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测试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测试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09 21:5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中测试卷(一)
题号 — 二 总分
得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 小题,40分)
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推出专题片《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勾绘出一幅从广西到辽宁的美丽画卷。读“四个边疆省区轮廓图”,完成1—3题。
1.以上省区,全部或大部分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中国陆疆漫长,邻国众多,上述四省区中陆上邻国数量最多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电视观众对《边疆行》中的四省区观后印象正确的是 ( )
A.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的省区是① B.气候冷湿的省区是②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③ D.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是④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4—5题。
4.字母所在区域与所属国家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 M——韩国 B. N———俄罗斯
C. P——朝鲜 D. Q———日本
5.关于N、P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两国都属于季风气候 ②N国与我国隔渤海相望 ③P 国气候相对温暖 ④N、P两国都属于发达国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示意“2028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预测)”,读图完成6—7题。
6.预测 2028年我国人口比重最大的年龄段是 ( )
A.5—9岁 B.25—29岁 C.45—49岁 D.55—59岁
7.应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产生的社会问题,需要 ( )
A.增加就业机会 B.增建养老设施
C.扩大城市规模 D.完善产业结构
某人骑自行车自驾旅行,路线如图所示。据图完成8—10题。
8.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少数民族集中地区,最可能的有 ( )
①回族 ②蒙古族 ③傣族 ④壮族 ⑤维吾尔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9.在自驾旅行的终点能看到的当地的风俗习惯有 ( )
A.手鼓舞 B.摔跤 C.孔雀舞 D.跳板
10.一路上,此人觉得嘴唇越来越干的原因是 ( )
A.气温越来越高 B.降水越来越少
C.海拔越来越高 D.人口越来越多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
B.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云贵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C.昆仑山—南岭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D.太行山是山东省和山西省的分界线
读图,完成12—14题。
12.图中反映了我国 ( )
A.河流分布特点 B.地形特点
C.气温分布特点 D.地势特点
13.当图中风向盛行时,我国正处于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山地阻挡湿润气流时 ( )
A.背风坡降水较多 B.迎风坡降水较多
C.迎风坡炎热 D.背风坡寒冷
读“长江流域图”,完成 15—16题。
15.下列关于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河段水流平缓,航运发达 B.乙河段水量锐减,水能丰富
C.丙河段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 D.长江流域支流稀少
16.治理长江的主要措施是 ( )
①修建水库 ②围湖造田 ③疏通河道 ④清除蓄洪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读图,完成 17—18题。
17.黄河干流 b处水能资源丰富,是因为 ( )
A.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处,落差大
B.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处,落差大
C.河道宽,终年水量大
D.纬度低,终年不结冰
18.关于上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a和c都流经了华北平原
B.①处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黄河
C.②山脉东侧的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称
D.③山脉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19.应急管理局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自然灾害共造成1.1亿人次受灾,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相对偏轻。下列有关自然灾害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的华北平原常发生地震、滑坡等灾害
B.我国旱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量变化大
C.台风属于地质灾害,常带来狂风和暴雨
D.长江中下游平原受不到寒潮影响
20.当遭遇台风时,以下哪种行为是不应该做的 ( )
A.如果住在低洼地区,要及时转移到高处或安全住所
B.如果在街上,赶紧找临时建筑物、广告牌、大树等处避风避雨
C.如果正在开车,应立即将车开到安全的停车场或隐藏处
D.如果在结实的房屋里,小心关好门窗
二、非选择题(共5 小题,60分)
21.(12分)读我国疆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① 洋:② 海峡。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邻国:A ;C 。
(3)A、B、C、D四个国家中既与我国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的是 。(填字母)
(4)a、b、c、d是我国的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 (填字母)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其简称为 或 。
22.(12分)读中国主要地形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地形区的名称。
③ 盆地;Ⅰ 高原;B 高原;B 高原。
(2)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有 。(填代号)
(3)塑造Ⅱ地形区的主力是 。主要分布在晋陕两省的地形区是 。
(4)我国“神舟”系列飞船选择降落在B 高原的中部。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 ( )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2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国点名,没你不行”。2020 年 11 月 1 日零时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进入正式登记阶段。人口普查,惠及万家,利国利民,是摸清我国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
材料二: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突破2亿,到2050年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银发潮”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三:
(1)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两个省区是 (名称)和 (名称)。我国人口密度分界线为 。该线东南地区人口密度 (大/小),西北地区人口密度 (大/小)。
(2)针对我国人口问题实行的 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3)据材料二中“银发潮”体现我国人口问题是 。该人口问题会引发 社会经济问题。为缓解该人口问题我国实施 政策。
24.(12分)读中国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 地,雨季较短的是 地。
(2)甲、乙两地中,冬季河流可能会结冰的是 地,热量较充足的是 地。
(3)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是:一年中,降水集中在 季, 季降水最少。
(4)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山。甲、乙两地都位于 (填“季风”或“非季风”)区内。
(5)如果甲、乙两地不是上海(31.2°N)就是北京( ,那么请你判断这两地 是上海, 是北京。
25.(1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山脉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长江、黄河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支流:C ,D 。湖泊:E 。
(3)为治理黄河水患,我国在黄河上进行了调水调沙,所依托的水库是F 水利枢纽。
(4)H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 。
(5)由图信息可知,长江、黄河都存在的生态问题是 ,造成此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6)图中,B、L、K三河段无凌汛现象出现的是 河段,形成“地上河”的是 河段,简述该河段“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期中测试卷(一)
1. B 2. C 3. D 4. D 5. A 6. D 7. B 8. D 9. A 10. B11. A 12. D
13. B 14. B 15. C 16. A 17. B 18. C 19. B 20. B
21.(1)太平 台湾 (2)俄罗斯 印度 (3)D (4)c 云 滇
22.(1)柴达木 东北 青藏 内蒙古 (2)①、②、④和B、C、D
(3)黄河 黄土高原 (4)内蒙古 (5)C
23.(1)青海省 西藏 黑河—腾冲 大 小 (2)计划生育 (3)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减少、消费能力下降、养老医疗社会投入增加等(写出一条即可) 二孩政策
24.(1)乙 甲 (2)甲 乙 (3)夏 冬 (4)冈底斯 季风 (5)乙 甲
25.(1)水能资源丰富 (2)渭河 汉江 鄱阳湖 (3)小浪底
(4)桃花峪 (5)水土流失 滥伐林木
(6)B K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