。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拜访诸葛亮。诸葛亮的弟弟告诉刘备说哥哥被朋友邀去了。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南阳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午睡。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guān
(2)nǎn
(3)xù
(4)箪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纶巾(guān jīn) 愧赧(kuì nǎn) 恤(xù) 箪(dān)
故答案为:guān;nǎn;xù;箪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的掌握程度。解答本题要拿准字音、看准字形,特别是音形相近的字。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语感,注意读音以及书写,多积累词语,多注意课文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2.【答案】罗贯中;湖海散人;三国矛盾斗争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他创作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这个别号体现了他的一种豪放不羁、胸怀广阔的气质。《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为主线,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小说中展现了众多著名的战役、政治斗争和人物的命运起伏。在这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作者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智谋超群的诸葛亮、仁德的刘备、奸诈的曹操、忠勇的关羽、勇猛的张飞等。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有的足智多谋,有的仁德爱民,有的奸诈多疑,有的忠勇无畏,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就非常高,它不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还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和冲突来突出人物的特点。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故答案为:罗贯中;湖海散人;三国矛盾斗争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3.【答案】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东和孙吴;北拒曹魏;收取东川、西川;摆设八阵图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①收两川,从地域上看指占领荆州、益州,从人物看指吞并刘璋和张鲁。
②排八阵,排下八阵图牵制追击的陆逊。
③六出: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
④七擒:指七次擒孟获又释放,从而使孟获心服。
⑤东和北拒,指诸葛亮的战略,对东面的孙吴政权采取联盟政策,对北方的曹魏政权采取攻击策略。
⑥用火攻,诸葛亮一生两次用火攻,一次是火烧博望坡,另一次是火烧赤壁,因火烧赤壁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故此处指火烧赤壁。
故答案为: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东和孙吴;北拒曹魏;收取东川、西川;摆设八阵图
【点评】此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应用心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作品,了解有关作品的文学常识,且能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还要能体悟作品的主题、重要人物、关键情节和经典片段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轻松应对试题。
4.【答案】走单骑;曹操;斩六将;七军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①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写出书中的三个带有数字的故事情节即可。如:过五关斩六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安居平五
路、关公土城约三事、三气周瑜等。
②关羽千里走单骑:关羽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被曹操围困在了山上,关羽以一定的条件答应了投降曹操,并帮助曹操赢得了一场战役。在得知刘备的消息后,关羽护送刘备的二位夫人,一人一骑,经过长途跋涉,成功的回到了刘备的身边。华容道义释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仓皇从华容道败逃。诸葛亮派关羽在这里埋伏。曹操人困马乏,损兵折将,不能再战。关羽念在过去曹操厚待自己的情份上,不顾立下要活捉曹操的军令状,放过了他。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当即将官印吊于屋中,并留下书信,带上嫂嫂,不辞而别,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水淹七军:关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遣于禁、庞德救援。庞德预制棺木,誓与关羽死战。适逢天降大雨,襄水暴涨,俊髯想出了水淹七军的妙计谋,放水淹没了于禁七军以及庞德和曹仁。关羽乘坐战船生擒于禁、庞德二人,取得胜利,并且威震华夏!
败走麦城:关羽在自高自大的情况下轻敌,结果最后败走麦城,并被斩杀。
故答案为:走单骑;曹操;斩六将;七军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答案】(1)茅塞顿开
(2)思贤若渴
(3)如雷贯耳
(4)箪食壶浆
【知识点】词义理解;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结合识记可以看出“茅塞顿开”的意思是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所以⑴小题应填“茅塞顿开”。
“思贤若渴”的意思是想寻求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所以⑵小题应填“思贤若渴”。
“如雷贯耳”意思是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所以小题⑶应填“如雷贯耳”。
“箪食壶浆”意思是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指百姓欢迎犒劳军队。所以⑷小题应填“箪食壶浆”。
故答案为:⑴茅塞顿开;⑵思贤若渴;⑶如雷贯耳;⑷箪食壶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意思写成语的能力。平时的学习应注意分类区别,解答本题要结合所给意思以及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来回答。
【答案】6.为了渲染紧张气氛,设置悬念。“关、张不在”,曹操又忽然遣人请刘备过去,不知是何居心。
7.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胸怀大志,能成大业。
8.刘备十分惊慌,手中的汤匙、筷子不觉落于地下,但他随即假借畏雷来掩饰自己的失态。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性格特征。
9.【示例】我认为当今时代,人人皆可成为英雄。英雄不再是狭义上的勇敢者与强者所应有的头衔,任何一个敢于在危难中站出来的人都是英雄。比如外卖员们在疫情最凶险的时刻坚守一线,为被隔离的人们送去日常生活物资,他们就可以被称为英雄。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对作品的体验感受;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开头段作用的能力。开头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理解感悟能力。这类题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作品、人物、故事、成语等。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要十分熟悉,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介绍人物或故事,并进行概括,注意对名著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
