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选择题专攻2 多平衡体系的分析应用 A、B两练
题型突破练(A)
(选择题1~4题,每小题5分,5~9题,每小题6分,共50分)
1.(2024·无锡阶段练习)二氧化碳催化合成燃料甲醇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
CO2(g)+3H2(g)CH3OH(g)+H2O(g) ΔH=-49.4 kJ·mol-1
CO2(g)+H2(g)CO(g)+H2O(g) ΔH=+41.1 kJ·mol-1
CO(g)+2H2(g)CH3OH(g) ΔH=-90.5 kJ·mol-1
将一定比例CO2和H2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管,CO2的转化率、CH3OH的选择性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H3OH的平衡选择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其他条件不变,在210~290 ℃范围,随温度的升高,出口处CH3OH的量不断减小
C.该条件下CO2催化合成CH3OH的最佳反应温度应控制在240~250 ℃
D.为提高CH3OH产率,需研发低温下CO2转化率高和CH3OH选择性高的催化剂
2.(2024·南京模拟预测)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的反应体系中,主要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Ⅰ:CO2(g)+4H2(g)CH4(g)+2H2O(g) ΔH=-164.7 kJ·mol-1;
反应Ⅱ:CO2(g)+H2(g)CO(g)+H2O(g) ΔH=+41.2 kJ·mo;
反应Ⅲ:2CO(g)+2H2(g)CO2(g)+CH4(g) ΔH=-247.1 kJ·mo。
向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CO2和4 mol H2,平衡时CH4、CO、CO2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Ⅱ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B.图中曲线B表示CO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
C.该反应最佳控制温度在800~1 000 ℃
D.提高CO2转化为CH4的转化率,需要研发在低温区高效的催化剂
3.(2024·南京模拟预测)中国科学家首次用C60改性铜基催化剂,将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的反应条件从高压降至常压。草酸二甲酯加氢的主要反应为
反应Ⅰ:CH3OOCCOOCH3(g)(草酸二甲酯)+2H2(g)CH3OOCCH2OH(g)(乙醇酸甲酯)+CH3OH(g)
反应Ⅱ:CH3OOCCH2OH(g)+2H2(g)HOCH2CH2OH(g)+CH3OH(g)
反应Ⅲ:HOCH2CH2OH(g)+H2(g)C2H5OH(g)+H2O(g) ΔH<0
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时间内温度对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结果如图。
已知:物质B的选择性S(B)=×10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Ⅰ、Ⅱ均为ΔH<0
B.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氢气的浓度,一定能提高乙二醇的产率
C.若不使用C60改性铜基催化剂,采用高压条件能加快反应速率
D.用C60改性铜基催化剂催化草酸二甲酯反应制乙二醇最佳温度范围约为470~480 K
4.(2024·南通期中)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
Ⅰ.CO2(g)+4H2(g)CH4(g)+2H2O(g) ΔH<0
Ⅱ.CO2(g)+H2(g)CO(g)+H2O(g) ΔH>0
在密闭容器中,1.01×105 Pa、n起始(CO2)=1 mol、n起始(H2)=4 mol时,平衡后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CH4的选择性可表示为×10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示CH4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为B
B.CO的平衡选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C.在505 ℃,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0.16
D.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先下降后上升
5.(2024·连云港期中)已知CO2催化加氢的主要反应: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 ΔH1 ΔS1<0
反应Ⅱ:CO2(g)+H2(g)CO(g)+H2O(g) ΔH2>0 ΔS2
