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讲 机械运动【测试】-【新课标新思维】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四步曲 学思讲测(通用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6讲 机械运动【测试】-【新课标新思维】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四步曲 学思讲测(通用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1-02 09:30:51

文档简介

模块二 力学
第06讲 机械运动【测试】(解析版)
(试题分值:80分 测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下关于生活中的数据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B.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2cm
C.成人正常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150mm D.人眨一次眼的时间大约是1min
【答案】A。
【解析】A.一支全新铅笔的长度与物理课本的宽度相当,约为18cm,故A符合题意;
B.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0.2mm,合0.02cm,故B不符合题意;
C.成年人正常步行一步的距离约为75cm,两步约为150cm,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眨眼1次的时间约为0.3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A。
【解析】AD.误差是不能避免的,但通过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A正确,D错误;
B.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故B错误;
C.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无法避免误差,也不能消除误差,故C错误。故选A。
3.下列特殊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20圈,则该铜丝的直径为5.00cm
B.用三角板和直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为2.50cm
C.将薄厚均匀的纸带紧密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n圈,纸带的厚度为
D.测量这本书的厚度为H,查看书的最大页码为n,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答案】C。
【解析】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将其紧密排绕在粗细均匀的铅笔上20圈,测出20圈总宽度再除以20,图中20圈的总宽度为D=15.00cm-10.00cm=5.00cm
所以改铜丝的直径为,故A错误;
B.用三角板和直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时,圆柱体左侧对应的刻度为1.00cm,右侧对应的刻度为2.50cm,所以圆柱体的直径为d=2.50cm-1.00cm=1.50cm,故B错误;
C.如图,2n圈纸带的厚度为D2-D1,所以纸带的厚度为,故C正确;
D.由于这本书的封面比书中的纸张厚很多,所以应该除去封面再测量,故D错误。故选C。
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如下:12.44cm、12.46m、12.45cm、12.46cm、12.5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 B.12.47cm C.12.4525cm D.12.46cm
【答案】A。
【解析】分析数据可知12.54cm的精确值与其他数据不同,是一个错误的数据,应剔除,对剩余数据取平均值可得,该物体的长度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潘展乐游出46秒40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的同时赢得冠军,这也是中国游泳队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有关比赛过程中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泳池为参照物,潘展乐是静止的
B.以潘展乐为参照物,站立在泳池边的裁判是运动的
C.以潘展乐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静止的
D.以潘展乐为参照物,浮标是静止的
【答案】B。
【解析】A.以泳池为参照物,潘展乐与泳池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潘展乐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潘展乐为参照物,站立在泳池边的裁判与潘展乐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站立在泳池边的裁判是运动的,故B正确;
C.以潘展乐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与潘展乐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以潘展乐为参照物,浮标与潘展乐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B。
6.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车相对于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下列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必向西行驶 B.乙必向东行驶
C.丙车可能向西行驶 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可能是相同的
【答案】D。
【解析】C.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丙车向东运动,故C错误;
A.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说明甲车也向东运动,并且甲车的速度比丙车大,故A错误;
BD.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乙车向东运动,但比甲车和丙车的速度都小;二是静止;三是乙车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可能静止,也可能向西运动,故B错误,D正确。故选D。
7.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② ④ B.① ③ C.① ④ D.② ③
【答案】B。
【解析】①图像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图像表示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静止状态,物体的速度为零;
③图像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的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
④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故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①③,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周末,小明和住同一小区的同班同学小亮约定去图书馆大门口会合,一起去阅读图书。如图是他们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比小亮早5min出发
B.两人从出发到图书馆大门口的平均速度相同
C.小明整个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亮运动的速度为100m/s
【答案】A。
【解析】A.由图像可知,当路程为零时,小明的时间为零,小亮的时间为5min,即小明比小亮早5min出发,故A正确;
BD.小明在0~20min内通过的路程为1000m,则小明从小区到学校图书馆的平均速度为
小亮在5~15min内通过的路程为1000m,则小亮从小区到学校图书馆的平均速度为
故BD错误;
