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选择题专攻1 装置图型实验方案的评价(含解析)-202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七 选择题专攻1 装置图型实验方案的评价(含解析)-202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09 17:3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七 选择题专攻1 装置图型实验方案的评价
(选择题1~2题,每小题3分,3~13题,每小题4分,共50分)
1.(2024·南通如皋二模)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l2,并探究Cl2、氯水的性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制备Cl2 检验Cl2中的HCl 干燥Cl2 测氯水的pH
2.(2024·南通海安二模)实验室制备NH3的实验原理及装置均正确的是(  )
A.制取氨气 B.干燥氨气
C.收集氨气 D.吸收氨气
3.(2024·南京、盐城统考模拟)下列由废铁屑制取(NH4)2Fe(SO4)2 6H2O的实验装置与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称取一定质量的(NH4)2SO4固体
B.用装置乙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C.用装置丙将废铁屑充分溶解
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得到(NH4)2Fe(SO4)2·6H2O晶体
4.(2024·连云港市统考模拟)实验室制备水合肼(N2H4·H2O)溶液的反应原理为NaClO+2NH3===N2H4·H2O+NaCl,N2H4·H2O能与NaClO剧烈反应。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Cl2
B.用装置乙制备NaClO溶液
C.用装置丙制备水合肼溶液
D.用装置丁分离水合肼和NaCl混合溶液
5.(2024·苏锡常镇四市统考模拟)实验室由黄铁矿烧渣(含FeO、Fe2O3、SiO2等)制取无水氯化铁的实验原理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溶解黄铁矿烧渣
B.用装置乙过滤得到含Fe2+、Fe3+混合溶液
C.用装置丙氧化得到FeCl3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获得无水FeCl3
6.(2024·南通如皋统考模拟)氨用于生产硝酸、铵盐、纯碱、配合物等,液氨可以和金属钠反应产生H2。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氨气或氨水的有关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取NH3
B.干燥NH3
C.收集NH3并验满
D.制[Cu](OH)2溶液
7.(2024·南通统考二模)实验室制备柠檬酸铁铵的流程如下:
FeCO3柠檬酸亚铁柠檬酸铁柠檬酸铁铵柠檬酸铁铵晶体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FeCO3
B.用装置乙制取NH3
C.用装置丙制取氨水
D.用装置丁分离出柠檬酸铁铵晶体
8.(2024·南京、盐城统考二模)下列由废易拉罐制取Al2O3的实验原理与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溶解废易拉罐细屑
B.用装置乙过滤得到Na[Al(OH)4]溶液
C.用装置丙制取Al(OH)3沉淀
D.用装置丁灼烧Al(OH)3制取Al2O3
9.(2024·泰州市统考模拟)实验室制取并收集NH3,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NH3
B.用装置乙干燥NH3
C.用装置丙收集NH3
D.用操作丁检验NH3是否已收集满
10.(2024·南通市统考模拟)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Cl2
B.用装置乙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
C.用装置丙验证潮湿的Cl2具有漂白性
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中的Cl2
11.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Ⅰ可用于洗涤CaCO3表面的Na2CO3
B.装置Ⅱ可用于制取NaHCO3
C.装置Ⅲ可用于证明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D.装置Ⅳ可用于制备乙烯并探究其性质
12.(2024·苏锡常镇统考二模)实验室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制取NH3,将NH3通入CuSO4溶液,当生成的蓝色沉淀溶解为深蓝色溶液,再滴加乙醇可获得[Cu(NH3)4]SO4·H2O晶体。已知:[Cu(H2O)4]2+呈蓝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装置甲试管中加入NH4Cl和Ca(OH)2固体加热制取NH3
B.装置乙中的a和装置丙中的b均可防止倒吸
C.[Cu]SO4·H2O晶体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D.与NH3相比,H2O更易与Cu2+形成配位键
13.(2024·南通市高三模拟)FeCl3易水解、易升华,是有机反应中常用的催化剂。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少量FeCl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开始,先点燃酒精灯,再滴加浓盐酸
B.实验时若Cl2不足量,则可能生成FeCl2
C.装置丙的作用是收集FeCl3
D.装置丁中CaCl2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Cl2
答案精析
1.A [常温下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A正确;氯气和氯化氢都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错误;干燥气体时应该长进短出,C错误;氯水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D错误。]