在恒温恒压反应器中通入1 mol CO2、3 mol H2,CO2的平衡转化率及CH3OH的平衡产率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已知:CH3OH产率=×100%;CH3OH的选择性=×1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ΔH1<0,ΔS2>0
B.CH3OH的平衡选择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525 K后,升高温度对反应Ⅰ的影响大于对反应Ⅱ的影响
D.525 K时,增大的值或增大压强均能使CO2的平衡转化率达到b点的值
6.(2024·南通海安二模)肼(N2H4)是一种含氢量高的燃料。向恒容密闭容器内加入3 mol N2H4,一定条件下体系中N2H4催化分解存在以下平衡:
Ⅰ.N2H4(g)N2(g)+2H2(g);
Ⅱ.3N2H4(g)N2(g)+4NH3(g)。
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N2H4均几乎完全分解,分解产物的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a对应的物质是N2
B.低于M点对应温度时,以反应Ⅰ为主
C.体系中一定不存在反应:2NH3(g)N2(g)+3H2(g)
D.N点时,体系内:n(N2)∶n(H2)=2∶3
7.用一碘甲烷(CH3I)热裂解制取低碳烯烃的主要反应:
反应Ⅰ:2CH3I(g)C2H4(g)+2HI(g) ΔH1=+102.8 kJ·mol-1
反应Ⅱ:3C2H4(g)2C3H6(g) ΔH2=-110 kJ·mol-1
反应Ⅲ:2C2H4(g)C4H8(g) ΔH3=-283 kJ·mol-1
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1 mol CH3I(g),不同温度下平衡体系中C2H4、C3H6、C4H8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CH3I(g)C3H6(g)+3HI(g) ΔH=+99.2 kJ·mol-1
B.曲线X表示C2H4的物质的量分数
C.800 K以前,温度对反应Ⅱ的影响是C3H6物质的量分数变化的主要因素
D.715 K的平衡体系中,HI的物质的量分数为64%
8.(2024·南通模拟预测)利用甲醇(CH3OH)和甲苯(Tol)发生甲基化反应可以获得对二甲苯(p-X)、间二甲苯(m-X)和邻二甲苯(o-X),反应过程中还有乙烯生成,涉及的反应有
反应Ⅰ 2CH3OH(g)C2H4(g)+2H2O(g) ΔH1=-26 kJ·mol-1
反应Ⅱ Tol(g)+CH3OH(g)p-X(g)+H2O(g) ΔH2=-71.3 kJ·mol-1
反应Ⅲ Tol(g)+CH3OH(g)m-X(g)+H2O(g) ΔH3=-72.1 kJ·mol-1
反应Ⅳ Tol(g)+CH3OH(g)o-X(g)+H2O(g) ΔH4=-69.7 kJ·mol-1
研究发现,在密闭容器中,101 kPa、n起始(Tol)=n起始(CH3OH)=1 mol,平衡时甲苯的转化率、反应Ⅰ的选择性及反应Ⅳ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X(g)m-X(g) ΔH>0
B.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Ⅳ的平衡常数先增大后减小
C.在400~600 K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 n(H2O)基本不变
D.800 K下反应达平衡后,增大压强, n(Tol)保持不变
9.(2024·江苏模拟预测)通过反应Ⅰ:4HCl(g)+O2(g)2Cl2(g)+2H2O(g)可将有机氯化工业的副产品HCl转化为Cl2。在0.2 MPa、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比=2条件下,不同温度时HCl平衡转化率如图所示。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Cl2,能加快反应速率。
反应Ⅱ:2CuCl2(s)+O2(g)2CuO(s)+2Cl2(g) ΔH=+125.6 kJ·mol-1
反应Ⅲ:CuO(s)+2HCl(g)CuCl2(s)+H2O(g) ΔH=-120.0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Ⅰ的 ΔH=+5.6 kJ·mol-1
B.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均能提高反应Ⅰ中HCl的平衡转化率
C.0.2 MPa、500 ℃时,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Cl2,延长反应时间,能使HCl转化率从X点的值升至Y点的值
D.在0.2 MPa、500 ℃条件下,若起始<2,充分反应,HCl的转化率可能达到Y点的值
题型突破练(B)
(选择题1~4题,每小题5分,5~9题,每小题6分,共50分)
1.(2024·盐城模拟)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
反应Ⅰ:CO2(g)+4H2(g)CH4(g)+2H2O(g) ΔH1=-164.7 kJ·mol-1
反应Ⅱ:CO2(g)+H2(g)CO(g)+H2O(g) ΔH2=+41.2 kJ·mol-1
在1.01×105 Pa恒压条件下,按n起始(CO2)∶n起始(H2)=1∶1投料比进行反应,平衡时含碳物质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CO(g)+2H2(g)CO2(g)+CH4(g) ΔH=-205.9 kJ·mol-1
