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小学语文小升初模拟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 (34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怂恿(yǒng) 阔绰(chuò) 贮藏(zhù) 锲而不舍(qiè)
B. 畸形(qí) 窘迫(jiǒng) 蓦然(mò) 毛骨悚然(shǒng)
C. 凛冽(lǐng) 参差(cēn) 告罄(xìn) 忧心忡忡(zhōng)
D. 悲怆(chàng) 羸弱(léi) 躯壳(ké) 怏怏不乐(yàng)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危杆 手忙脚乱 一针见血 养尊处优
B. 发怔 情不自禁 肃然起敬 摩拳擦掌
C. 斩新 手急眼快 心惊胆战 出谋画策
D. 慈详 跃跃欲试 风平浪静 神机妙算
3.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学习语文的蛛丝马迹。
B.对绝大多数“低头族”而言,也许冷落了他人并非本意,但毋庸置疑,这样的无心之举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C.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的灾难指日可待。
D.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变化真可谓扑朔迷离。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全班同学和少先队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C.秋天的腾冲,是最美的季节。
D.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但最美的大概就是孩子那种天然的想象力了。
5.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号”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C.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D.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你累吗
6. 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比喻)
B.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夸张)
C.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美妙,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引用)
D.强刺激的河北梆子,这不就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 (反问)
7. 下列诗句不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一项是( )。(3 分)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 下列句子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屋里陈设极其简单。
②陈嘉庚说:“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啊!”
③陈嘉庚热心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著名的厦门大学就是他出资兴建的。
④看见这一切,陈毅颇有感触地说道:“嘉老,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
⑤一天陈毅到厦门视察,特意去拜望陈嘉庚。
A.③⑤①④②
B.⑤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⑤①
D.⑤④①③②
9. 下列诗句表达的不是思乡之情的一项是( )。(3 分)
A.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0. 综合性学习。(7 分)
毕业前夕,班级要制作一期以“光阴的故事”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栏目。
(1)【岁月如诗】光阴似箭,岁月无情。你认为下面哪句诗没有表达这一主题,不应入选本栏目的是( )。 (2 分)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D.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岁月留影】时光匆匆,岁月留痕记录光阴流逝的或许是一本尘封的日记,或许是一片枯黄飘落的树叶,或许是一张历经沧桑的脸庞——请你从生活中选取一个镜头,并借助联想作简要描绘(50 字以上)。(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诗文积累及阅读。(16 分)
(一)古诗文积累(6 分)
11.《过故人庄》中写景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乘船旅行,突然乌云翻滚,大雨倾盆,真是“ _____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13.吟诗可赏景:_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是秀丽的江南;“大漠沙如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雄浑的大漠;“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有迷人的春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里有寂寥的秋意。
(二)文言文阅读。(10 分)
读书忌“二物”
予①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②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者③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友愤惩艾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⑤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 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注释】①予:我。②暗疏:默写。③滑稽者:能言善辩的人。④惩艾:惩戒。⑤寻绎:反复推求,思考。
14.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然负此自放(凭借,依靠) 喜从饮酒滑稽者游(跟随)
B.把卷无几日(拿着看书) 比数年来(近)
C.颇发愤惩艾(非常) 而常废于善忘(不再使用)
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以前) 辄复不省(明白)
1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一见辄能诵 辄复不省
B.旬朔之间 暗疏之
C.故虽有强记之力 故虽有勤苦之劳
