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讲 物态变化【讲义】-【新课标新思维】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四步曲 学思讲测(通用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4讲 物态变化【讲义】-【新课标新思维】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四步曲 学思讲测(通用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1-02 09:30:51

文档简介

模块一 声、光、热
第04讲 物态变化【讲义】(2-4分)(原卷版)
目 录
课标透析,考向预测 2
思维导图,知识领航 4
考点精研,易错明晰 5
考点一 温度 5
考点二 熔化与凝固 8
考点三 汽化和液化 11
考点四 升华与凝华 14
考点五 物态变化实验综述 17
题型归纳,技巧点拨 23
01 温度与温度的估测 23
02 温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23
03 熔化与凝固概念 24
04 熔化与凝固实验 25
05 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 26
06 汽化与液化现象辨析 26
07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27
08 蒸发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8
09 液化与汽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30
10 升华与凝华现象 30
11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31
12 自然界的水循环 31
课标要求 1.1.1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并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间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1.4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考查内容 一、温度; 二、熔化与凝固; 三、汽化与液化; 四、升华与凝华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01 温度与温度的估测 ☆☆☆ 《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内容。由于各地区对试卷结构设置不同,本部分在试卷所占分值有所不同,题目数量也存在差别,一般是1-2道题,分值在2-4分之间。考题样式多样,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简答题和综合题等。 以上考点作为常考内容,在备考过程中应作为主要备考方向加以重视,但也不能忽视一些冷门考点等。备考中,应加强以下内容的练习: (1)温度主要命题点有: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温度的估测是估测题常考内容; (2)物质三态命题点有: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图像、蒸发、沸腾。考题题干常用常见的物态和自然现象的形式呈现出来; (3)探究物态变化规律命题点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时也会出现。考查方向主要是:考器材、考过程、考规律、考结论、考应用等; (4)水的三条与水循环其命题点有:水在自然界呈现的三种状态、水的物态变化特点、水循环等; (5)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2)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冰熔化、水沸腾等现象;3)了解我国古代的铸造技术,并尝试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进行解释。
02 温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
03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 ☆☆
04 熔化与凝固实验 ☆☆☆
05 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应用 ☆☆
06 汽化与液化现象辨析 ☆☆☆
07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
08 蒸发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09 汽化与液化在生活中应用 ☆☆
10 升华与凝华现象 ☆☆
11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
12 自然界的水循环 ☆
考点一 温度
一、温度
温度 在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表示物体的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温度单位 ,符号是 。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 我们把在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 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 ,每个等份代表1℃。
温度的估测 人们感到舒适的温度是23℃;蔬菜的保鲜温度是5℃;洗澡水的最佳温度为40℃等。
二、温度计
1.温度计: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而这种判断往往很粗略,甚至不可靠。要准确地判断温度高低,就要用温度测量工具—温度计进行测量。
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家庭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
2.正确使用温度计要做到“六会”:
“六会” 要求
会认 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会选 测量前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会拿 在拿温度计时,要拿住温度计的上部,不可让手触及温度计的玻璃泡
会放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且不要碰到容器底或侧壁
会读 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
会记 记录温度值时,不用进行估读,但不要漏写或错写单位,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不要忘记负号
特别提醒图解温度计使用方法
三、体温计
1.认识体温计:体温计用来测量人体的温度。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体温计,其玻璃泡内的测温物质是水银,量程为 ,分度值为 。
2.体温计的特殊结构和作用: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殊的细管,如图所示。测量体温时,玻璃泡中的水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也叫缩口)挤到直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即使离开人体,显示的温度也不会变化。因此,体温计可以 读数。
3.使用方法
(1)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往下甩几下,让直管内的水银流回玻璃泡内,然后再进行测量。这是因为体温计在正常使用时,示数 ,当人体的温度高于体温计原示数时,体温计的示数上升,此时能测量出人体的实际温度。但是,当人体温度低于体温计原示数时,因为体温计的示数不会下降,显示还是之前的温度,将导致测量值偏高。
(2)读数时,应把体温计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
(3)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读数时精确到0.1℃。
1.温度
(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只要是冰水混合物,无论是冰多还是水多,其温度都是0℃;
(2)0℃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与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冷热程度相同,而不是物体没有温度;
(3)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如10摄氏度,不能读作摄氏10度,也不能读作10度;
(4)书写摄氏温度单位符号“℃”时,要注意格式,字母左上角的小圆圈不能漏掉,也不能分开或错位,如人体的正常温度约为37℃,不能写成“37°”或“37C”。
【例1】(2024·江苏连云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下面四幅图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变式1-1】(2024·山东潍坊)手机是常用的电子工具。图示是某款国产手机,使用功率为60W的充电器半小时可充满一次电。下列对于该款手机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质量约为500g
B.正常使用时,后壳温度约为
C.充满一次电消耗的电能约为
D.长度约为1.2dm
【变式1-2】(2024·黑龙江哈尔滨)测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或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0N B.铅笔的长度为4.10cm
C.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D.读取温度计示数
【变式1-3】(2024·江苏泰州·二模)如图是某温度计的示数,该温度最有可能是( )。
A.冰熔化时的温度 B.人体的正常体温
C.泰州夏天的室外温度 D.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
考点二 熔化与凝固
一、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态:自然界中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 。
2.物态变化的概念: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物体形状的改变和物质状态的变化不是一回事,物体形状的改变不是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温度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都会发生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
1.现象探究
活动体验 现象 状态变化
将蜡烛点燃 蜡烛先由固态变为液态,然后又由液态变为固态
夏天,将小块雪糕放进盘子中 雪糕由固态变为液态
将半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一段时间后 水由液态变成固态
将通电的电烙铁放到松香上加热松香 松香先由固态变成液态,然后又有液态变成固态
【归纳总结】固体加热可以变成液体,液体冷却可以变成固体。
2.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熔化。如冰熔化成水。
(2)凝固: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三、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和非晶体
分类 定义 常见物质
晶体 有些固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晶体 海波、冰、萘、食盐、金属、固态水银等
非晶体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非晶体 石蜡、松香、玻璃、沥青、塑料、橡胶等
2.熔点与凝固点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晶体不同,熔点一般不同;非晶体没有 。
(2)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 。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拓展培优:如果在一种晶体中掺入其他物质,则该物质的熔点与凝固点会发生变化。例如,在水中加入食盐或酒精,可降低水的凝固点(冰的熔点),所以冬天在大量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可以降低冰雪的熔点,加速冰雪的熔化。
3.熔化与凝固图像
(1)熔化图像
①如图甲所示,为晶体熔化图像。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固态,吸热升温;在B点时,物质 ,到C点 ;BC段表示熔化过程,物质处于 ;CD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液态,吸热升温。
②如图乙所示,为非晶体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 。
③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都吸热。
(2)凝固图像
①如图甲所示,为晶体的凝固图像。EF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 ,放热降温;在F点物质开始凝固,到G点凝固结束;FG段表示 ,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温度 ;GH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固态,放热降温。
②如图乙所示,为非晶体凝固图像。由图像可知: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 ,温度不断 。
③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凝固过程中都放热。
4.晶体熔化与凝固的条件
(1)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 。
(2)晶体凝固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 。
5.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现象的比较
晶体 非晶体
熔化过程中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凝固过程中 发出热量、温度不变 发出热量、温度下降
熔点、凝固点 有熔点、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不断吸收热量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不断发出热量
熔化图像特征 曲线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中间有反映温度不变的水平线段 曲线总体处于上升趋势,始终没有水平段
凝固图像特征 曲线曲线总体处于下降趋势,中间有反映温度不变的水平段 曲线总体处于下降趋势,始终没有水平段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继续吸热或放热,才能保证熔化或凝固过程的完成。可见,晶体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是用来升高或降低温度的,而是用来完成熔化或凝固的。同样,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也要相应地吸热或放热,只是边升温边熔化或边降温边凝固。
2.熔化、凝固的应用
(1)用0℃的冰冷却饮料比用0℃的水效果要好,是因为0℃的冰熔化成0℃的水要吸热。
(2)夏天吃雪糕感觉凉快,是因为雪糕与凉水相比,要从人体吸收更多的热量。
(3)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放几桶水,这是因为水结成冰时放热,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1.晶体处于熔点时的状态判断:晶体熔化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
【例2】【跨学科实践】(2024·安徽)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炙化其中油蜡”是升华过程 B.“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
C.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 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华过程
【变式2-1】(2024·江西)下图是某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微观模型。甲图中的物质状态变成乙图中的物质状态的过程叫做(  )。
A.凝固 B.熔化 C.液化 D.汽化
【变式2-2】【跨学科实践】 (2024·陕西A卷)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十分发达,其中制作模具时常用到“失蜡法”,具体做法是,用固态蜂蜡雕刻成铸件模型,再将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热后蜂蜡变成液体流失,模具便做好了。该过程中蜂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 B. 升华 C. 熔化 D. 凝固
【变式2-3】(2024·广西)在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 ℃。观察到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说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 (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考点三 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汽化。
