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选择题专攻2 表格型实验方案的评价
(选择题1~10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24·南京、盐城市统考二模)室温下,探究0.1 mol·L-1NH4Fe溶液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溶液中含有 向2 mL NH4Fe(SO4)2溶液中滴加几滴0.1 mol·L-1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B 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向2 mL NH4Fe(SO4)2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C 是否发生水解 用玻璃棒蘸取2 mL NH4Fe(SO4)2溶液滴在干燥的广泛pH试纸上,将试纸显色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 Fe3+是否具有氧化性 向2 mL NH4Fe(SO4)2溶液中滴加几滴0.1 mol·L-1KI溶液,再滴加淀粉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2024·苏锡常镇统考二模)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再滴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紫色褪去 铁锈中含二价铁
B 向FeSO4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FeSO4溶液已经变质
C 向含有KSCN的Fe2溶液中加入少量K2SO4固体,振荡,溶液颜色未变化 Fe2与KSCN的反应不可逆
D 向3 mL 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 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 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
3.(2024·南通如皋二模)室温下,探究0.1 mol·L-1KClO溶液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目的 实验方案
A 溶液中是否含KClO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
B ClO-有氧化性 向淀粉 KI试纸上滴加几滴KClO溶液,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C 比较F-和ClO-的水解能力大小 测定KClO溶液、KF溶液的pH,比较pH的大小
D H+浓度对ClO-氧化性的影响 向稀盐酸和浓盐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KClO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4.(2024·南通海安二模)根据下列实验事实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常温下,分别向等体积pH=1的盐酸和硫酸中加入大小相同的铝片,前者反应速率更快 酸性:HCl>H2SO4
B 常温下,向0.1 mol·L-1NH4Cl溶液中滴加酚酞,不变红 不能发生水解
C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Br2的CCl4溶液,溶液由红棕色变无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D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苯甲醛,溶液褪色 苯甲醛有漂白性
5.(2024·南通市高三模拟)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盛有少量酸性K2Cr2O7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足量乙醇,充分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乙醇具有还原性
B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观察火焰颜色 溶液中存在Na2CO3
C 向盛有3 mL 0.1 mol·L-1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0.1 mol·L-1NaCl溶液,振荡试管,再向试管中滴加2滴0.1 mol·L-1KI溶液,观察生成沉淀的颜色 Ksp(AgI)D 将中间裹有锌皮的铁钉放在滴有酚酞的饱和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铁钉周围溶液颜色变化 铁钉能发生吸氧腐蚀
6.(2024·江苏前黄高级中学二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一定浓度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气体,出现黑色沉淀 H2S酸性比H2SO4强
B 将溴乙烷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后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
C 将Na[Al(OH)4]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观察有沉淀现象 验证两物质间发生了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
D Al2(SO4)3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白色固体 该白色固体为Al2(SO4)3
7.(2024·南京、盐城市统考模拟)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目的 实验方案
A CO还原Fe2O3实验中,Fe2O3是否全部被还原 向CO还原Fe2O3所得到的产物中加入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比较CH3COO-和ClO-结合H+的能力大小 室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
C 比较Ksp(BaSO4)和Ksp(BaCO3)的相对大小 将BaSO4粉末和Na2CO3饱和溶液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D 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煮沸,冷却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8.(2024·南通如皋统考模拟)室温下,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测定等体积CH3COONa和NaNO2溶液的pH 比较CH3COOH和HNO2的酸性强弱
B 取4 mL乙醇,加入12 mL浓硫酸及少量沸石,迅速升温至170 ℃,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2 mL酸性KMnO4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为乙烯
C 向Na2S溶液中通入SO2至过量,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SO2是否具有氧化性
D 将卤代烃与NaOH水溶液混合加热,待冷却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沉淀颜色 确定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种类
9.(2024·泰州市统考模拟)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够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将1 溴丁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混合后加热,生成的气体通入Br2的CCl4溶液中,观察现象 1 溴丁烷能否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B 将S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SO2是否具有漂白性