D.而常废于不勤 而聪明衰耗
1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 分)
(1) 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者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现代文阅读(20 分)
母亲的电话
周亚鹰
①其实,我很害怕听到母亲的电话,尤其是晚上,尤其是深夜。
②只要是母亲来电,我的心从来都是忐忑的——老娘的心脏病不会又犯了吧 老爹不会又摔倒了吧 电话还没接通,脑子里便闪过无数种可怕的念头。
③那时我在县里工作,父母亲虽然没跟我住一起,但我每天都要去他们住处一次。但我偶尔出差几日,母亲就会想我,就会给我打电话,她每次都会找个事由,比如说做了个奇怪的梦要说给我听下,比如说老家谁谁谁来了要告诉我下。我往往没有耐心听她说完,但她并不在乎。 有时,她的电话来了,响一下又停了,我回拔过去,她又说没事,或者说打错了。其实,她就是想听听我的声音。
④前年,我调到市里上班,周末才回县里一次。母亲偶尔给我打电话,开口就说:“也没什么事,你别担心,我们身体好着,就问下.你们好不好,孙子乖不乖!”即使这样,每次接到母亲的电话,我仍然十分忐忑。
⑤今年开春,妻子有事赴澳洲半个月,我把父母亲接来市里,帮我守家。我儿易易在上饶中学念书,我住处到学校仅几百米远,儿子每天中午回家吃饭,饭后午睡,一点四十叫醒去上课。叫醒这活平常基本上由我完成,但那半个月,就成为母亲最主要的工作。 即使我在家,母亲也不让我叫,她说:“你可以多睡下,易易我会叫的,反正我又不睡。”回县里后,母亲把这活也带回去了,她每天中午一点四十都会来电:“鹰,一点四十了,叫易易上学!”我说:“我知道的,你不用来电话了!” 可是,母亲她不听我的,每天到一点四十,手机就会准时响起。记得清明节那天,我和妻儿回到县里, 我与哥哥到乡下上坟扫墓了,妻儿与年迈的父母留在城里,一点四十,我还在乡下的野地里,手机响起,我一看,又是母亲,她说:“鹰,一点四千了。”没待她说完,我就打断她:“易易不是跟你在一起吗 ”母亲迟疑一下,恍然说:“咳,是啊,我都忘记了。”搞得我苦笑不已。 当天晚上,我告诉母亲:“我手机调了闹钟的,你中午可以不给我打电话了。”母亲幽幽地应我一声:“嗯!”但是,待我回到市里后,母亲又准时在中午一点四十给我来电了。
⑥有朋友听了我母亲来电的事,很是羡慕,告诉我:“你真幸福,有八十多岁的爹娘关心你,你娘她只是想听到你的声音,你就让她打吧! 我爹娘已故,想听还没这个福分呢! 兄弟,好好珍惜, 父母年迈,看一天少一天了!”想想也是,平常没事时来电我又提心吊胆,这一点四十准时来电,起码是母亲他们平安无事的一个信号啊。
⑦现在,每到中午一点四十,我就等着母亲的电话,要是某天母亲没有来电,我就忐忑不安,十分焦虑,就会想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就要给母亲打去电话,细细地询问。
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全文后,说说“我”为什么很害怕听到母亲的电话。(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忐忑”一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文中三次出现了这个词,请品析它的表达效果。(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叙事详略得当,哪一件事详写 哪几件事略写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以“母亲的电话”为题,有何妙处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小学语文小升初模拟卷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答案】A;B选项畸( jī)形、毛骨悚( sǒnɡ)然,C选项凛( lǐn)冽、告罄( qìnɡ)、忧心忡忡( chōnɡ),D选项悲怆( chuànɡ)、躯壳( qiào)
2、【答案】B;A选项危(桅)杆;C选项斩(崭)新、手急(疾)眼快、出谋画(划)策,D选项慈详(祥)
3、【答案】B
蛛丝马迹: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灶马爬过留下的痕迹可以查出灶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
指日可待:指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通常用于描述某件事情或目标很快就能达成
扑朔迷离:后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也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详其究竟
D;A选项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B选项语义重复,“全班同学”包含了“少先队员”,可删去“和少先队员”;C选项主宾搭配不当,应该是“腾冲的秋天,是最美的季节。”
A,名词短语作主语,应使用顿号
B,排比
B.杜牧
A
C,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B,该诗表达的是此句借自然景色来比喻因靠近某种事物而获得优先的机会,此后形成了成语“近水楼台”,包含贬义,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利用某种方便而获得照顾,率先牟利的情况。
(2)略
二、古诗文积累及阅读
11、青山郭外斜
12、黑云翻墨未遮山
13、千里莺啼绿映红;燕山月似钩;寒食东风御柳斜;中庭地白树栖鸦
【译文】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太大的错误。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爱喝酒、戏谑玩笑的人交往,十天或一个月之间,没有几天拿着书卷读书,所以虽然我有很强的记忆力,却常常因为不勤奋而荒废学业。
C,而常废于善忘(荒废)
【答案】B;A选项“就”,C选项“虽然”,D选项表转折,但是,B选项前一个的意思是结构助词,后一个的意思是代词,代指所背诵的内容
(1)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爱喝酒、戏谑玩笑的人交往
(2)所以虽然我有很强的记忆力,却常常因为不勤奋而荒废学业。
三、现代文阅读
文章讲述“我”在不同阶段对母亲电话的感受。从县里到市里,母亲常来电,妻子出国期间母亲来守家后仍定时来电,经朋友开导,“我”理解母亲关爱,现期待母亲电话,若未接到则忐忑不安。
因为每次母亲来电,“我”都会担心父母生病或发生意外,脑子里会闪过很多可怕的念头,这种担忧让“我”对母亲的电话产生恐惧
“忐忑”在文中指心神不定,“我”因担心父母的健康情况而在接到母亲电话时心情不安,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渲染了不安、着急的氛围,表现出“我”不安的心理状态,突出了“我”对父母的牵挂及父母在“我”心目中重要地位
略写”我“出差时和前年调到市里上班后,母亲偶尔给我打电话这一事情;详写母亲每天一点四十打电话提醒”我“叫醒儿子这一事。好处:详略得当,突显出母亲对”我“深深的爱,使母亲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①文章是围绕母亲的电话来写的,母亲给“我”打电话是文章的行文线索②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③暗示文章主旨,母亲的电话积郁了深层的母爱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