2.液化:物质由 变成 的过程叫液化。
二、沸腾
1.沸腾的概念:沸腾是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时, ,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该液体的 ;
(2)沸腾的条件:① ;② 。二者缺一不可。
三、蒸发
1.蒸发的概念: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是汽化另一种形式。
2.蒸发的特点:(1)在 都可以发生;(2)只发生在 ;(3)蒸发是 地汽化现象。
3.现象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湿衣服晾干过程就是水的蒸发过程。现在我们通过三种情况下衣服的晾干快慢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探究过程 如图所示,在相同条件下,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和阴凉处,比较衣服晾干的快慢 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将湿衣服展开与折叠起来,比较衣服晾干的快慢 如图所示,在相同条件下,将湿衣服放在通风处和无风处,比较湿衣服晾干的快慢
现象 阳光下衣服干得快 展开的衣服干得快 通风处的衣服干的快
原因分析 阳光下,温度高,水蒸发得快 展开的衣服表面积大,水蒸发得快 通风处空气流速大,水蒸发得快
探究归纳 上述现象说明,对同一种液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3)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速。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大,蒸发得越快
4.蒸发制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从周围物体(或自身)吸收热量,使周围的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所以蒸发具有制冷作用。蒸发越快,制冷作用越明显。例如,人们将中暑的患者,扶到通风条件好的地方,并在患者皮肤上擦拭温水(酒精),这样水蒸发吸热能使患者的体温快速下降,缓解中暑症状。
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位置 只在液体表面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现象 不易观察到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温度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温度必须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温度变化 使自身和周围物体温度降低,有制冷作用 徐亚欧聪外界吸收热量,温度等于沸点,且保持不变
相同点 ①都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②都需要吸热
四、液化
1.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如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
(2)压缩体积:如日常见到的打火机中的液体就是在常温下采取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的。
2.液化放热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汽化需要吸热,液化需要放热。生活中水蒸气引起的烫伤要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还会发出大量的热,因而加重烫伤。
3.液化的应用
气体液化后,体积减小,便于储存和运输。如液化石油气、火箭中的液氢和液氧等。
4.汽化和液化的对比
前后状态变化 吸、放热情况 方式或方法
汽化 液态→气态 吸热 蒸发或沸腾
液化 气态→液态 放热 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1.看得见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人眼是看不到的,在平时我们看得到的从壶嘴冒出的“白气”、雪糕周围的“白气”,其实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大量悬浮在空中的小水滴。凡是看得见的“白气”、“白雾”都不是水蒸气。
2.停止加热,水仍会沸腾的原因:刚撤去酒精灯时,水还会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这是因为此时石棉网和烧杯底的温度暂时还高于水的沸点,水还能从石棉网和烧杯底继续吸热。
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其他因素
(1)水蒸发得快慢跟周围空气的湿度也有关,周围空气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如夏天下雨前,人往往感到特别闷热,就是因为下雨前空气湿度大,人体上的汗液难以蒸发所致。
(2)对于不同的液体来说,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比如,在通常条件下,酒精比谁蒸发得快,汽油比柴油蒸发得快。
【例3】(2024·新疆)用水壶将水烧开时,在壶盖内表面发生的主要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
【变式3-1】(2024·四川宜宾)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的是(  )。
A.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B.铁块变成铁水
C.从冰箱拿出的葡萄“冒汗” 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消失”
【变式3-2】(2024·江苏连云港)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将 (选填“逐渐变小”“逐渐变大”或“不变”)。沸腾时继续吸热,水的温度 。实验中,有三组同学选用同样规格的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却不同,同学猜想可能是温度计本身的差异引起的。为了验证同学的猜想,你的操作方法是 。
【变式3-3】(2024·甘肃武威)夏天,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冰箱门附近有一股“白气”,打开热水瓶时也会看见这种现象。“白气”都是水蒸气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前者是________的水蒸气形成的(选填“冰箱内”或“冰箱外”)。
考点四 升华与凝华
一、升华
1.升华:物质从 直接变为 的过程叫做升华。
2.对升华的理解
(1)升华是指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直接”说明变化过程中物质不存在液态这一状态。
(2)理论上讲,固态物质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升华,但实际上常温下很多固态物质,如金属,都可以认为时不升华的。
(3)加热可以加速固态物质的升华现象。如碘升华,在常温下非常缓慢,但稍一加热,升华现象就非常明显。
(4)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永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碘升华、干冰升华等。
二、凝华
1.凝华:物质由 直接变为 的过程叫凝华。
2.对凝华现象的理解
(1)凝华是指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直接”说明变化过程中物质不存在液态这一状态。
(2)理论上所有气态物质都能发生凝华,只是在通常情况下很多都难以发生或者进行得及其缓慢。
(3)生活中常见的凝华现象:霜、冰晶、冰花、雾凇、灯泡变黑等。
三、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需要吸收热量,即升华吸热;(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需要放出热量,即凝华放热。
2.升华吸热的应用
物质升华时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干冰的升华。
人工降雨 将干冰撒入云层,干冰升华吸热时空气温度急剧降低,云层中的水蒸气大量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进而相互聚集形成了雨
储藏物品 干冰升华不但能吸收大量的热,还没有残留物,因而可以将干冰制成强制冷剂,用于储藏物品
舞台效果 在舞台上喷撒干冰可使舞台上方的空气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迅速液化成小水滴,可形成烟雾缭绕的舞台效果
医疗手术 将干冰放在人体组织上,可让该组织温度迅速降至极低,使组织坏死、脱落,从而达到“不动刀”而治愈的目的
四、物态变化总结
1.物质存在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三种状态之间又存在着六种物态变化: 。
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六种物态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有: ;放出热量的有: 。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别互为逆过程。
3.自然现象中的云、雨、雾、露、霜、雪、冰雹的成因和涉及的物态变化
自然现象 成因 涉及的物态变化
云 太阳光照射,温度升高,地面上的水汽化成水蒸气,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了云 汽化、液化、凝华
雨 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云后,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随着气流运动,它们相遇后越聚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了雨 熔化
雾 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附着在悬浮于空气中的灰尘上,形成了雾 液化
露 空气中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它们的表面,形成了露 液化
霜、雪 霜是地表水蒸气在温度迅速降低时凝华成的小冰晶;如果高空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可能会以雪的方式降落到地面 凝华
冰雹 冰雹是体积较大的冰珠,云中的小冰晶和小水滴被上升气流带到温度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降过程中,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冰珠就会再升入高空,凝结成较大的冰珠;经过多次上下翻腾,冰珠越来越大,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六落到地面,形成冰雹 凝固、熔化
1.“汽化”和“升华”的区别
(1)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1)物质先从固态变为液态(熔化),再从液态变为气态(汽化);(2)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升华)。
(2)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是物质由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们的末状态相同(都是气态),但初状态不相同,物质汽化前是液态,而物质升华前是固态。
2.“凝固”和“凝华”的区别
(1)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1)物质先从气态变为液态(液化),再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2)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凝华)。
(2)凝固时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而凝华是物质由气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们的末状态相同(都是固态),但初状态不相同,物质凝固前是液态,物质凝华前是气态。
【例4】(2024·山东滨州)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对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图乙“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图丙“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图丁“雨水”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变式4-1】(2024·四川眉山)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和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下列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变式4-2】(2024·四川南充)用飞机向云层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出现下列物态变化,其中放热的是( )。
A.干冰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B.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为小水珠
C.小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部分汽化为水蒸气 D.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变式4-3】(2024·江苏无锡)如图所示,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碘的熔点约为114℃。打开电吹风热风挡对玻璃泡加热,温度约为60℃,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冷却后玻璃泡内又出现碘颗粒。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时,碘颗粒熔化 B. 冷却时,碘蒸气凝固
C. 加热时,碘颗粒升华 D. 冷却时,碘蒸气液化
考点五 物态变化实验综述
一、实验探究—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1)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相同;(2)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不同。
【设计实验】探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石蜡的熔化过程。分别取适量的海波和石蜡(研碎),对它们进行加热,测出加热过程中的温度,观察熔化的情况,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图像,比较二者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停表、海波、石蜡、水等。
实验装置:如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的的试管中各插入一个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均匀受热;
(2)用酒精灯外焰对烧杯缓慢加热,观察海波和石蜡的变化情况,以及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待海波温度升至40℃、石蜡温度升至50℃,没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在海波和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3—4次。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表1 海波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 液态
表2 石蜡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石蜡的温度/℃ 52 55 58 61 62 63 64 65 66.5 69 72 74 76
状态 固态 黏稠状态 液态
【分析论证】
(1)以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将表1、表2中的数据分别在两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再将所有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得到海波和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2)分析图像
根据海波熔化图像的特征,可将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0-4min、4min-8min、8min-12min,结合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①0-4min,海波是固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②4min-8min,海波是固液共存,这段时间海波吸热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48℃);
③8min-12min,海波完全变为液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结合石蜡的熔化图像可知石蜡的熔化情况与海波不同;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石蜡由固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逐渐熔化为液态,这个过程石蜡不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没有明显的拐点