(3)①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②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联系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6.文章第②段开头特意交代关、张二人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说明被请到曹操那儿去的只有刘备一人;结合下文内容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可知,曹操为了试探刘备是否才略过人,将来是否会变成他的对手,与刘备谈论心中的英雄。此处交代关、张不在,作者的目的是设置悬念,让读者读到此处不禁为刘备捏一把汗,不知刘备此次独去是否凶多吉少,渲染紧张的氛围。
故答案为:为了渲染紧张气氛,设置悬念。“关、张不在”,曹操又忽然遣人请刘备过去,不知是何居心。
7.结合第③段内容,“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可知,曹操一直胸怀大志,想成就大业,但是,他担心投靠自己的刘备与自己抗衡,于是借机试探。由此不难推测出曹操的意图。
故答案为: 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胸怀大志,能成大业。
8.根据文章第③段中的“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可知刘备的反应,“将闻言失筋缘故,轻轻掩饰过了”刘备十分惊慌并且将筷子掉在地上,他说是被雷声所吓,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只是掩饰之言罢了。结合第④段内容“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由此可见刘备心计更胜曹操,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性格特征。
故答案为: 刘备十分惊慌,手中的汤匙、筷子不觉落于地下,但他随即假借畏雷来掩饰自己的失态。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性格特征。
9.作答本题,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联系实际进行论述,论述时观点要明确,语言要通顺,内容要合理恰当。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从学生的讨论中,我们也可以归纳观点,如:当今时代并不缺少英雄,人人皆可成为英雄。
示例:虽然古语有云:“乱世出英雄”,但在这样和平的年代,即使是平凡的普通人,也能成为英雄。想要成为英雄,我们可以从身边
的小事做起,让身边的人得到你的关心和保护,发掘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比如疫情前期,情况危急,一线需要支援。谁都知道危险,但依然有大量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毫不畏惧地顶上去。
故答案为: 【示例】我认为当今时代,人人皆可成为英雄。英雄不再是狭义上的勇敢者与强者所应有的头衔,任何一个敢于在危难中站出来的人都是英雄。比如外卖员们在疫情最凶险的时刻坚守一线,为被隔离的人们送去日常生活物资,他们就可以被称为英雄。
【答案】10.【示例】莽 “莽”有鲁莽、莽撞之意。在刘备准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 他说:“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在得知诸葛亮正在午睡时,他又怒道:“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动辄绑人、放火,虽是为刘备着想,但其行事之鲁莽、冲动可见一斑。
11.正面描写刘备的行动神态,如“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玄德拱立阶下”等,表现他求贤的诚恳和急切。用张飞的鲁莽侧面衬托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同时,在拜访诸葛亮的情节中设置困难和阻碍,反衬其求贤若渴的诚心。
12.①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可用为援而不可图②跨有荆 、益③成鼎足之势, 以图中原,成霸业,兴汉室④诸葛亮隐居隆中,却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他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预见了天下三分的局势,针对刘备的处境提出了战略行动计划和今后的内政外交方针。这种缜密的分析和果断的决策,不仅解决了刘备的燃眉之急,更成为刘备事业的新起点。后来局势的发展,也证明了“隆中对”的正确性。这些都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政治才能,说明他的隐居实为隐而不发,伺机而动,故称“卧龙”
【知识点】三顾茅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可结合名著中人物的相关情节进行分析,通过梳理人物在这些情节中的言谈举止、他人的评价或反应来理解人物,分析其性格品质。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先明确作答问题,再通读原文,回到原文定位,结合文段中的关键词句与写作手法等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这类图表式概括题,作答前要先审清题干,明确概括对象和作答范围;然后再分析已知内容,明确空格处与其他信息的内在关联,并考虑其他作答要求;最后回到原文定向查找,提取关键词句概括作答。
10.《三顾茅庐》主要展现了张飞的“急”“莽”。
“急”是冲动、急躁的意思。张飞的“急”体现在:刘备准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刘备见诸葛亮还在草堂睡觉,就在外等候。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被关羽再三劝住才制止了他的冲动行为,可见张飞为人急躁、冲动易怒。
“莽”是鲁莽、莽撞的意思。张飞的“莽”体现在:刘备准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 他说:“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得知诸葛亮正在午睡时,他又怒道:“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动辄绑人、放火,虽是为刘备着想,但其行事之鲁莽、冲动可见一斑。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1.从文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等语句中刘备的语言、动作、神态,可见其求贤的诚恳和急切,这些属于正面描写。
从“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等可见张飞性急鲁莽,侧面衬托出刘备对人才的尊重。
此外,为请诸葛亮出山,刘备先后三顾茅庐,在拜访诸葛亮的情节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碍,这些也反衬其求贤若渴。
12.从“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可知其“联吴抗曹”的依据。
从“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可知其军事战略:跨有荆 、益。
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可知其最终目的:成鼎足之势, 以图中原,成霸业,兴汉室。
从“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和“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可知,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却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他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预见了天下三分的局势,对刘备的处境提出了针对性的战略规划。后来三足鼎立的局势,也证明了他的高瞻远瞩。足见其智慧和政治才能,故被称为“卧龙”。
13.【答案】刘玄德三顾茅庐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对联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字数相等。二是同类对同类。三是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根据名著内容,结合上联中的“司马徽”,我们可以对“刘玄德”“再荐名士”可以对“三顾茅庐”。《三国演义》第37回的主要内容是:司马徽前来拜访刘备,对刘备叙述了诸葛亮的才能。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前往隆中,适逢诸葛亮出游,只得返回新野。几日后,刘备又前往隆中拜访,遇到诸葛亮之弟诸葛均,诸葛均告诉刘备说诸葛亮行踪不定。
故答案为:刘玄德三顾茅庐
【点评】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14.【答案】【镜头一】
刘备:胡说!诸葛先生是旷世奇才,怎么可以绑来?你如此无礼,今天不必跟着我去了。
关羽:大哥不必生气,三弟只是见你日益操劳,担心你太过劳累罢了。
张飞:(无奈地点点头)我不开口便是。
【镜头四】
刘备:(急忙压低声音,摆手)不要吵着先生休息,我在这儿等等!