B.曲线①表示平衡时CH4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
C.一定温度下,选用高效催化剂能提高平衡时甲烷的产率
D.温度在200~300 ℃时,CO2在平衡体系中的分压增大
2.(2024·苏州二模)利用H2和CO反应生成CH4的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反应如下:
反应Ⅰ CO(g)+3H2(g)CH4(g)+H2O(g) ΔH1=-206.2 kJ·mol-1
反应Ⅱ CO(g)+H2O(g)CO2(g)+H2(g) ΔH2=-41.2 kJ·mol-1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H2和CO发生上述反应,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一定,平衡时CO和H2的转化率、CH4和CO2的产率及随起始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CH4的产率=×100%,CH4的选择性=×1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增大,CO2的选择性一直在减小
B.曲线d表示CH4的产率随的变化
C.=0.5,反应达平衡时,CH4的选择性为25%
D.当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保持不变时,反应Ⅰ、Ⅱ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3.(2024·徐州模拟)CO2催化加氢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
反应Ⅰ:CO2(g)+H2(g)CO(g)+H2O(g) ΔH1
反应Ⅱ:2CO2(g)+6H2(g)CH3OCH3(g)+3H2O(g) ΔH2=-122.5 kJ·mol-1
向恒压的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平衡时CH3OCH3和CO的选择性及C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
CH3OCH3的选择性=×1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1<0
B.平衡时H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可用图中虚线④表示
C.反应状态达A点时,只有使用对反应Ⅱ催化活性更高的催化剂才能提高CH3OCH3的选择性
D.反应状态达B点时,容器中n(CH3OCH3)为 mol
4.(2024·连云港模拟)一定条件下HCOOH水溶液在密封石英管中的分解反应:
Ⅰ.HCOOHCO+H2O(快);
Ⅱ.HCOOHCO2+H2(慢)
T ℃时在密封石英管内完全充满1.0 mol·L-1HCOOH水溶液,使HCOOH分解,分解产物均完全溶于水。含碳物种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碳元素的其他存在形式),t1时刻测得CO、CO2的浓度分别为0.70 mol·L-1、0.16 mol·L-1。研究发现,在反应Ⅰ、Ⅱ中,H+仅对反应Ⅰ有催化加速作用;反应Ⅰ速率远大于反应Ⅱ,近似认为反应Ⅰ建立平衡后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忽略水电离,其浓度视为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 ℃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Ⅰ)=5
B.反应Ⅱ达平衡时,测得H2的浓度为x mol·L-1,则体系达平衡后=
C.相同条件下,若反应起始时HCOOH溶液中同时还含有0.10 mol·L-1盐酸,则CO的浓度峰值最有可能为a点
D.相同条件下,CO浓度达峰值时,含盐酸的HCOOH中CO2浓度比不含盐酸的HCOOH中CO2浓度大
5.(2024·苏州三模)CO2催化加氢制甲醇主要反应: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 ΔH1=-49.4 kJ·mol-1
反应Ⅱ.CO2(g)+H2(g)CO(g)+H2O(g) ΔH2=+41.2 kJ·mol-1
压强分别为p1、p2时,将=1∶3的混合气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反应,不同温度下体系中CH3OH或CO的平衡选择性如图所示。[CH3OH(或CO)的平衡选择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①、②表示的是CH3OH平衡选择性
B.曲线①、②表示的压强:p1
C.随温度升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受压强影响减小
D.相同温度下,压强分别为p1、p2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p1)>K(p2)
6.(2024·苏州三模)CO2催化重整CH4反应:
Ⅰ:CH4(g)+CO2(g)2CO(g)+2H2(g) ΔH1
Ⅱ:H2(g)+CO2(g)CO(g)+H2O(g) ΔH2>0
Ⅲ:4H2(g)+CO2(g)CH4(g)+2H2O(g) ΔH3<0