C.图像中小亮为一条倾斜直线,说明小亮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在5~15min通过的路程为零,小明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故选A。
9.小明从绿盛实验学校坐出租车到车站接人,到车站司机打出发票如表所示,由发票中的信息可知( )。
车号×××× 日期:2024年10月15日 上车:11:26 下车:11:56 单价:2.40元 里程:18.0km 金额:43.20元
A.11:26指一段时间
B.学校与车站间的直线距离为18.0km
C.小明从学校到车站用时0.3h
D.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36km/h
【答案】D。
【解析】A.11∶26是个时刻,并非指一段时间,故A不符合题意;
B.18.0km是出租车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并非是学校与车站间的直线距离,故B不符合题意;
C.小明从学校到车站用时为,故C不符合题意;
D.出租车的平均速度为
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0.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从相距600m的不同起点,同时同向匀速行驶。运动过程中的图像如图所示,经过时间后,两车相距180m。则对此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时间内,甲车一定始终在乙车前
B.时间内,乙车一定始终在甲车前
C.时间内,甲车路程可能为1560m
D.时间内,乙车路程可能为1200m
【答案】C。
【解析】由图像可知甲的速度是
乙的速度是
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两车经过时间t后距离变小了,可知刚开始甲车在前,乙车在后。
情况一:如果经过时间t后甲车仍在乙车前180m,则有
将甲、乙速度带入可得
由得甲、乙运动的路程分别为,
情况二:如果经过时间t后甲车在乙车后180m,则有
将甲、乙速度带入可得
由得甲、乙运动的路程分别为,
综上所述,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二、多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2个及以上答案,全对得3分,不全得2分,选错不得分)
11.如图所示,下列测量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测正方体的棱长 B.测圆锥的高
C.测圆的直径 D.测量铅笔的长度
【答案】ABD。
【解析】A.度尺没有紧贴正方体,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图中测量的是圆锥的锥边,不是圆锥的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图中采用卡尺法测量圆的直径,左边直尺的直角边对准刻度尺的刻度,直尺的直角边与刻度尺紧贴且平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刻度尺没有从0刻度开始测量,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BD。
12.观察图中的烟囱冒出的烟和车上的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向左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D.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答案】BD。
【解析】从图上烟的方向可以判断风的方向是向左的,图中甲物体的小旗向左飘,我们可以判断甲物体可以静止,可以向右运动,也可以向左运动,向左的速度必须小于风速;图中乙物体的小旗向右飘,我们可以判断乙物体一定向左运动,且向左运动的速度大于风速。故BD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 BD。
13.下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CD。
【解析】A.由图可知,甲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走的路程都是300m,平均速度均为
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均不同,平均速度不相同,所以乙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甲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走的路程都是300m,平均速度均为30m/s,乙在30~40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故B错误;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为
乙的平均速度为
所以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
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所以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故D正确。故选CD。
14.A、B、C三个物体分别从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a、b、c三点开始沿该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a、c之间的距离为80m,a、b之间的距离为30m。其中B、C两物体同时出发,物体A向右运动,其运动的s-t图如图乙所示,物体B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运动的v-t图如图丙所示,前2s物体C通过的路程为3m,从开始计时10s后,A、C相距67m,A、B相距2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向右运动,速度为3m/s
B.物体C向左运动,前10s的平均速度为2.7m/s
C.开始计时20s后,A、C两物体相距57m
D.开始计时10s后,B、C两物体可能相距87m
【答案】AD。
【解析】AB.乙图是A物体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A物体0-2s内没有运动,从第2秒开始A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A物体2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从开始计时10s后A物体运动路程为
由丙图可知,前2s物体C通过的路程为3m,2s后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后C物体运动路程为
因为a、c之间的距离最开始为80m,从开始计时10s后,A、C相距67m,可知物体C往右运动,其前10s的平均速度为
由题可知,从开始计时10s后,物体A、B相距20m,因为10s后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40m,a、b之间的距离为30m,所以物体B可能向左运动了10m,也可能向右移动了30m,若物体B向左运动,速度为
若物体B往右运动,速度为,故A正确,B错误;
C.开始计时20s后,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路程为
开始计时20s后,物体C从c点出发向右运动路程为
因为开始时a、c之间的距离为80m,所以计时20s后,C距a点距离为
则开始计时20s后A、C两物体相距,故C错误;
D.开始计时10s后,物体C距a点
若物体B往左运动,则开始计时10s后,物体B向左运动10m,距a点
此时B、C两物体相距
若物体B往右运动,则开始计时10s后,物体B向右运动30m,距a点
此时B、C两物体相距
故D正确。故选AD。
15.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AC的长度为80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实验时,将小车放置在斜面A点,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如图所示。在小车下滑过程中(  )。
A.以小车为参照物,金属挡板是运动的
B.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
C.为了便于计时,应使斜面更陡一些
D.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C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AD。
【解析】A.以小车为参照物,金属挡板相对于小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金属挡板是运动的。故A符合题意;