【实验结论】两种固体熔化过程的主要区别是:海波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石蜡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特别提醒:
(1)实验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被测物质充分接触,但不能触碰试管壁或试管底。
(2)酒精灯的使用:(1)不能用一致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2)用外焰加热;(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3)让海波、石蜡均匀受热的三种措施:1)采用水浴法加热;2)在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搅拌;3)将物质研碎。
(4)切勿将温度计当搅拌器。
(5)探究实验常见的考向:
1)使用适量的物质(海波、石蜡)的原因:避免加热时间过长;
2)器材安装顺序:自下而上;
3)实验中,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均匀受热;
4)采用水浴法的好处:是物质均匀受热;
5)记录时间间隔不能过长:否则可能记录不到温度不变的过程;
6)海波熔化和石蜡熔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波熔化分为固态、固液共存态和液态三个物质状态;海波有明显的转折点,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石蜡没有明显转折点,温度一直在发生变化。
7)水浴法加热的优点:试管内的物质均匀受热,缓慢升温,从而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现象、测量温度。
二、实验探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火柴、硬纸板、停表等。
【实验过程】(1)按如图所示自下而上组装实验装置,在烧杯中装入水,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加热,并给烧杯盖上硬纸板,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观察水温变化;
(2)当水温达到90℃时去掉硬纸板,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知道水沸腾后5min为止。同时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
(3)撤掉酒精灯,停止对水加热,观察水的变化情况。
【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水的状态 未沸腾 沸腾
【实验现象】(1)沸腾前,烧杯底部有气泡产生,且温度越高,气泡越多,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如图甲所示。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到达水面时破裂,并发出里面的水蒸气,如图乙所示。
(2)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水不再沸腾。
【分析论证】(1)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起来,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2)由实验现象和图像可知,水沸腾前,不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某一温度时,水开始沸腾,水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到达水面破裂,这说明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3)水沸腾后,虽然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不变。停止加热,水停止沸腾,说明水的沸腾需要吸收热量。
【实验结论】
(1)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时, ,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该液体的 ;
(2)沸腾的条件:① ;② 。二者缺一不可。
3.实验注意事项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时,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为了便于调整器材固定的高度应先放好酒精灯,再确定铁圈的高度;
(3)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且不能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
(4)实验时,烧杯内的水要适量。水太多,加热时间会太长;水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会露出水面或在很短时间内水杯烧开,导致实验观察时间太短;
(5)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用温水进行实验;②用适量的水进行实验;③调大酒精灯的火焰,并用外焰加热;④在烧杯上加带小孔的盖子,以减少热量损失;
(6)液体的沸点和液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实验时,由于大气压的影响,测出水的沸点可能不是100℃。
【例5】(2024·湖北武汉)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验中要控制好烧杯中的水温。
(1)根据图乙所示的图像中 段温度的变化特点可知冰是晶体,在这段时间内,物质处于 态。
(2)该同学继续探究加有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他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这些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 0℃。
【变式5-1】(2024·山东临沂)2024年5月2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举行了第五个“国际茶日”庆祝活动,中国展台的工作人员展示了煮茶茶艺。小明想知道煮茶时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于是他使用烧杯、温度计、酒精灯等器材进行了探究,并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1)将少量茶叶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后,小明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图甲所示实验装置,一是为了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二是为了让温度计的玻璃泡 ;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烧杯上方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形成的;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描绘了如图丙所示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请给小明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4)分析实验数据,小明并不能得出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为了得出结论,他可以 。
【变式5-2】(2024·吉林)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
(1)图甲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_____℃;
(2)加热4分钟后,水开始沸腾,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分析图像可得: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__;
(3)通过分析图像中的数据还可以发现,水面上方的大气压_____________标准大气压。
【变式5-3】 (2024·黑龙江绥化)如图甲是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记录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调整__________的位置;(选填“烧杯”或“温度计”)
(2)实验中杯□周围出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3)关于甲装置中硬纸片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A.减少热损失B.降低杯内气压,使水沸腾更快
C.减少“水雾”的干扰,方便读数D.有助于固定温度计
(4)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图象,发现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会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01 温度与温度的估测
【点拨】 解决温度的估测试题,需要同学们多了解、记忆一些生活中的温度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推断。以下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我国冬天的最低温度约为-50℃,人们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3℃,洗澡水的最佳温度为40℃,纸的着火点为183℃,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500℃等。
1.(2024·黑龙江牡丹江)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长度是1.8cm B.物体的温度是34℃
C.物块的体积是80mL D.物体的重力是3kg
2.(2024·四川乐山)“从生活走向物理”说明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常见物理量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冬季峨眉山金顶的最低气温约为10℃
B.闻名世界的乐山大佛高约71m
C.家用空调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约为100W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02 温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3.(2024·甘肃兰州)图甲中电阻箱的示数为 Ω,图乙中电能表的示数为 ,图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4.(2024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甲乙丙丁四幅图是测量物理量的工具,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液体的温度为-58℃
B.如图乙所示的温度计的读数为18℃
C.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示数为16℃
D.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26℃
03 熔化与凝固概念
【点拨】 (1)记住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它们熔化时的规律,可快速解答此类问题。冰、萘、石英、海波、金刚石、食盐以及金属都是晶体;而玻璃、松香、石蜡、沥青等时常见的非晶体。 (2)温度处于熔点(或凝固点)的晶体,可能处于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
5. (2024·广东)《淮南子·俶真训》记载:“今夫冶工之铸器,金踊跃于炉中”。金属在炉中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  )。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6. (2024·湖北)如图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表演“打铁花”。表演者击打高温液态铁,液态铁在四散飞溅的过程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最后变成固态铁。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升华 B. 凝华 C. 熔化 D. 凝固
04 熔化与凝固实验
7. (2024·山东滨州)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非晶体
B. 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C. 该物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 熔化前后,该物质的比热容不变
8.(2024·黑龙江大庆)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这种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在段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时物体的内能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时物体的内能。若相同时间内该物质吸收热量相等,由图像可知,这种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固态时的比热容。
05 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
【点拨】 (1)判断温度达到熔点之后的晶体能否熔化,关键是判断能否从外界吸收热量。当外界温度小于或等于晶体温度时,晶体因为不能继续吸收热量将不会熔化。 (2)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主要的是应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规律。
9. (2024·广西)以勺为笔,用糖作墨,糖汁成画。如图所示,糖汁冷却成糖画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沸腾 B. 凝固 C. 熔化 D. 升华
10.(2024·山西)由于全球变暖,世界各地许多冰川开始快速消融。如图所示,为了保护全球海拔最低、蕴含丰富地质学信息的四川达古冰川,科学家正在探索为冰川盖“被子”来减小太阳辐射热对冰川消融的影响。市场上有同种规格的白色、灰色、黑色三种颜色的纳米纤维布,选谁做“被子”呢?请你设计一个可操作的选择方案。
06 汽化与液化现象辨析
【点拨】 (1)“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越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水蒸气是看不到的; (2)“白气”的来源有两种情况:一是高温物体冒出或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二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1.(2024·江苏盐城)据《天工开物》记载,可从朱砂矿石中提炼水银(液态汞)。如图所示,给密闭锅内的砂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液化 D.汽化
12. 【结合生活实际】(2024·广东广州)广州春季“回南天”到来时,课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如图是在“出水”玻璃上写的字。这些“水”是由于水蒸气(  )。
A. 遇热汽化吸热形成的 B. 遇热汽化放热形成的
C. 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 D. 遇冷液化吸热形成的
07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点拨】 人眼的视物原理
13.【中考新考法】(2024·福建)探究液体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
(1)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 ;
(2)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水的沸点是 ℃。推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
(3)对比图乙中两条图线可知,选用 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14.(2024·四川成都)图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
B.该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注意安全
C.有“白气”冒出,说明水已经沸腾
D.水沸腾后即可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08 蒸发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点拨】 判断蒸发快慢的方法: 明因素明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晓影响液体温度越高,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越大,蒸发越快知方法分析全面,并明确题目中是加快蒸发还是减慢蒸发,以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为依据,知晓切合实际的具体方法
15.(2024·北京)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油的温度 B.减小油的表面积