在恒容反应器中按体积分数CH4∶CO2=50%∶50%投料。平衡时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若仅考虑上述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ΔH1=2ΔH2-ΔH3>0
B.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大起始时CH4的体积分数,可抑制反应Ⅱ、Ⅲ的进行
C.T ℃时,在2.0 L容器中加入2 mol CH4、2 mol CO2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测得CO2的平衡转化率为75%,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小于81
D.300~580 ℃时,H2O的体积分数增大因为反应Ⅲ生成H2O的量大于反应Ⅱ消耗的量
7.(2024·泰州高三模拟)二甲醚和水蒸气制氢气可作为燃料电池的氢能源,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Ⅰ CH3OCH3(g)+H2O(g)2CH3OH(g) ΔH1>0
反应Ⅱ CH3OH+H2O(g)CO2(g)+3H2(g) ΔH2>0
反应Ⅲ CO2(g)+H2(g)CO(g)+H2O(g) ΔH3>0
在恒压下,将一定比例的二甲醚和水蒸气混合后,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反应相同时间测得的CH3OCH3实际转化率、CO2实际选择性与CO2平衡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CO2的选择性=×1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表示CH3OCH3实际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B.200 ℃时,反应Ⅱ的速率大于反应Ⅲ的速率
C.适当增加,有利于提高H2的产率
D.一定温度下,若增大压强,CO的平衡产率不变
8.(2024·南通高三调研)逆水煤气变换反应是一种CO2转化和利用的重要途径,发生的反应有
反应Ⅰ:H2(g)+CO2(g)CO(g)+H2O(g) ΔH1=+41.1 kJ·mol-1
反应Ⅱ:4H2(g)+CO2(g)CH4(g)+2H2O(g) ΔH2=-165.0 kJ·mol-1
反应Ⅲ:3H2(g)+CO(g)CH4(g)+H2O(g) ΔH3
常压下,向密闭容器中投入1 mol CO2和2 mol H2,达平衡时H2和含碳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3=+206.1 kJ·mol-1
B.649 ℃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1
C.其他条件不变,在250~90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时n(H2O)不断增大
D.800 ℃时,适当增大体系压强,n(CO)保持不变
9.(2024·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联考)采用热分解法脱除沼气中的H2S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反应为
反应Ⅰ:2H2S(g)2H2(g)+S2(g) ΔH1=+169.8 kJ·mol-1
反应Ⅱ:CH4(g)+S2(g)CS2(g)+2H2(g) ΔH2=+63.7 kJ·mol-1
保持100 kPa不变,将H2S与CH4按2∶1体积比投料,并用N2稀释,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所得H2、S2与CS2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2H2S(g)+CH4(g)CS2(g)+4H2(g)的ΔH=+106.1 kJ·mol-1
B.曲线Y代表的是CS2的平衡体积分数
C.高于1 050 ℃时,H2S平衡转化率与CH4平衡转化率的差值随温度升高减小
D.1 050 ℃下反应,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后H2的体积分数可能达到0.07
答案精析
A
1.B [由图可知,在210~290 ℃,CH3OH的选择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n生成(CH3OH)=CH3OH选择性×n总转化(CO2)=CH3OH选择性×n起始(CO2)×CO2转化率,由图知,在210~290 ℃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出口处CH3OH的量先增大后减小,故B错误;由图可知,在240~250 ℃,CH3OH的选择性和CO2的转化率均较高,因此该条件下CO2催化合成CH3OH的最佳反应温度应控制在240~250 ℃,故C正确。]
2.D [反应Ⅰ和反应Ⅲ 均为放热反应,因此CH4的平衡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图中曲线A表示CH4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曲线;由反应Ⅱ和Ⅲ可知,温度升高反应Ⅱ正向移动,反应Ⅲ逆向移动,因此CO在平衡时的物质的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故曲线C为CO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则曲线B为CO2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曲线,据此分析解答。反应Ⅱ的平衡常数为K=,故A错误;由图可知,较低温度时CH4的物质的量较高,且CO的物质的量较低,因此最佳温度应在200~400 ℃左右,故C错误。]