张飞:什么人啊,这么傲慢!我大哥站在门外,他竟然高枕而卧,我去后门放把火,看他醒不醒。
诸葛亮:(跪下,扶住刘备)皇叔诚意十足,孔明愿为皇叔成就大业效犬马之劳。
【思考】语言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戏剧冲突。
【剧本交流会】【示例】①三②这剧本主要展现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镜头三导致剧情变得拖沓,延缓了话剧的节奏,不适合演出,删去可以使剧本矛盾更集中。③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玄德决定请孔明担任军师。此时玄德策马前行,抵达卧龙冈,这是玄德第二次去诸葛亮在隆中的家,不知能否成功见到孔明……(提示:旁白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故事起因,自然引出下面的剧情。)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三顾茅庐;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分析】三顾茅庐主要内容: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I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镜头一】是刘备去见诸葛亮的场景,张飞口出狂言,刘备制止的张飞的话,训斥张飞,关羽替张飞求情。张飞无奈表示不敢乱说话了。补写内容注意符合这个即可。
【镜头四】是刘备再次见诸葛亮的场景,诸葛亮在睡觉,刘备表示等诸葛亮睡醒,张飞再次口出狂言被刘备训斥。诸葛亮醒来后双方交谈一番,刘备下跪请求诸葛亮决定出山,诸葛亮立马跪下表示自己投诚。补写内容注意符合这个即可。
【镜头三】是写刘备再次见诸葛亮的场景,多次前来见诸葛亮,虽然突出了刘备的诚意,但是类似情节太多了拖拉,话剧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不能有太多拖延的情节,可以删去【镜头三】。
【镜头一】的旁白主要是交代为什么刘备要去三顾茅庐,要交代清楚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听徐庶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就去邀请他出山相助。镜头中张飞不情不愿是写他们二顾茅庐的场景,这次也不知道能否真的见到诸葛亮。旁白围绕这个展开即可。
故答案为:【镜头一】
刘备:胡说!诸葛先生是旷世奇才,怎么可以绑来?你如此无礼,今天不必跟着我去了。
关羽:大哥不必生气,三弟只是见你日益操劳,担心你太过劳累罢了。
张飞:(无奈地点点头)我不开口便是。
【镜头四】
刘备:(急忙压低声音,摆手)不要吵着先生休息,我在这儿等等!
张飞:什么人啊,这么傲慢!我大哥站在门外,他竟然高枕而卧,我去后门放把火,看他醒不醒。
诸葛亮:(跪下,扶住刘备)皇叔诚意十足,孔明愿为皇叔成就大业效犬马之劳。
【思考】语言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戏剧冲突。
【剧本交流会】【示例】①三②这剧本主要展现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镜头三导致剧情变得拖沓,延缓了话剧的节奏,不适合演出,删去可以使剧本矛盾更集中。③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玄德决定请孔明担任军师。此时玄德策马前行,抵达卧龙冈,这是玄德第二次去诸葛亮在隆中的家,不知能否成功见到孔明……(提示:旁白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故事起因,自然引出下面的剧情。)
【点评】本题考查补写剧本及修改旁白。补写剧本要求读懂名著内容,掌握名著具体情节,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处补上相关内容即可。修改旁白注意:旁白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故事起因,能够自然引出下面的剧情。
15.【答案】示例:妈妈,您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学习语文不能死抱课本,经典名著中有许多语文知识。阅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语感,提高写作能力。有计划地阅读文学名著对我的语文学习是很有益的。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合理安排时间,绝不会影响正常学习。
【知识点】语言得体;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妈妈;其次针对情况,妈妈不应该把时间花在课外读物上面,而应该抓紧时间预习、复习功课,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写出阅读名著的好处。
故答案为:示例:妈妈,您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学习语文不能死抱课本,经典名著中有许多语文知识。阅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语感,提高写作能力。有计划地阅读文学名著对我的语文学习是很有益的。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合理安排时间,绝不会影响正常学习。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及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6.【答案】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并答应辅佐刘备。
【知识点】缩写;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主要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
主要事件: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
结果: 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并答应辅佐刘备。
故答案为: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并答应辅佐刘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对材料的理解;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筛选;语言表达简洁流畅。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