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减少油的体积
16.(2024·江西吉安·模拟预测)【问题】酷暑难耐的天气,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证据】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 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保持两滴水的大小、温度和表面积相同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 ,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 的,原因是 ;
【解释】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 ;
【交流】
(1)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 ;
(2)同组的小明同学将一支水银温度计竖起悬挂在室外,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滴酒精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这是因为 。
09 液化与汽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17.(2024·河南)如图,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出空气后把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该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中酒精 热量。
18.【跨学科实践】(2024·山东潍坊)为保证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铁路两侧安装了许多封闭的中空热棒。如图所示,热棒下端插在冻土中,内部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利用氨的物态变化给冻土降温,把冻土中的热量“搬运到”热棒上端,通过散热片向空中放热,从而使冻土保持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在热棒下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B.氨在热棒上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C.应使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制作热棒
D.为降低成本,可以使用液态水替代液态氨
10 升华与凝华现象
19.【结合生活实际】(2024·山东临沂)2023年冬,凭借冰雪资源火爆出圈的哈尔滨吸引了众多的南方“小土豆”前来游玩,千姿百态的雾凇成为“小土豆”们必看的绝世美景.下列自然现象,与雾凇形成时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叶尖露珠 B.山间薄雾
C.枝头白霜 D.房檐冰挂
20.【新科技新情境】(2024·河北)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其自备的降温装置能通过冰的升华达到降温目的。冰升华的过程中,水分子的( )。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改变 D.数目改变
11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21.(2024·四川达州)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在各种物态变化中不停地循环,让四季多姿多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暖的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炎热的夏天,莲花湖的水在阳光下变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凉爽的秋天,路边的草或树叶上结有晶莹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D.寒冷的冬天,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变成雪花,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22. (2024·江苏无锡)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电热水壶中装有适量的水,闭合开关加热。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玻璃片下表面出现小水珠,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沸腾时需要______。
12 自然界的水循环
23.(2024·山东烟台)霜、雾、露、雪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D.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24.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上面的文字节选于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关于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 “结冰”是凝固现象
C. “热气”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 “冰”是非晶体,没有熔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模块一 声、光、热
第04讲 物态变化【讲义】(2-4分)(解析版)
目 录
课标透析,考向预测 2
思维导图,知识领航 4
考点精研,易错明晰 5
考点一 温度 5
考点二 熔化与凝固 8
考点三 汽化和液化 13
考点四 升华与凝华 16
考点五 物态变化实验综述 19
题型归纳,技巧点拨 26
01 温度与温度的估测 26
02 温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27
03 熔化与凝固概念 28
04 熔化与凝固实验 29
05 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 30
06 汽化与液化现象辨析 31
07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32
08 蒸发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4
09 液化与汽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36
10 升华与凝华现象 37
11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38
12 自然界的水循环 39
课标要求 1.1.1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并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间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1.4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考查内容 一、温度; 二、熔化与凝固; 三、汽化与液化; 四、升华与凝华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01 温度与温度的估测 ☆☆☆ 《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内容。由于各地区对试卷结构设置不同,本部分在试卷所占分值有所不同,题目数量也存在差别,一般是1-2道题,分值在2-4分之间。考题样式多样,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简答题和综合题等。 以上考点作为常考内容,在备考过程中应作为主要备考方向加以重视,但也不能忽视一些冷门考点等。备考中,应加强以下内容的练习: (1)温度主要命题点有: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温度的估测是估测题常考内容; (2)物质三态命题点有: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图像、蒸发、沸腾。考题题干常用常见的物态和自然现象的形式呈现出来; (3)探究物态变化规律命题点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时也会出现。考查方向主要是:考器材、考过程、考规律、考结论、考应用等; (4)水的三条与水循环其命题点有:水在自然界呈现的三种状态、水的物态变化特点、水循环等; (5)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2)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冰熔化、水沸腾等现象;3)了解我国古代的铸造技术,并尝试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进行解释。
02 温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
03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 ☆☆
04 熔化与凝固实验 ☆☆☆
05 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应用 ☆☆
06 汽化与液化现象辨析 ☆☆☆
07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
08 蒸发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09 汽化与液化在生活中应用 ☆☆
10 升华与凝华现象 ☆☆
11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
12 自然界的水循环 ☆
考点一 温度
一、温度
温度 在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温度单位 摄氏度,符号是℃。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 我们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温度的估测 人们感到舒适的温度是23℃;蔬菜的保鲜温度是5℃;洗澡水的最佳温度为40℃等。
二、温度计
1.温度计: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而这种判断往往很粗略,甚至不可靠。要准确地判断温度高低,就要用温度测量工具—温度计进行测量。
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家庭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正确使用温度计要做到“六会”:
“六会” 要求
会认 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会选 测量前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会拿 在拿温度计时,要拿住温度计的上部,不可让手触及温度计的玻璃泡
会放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且不要碰到容器底或侧壁
会读 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
会记 记录温度值时,不用进行估读,但不要漏写或错写单位,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不要忘记负号
特别提醒图解温度计使用方法
三、体温计
1.认识体温计:体温计用来测量人体的温度。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体温计,其玻璃泡内的测温物质是水银,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
2.体温计的特殊结构和作用: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殊的细管,如图所示。测量体温时,玻璃泡中的水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也叫缩口)挤到直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即使离开人体,显示的温度也不会变化。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3.使用方法
(1)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往下甩几下,让直管内的水银流回玻璃泡内,然后再进行测量。这是因为体温计在正常使用时,示数只升不降,当人体的温度高于体温计原示数时,体温计的示数上升,此时能测量出人体的实际温度。但是,当人体温度低于体温计原示数时,因为体温计的示数不会下降,显示还是之前的温度,将导致测量值偏高。
(2)读数时,应把体温计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
(3)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读数时精确到0.1℃。
1.温度
(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只要是冰水混合物,无论是冰多还是水多,其温度都是0℃;
(2)0℃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与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冷热程度相同,而不是物体没有温度;
(3)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如10摄氏度,不能读作摄氏10度,也不能读作10度;
(4)书写摄氏温度单位符号“℃”时,要注意格式,字母左上角的小圆圈不能漏掉,也不能分开或错位,如人体的正常温度约为37℃,不能写成“37°”或“37C”。
【例1】(2024·江苏连云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下面四幅图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变式1-1】(2024·山东潍坊)手机是常用的电子工具。图示是某款国产手机,使用功率为60W的充电器半小时可充满一次电。下列对于该款手机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质量约为500g
B.正常使用时,后壳温度约为
C.充满一次电消耗的电能约为
D.长度约为1.2dm
【答案】D。
【解析】A.手机质量约为100g,故A不符合题意;
B.手机正常使用时,后壳温度约为40°C,故B不符合题意;
C.手机充满一次电消耗的电能约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手机长度略短于人的手掌,约为1.2dm,故D符合题意。故选D。
【变式1-2】(2024·黑龙江哈尔滨)测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或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0N B.铅笔的长度为4.10cm
C.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D.读取温度计示数
【答案】C。
【解析】A.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0N,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铅笔的长度是4.10cm,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中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是错误的,并且用手拿砝码,也是错误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温度计在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变式1-3】(2024·江苏泰州·二模)如图是某温度计的示数,该温度最有可能是( )。
A.冰熔化时的温度 B.人体的正常体温
C.泰州夏天的室外温度 D.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2℃,读数是0℃。
A.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的熔点也是0℃,即熔化时的温度是0℃。故A符合题意;
BD.人是恒温动物,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变化幅度不大。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低于人体温度,约为23℃。故BD不符合题意;
C.泰州夏天温度较高,室外温度可到32℃左右,远远高于0℃。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二 熔化与凝固
一、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态:自然界中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态变化的概念: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物体形状的改变和物质状态的变化不是一回事,物体形状的改变不是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温度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都会发生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
1.现象探究
活动体验 现象 状态变化
将蜡烛点燃 蜡烛先由固态变为液态,然后又由液态变为固态
夏天,将小块雪糕放进盘子中 雪糕由固态变为液态
将半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一段时间后 水由液态变成固态
将通电的电烙铁放到松香上加热松香 松香先由固态变成液态,然后又有液态变成固态
【归纳总结】固体加热可以变成液体,液体冷却可以变成固体。