3.B [由图可知Ⅰ、Ⅱ、Ⅲ为连锁反应,即为自发进行,ΔG=ΔH-TΔS<0,可知Ⅰ、Ⅱ为ΔS<0的反应,故Ⅰ、Ⅱ的ΔH<0,故A正确;在乙醇酸甲酯选择性等于乙二醇选择性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氢气的浓度,乙二醇的产率不变,故B错误;不使用C60改性铜基催化剂,采用高压条件能加快反应速率,相当于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故C正确;由图可知,温度为470~480 K时,生成乙二醇的选择性最高,故D正确。]
4.C [从图中看出,温度低于300 ℃时,平衡后的反应体系中A、B物质的量约为2 mol、1 mol,D、E物质的量约为0,反应Ⅰ为放热反应,反应Ⅱ为吸热反应,随温度升高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Ⅱ平衡正向移动,导致CH4的物质的量减小、CO的物质的量增加,结合碳原子守恒含碳物质总量为1 mol,CH4的物质的量最大不超过1 mol,则B曲线代表n(CH4)随温度的变化,A代表n(H2O)随温度的变化,C代表n(H2)随温度的变化,E代表n(CO)随温度的变化,D代表n(CO2)随温度的变化。随温度升高反应Ⅱ平衡正向移动,CO的物质的量增加,CO的平衡选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B正确;在505 ℃,n(H2O)=n(H2)=1.35 mol,设平衡时生成CH4的物质的量为x mol、CO的物质的量为y mol,根据三段式分析,
CO2(g)+4H2(g)CH4(g)+2H2O(g)
初始/mol 1 4 0 0
转化/mol x 4x x 2x
平衡/mol x
CO2(g)+H2(g)CO(g)+H2O(g)
初始/mol 0 2x
转化/mol y y y y
平衡/mol y 2x+y
平衡时,解得,
则平衡时n(CO2)=(1-0.65-0.05) mol=0.3 mol,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C错误;从图中可看出,代表n(CO2)的D曲线,温度低于300 ℃时几乎为0,即CO2平衡转化率几乎等于100%,随温度的升高n(CO2)增加,则CO2平衡转化率降低,600 ℃之后,n(CO2)减小,则CO2平衡转化率升高,故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先下降后上升,D正确。]
5.C [随温度升高,甲醇的平衡产率减小,故CH3OH的平衡选择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反应Ⅰ平衡逆移,故反应Ⅰ应为放热反应,ΔH1<0,化合物的熵大于单质,故ΔS2>0,故A、B正确;525 K后,随温度升高,甲醇的平衡产率减小,说明反应Ⅰ平衡逆移,CO2的转化率降低,但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则使二氧化碳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反应为反应Ⅱ,说明525 K后,升高温度对反应Ⅱ的影响大于对反应Ⅰ的影响,故C错误;525 K时,增大的值,相当于二氧化碳的量不变,增大氢气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可以增大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压强,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反应Ⅱ平衡不移动,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均可以达到b点的值,故D正确。]
6.D [图中为分解产物的物质的量,当温度升高时,NH3趋于0,此时以反应Ⅰ为主,根据反应N2H4(g)N2(g)+2H2(g)可知,曲线a对应的物质是H2,曲线b对应的物质是N2,故A错误;低于M点对应温度时,NH3含量最高,以反应Ⅱ为主,故B错误;由图可知,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N2H4均几乎完全分解,温度升高时,NH3趋于0,所以体系中还存在2NH3(g)N2(g)+3H2(g),故C错误;由图可知,N点时,n(NH3)=n(N2)=2 mol,由H元素守恒知,n(H2)=3 mol,体系内n(N2)∶n(H2)=2∶3,故D正确。]
7.C [根据盖斯定律:得3CH3I(g)C3H6(g)+3HI(g) ΔH==+99.2 kJ·mol-1,A正确;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Ⅰ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2H4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反应Ⅱ和反应Ⅲ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曲线X表示C2H4的物质的量分数,B正确;800 K前,C3H6的物质的量分数随C2H4的物质的量增大而逐渐增大,则800 K之前,浓度是对反应Ⅱ的主要影响因素,800 K时,反应Ⅱ达到平衡,800 K后随着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温度是反应Ⅱ的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根据图像可知,715 K时,n(C3H6)=n(C4H8)=2n(C2H4),设n(C2H4)=x mol,n(C3H6)=n(C4H8)=2x mol,n(CH3I)=y mol,则n(HI)=(1-y) mol,根据C守恒得1=y+2x+6x+8x,C2H4物质的量分数为4%,得4%=×100%,联立两式解得x=,y=,则HI的物质的量分数为64%,D正确。]