C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观察现象 比较Na2CO3与NaHCO3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
D 向Fe溶液中滴加淀粉,再通入HI气体,观察现象 比较Fe3+与I2氧化性的强弱
10.(2024·南通市统考模拟)室温下,探究1.0 mol·L-1Na2SO3溶液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目的 实验方案
A 溶液中是否含有 向Na2SO3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的稀硝酸,再滴加Ba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B Na2S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向Na2SO3溶液中先滴加酚酞,再滴加BaCl2溶液至过量,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C 是否具有漂白性 向溴水中滴加足量Na2SO3溶液,观察溶液颜色
D 是否具有还原性 向Na2SO3溶液中先滴加几滴Na2S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适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答案精析
1.D [NaOH会与Fe3+反应被消耗,且反应过程中未加热,不会有氨气生成,A错误;若原溶液中含Fe3+,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也会变红色,B错误;NH4Fe电离出的和Fe3+在溶液中均会水解且水解都呈酸性,C错误;向2 mL NH4Fe溶液中滴加几滴0.1 mol·L-1KI溶液,再滴加淀粉溶液,淀粉溶液变蓝,说明Fe3+具有氧化性,D正确。]
2.D [浓盐酸也能与KMnO4发生反应,使溶液紫色褪去,A错误;向FeSO4溶液中滴入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时溶液变红色,说明有Fe3+,但可能是变质产生的Fe3+,也有可能是原溶液中存在的Fe2+被氧化成Fe3+,B错误;溶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Fe3++3SCN-Fe(SCN)3,与和K+无关,C错误。]
3.B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只能得出溶液中有K+,不能得出含有KClO,A错误;向淀粉 KI试纸上滴加几滴KClO溶液,观察试纸变为蓝色,则说明ClO-有氧化性,B正确;测定等浓度的KClO溶液、KF溶液的pH,比较pH的大小,可以得出F-和ClO-的水解能力大小,C错误;向等体积稀盐酸和浓盐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KClO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可以得出H+浓度对ClO-氧化性的影响,D错误。]
4.C [盐酸和硫酸均能完全电离,两种酸的pH相同,起始氢离子浓度相同,产生气体的速率应相同,故A错误;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显酸性,滴加酚酞,不变红,故通过该实验不能证明是否发生水解,故B错误;苯甲醛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导致溶液褪色,故D错误。]
5.A [酸性K2Cr2O7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足量乙醇,若溶液颜色变化说明K2Cr2O7被还原,则乙醇表现还原性,否则无还原性,故A正确;焰色试验只能确定金属元素,不能确定具体物质,故B错误;所用硝酸银溶液过量,滴入的碘化钾直接与硝酸银反应生成AgI沉淀,不能说明是AgCl转化为AgI,因此不能验证Ksp大小,故C错误;锌比铁活泼,形成原电池时Zn作负极,Fe作正极,铁钉不被腐蚀,故D错误。]
6.D [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气体,出现黑色沉淀,是因为生成的硫化铜沉淀不溶于硫酸,促使反应正向进行,不能说明H2S酸性比H2SO4强,A错误;挥发的乙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证明生成乙烯,B错误;生成沉淀反应为Al(OH)3↓+H2O,不是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C错误;加热促进铝离子水解,但硫酸不挥发,则Al2(SO4)3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白色固体为Al2(SO4)3,D正确。]
7.B [向CO还原Fe2O3所得到的产物中加入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如果溶液变为红色,表明Fe2O3没有全部被还原,如果溶液不变色,并不能说明Fe2O3全部被还原,因为生成的Fe能将Fe3+还原为Fe2+,A不正确;室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后者的pH大,溶液的碱性强,ClO-的水解程度比CH3COO-大,从而说明ClO-结合H+的能力比CH3COO-强,B正确;冷却后没有加入碱中和硫酸,所以虽然没有产生银镜,但并不能说明蔗糖水解产物没有还原性,D不正确。]
8.C [测定等体积的CH3COOH和NaNO2溶液的pH,浓度不确定是否相同,不能根据pH比较HNO2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A项错误;硫化钠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观察到的沉淀是S单质,二氧化硫的化合价降低,有氧化性,C项正确;将卤代烃与NaOH水溶液混合加热,待冷却后加入稀硝酸中和氢氧化钠,再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沉淀颜色确定卤素原子种类,D项错误。]
9.A [气体通入Br2的CCl4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烯烃,则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故A符合题意;将S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不能证明二氧化硫有漂白性,故B不符合题意;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有晶体析出,根据Na2CO3+CO2+H2O2NaHCO3分析得到,106 g碳酸钠反应得到168 g碳酸氢钠,生成的碳酸氢钠增多,假设溶解度相同时也会有晶体析出,因此不能通过现象来比较Na2CO3与NaHCO3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故C不符合题意;向Fe溶液中滴加淀粉,再通入HI气体,溶液变蓝,由于酸性条件下N具有氧化性,可能硝酸氧化了碘离子,因此不能比较Fe3+与I2氧化性的强弱,故D不符合题意。]
10.B [硝酸具有氧化性,能氧化S生成S,S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A不符合题意;亚硫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使得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再滴加BaCl2溶液至过量,钡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生成沉淀,导致亚硫酸根离子浓度减小,其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红色变浅,能达到实验目的,B符合题意;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得溴水褪色,不体现亚硫酸根离子的漂白性,C不符合题意;Na2SO3溶液中先滴加几滴Na2S溶液,加入盐酸,两者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单质黄色沉淀,亚硫酸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体现氧化性,D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