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突破 多平衡体系中的规范解答(A、B两练)
题型突破练(A)
1.(8分)精脱硫技术主要用于煤气中羰基硫(COS)和二硫化碳(CS2)的转化。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焦炉煤气中的H2可脱除煤气中羰基硫(COS)。羰基硫氢化反应历程有途径Ⅰ和途径Ⅱ两种可能,如图所示:
①已知羰基硫氢化反应速率较快,推测其更合理的反应历程是途径 (填“Ⅰ”或“Ⅱ”)。
②反应COS(g)+H2(g)===CO(g)+H2S(g)的ΔH= kJ·mol-1。
(2)MoS2可作羰基硫氢化反应的催化剂,催化机理如图所示:
不同钼(Mo)含量的MoS2催化剂对COS转化率和H2S的选择性不同,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选择 (填“3.4%Mo”或“8.7%Mo”)作催化剂效果最好;当H2S选择性低于100%时表明部分COS气体与催化剂发生了反应,催化剂有吸硫现象,若H2S选择性高于100%,可能的原因是 。
2.(16分)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丙烷脱氢制备丙烯:
C3H8(g)C3H6(g)+H2(g) ΔH1 Kp1
已知:2C3H8(g)+O2(g)2C3H6(g)+2H2O(g) ΔH2=-236 kJ·mol-1 Kp2
2H2(g)+O2(g)2H2O(g) ΔH3=-484 kJ·mol-1 Kp3
(1)ΔH1= kJ·mol-1;平衡常数Kp1= (用Kp2和Kp3表示)。
(2)不同压强下,在密闭容器中丙烷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1。
①图中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判断的依据是 。
②800 K、p2压强下,若进料组成中加入惰性气体Ar,a点将 (填“上移”或“下移”)。
(3)丙烷直接脱氢存在副反应C3H8(g)C2H4(g)+CH4(g)。一定温度下,丙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Ga2O3/Al2O3催化剂表面,丙烷转化率、丙烷平衡转化率、丙烯选择性(曲线a)和丙烯生成速率随变化如图2。催化剂Ga2O3/Al2O3反应过程中会有如图3转化,且Ga-H/GaOx催化活性更强。
①丙烷转化率随变化的曲线为 (填字母)。
②曲线b随的增加而降低的原因是 。丙烯生成速率随增加变化的原因是 。
3.(12分)利用热分解法可回收炼油厂酸渣(含硫酸、沥青质等)中的硫酸。已知沥青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分解反应。
利用热分解法测定硫酸回收量(以SO2、SO3的硫元素含量计)的有关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Ⅰ:H2SO4(l)SO3(g)+H2O(g) ΔH1 K1
反应Ⅱ:2SO3(g)2SO2(g)+O2(g) ΔH2=+196 kJ·mol-1 K2
(1)已知2H2SO4(l)2SO2(g)+O2(g)+2H2O(g) ΔH3=+550 kJ·mol-1,则ΔH1= kJ·mol-1。
(2)在压强为p的反应体系中对1 g酸渣进行热分解,平衡时体系中SO2、SO3的气体体积分数和热解气体总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随温度变化如图。
①K1 (填“>”或“<”)K2,依据是 。
②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SO2气体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原因可能为 。
4.(8分)以CO2、H2为原料生产甲醇是一种有效利用二氧化碳的途径。涉及的反应有
Ⅰ.CO2(g)+4H2(g)CH4(g)+2H2O(g) ΔH1<0
Ⅱ.CO(g)+2H2(g)CH3OH(g) ΔH2<0
Ⅲ.CO2(g)+CH4(g)2CO(g)+2H2(g) ΔH3<0
工业中,对于反应Ⅰ,通常同时存在副反应Ⅳ:CO2(g)+H2(g)CO(g)+H2O(g) ΔH4。在一定条件下,在合成塔中充入一定量CO2和H2。不同压强时,CO2的平衡转化率如图a所示。当气体总压强恒定为1 MPa时,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b所示。
(1)图a中,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CO2的平衡转化率越大,其原因是 。
(2)由图b可知,ΔH4 (填“>”“<”或“=”)0;H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原因是 。
5.(6分)铁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铁及其化合物有着丰富的化学性质。
反应S2(aq)+2I-(aq)===2(aq)+I2(aq)在加入Fe3+催化后,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反应机理中有Fe2+出现。
(1)写出速控步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反应过程中由于Fe2+浓度较低而不容易被检测到,Fe2+浓度较低的原因是 。
题型突破练(B) [分值:50分]
1.(15分)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C4H10(g)C4H8(g)+H2(g) ΔH=+123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该反应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 (填“大于”或“小于”)0.1;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降低压强
(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n(氢气)/n(丁烷)的关系。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 。
(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丁烯产率在590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 ;590 ℃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2.(5分)将甲醇转化耦合到丁烯裂解过程中生产丙烯,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①2C4H8(g)―→2C3H6(g)+ C2H4(g) ΔH>0
②2CH3OH(g)―→C2H4(g)+2H2O(g) ΔH<0
③C2H4(g)+C4H8(g)―→2C3H6(g) ΔH<0
已知:甲醇吸附在催化剂上,可以活化催化剂;甲醇浓度过大也会抑制丁烯在催化剂上的转化。
(1)图1是C3H6及某些副产物的产率与的关系曲线。最佳的约为 。
(2)图2是某压强下,将CH3OH和C4H8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投料,反应达到平衡时C3H6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由图2可知平衡时C3H6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其原因可能是 。
3.(12分)乙烯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工业上利用乙烷脱氢制乙烯的相关反应如下:
反应Ⅰ:C2H6(g)C2H4(g)+H2(g)
ΔH1=+137 kJ·mol-1
反应Ⅱ:CO2(g)+H2(g)CO(g)+H2O(g)
ΔH2=+41 kJ·mol-1
(1)科研人员研究催化剂对乙烷无氧脱氢的影响
①在一定条件下,Zn/ZSM-5催化乙烷脱氢转化为乙烯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该历程的各步反应中,生成下列物质速率最慢的是 (填字母)。
A.C2 B.Zn-C2H5
C.C2 D.