2.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熔化成水。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三、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和非晶体
分类 定义 常见物质
晶体 有些固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晶体 海波、冰、萘、食盐、金属、固态水银等
非晶体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非晶体 石蜡、松香、玻璃、沥青、塑料、橡胶等
2.熔点与凝固点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不同,熔点一般不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2)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拓展培优:如果在一种晶体中掺入其他物质,则该物质的熔点与凝固点会发生变化。例如,在水中加入食盐或酒精,可降低水的凝固点(冰的熔点),所以冬天在大量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可以降低冰雪的熔点,加速冰雪的熔化。
3.熔化与凝固图像
(1)熔化图像
①如图甲所示,为晶体熔化图像。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固态,吸热升温;在B点时,物质开始熔化,到C点熔化结束;BC段表示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温度保持不变;CD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液态,吸热升温。
②如图乙所示,为非晶体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③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都吸热。
(2)凝固图像
①如图甲所示,为晶体的凝固图像。EF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液态,放热降温;在F点物质开始凝固,到G点凝固结束;FG段表示凝固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温度保持不变;GH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固态,放热降温。
②如图乙所示,为非晶体凝固图像。由图像可知: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③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凝固过程中都放热。
4.晶体熔化与凝固的条件
(1)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2)晶体凝固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5.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现象的比较
晶体 非晶体
熔化过程中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凝固过程中 发出热量、温度不变 发出热量、温度下降
熔点、凝固点 有熔点、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不断吸收热量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不断发出热量
熔化图像特征 曲线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中间有反映温度不变的水平线段 曲线总体处于上升趋势,始终没有水平段
凝固图像特征 曲线曲线总体处于下降趋势,中间有反映温度不变的水平段 曲线总体处于下降趋势,始终没有水平段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继续吸热或放热,才能保证熔化或凝固过程的完成。可见,晶体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是用来升高或降低温度的,而是用来完成熔化或凝固的。同样,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也要相应地吸热或放热,只是边升温边熔化或边降温边凝固。
2.熔化、凝固的应用
(1)用0℃的冰冷却饮料比用0℃的水效果要好,是因为0℃的冰熔化成0℃的水要吸热。
(2)夏天吃雪糕感觉凉快,是因为雪糕与凉水相比,要从人体吸收更多的热量。
(3)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放几桶水,这是因为水结成冰时放热,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1.晶体处于熔点时的状态判断:晶体熔化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
【例2】【跨学科实践】(2024·安徽)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炙化其中油蜡”是升华过程 B.“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
C.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 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华过程
【答案】C。
【解析】AB.“炙化其中油蜡”是固态的油蜡变成液态的蜡水,因此是熔化的过程,故AB错误;
C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液态的铜液变成固态的铜,因此是凝固的过程,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变式2-1】(2024·江西)下图是某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微观模型。甲图中的物质状态变成乙图中的物质状态的过程叫做(  )。
A.凝固 B.熔化 C.液化 D.汽化
【答案】B。
【解析】分析这三个图可见:甲图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是固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乙图分子排列没有固定的位置,比较松散,是液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丙图分子排列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是气体分子的排列模型;物质由甲图直接变成乙图的过程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变式2-2】【跨学科实践】 (2024·陕西A卷)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十分发达,其中制作模具时常用到“失蜡法”,具体做法是,用固态蜂蜡雕刻成铸件模型,再将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热后蜂蜡变成液体流失,模具便做好了。该过程中蜂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 B. 升华 C. 熔化 D. 凝固
【答案】C。
【解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根据题意知,用固态蜂蜡雕刻成铸件模型,再将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热后蜂蜡变成液体流失,该过程中蜂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变式2-3】(2024·广西)在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 ℃。观察到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说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 (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答案】①. 45;②. 有。
【解析】[1]由图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45℃。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说明说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考点三 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二、沸腾
1.沸腾的概念: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该液体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三、蒸发
1.蒸发的概念: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是汽化另一种形式。
2.蒸发的特点:(1)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2)只发生在液体表面;(3)蒸发是缓慢地汽化现象。
3.现象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湿衣服晾干过程就是水的蒸发过程。现在我们通过三种情况下衣服的晾干快慢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探究过程 如图所示,在相同条件下,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和阴凉处,比较衣服晾干的快慢 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将湿衣服展开与折叠起来,比较衣服晾干的快慢 如图所示,在相同条件下,将湿衣服放在通风处和无风处,比较湿衣服晾干的快慢
现象 阳光下衣服干得快 展开的衣服干得快 通风处的衣服干的快
原因分析 阳光下,温度高,水蒸发得快 展开的衣服表面积大,水蒸发得快 通风处空气流速大,水蒸发得快
探究归纳 上述现象说明,对同一种液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3)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速。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大,蒸发得越快
4.蒸发制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从周围物体(或自身)吸收热量,使周围的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所以蒸发具有制冷作用。蒸发越快,制冷作用越明显。例如,人们将中暑的患者,扶到通风条件好的地方,并在患者皮肤上擦拭温水(酒精),这样水蒸发吸热能使患者的体温快速下降,缓解中暑症状。
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位置 只在液体表面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现象 不易观察到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温度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温度必须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温度变化 使自身和周围物体温度降低,有制冷作用 徐亚欧聪外界吸收热量,温度等于沸点,且保持不变
相同点 ①都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②都需要吸热
四、液化
1.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如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
(2)压缩体积:如日常见到的打火机中的液体就是在常温下采取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的。
2.液化放热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汽化需要吸热,液化需要放热。生活中水蒸气引起的烫伤要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还会发出大量的热,因而加重烫伤。
3.液化的应用
气体液化后,体积减小,便于储存和运输。如液化石油气、火箭中的液氢和液氧等。
4.汽化和液化的对比
前后状态变化 吸、放热情况 方式或方法
汽化 液态→气态 吸热 蒸发或沸腾
液化 气态→液态 放热 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1.看得见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人眼是看不到的,在平时我们看得到的从壶嘴冒出的“白气”、雪糕周围的“白气”,其实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大量悬浮在空中的小水滴。凡是看得见的“白气”、“白雾”都不是水蒸气。
2.停止加热,水仍会沸腾的原因:刚撤去酒精灯时,水还会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这是因为此时石棉网和烧杯底的温度暂时还高于水的沸点,水还能从石棉网和烧杯底继续吸热。
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其他因素
(1)水蒸发得快慢跟周围空气的湿度也有关,周围空气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如夏天下雨前,人往往感到特别闷热,就是因为下雨前空气湿度大,人体上的汗液难以蒸发所致。
(2)对于不同的液体来说,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比如,在通常条件下,酒精比谁蒸发得快,汽油比柴油蒸发得快。
【例3】(2024·新疆)用水壶将水烧开时,在壶盖内表面发生的主要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
【答案】A。
【解析】烧开水的壶盖内会有水滴,是液化现象,水遇热变为水蒸气,但壶盖温度较低又由水蒸气液化变为小液滴。故选A。
【变式3-1】(2024·四川宜宾)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的是(  )。
A.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B.铁块变成铁水
C.从冰箱拿出的葡萄“冒汗” 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消失”
【答案】D。
【解析】A.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室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铁块变成铁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B不符合题意;
C.从冰箱拿出的葡萄“冒汗”是因为葡萄附近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消失”,是液态的酒精直接变为气态,属于蒸发,故D符合题意。故选D。
【变式3-2】(2024·江苏连云港)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将 (选填“逐渐变小”“逐渐变大”或“不变”)。沸腾时继续吸热,水的温度 。实验中,有三组同学选用同样规格的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却不同,同学猜想可能是温度计本身的差异引起的。为了验证同学的猜想,你的操作方法是 。
【答案】逐渐变大;不变;将该三支温度计放入同一杯沸水中进行观察。
【解析】[1][2]水沸腾时各处的水温相同,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减小,所以气泡会不断变大,升到水面处破裂;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水的温度不变。
[3]为了验证同学的猜想,将该三支温度计,同时测量同一杯水的温度,若三支温度计示数相同,即可说明不是温度计本身的差异引起的。
【变式3-3】(2024·甘肃武威)夏天,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冰箱门附近有一股“白气”,打开热水瓶时也会看见这种现象。“白气”都是水蒸气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前者是________的水蒸气形成的(选填“冰箱内”或“冰箱外”)。
【答案】①. 液化;②. 冰箱外。
【解析】[1]“白气”是小水滴,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滴形成的,所以是液化现象。
[2]“白气”是冰箱门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中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形成的,所以“白气”是冰箱外的水蒸气形成的。
考点四 升华与凝华
一、升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对升华的理解
(1)升华是指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直接”说明变化过程中物质不存在液态这一状态。
(2)理论上讲,固态物质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升华,但实际上常温下很多固态物质,如金属,都可以认为时不升华的。
(3)加热可以加速固态物质的升华现象。如碘升华,在常温下非常缓慢,但稍一加热,升华现象就非常明显。
(4)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永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碘升华、干冰升华等。
二、凝华
1.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对凝华现象的理解
(1)凝华是指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直接”说明变化过程中物质不存在液态这一状态。