2.C [NH4Cl在试管底加热时发生分解,生成NH3和HCl,在试管口遇冷又化合为NH4Cl固体,附着在试管口内壁或导管内,不能制取NH3,A不符合题意;氯化钙通常可作中性气体或酸性气体的干燥剂,但能与NH3反应生成CaCl2 8NH3而不能用于干燥NH3,B不符合题意;NH3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为防止氨气与空气发生对流,在集气试管口通常放一团疏松的棉花,C符合题意;将NH3通入稀H2SO4溶液中,会发生倒吸,煤油起不到防止倒吸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3.B [装置甲中,物品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使用游码时称取的(NH4)2SO4固体的质量偏低,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促进油脂水解,所以可用装置乙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B能达到实验目的;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铁表面发生钝化,所以不能用装置丙将废铁屑充分溶解,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NH4)2Fe(SO4)2·6H2O晶体受热易失去结晶水,不能用蒸干溶液的方法制取,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4.B [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制取氯气需要加热,A不符合题意;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B符合题意;氨气可被次氯酸钠氧化,反应剧烈,NaClO过量,可氧化生成的N2H4·H2O,应将NaClO溶液注入氨水,C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符合题意;N2H4·H2O溶于水,D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符合题意。]
5.D [黄铁矿烧渣(含FeO、Fe2O3、SiO2等)置于烧杯中,加过量盐酸溶解,其中FeO、Fe2O3溶于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SiO2不溶于盐酸,故A正确;酸溶后的悬浊液进行过滤分离,得到氯化亚铁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故B正确;将含氯化亚铁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转移入锥形瓶中,向其中加过量的双氧水,将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故C正确;所得氯化铁溶液应在HCl氛围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将晶体在HCl气氛中脱水得到无水氯化铁,直接蒸发结晶无法得到无水氯化铁,故D错误。]
6.D [应该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NH3,故不选A;氨气是碱性气体,氨气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干燥NH3不能用浓硫酸,应该用碱石灰,故不选B;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应该从长导管进入烧瓶,氨水显碱性,遇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不选C;氢氧化铜和氨水反应生成配合物氢氧化四氨合铜,故选D。]
7.B [硫酸亚铁溶液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亚铁沉淀,过滤得到废液和碳酸亚铁,A正确;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B错误;氨气易溶于水,所以需要防倒吸装置,C正确;最后制得的柠檬酸铁铵需要过滤得到,D正确。]
8.D [易拉罐中的铝元素组成的相关物质可与NaOH反应被溶解,生成Na[Al(OH)4],A正确;可以通过乙装置将Na[Al(OH)4]溶液和未被溶解的固体进行过滤分离,B正确;将二氧化碳通入Na[Al(OH)4]溶液中,可反应生成Al(OH)3沉淀,C正确;灼烧Al(OH)3固体应选坩埚,D错误。]
9.D [实验室用浓氨水加到氧化钙或碱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中制取NH3,该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碱石灰干燥氨气,该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氨气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浓硫酸是难挥发性酸,不能检验NH3是否已收集满,故D符合题意。]
10.D [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氯气,故A不符合题意;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有漂白性,用装置丙可以验证潮湿的Cl2具有漂白性,故C不符合题意;氯化钙不与氯气反应,不可以用于处理尾气,故D符合题意。]
11.A [用水洗涤CaCO3表面的Na2CO3后进行过滤操作将CaCO3滤出,A正确;氨气极易溶于水,为了防倒吸,导管不能伸入饱和食盐水,应与二氧化碳调换一下进气管,B错误;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被消耗,液面上升,不能证明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错误;该实验温度计应插入溶液测量反应溶液温度,D错误。]
12.D [实验室用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少量氨气,制取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A正确;氨气极易溶于水,易发生倒吸,装置乙中a的容积较大,可防止制备过程中发生倒吸现象,倒扣的漏斗与液面相切,液体很难倒吸,B正确;向深蓝色溶液中加入乙醇,深蓝色溶液变浑浊,静置后有深蓝色[Cu]SO4·H2O晶体析出,因此[Cu]SO4·H2O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故C正确;由向硫酸铜溶液中通入NH3,先生成蓝色沉淀,后蓝色沉淀逐渐溶解为深蓝色溶液可知,氨分子比水分子更容易与铜离子反应形成配合物,故D错误。]
13.C [实验开始,先滴加浓盐酸,利用生成的氯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铁粉与氧气发生反应,故A错误;铁与氯气反应只能生成氯化铁,即使少量氯气也不能生成氯化亚铁,故B错误;装置丙的作用是收集冷凝后的固体氯化铁,故C正确;CaCl2与氯气不能反应,其目的是防止NaOH溶液中的水蒸气进入丙中使FeCl3水解,故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