8.C [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Ⅲ-反应Ⅱ可得p X(g)m X(g) ΔH=-72.1 kJ·mol-1+71.3 kJ·mol-1=-0.8 kJ·mol-1<0,A错误;反应Ⅳ的ΔH<0,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一直减小,B错误;在400~600 K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甲苯的转化率基本不变,说明反应Ⅱ、Ⅲ、Ⅳ平衡基本上不发生移动,反应Ⅰ的选择性也基本不变,则n(H2O)基本不变,C正确;800 K下反应达平衡后,反应Ⅰ的选择性较大,反应Ⅰ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左移,则n(CH3OH)增大,n(Tol)会减小,D错误。]
9.D [根据盖斯定律,由Ⅱ+2×Ⅲ得4HCl(g) +O2(g)2Cl2(g) +2H2O(g),ΔH=+125.6 kJ·mol-1+(-120.0 kJ·mol-1)×2 =-114.4 kJ·mol-1,A错误;反应Ⅰ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HCl的平衡转化率降低,B错误;CuCl2为固体不能影响平衡移动,延长反应时间也不能影响平衡移动,HCl转化率不变,C错误;在0.2 MPa、500 ℃条件下,若起始<2,增加了O2的相对含量,能提高HCl的转化率,HCl的转化率可能达到Y点的值,D正确。]
B
1.D [根据盖斯定律, 由反应Ⅰ-2×反应Ⅱ可得反应2CO(g)+2H2(g)CO2(g)+CH4(g),则ΔH=-164.7 kJ·mol-1—(2×41.2 kJ mol-1)=-247.1 kJ·mol-1,故A错误;曲线①代表物质随温度升高,平衡时比例降低,反应 Ⅰ 放热,温度升高平衡逆移,甲烷减少,曲线②最终降为0,二氧化碳不可能完全转化,则①为CO2,②为CH4,故B错误;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不能提高平衡时甲烷的产率,故C错误;CO曲线在300 ℃时值为0,即温度高于300 ℃,反应Ⅱ才进行,200~300 ℃时,仅发生反应Ⅰ,反应Ⅰ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移,由200 ℃上升到300 ℃,平衡逆移,恒压下,CO2分压增大,故D正确。]
2.A [随着增大,反应Ⅱ的生成物氢气浓度增大会抑制二氧化碳的生成,故CO2的选择性一直在减小,A正确;随增大,反应Ⅰ正向移动,反应Ⅱ逆向移动,故CH4的产率增大,曲线c表示CH4的产率,B错误;曲线c表示CH4的产率,曲线d表示CO2的产率,当=0.5时,根据图像可知,CH4和CO2 的产率相等,即n(CH4)=n(CO2),甲烷的选择性为50%,C错误;反应Ⅰ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在同一个容器内当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保持不变时,反应Ⅰ、Ⅱ都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3.D [反应Ⅱ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H3OCH3的选择性下降,则CO的选择性上升,CO的选择性对应曲线①,CH3OCH3的选择性对应曲线②,CO2的平衡转化率对应曲线③。随着温度升高,CH3OCH3的选择性下降,CO的选择性上升,300 ℃前,CO2的平衡转化率下降,则以反应Ⅱ为主,300 ℃后,CO2的平衡转化率上升,则以反应 Ⅰ 为主,说明反应Ⅰ为吸热反应,A错误;向恒压的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投料比与反应Ⅱ中的系数比相等,所以,300 ℃前,转化率应该是基本相同的,故应该与CO2的平衡转化率重叠,B错误;反应状态达A点时,若增大压强,反应Ⅰ不会移动,反应Ⅱ正向移动,生成更多的CH3OCH3,可以提高CH3OCH3的选择性,C错误;反应状态达B点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为25%、CH3OCH3的选择性也是25%,根据CH3OCH3的选择性=×100%,则25%=×100%,n生成(CH3OCH3)= mol,D正确。]
4.D [由图可知,t1时刻CO浓度最大,说明反应Ⅰ此时处于平衡状态,根据t1时刻CO、CO2的浓度分别为0.70 mol·L-1、0.16 mol·L-1,则反应 Ⅰ 和反应 Ⅱ 消耗HCOOH分别为0.70 mol·L-1、0.16 mol·L-1,反应 Ⅰ 的平衡常数K(Ⅰ)===5,A正确;t1之后,Ⅰ始终平衡,根据Ⅱ的反应式,H2的浓度为x mol·L-1,则反应Ⅱ消耗x mol·L-1 HCOOH且c(CO2)=x mol·L-1,设c(CO)=y mol·L-1,反应Ⅰ消耗HCOOH y mol·L-1,由K(Ⅰ)===5,解得y=(1-x),故==,B正确;加入0.10 mol·L-1盐酸后,H+作催化剂,反应Ⅰ的反应速率加快,达平衡的时间缩短,反应Ⅱ消耗的HCOOH减少,体系中HCOOH浓度增大,导致CO浓度大于t1时刻的峰值,则CO新的浓度峰值点可能是a点,体系中HCOOH浓度增大,导致CO浓度更大,CO2浓度一定更小,故C正确,D错误。]