(2)理论上所有气态物质都能发生凝华,只是在通常情况下很多都难以发生或者进行得及其缓慢。
(3)生活中常见的凝华现象:霜、冰晶、冰花、雾凇、灯泡变黑等。
三、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需要吸收热量,即升华吸热;(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需要放出热量,即凝华放热。
2.升华吸热的应用
物质升华时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干冰的升华。
人工降雨 将干冰撒入云层,干冰升华吸热时空气温度急剧降低,云层中的水蒸气大量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进而相互聚集形成了雨
储藏物品 干冰升华不但能吸收大量的热,还没有残留物,因而可以将干冰制成强制冷剂,用于储藏物品
舞台效果 在舞台上喷撒干冰可使舞台上方的空气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迅速液化成小水滴,可形成烟雾缭绕的舞台效果
医疗手术 将干冰放在人体组织上,可让该组织温度迅速降至极低,使组织坏死、脱落,从而达到“不动刀”而治愈的目的
四、物态变化总结
1.物质存在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三种状态之间又存在着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六种物态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出热量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别互为逆过程。
3.自然现象中的云、雨、雾、露、霜、雪、冰雹的成因和涉及的物态变化
自然现象 成因 涉及的物态变化
云 太阳光照射,温度升高,地面上的水汽化成水蒸气,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了云 汽化、液化、凝华
雨 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云后,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随着气流运动,它们相遇后越聚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了雨 熔化
雾 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附着在悬浮于空气中的灰尘上,形成了雾 液化
露 空气中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它们的表面,形成了露 液化
霜、雪 霜是地表水蒸气在温度迅速降低时凝华成的小冰晶;如果高空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可能会以雪的方式降落到地面 凝华
冰雹 冰雹是体积较大的冰珠,云中的小冰晶和小水滴被上升气流带到温度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降过程中,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冰珠就会再升入高空,凝结成较大的冰珠;经过多次上下翻腾,冰珠越来越大,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六落到地面,形成冰雹 凝固、熔化
1.“汽化”和“升华”的区别
(1)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1)物质先从固态变为液态(熔化),再从液态变为气态(汽化);(2)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升华)。
(2)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是物质由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们的末状态相同(都是气态),但初状态不相同,物质汽化前是液态,而物质升华前是固态。
2.“凝固”和“凝华”的区别
(1)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1)物质先从气态变为液态(液化),再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2)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凝华)。
(2)凝固时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而凝华是物质由气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们的末状态相同(都是固态),但初状态不相同,物质凝固前是液态,物质凝华前是气态。
【例4】(2024·山东滨州)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对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图乙“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图丙“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图丁“雨水”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答案】B。
【解析】A.图甲“寒露”节气,“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图乙“霜降”节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化形成的小冰晶,故B正确;
C.图丙“大雪”节气,“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化形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
D.图丁“雨水”节气,“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故选B。
【变式4-1】(2024·四川眉山)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和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下列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答案】C。
【解析】AC.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C正确;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误;
D.冰的形成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故选C。
【变式4-2】(2024·四川南充)用飞机向云层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出现下列物态变化,其中放热的是( )。
A.干冰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B.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为小水珠
C.小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部分汽化为水蒸气 D.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答案】D。
【解析】A.干冰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为小水珠,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小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部分汽化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
D.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符合题意。故选D。
【变式4-3】(2024·江苏无锡)如图所示,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碘的熔点约为114℃。打开电吹风热风挡对玻璃泡加热,温度约为60℃,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冷却后玻璃泡内又出现碘颗粒。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时,碘颗粒熔化 B. 冷却时,碘蒸气凝固
C. 加热时,碘颗粒升华 D. 冷却时,碘蒸气液化
【答案】C。
【解析】加热时,观察到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说明固态的碘颗粒升华成碘蒸气;停止加热,冷却后玻璃泡内又出现碘颗粒,说明碘蒸气遇冷凝华成碘蒸气,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考点五 物态变化实验综述
一、实验探究—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1)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相同;(2)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不同。
【设计实验】探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石蜡的熔化过程。分别取适量的海波和石蜡(研碎),对它们进行加热,测出加热过程中的温度,观察熔化的情况,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图像,比较二者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停表、海波、石蜡、水等。
实验装置:如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的的试管中各插入一个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均匀受热;
(2)用酒精灯外焰对烧杯缓慢加热,观察海波和石蜡的变化情况,以及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待海波温度升至40℃、石蜡温度升至50℃,没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在海波和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3—4次。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表1 海波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 液态
表2 石蜡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石蜡的温度/℃ 52 55 58 61 62 63 64 65 66.5 69 72 74 76
状态 固态 黏稠状态 液态
【分析论证】
(1)以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将表1、表2中的数据分别在两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再将所有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得到海波和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2)分析图像
根据海波熔化图像的特征,可将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0-4min、4min-8min、8min-12min,结合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①0-4min,海波是固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②4min-8min,海波是固液共存,这段时间海波吸热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48℃);
③8min-12min,海波完全变为液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结合石蜡的熔化图像可知石蜡的熔化情况与海波不同;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石蜡由固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逐渐熔化为液态,这个过程石蜡不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没有明显的拐点
【实验结论】两种固体熔化过程的主要区别是:海波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石蜡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特别提醒:
(1)实验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被测物质充分接触,但不能触碰试管壁或试管底。
(2)酒精灯的使用:(1)不能用一致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2)用外焰加热;(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3)让海波、石蜡均匀受热的三种措施:1)采用水浴法加热;2)在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搅拌;3)将物质研碎。
(4)切勿将温度计当搅拌器。
(5)探究实验常见的考向:
1)使用适量的物质(海波、石蜡)的原因:避免加热时间过长;
2)器材安装顺序:自下而上;
3)实验中,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均匀受热;
4)采用水浴法的好处:是物质均匀受热;
5)记录时间间隔不能过长:否则可能记录不到温度不变的过程;
6)海波熔化和石蜡熔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波熔化分为固态、固液共存态和液态三个物质状态;海波有明显的转折点,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石蜡没有明显转折点,温度一直在发生变化。
7)水浴法加热的优点:试管内的物质均匀受热,缓慢升温,从而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现象、测量温度。
二、实验探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火柴、硬纸板、停表等。
【实验过程】(1)按如图所示自下而上组装实验装置,在烧杯中装入水,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加热,并给烧杯盖上硬纸板,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观察水温变化;
(2)当水温达到90℃时去掉硬纸板,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知道水沸腾后5min为止。同时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
(3)撤掉酒精灯,停止对水加热,观察水的变化情况。
【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水的状态 未沸腾 沸腾
【实验现象】(1)沸腾前,烧杯底部有气泡产生,且温度越高,气泡越多,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如图甲所示。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到达水面时破裂,并发出里面的水蒸气,如图乙所示。
(2)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水不再沸腾。
【分析论证】(1)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起来,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2)由实验现象和图像可知,水沸腾前,不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某一温度时,水开始沸腾,水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到达水面破裂,这说明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3)水沸腾后,虽然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不变。停止加热,水停止沸腾,说明水的沸腾需要吸收热量。
【实验结论】
(1)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该液体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3.实验注意事项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时,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为了便于调整器材固定的高度应先放好酒精灯,再确定铁圈的高度;
(3)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且不能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
(4)实验时,烧杯内的水要适量。水太多,加热时间会太长;水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会露出水面或在很短时间内水杯烧开,导致实验观察时间太短;
(5)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用温水进行实验;②用适量的水进行实验;③调大酒精灯的火焰,并用外焰加热;④在烧杯上加带小孔的盖子,以减少热量损失;
(6)液体的沸点和液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实验时,由于大气压的影响,测出水的沸点可能不是100℃。
【例5】(2024·湖北武汉)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验中要控制好烧杯中的水温。
(1)根据图乙所示的图像中 段温度的变化特点可知冰是晶体,在这段时间内,物质处于 态。