B.小车通过AB段(即前半程)的路程sAB =40cm=0.4m,所用时间tAB =2s,根据速度公式,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故B不符合题意;
C.如果使斜面更陡一些,小车下滑的速度会更快,这将使得计时更加困难,因为小车通过各段的时间会更短。所以,为了便于计时,应使斜面保持适当的坡度,不宜过陡。故C不符合题意;
D.小车在AB段的路程sAB =0.4m,时间tAB =2s,平均速度vAB =0.2m/s;小车在AC段的路程sAC =0.8m,时间tAC =3s,平均速度
显然,vAB 三、填空题(本题5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6.如图用停表测量比赛成绩,则所测时间是 s。在铅笔杆上密绕有40圈细铜丝如图所示,则铜丝的直径为 。
【答案】337.5;0.125。
【解析】[1]由图可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
[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缠绕的细铜丝左侧与10.0cm对齐,读作10.00cm,右侧与15.00cm对齐,读作15.00cm,所以细铜丝螺线管的长度为
铜丝的直径为。
17.小明经过公园里的某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不一的裂缝,他用一把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的宽为6.98 cm,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他又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测得这枚硬币的直径是 cm,即 dm。
【答案】0.1;2.50;0.250。
【解析】[1]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2][3]图中左端三角板直角顶点对应的刻度值是5.00cm,图中右端三角板直角顶点对应的刻度值是7.50cm,则两个三角板直角的顶点之间的距离L=7.50cm-5.00cm=2.50cm
即硬币的直径为2.50cm,合0.250dm。
18.如图所示,是班上几个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去外地时的情景示意图。当火车徐徐开动时,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站台上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选填“同学”,“火车”,“地面”);以火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站台上的同学们看到火车开动了,他们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选填“小明”,“火车”,“地面”)
【答案】火车;静止的;地面。
【解析】[1]当火车徐徐开动时,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站台上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火车,因为站台上的同学相对于火车,位置发生变化。
[2]以火车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火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小明是静止的。
[3]站台上的同学们看到火车开动了,他们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因为火车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变化。
19.小聪一家开车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表示的意思是 ,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 ,汽车行驶速度为的物理意义 。
【答案】限速40km/h;1.5;汽车1秒钟行驶20m。
【解析】[1]图中标志牌上的数字“”是限速标志,该路允许通过的最大速度为40km/h。
[2]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需要的时间为
[3]速度的物理意义是物体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因此汽车行驶速度为的物理意义是:汽车1秒钟行驶的距离是20m。
20.如图甲所示,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图乙是无人机上升到某高度后沿直线水平飞行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0~10s内,无人机的速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无人机在第25s时的速度为 km/h,无人机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是 m
【答案】增大;36;200。
【解析】[1][2]由图乙知道,在0~10s内,无人机的速度不断增大,在10~30s内,无人机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10m/s,故在第25s时的速度为
[3]无人机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运动的路程为。
四、实验题(2小题,共15分)
21.(6分)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实验前小明先将玻璃管上每隔10cm的距离上做一个标记;
(2)(2分)小明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在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图像。
从O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5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8 16 24 32 40
(3)根据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像,可归纳出: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 (填“正”或“反”)比,气泡的运动近似为 运动;
(4)实验中气泡上升的速度为 m/s;
(5)实验中,小明还发现,玻璃管与水平方向成60°角放置,管中气泡上升得要比竖直放置快一些;而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据此现象你能推测出:随倾斜角度的增大,气泡上升速度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如图;正;匀速直线;0.0125;先变大后变小。
【解析】(2)[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然后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
(3)[2][3]通过数据分析可知: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正比关系,因此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
(4)[4]实验中气泡上升的速度为
(5)[5]当玻璃管与水平方向成60°角放置,管中气泡的上升要比竖直放置快一些;而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根据此现象不难推测出:随倾斜角度的增大,气泡上升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22.(9分)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原理: 。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目的是 ;
(3)图中AB段的路程: ,如果测得时间,则AB段的平均速度 ;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大”或“小”);
(5)若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通过后半段的平均速度是,则的大小关系是 。分析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 (选填“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