②用Co基催化剂研究C2H6催化脱氢,该催化剂对C—H和C—C的断裂均有高活性,易形成碳单质。一定温度下,Co基催化剂在短时间内会失活,其失活的原因是 。
(2)在923 K和催化剂条件下,向体积固定的容器中充入1.0 mol C2H6与一定量CO2发生反应(忽略反应Ⅰ和反应Ⅱ外的其他反应),平衡时C2H6、C2H4和CO的物质的量分数随起始投料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曲线c表示的物质为CO,表示C2H6的曲线为 (填“a”或“b”),判断依据是 。
4.(18分)(2024·浙江6月选考,19)氢是清洁能源,硼氢化钠(NaBH4)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固体储氢材料,其水解生氢反应方程式如下:(除非特别说明,本题中反应条件均为25 ℃,101 kPa)
NaBH4(s)+2H2O(l)===NaBO2(aq)+4H2(g) ΔH<0
(1)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
A.高温 B.低温
C.任意温度 D.无法判断
(2)该反应比较缓慢。忽略体积变化的影响,下列措施中可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A.升高溶液温度
B.加入少量异丙胺[CHNH2]
C.加入少量固体硼酸[B(OH)3]
D.增大体系压强
(3)为加速NaBH4水解,某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水溶性催化剂,当该催化剂足量、浓度一定且活性不变时,测得反应开始时生氢速率v与投料比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1所示。请解释ab段变化的原因: 。
(4)氢能的高效利用途径之一是在燃料电池中产生电能。某研究小组的自制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该电池以3.2 A恒定电流工作14分钟,消耗H2体积为0.49 L,故可测得该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转化率为 。[已知:该条件下H2的摩尔体积为24.5 L·mol-1;电荷量q(C)=电流I(A)×时间(s);NA=6.0×1023 mol-1;e=1.60×10-19C。]
(5)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选用如下方程式,可以设计能自发进行的多种制备方法,将反应副产物偏硼酸钠(NaBO2)再生为NaBH4。(已知:ΔG是反应的自由能变化量,其计算方法也遵循盖斯定律,可类比ΔH计算方法;当ΔG<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
Ⅰ.NaBH4(s)+2H2O(l)===NaBO2(s)+4H2(g) ΔG1=-320 kJ·mol-1
Ⅱ.H2(g)+O2(g)===H2O(l) ΔG2=-240 kJ·mol-1
Ⅲ.Mg(s)+O2(g)===MgO(s) ΔG3=-570 kJ·mol-1
请书写一个方程式表示NaBO2再生为NaBH4的一种制备方法,并注明ΔG 。
(要求:反应物不超过三种物质;氢原子利用率为100%。)
答案精析
A
1.(1)①Ⅱ ②b-a-c+d-e (2)8.7%Mo 催化剂本身在反应过程中有失硫现象
解析 (1)①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由图可知,途径 Ⅰ 的活化能大于途径 Ⅱ,所以反应速率较快的羰基硫氢化的反应历程是途径Ⅱ。
2.(1)+124 (2)①p3>p2>p1 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丙烷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②上移 (3)①c ②随着H2的含量增大,平衡向左移动,丙烷平衡转化率降低 H2活化了催化剂
解析 (1)将3个反应依次记为反应Ⅰ、Ⅱ、Ⅲ,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Ⅰ=,ΔH1===+124 kJ·mol-1;则Kp1=。(2)①该反应为正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当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丙烷的转化率减小,则压强p3>p2>p1。②800 K、p2压强下,若进料组成中加入惰性气体Ar,原气体的分压减小,则平衡正向移动,丙烷的转化率增大,a点将上移。(3)①已知曲线a为丙烯选择性,随增加丙烯的选择性基本不变,则丙烷转化率几乎没有起伏,故曲线c为丙烷转化率。
3.(1)+177 (2)①< 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远小于SO2 ②温度升高,反应 Ⅱ 平衡正向移动程度小于酸渣中沥青质分解程度
解析 (1)依题意知,已知反应=反应Ⅰ×2+反应Ⅱ,故ΔH3=2ΔH1+ΔH2,故ΔH1= kJ·mol-1=+177 kJ·mol-1。
4.(1)增大压强,反应 Ⅳ 平衡不移动,反应 Ⅰ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 反应 Ⅰ 放热,反应 Ⅳ 吸热,温度升高时,反应 Ⅰ 平衡向左移动增加的H2的量大于反应Ⅳ平衡向右移动减少的H2的量