(2)该同学继续探究加有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他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这些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 0℃。
【答案】BC;固液共存;凝华;低于。
【解析】(1)[1]根据图乙所示的图像中BC段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3]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迅速降温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4]冰与盐水混合会使冰的熔点降低,低于0℃,水蒸气遇到低于0℃的物体凝华形成小冰晶,则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变式5-1】(2024·山东临沂)2024年5月2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举行了第五个“国际茶日”庆祝活动,中国展台的工作人员展示了煮茶茶艺。小明想知道煮茶时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于是他使用烧杯、温度计、酒精灯等器材进行了探究,并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1)将少量茶叶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后,小明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图甲所示实验装置,一是为了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二是为了让温度计的玻璃泡 ;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烧杯上方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形成的;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描绘了如图丙所示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请给小明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4)分析实验数据,小明并不能得出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为了得出结论,他可以 。
【答案】浸没在水中,且不接触烧杯壁和底部;99;放热;提高水的初温,以缩短加热时间;同时做一组加热水的对比实验,比较茶水和水的沸点。
【解析】(1)[1]将少量茶叶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后,小明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图甲所示实验装置,一是为了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二是为了让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物体中,且不碰杯壁与杯底,使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较准确。
(2)[2]水沸腾时,由图乙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9℃,即水的沸点为99℃。
[3]烧杯上方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放热后形成的水珠。
(3)[4]由图得,实验过程中选用的水的初温为20℃,较低,实验时间较长,则可以提高水的初温,以缩短加热时间。
(4)[5]为了得出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他可以同时做一组加热水的对比实验,比较茶水和水的沸点,若沸点相同,说明茶叶对沸点没有影响,若沸点不同,说明茶叶对沸点有影响。
【变式5-2】(2024·吉林)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
(1)图甲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_____℃;
(2)加热4分钟后,水开始沸腾,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分析图像可得: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__;
(3)通过分析图像中的数据还可以发现,水面上方的大气压_____________标准大气压。
【答案】①. 95;②. 不变;③. 低于。
【解析】(1)[1]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5℃。
(2)[2]由图乙可知水沸腾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大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8℃,所以水面上方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变式5-3】 (2024·黑龙江绥化)如图甲是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记录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调整__________的位置;(选填“烧杯”或“温度计”)
(2)实验中杯□周围出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3)关于甲装置中硬纸片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A.减少热损失B.降低杯内气压,使水沸腾更快
C.减少“水雾”的干扰,方便读数D.有助于固定温度计
(4)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图象,发现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会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①. 烧杯;②. 液化;③. B;④.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⑤. 见解析。
【解析】(1)[1]实验中,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调整烧杯的位置,再悬挂温度计,可避免,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底。
(2)[2]杯口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3)[3]甲装置中硬纸片,可固定温度计,能减少热量散失,同时,杯中水面气压在加热过程中会增大,水的沸点升高。又可避免过多的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到冷的温度计液化成的水雾,干扰计数,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4)[4]由图乙知,水的温度达到98摄氏度后,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水已经沸腾,而在整个过程中,酒精灯一直在加热,所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5)[5]石棉网(或陶土网)、铁圈、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01 温度与温度的估测
【点拨】 解决温度的估测试题,需要同学们多了解、记忆一些生活中的温度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推断。以下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我国冬天的最低温度约为-50℃,人们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3℃,洗澡水的最佳温度为40℃,纸的着火点为183℃,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500℃等。
1.(2024·黑龙江牡丹江)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长度是1.8cm B.物体的温度是34℃
C.物块的体积是80mL D.物体的重力是3kg
【答案】B
【解析】A.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读数时需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题中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物体的长度是1.80cm。故A错误;
B.温度计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上,此温度计的示数为34℃,表示物体的温度是34℃。故B正确;
C.量筒的分度值是1mL,读数80mL是物块和液体的总体积,而不是物块的体积。故C错误;
D.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单位是牛顿(N),而不是千克(kg),故“物体的重力是3kg”是错误的。故D错误。故选B。
2.(2024·四川乐山)“从生活走向物理”说明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常见物理量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冬季峨眉山金顶的最低气温约为10℃
B.闻名世界的乐山大佛高约71m
C.家用空调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约为100W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答案】B。
【解析】A.冬季峨眉山金顶的最低气温在零下20℃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乐山大佛的高度大约是71m,故B符合题意;
C.一般家用空调的电功率在800W~1500W之间,100W不在这个范围内,故C不符合题意;
D.一般情况下,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02 温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3.(2024·甘肃兰州)图甲中电阻箱的示数为 Ω,图乙中电能表的示数为 ,图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答案】6564;3968.2;-13。
【解析】[1]图甲中电阻箱的示数为6×1000Ω+5×100Ω+6×10Ω+4×1Ω=6564Ω
[2]电能表的最后一位数是小数,由图乙可知,电能表示数为3968.2kW h。
[3]由图丙可知,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向上越来越小,所以示数为零下,故示数为-13℃。
4.(2024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甲乙丙丁四幅图是测量物理量的工具,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液体的温度为-58℃
B.如图乙所示的温度计的读数为18℃
C.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示数为16℃
D.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26℃
【答案】AD。
【解析】A.甲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0℃以上,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58℃,故A正确;
B.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0℃以上,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17℃,故B错误;
C.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0℃以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 4℃,故C错误;
D.甲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0℃以上,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26℃,故D正确。故选AB。
03 熔化与凝固概念
【点拨】 (1)记住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它们熔化时的规律,可快速解答此类问题。冰、萘、石英、海波、金刚石、食盐以及金属都是晶体;而玻璃、松香、石蜡、沥青等时常见的非晶体。 (2)温度处于熔点(或凝固点)的晶体,可能处于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
5. (2024·广东)《淮南子·俶真训》记载:“今夫冶工之铸器,金踊跃于炉中”。金属在炉中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  )。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答案】C。
【解析】我们要明确题目中描述的物理现象:“金属在炉中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
A.汽化:这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液化:这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熔化:这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故C符合题意。
D.凝固:这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 (2024·湖北)如图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表演“打铁花”。表演者击打高温液态铁,液态铁在四散飞溅的过程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最后变成固态铁。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升华 B. 凝华 C. 熔化 D. 凝固
【答案】D。
【解析】表演者击打高温液态铁,液态铁在四散飞溅的过程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最后变成固态铁,液态变成固态,这是凝固现象,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04 熔化与凝固实验
7. (2024·山东滨州)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非晶体
B. 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C. 该物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 熔化前后,该物质的比热容不变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因此是晶体,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第10min开始熔化,第25min熔化结束,因此熔化过程持续了15min,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因此其熔化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由图可知,该物质熔化前后,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熔化后温度升高的较小,由可知,熔化后比热容较大,故D错误。故选C。
8.(2024·黑龙江大庆)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这种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在段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时物体的内能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时物体的内能。若相同时间内该物质吸收热量相等,由图像可知,这种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固态时的比热容。
【答案】晶体;固液共存状态;小于;大于。
【解析】[1][2]AB段为该物质熔化过程,由于熔化过程其温度保持不变,故该物质为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t1到t2时刻物质正在熔化,固体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内能增大,故t1时刻内能小于t2时刻内能。
[4]因为在相同时间内该物质吸收热量相等,质量不变,由图像可知,OA段为固态,BC段为液态,且BC段温度上升较慢,故液态比热容较大。
05 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
【点拨】 (1)判断温度达到熔点之后的晶体能否熔化,关键是判断能否从外界吸收热量。当外界温度小于或等于晶体温度时,晶体因为不能继续吸收热量将不会熔化。 (2)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主要的是应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规律。
9. (2024·广西)以勺为笔,用糖作墨,糖汁成画。如图所示,糖汁冷却成糖画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沸腾 B. 凝固 C. 熔化 D. 升华
【答案】B。
【解析】糖汁冷却成糖画的过程中,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选B。
10.(2024·山西)由于全球变暖,世界各地许多冰川开始快速消融。如图所示,为了保护全球海拔最低、蕴含丰富地质学信息的四川达古冰川,科学家正在探索为冰川盖“被子”来减小太阳辐射热对冰川消融的影响。市场上有同种规格的白色、灰色、黑色三种颜色的纳米纤维布,选谁做“被子”呢?请你设计一个可操作的选择方案。
【答案】见解析.