5.C [只看一条曲线,可知该物质的平衡选择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反应Ⅰ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Ⅱ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则图中表示的是CO的平衡选择性,A错误;同一温度下,压强由p1变为p2,CO的平衡选择性增大,根据反应可知,降压反应Ⅰ逆向移动,从而导致反应Ⅱ正向移动, CO的平衡选择性增大,故p1>p2,B错误;随温度升高,CO的平衡选择性接近100%,可知升温后主要发生反应Ⅱ,反应Ⅱ的平衡移动与压强无关,故随温度升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受压强影响减小,C正确;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D错误。]
6.D [根据盖斯定律,由2×Ⅱ-Ⅲ可得反应Ⅰ:CH4(g)+CO2(g)2CO(g)+2H2(g),ΔH1=2ΔH2-ΔH3>0,A正确;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大起始时CH4的体积分数,则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即CO2的平衡浓度减小,CH4浓度增大,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加生成物浓度,平衡都逆向移动,可抑制反应Ⅱ、Ⅲ的进行,B正确;T ℃时,若只发生反应Ⅰ,则三段式分析可知,
CH4(g)+CO2(g)2CO(g)+2H2(g)
起始量/mol 2 2 0 0
转化量/mol 1.5 2×75% 3 3
平衡量/mol 0.5 0.5 3 3
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81,由于实际上有反应Ⅰ、反应Ⅱ和反应Ⅲ发生,副反应(Ⅲ)中消耗的氢气的量比二氧化碳多得多,故计算式中,分子减小得更多,平衡常数小于81,C正确;升高温度反应Ⅱ平衡正向移动,H2O的物质的量增大,反应Ⅲ逆向移动,H2O的物质的量减小,故300~580 ℃时,H2O的体积分数增大因为温度对反应Ⅲ的影响小于对反应Ⅱ的影响,即整个体系生成H2O的量大于消耗的量,D错误。]
7.D [CO2实际选择性与CO2平衡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的走势变化相同,故曲线b为CO2实际选择性,曲线a为CH3OCH3实际转化率,A正确;在200 ℃时,CO2实际选择性大于平衡选择性,可知此温度下,反应Ⅱ的速率大于反应Ⅲ,B正确;适当增加,会促进CH3OCH3的转化,使反应Ⅱ朝正向进行,反应Ⅲ朝逆向进行,从而提高氢气的产率,C正确;增大压强会导致反应Ⅱ平衡逆向移动,从而导致反应Ⅲ逆向移动,CO的平衡产率会减小,D错误。]
8.D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Ⅲ=反应Ⅱ-反应Ⅰ,则ΔH3=ΔH2-ΔH1=-206.1 kJ·mol-1,A错误;温度升高,反应Ⅰ正向移动,反应Ⅱ和Ⅲ逆向移动,可知c为CO,a为CO2,b为CH4,649 ℃时,反应平衡时n(H2)=1.2 mol,转化的氢气为0.8 mol,生成的H2O小于0.8 mol,n(CO)=n(CO2),平衡常数:K<<1,B错误;由图像可知,250~649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时n(H2)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平衡时n(H2O)不断减小,649~90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时n(H2)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时n(H2O)不断增大,C错误;高温时CH4含量很少,则反应 Ⅰ 进行程度很大,反应Ⅱ、Ⅲ程度很小,平衡不受压强影响,适当增大体系压强,n(CO)保持不变,D正确。]
9.C [根据反应Ⅰ和反应Ⅱ,利用盖斯定律可得:2H2S(g)+CH4(g)CS2(g)+4H2(g) ΔH=+233.5 kJ·mol-1,A错误;由于S2是反应 Ⅰ 的生成物同时又是反应Ⅱ的反应物,950~1 050 ℃时,以反应 Ⅰ 为主,随着温度升高,反应Ⅰ速率大于反应Ⅱ,所以S2的体积分数会增大,1 050~1 150 ℃时,反应Ⅱ速率增大的幅度大于反应 Ⅰ,S2的体积分数会减小,因此曲线Y是S2,根据方程式中的数量关系,曲线Z为H2,曲线X为CS2,B错误;1 050~1 150 ℃之间,S2与CS2的体积分数差值越来越小,所以H2S平衡转化率与CH4平衡转化率的差值随温度升高减小,C正确;反应Ⅰ和反应Ⅱ都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会逆向移动,1 050 ℃下,平衡后H2的体积不可能达到0.07,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