【答案】(1);停表;(2)小;方便计时;(3)40.0;0.25;(4)小;(5);越来越快。
【详解】(1)[1][2]实验是测量小车的运动速度,需测量小车的运动路程以及所用的时间,根据可求出小车的运动速度,所以,本实验的实验原理:。由此可知,实验中需要测量小车运动距离的刻度尺和测量运动时间的秒表或停表。
(2)[1][2]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便于测量时间,因此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使小车运动慢些。
(3)[1][2]由题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路程为
所用时间为
则小车通过AB的平均速度为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5)[1]小车做加速运动,后半段所用的时间小于前半段所用的时间,运动相等的距离,所需时间减小,速度增大,总的平均速度大于前半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段的平均速度,故平均速度vBC>vAC>vAB
[2]分析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直线运动。
五、计算题(2小题,共16分)
23.(8分) 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有一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5s,这段时间汽车保持原来的速度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25m, 滑行时长2s。求: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从司机发现险情到汽车停下,平均速度是多少
(3)若司机酒后驾驶,反应时间是平时的2倍,司机发现险情时,汽车距障碍物50m,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答案】(1)30m/s;(2)16m/s;(3)会撞上障碍物。
【解析】(1)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5s,这段时间汽车保持原来的速度前行了15m,故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
(2)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25m, 滑行时长2s,从司机发现险情到汽车停下,平均速度是
(3)司机酒后驾驶,反应时间是平时的2倍,即反应时间是1s,则反应距离为
从发现险情到汽车停下,通过的总路程为;
故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24.(8分)我国在高速公路上设置了道路限速监控。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即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则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5km,全程限速如图,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10km/h,通过这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 并说明理由;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3)若要确保通过AB路段区间测速不会被判超速,则通过该路段的最短时间是多少分钟。
【答案】(1)不会,理由见解析;(2)不会;(3)7.5min。
【解析】(1)由图示知,A、B两点的限速都为120km/h,因为120km/h>110km/h>100km/h
所以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
(2)由图可知:轿车在该路段所用的时间为
所以轿车在该路段的速度为
所以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不会被判超速。
(3)确保通过AB路段区间测速不会被判超速,此时最大速度v′=120km/h,由 可得,通过AB路段时间最短时间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模块二 力学
第06讲 机械运动【测试】(原卷版)
(试题分值:80分 测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下关于生活中的数据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B.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2cm
C.成人正常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150mm D.人眨一次眼的时间大约是1min
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3.下列特殊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20圈,则该铜丝的直径为5.00cm
B.用三角板和直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为2.50cm
C.将薄厚均匀的纸带紧密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n圈,纸带的厚度为
D.测量这本书的厚度为H,查看书的最大页码为n,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如下:12.44cm、12.46m、12.45cm、12.46cm、12.5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 B.12.47cm C.12.4525cm D.12.46cm
5.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潘展乐游出46秒40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的同时赢得冠军,这也是中国游泳队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有关比赛过程中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泳池为参照物,潘展乐是静止的
B.以潘展乐为参照物,站立在泳池边的裁判是运动的
C.以潘展乐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静止的
D.以潘展乐为参照物,浮标是静止的
6.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车相对于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下列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必向西行驶 B.乙必向东行驶
C.丙车可能向西行驶 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可能是相同的
7.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② ④ B.① ③ C.① ④ D.② ③
8.周末,小明和住同一小区的同班同学小亮约定去图书馆大门口会合,一起去阅读图书。如图是他们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比小亮早5min出发
B.两人从出发到图书馆大门口的平均速度相同
C.小明整个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亮运动的速度为100m/s
9.小明从绿盛实验学校坐出租车到车站接人,到车站司机打出发票如表所示,由发票中的信息可知( )。
车号×××× 日期:2024年10月15日 上车:11:26 下车:11:56 单价:2.40元 里程:18.0km 金额:43.20元
A.11:26指一段时间
B.学校与车站间的直线距离为18.0km
C.小明从学校到车站用时0.3h
D.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36km/h
10.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从相距600m的不同起点,同时同向匀速行驶。运动过程中的图像如图所示,经过时间后,两车相距180m。则对此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时间内,甲车一定始终在乙车前
B.时间内,乙车一定始终在甲车前
C.时间内,甲车路程可能为1560m
D.时间内,乙车路程可能为1200m