解析 (2)根据反应Ⅰ、Ⅳ可知只有反应Ⅳ生成CO,根据图b可知CO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该反应吸热,ΔH4>0。
5.(1) 2Fe3+(aq)+2I-(aq)I2(aq)+2Fe2+(aq) ΔH=+(E3-E2) kJ·mol-1 (2)第一步基元反应活化能较高为慢反应,第二步基元反应活化能较低为快反应。第一步反应产生的Fe2+很快被第二步反应消耗,故Fe2+浓度较小
解析 (1)根据S2(aq)+2I-(aq)2(aq)+I2(aq)结合图像,可得两步反应为2Fe3+(aq)+2I-(aq)I2(aq)+2Fe2+(aq);2Fe2+(aq)+S2(aq)2Fe3+(aq)+2(aq);活化能最大的一步为速控步,由图可知,速控步热化学方程式为2Fe3+(aq)+2I-(aq)I2(aq)+2Fe2+(aq) ΔH=+(E3-E2)kJ·mol-1。
B
1.(1)小于 AD
(2)氢气是产物之一,随着的增大,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生成的丁烯会增多,同时由于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丁烯高温裂解生成短碳链烃类化合物
解析 (1)由图(a)可以看出,温度相同时,压强由0.1 MPa变化到x MPa,丁烷的转化率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所以x<0.1。由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时,平衡正向移动,丁烯的平衡产率增大,因此A正确、B错误;反应正向进行时体积增大,加压时平衡逆向移动,丁烯的平衡产率减小,因此C错误、D正确。(2)反应初期,H2可以活化催化剂,进料气中较小,丁烷浓度大,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程度大,丁烯产率升高;随着进料气中增大,原料中过量的H2会使平衡逆向移动,所以丁烯产率下降。
2.(1)1.0 (2)300~500 ℃时,丁烯裂解(反应①)为主要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使C3H6的体积分数增大;温度高于500 ℃时,反应②③为主要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使C3H6的体积分数降低,同时温度升高易发生副反应,C3H6可能转化为C2H4、C3H8、C4H10、等,使C3H6的体积分数降低
3.(1)①C ②积碳在其表面快速沉积使其失活
(2)a 比值增大,乙烷转化率增大,其物质的量分数变化比CO和C2H4要大
4.(1)C (2)AC (3)随着投料比增大,NaBH4的水解转化率降低 (4)O2+4e-+2CO22 70% (5)NaBO2(s)+2H2(g)+2Mg(s)NaBH4(s)+2MgO(s) ΔG=-340 kJ·mol-1
解析 (1)反应NaBH4(s)+2H2O(l)NaBO2(aq)+4H2(g) ΔH<0,ΔS>0 ,由ΔG=ΔH-TΔS可知,任意温度下,该反应均能自发进行。(2)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A符合题意;硼氢化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利用其强还原性来还原水中的氢离子,异丙胺[CHNH2]呈碱性,使水中氢离子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降低,B不符合题意;硼酸[B(OH)3]呈弱酸性,加入少量固体硼酸,水中氢离子的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符合题意;增大体系压强,忽略体积变化,测气体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D不符合题意。(4)根据题干信息,该燃料电池中H2为负极,O2为正极,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故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CO22, 该条件下,0.49 L H2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工作时,H2失去电子:H2-2e-2H+,所带电荷量:2×0.02×6.0×1023×1.60×10-19 C=3 840 C,工作电荷量:3.2×14×60 C=2 688 C,则该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转化率:×100%=70%。(5)结合题干信息,要使得氢原子利用率为100%,可由(2×反应Ⅲ)-(2×反应Ⅱ+反应Ⅰ)得NaBO2(s)+2H2(g)+2Mg(s)NaBH4(s)+2MgO(s) ΔG=2ΔG3-(2ΔG2+ΔG1)=2×(-570 kJ·mol-1)-[2×(-240 kJ·mol-1)+(-320 kJ·mol-1)]=-340 kJ·mo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