【解析】由题意可知,是为了探索给冰川盖“被子”来减小太阳辐射热对冰川消融的影响,因此可设计实验:
(1)实验准备:选取体积相同的三块冰,给其分别盖上白色、灰色、黑色三种颜色的纳米纤维布。
(2)实验过程:将他们放在太阳底下,隔一段时间,观察冰的熔化情况。
(3)实验结论:冰熔化最慢的其所盖的那个颜色的纳米纤维布最适合。
06 汽化与液化现象辨析
【点拨】 (1)“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越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水蒸气是看不到的; (2)“白气”的来源有两种情况:一是高温物体冒出或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二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1.(2024·江苏盐城)据《天工开物》记载,可从朱砂矿石中提炼水银(液态汞)。如图所示,给密闭锅内的砂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液化 D.汽化
【答案】C。
【解析】砂矿石被加热时,其中的汞元素可能会以气态的形式释放出来。这是因为加热使得汞元素获得了足够的能量,从固态或液态转变为气态。随后,这些气态的汞遇到温度较低的倒扣锅壁时,会失去能量并转变为液态,即发生液化现象。这是因为锅壁的温度低于汞的沸点,使得气态汞无法维持其气态状态,从而转变为液态。因此,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液化,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2. 【结合生活实际】(2024·广东广州)广州春季“回南天”到来时,课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如图是在“出水”玻璃上写的字。这些“水”是由于水蒸气(  )。
A. 遇热汽化吸热形成的 B. 遇热汽化放热形成的
C. 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 D. 遇冷液化吸热形成的
【答案】C。
【解析】广州春季“回南天”到来时,课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原因是广州地处我国的南方,春季南风吹来温暖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黑板、墙壁和玻璃就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课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上造成的,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07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点拨】 人眼的视物原理
13.【中考新考法】(2024·福建)探究液体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
(1)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 ;
(2)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水的沸点是 ℃。推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
(3)对比图乙中两条图线可知,选用 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答案】秒表;保持不变;98;小于;盐水。
【解析】(1)[1]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需要测量工具是天平,实验中需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要用秒表记录时间,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实验需要的另一个测量仪器是秒表。
(2)[2][3]该实验用加热的时间表示吸收热量。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为98℃保持不变,故水的沸点是98℃。
[4]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此时水的沸点98℃小于100℃,故推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5]分析图乙中图线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盐水的沸点高于水的,且升温较快,故选用盐水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14.(2024·四川成都)图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
B.该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注意安全
C.有“白气”冒出,说明水已经沸腾
D.水沸腾后即可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答案】A。
【解析】A.因为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需要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所以需要用到秒表来记录时间。故A正确;
B.在加热过程中,水可能会因为沸腾而溅出,造成烫伤;因此需要注意安全,故B错误;
C.白气是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沸腾前后都可以观察到白气冒出,故C错误;
D.水沸腾后,由于水沸腾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为了继续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不能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故D错误。故选A。
08 蒸发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点拨】 判断蒸发快慢的方法: 明因素明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晓影响液体温度越高,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越大,蒸发越快知方法分析全面,并明确题目中是加快蒸发还是减慢蒸发,以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为依据,知晓切合实际的具体方法
15.(2024·北京)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油的温度 B.减小油的表面积
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减少油的体积
【答案】A。
【解析】减慢蒸发的方法包括降低液体温度、减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和减小液体表面积。灯点燃后会加热灯盏,热量会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转移给油,使油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加快油的蒸发,增加耗油量;如果在夹层中加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使油的温度升高得慢些,减慢了油的蒸发,所以相对耗油量就少一些。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2024·江西吉安·模拟预测)【问题】酷暑难耐的天气,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证据】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 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保持两滴水的大小、温度和表面积相同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 ,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 的,原因是 ;
【解释】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 ;
【交流】
(1)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 ;
(2)同组的小明同学将一支水银温度计竖起悬挂在室外,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滴酒精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这是因为 。
【答案】液体表面积;对其中一滴水吹风;错误;没有控制空气的流动速度相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防止因材料吸水影响实验效果;酒精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解析】(1)[1]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保证了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只有液体表面积不同,所以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2)[2]根据控制变量法,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保持两滴水的大小、温度和表面积相同,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对其中一滴水吹风,观察蒸发情况。
(3)[3][4]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应控制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相同,而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则空气流速和温度都发生了改变,没有控制空气流速相同,所以这样做是错误的。
[5]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可做出的猜想是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6]由于木板具有吸水性,所以在做上述实验时要使用玻璃板而不是木板。
[7]比较图甲和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图丙中温度计的示数较低,说明酒精蒸发吸收热量。
09 液化与汽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17.(2024·河南)如图,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出空气后把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该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中酒精 热量。
【答案】汽化;吸收.
【解析】[1][2]当把滴入几滴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时,酒精液体会汽化成酒精气体,体积变大,故发现塑料袋鼓起,而汽化吸热。
18.【跨学科实践】(2024·山东潍坊)为保证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铁路两侧安装了许多封闭的中空热棒。如图所示,热棒下端插在冻土中,内部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利用氨的物态变化给冻土降温,把冻土中的热量“搬运到”热棒上端,通过散热片向空中放热,从而使冻土保持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在热棒下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B.氨在热棒上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C.应使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制作热棒
D.为降低成本,可以使用液态水替代液态氨
【答案】A。
【解析】AB.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冻土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冻土内部吸热,使冻土温度降低,冻土就不会熔化;棒内上端的氨气遇冷液化成液态氨,液化过程中要放热,故A正确,B错误;
C.为了使棒内下端的液态氨更好的从冻土中吸热,棒内上端的氨气液化时更好的向外放热,应使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制作热棒,故C错误;
D.液态水的凝固点比液态氨高,将液态水装入热棒内插在冻土中时,液态水会凝固,凝固会放热,故D错误。故选A。
10 升华与凝华现象
19.【结合生活实际】(2024·山东临沂)2023年冬,凭借冰雪资源火爆出圈的哈尔滨吸引了众多的南方“小土豆”前来游玩,千姿百态的雾凇成为“小土豆”们必看的绝世美景.下列自然现象,与雾凇形成时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叶尖露珠 B.山间薄雾
C.枝头白霜 D.房檐冰挂
【答案】C。
【解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A.叶尖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不符合题意;
B.山间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
C.枝头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房檐冰挂是水遇冷凝固形成的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新科技新情境】(2024·河北)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其自备的降温装置能通过冰的升华达到降温目的。冰升华的过程中,水分子的( )。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改变 D.数目改变
【答案】A
【解析】A.冰升华过程中,从固态变为气态,其分子间隔增大,故A符合题意;
B.冰升华后,水分子的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D. 升华过程是物理变化,升华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发生变化,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21.(2024·四川达州)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在各种物态变化中不停地循环,让四季多姿多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暖的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炎热的夏天,莲花湖的水在阳光下变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凉爽的秋天,路边的草或树叶上结有晶莹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D.寒冷的冬天,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变成雪花,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C。
【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在阳光下变成水蒸气,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变成雪花,是气态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 (2024·江苏无锡)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电热水壶中装有适量的水,闭合开关加热。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玻璃片下表面出现小水珠,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沸腾时需要______。
【答案】①. 98;②. 液化;③. 吸热。
【解析】[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8℃。
[2]玻璃片下表面出现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3]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沸腾时需要吸热。
12 自然界的水循环
23.(2024·山东烟台)霜、雾、露、雪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D.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B。
【解析】A.霜的形成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雾的形成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正确;
C.露的形成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错误;
D.雪的形成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D错误。故选B。
24.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上面的文字节选于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关于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 “结冰”是凝固现象
C. “热气”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 “冰”是非晶体,没有熔点
【答案】B。
【解析】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错误;
B.水结成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正确;
C.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错误;
D.冰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D错误。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