二、多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2个及以上答案,全对得3分,不全得2分,选错不得分)
11.如图所示,下列测量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测正方体的棱长 B.测圆锥的高
C.测圆的直径 D.测量铅笔的长度
12.观察图中的烟囱冒出的烟和车上的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向左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D.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13.下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14.A、B、C三个物体分别从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a、b、c三点开始沿该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a、c之间的距离为80m,a、b之间的距离为30m。其中B、C两物体同时出发,物体A向右运动,其运动的s-t图如图乙所示,物体B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运动的v-t图如图丙所示,前2s物体C通过的路程为3m,从开始计时10s后,A、C相距67m,A、B相距2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向右运动,速度为3m/s
B.物体C向左运动,前10s的平均速度为2.7m/s
C.开始计时20s后,A、C两物体相距57m
D.开始计时10s后,B、C两物体可能相距87m
15.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AC的长度为80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实验时,将小车放置在斜面A点,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如图所示。在小车下滑过程中(  )。
A.以小车为参照物,金属挡板是运动的
B.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
C.为了便于计时,应使斜面更陡一些
D.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C段的平均速度
三、填空题(本题5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6.如图用停表测量比赛成绩,则所测时间是 s。在铅笔杆上密绕有40圈细铜丝如图所示,则铜丝的直径为 。
17.小明经过公园里的某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不一的裂缝,他用一把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的宽为6.98 cm,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他又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测得这枚硬币的直径是 cm,即 dm。
18.如图所示,是班上几个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去外地时的情景示意图。当火车徐徐开动时,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站台上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选填“同学”,“火车”,“地面”);以火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站台上的同学们看到火车开动了,他们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选填“小明”,“火车”,“地面”)
19.小聪一家开车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表示的意思是 ,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 ,汽车行驶速度为的物理意义 。
20.如图甲所示,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图乙是无人机上升到某高度后沿直线水平飞行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0~10s内,无人机的速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无人机在第25s时的速度为 km/h,无人机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是 m
四、实验题(2小题,共15分)
21.(6分)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实验前小明先将玻璃管上每隔10cm的距离上做一个标记;
(2)(2分)小明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在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图像。
从O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5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8 16 24 32 40
(3)根据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像,可归纳出: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 (填“正”或“反”)比,气泡的运动近似为 运动;
(4)实验中气泡上升的速度为 m/s;
(5)实验中,小明还发现,玻璃管与水平方向成60°角放置,管中气泡上升得要比竖直放置快一些;而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据此现象你能推测出:随倾斜角度的增大,气泡上升速度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
22.(9分)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原理: 。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目的是 ;
(3)图中AB段的路程: ,如果测得时间,则AB段的平均速度 ;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大”或“小”);
(5)若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通过后半段的平均速度是,则的大小关系是 。分析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 (选填“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
五、计算题(2小题,共16分)
23.(8分) 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有一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5s,这段时间汽车保持原来的速度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25m, 滑行时长2s。求: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从司机发现险情到汽车停下,平均速度是多少
(3)若司机酒后驾驶,反应时间是平时的2倍,司机发现险情时,汽车距障碍物50m,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24.(8分)我国在高速公路上设置了道路限速监控。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即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则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5km,全程限速如图,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10km/h,通过这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 并说明理由;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3)若要确保通过AB路段区间测速不会被判超速,则通过该路段的最短时间是多少分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