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0 00:2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鼎沸(dǐnɡ) 书塾(shú) 觅食(mí) 倜傥(dǎnɡ)
B.收敛(liǎn) 竹筛(shāi) 秕谷(pǐ) 东方朔(sù)
C.攒成(cuán) 蝉蜕(tuì) 盔甲(kuī) 拗过去(ǎo)
D.菜畦(xí) 斑蝥(máo) 皂荚(jiá) 桑椹(shè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轻捷  戒尺    脊梁   覆盆子
B.珊瑚   锡泊   低吟   渊博
C.缠络   云宵   蟋蟀   绅士
D.油蛉   确凿   脑髓   签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荒园,人迹罕至。(形容很少有人来)
B.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C.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周密巧妙的计谋)
D.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正派)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这是闰土的父亲所________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
(2)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古迹,如今已变成________的沙漠。
(3)集市上万头攒动,________。
A.传授  穷乡僻壤  人声鼎沸
B.讲授  人迹罕至  群情鼎沸
C.传授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D.讲授  穷乡僻壤  群情鼎沸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故乡绍兴的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的地方。
B.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C.鲁迅的杂文短小精悍,针砭时弊,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D.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情感,他好几篇文章提及的往事都与她有关。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格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A.“ , ” , , ? , , ,
B.“ , ” , , , ? , ,
C.“ , ‘ ’ , ? ” , ,
D.“ , ‘ ’ , ” , 。 ,
7.在每日阅读中,同学们通过研读《朝花夕拾》,加深了对鲁迅的理解,培养了读书的兴趣,也消除了与经典之间的隔膜。下面是同学们在读书笔记中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等。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朝花夕拾》的原题为《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的十篇回忆性散文。
D.《朝花夕拾》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风气。
9.学习本课后,请完成下列习题。
(1)【读课文,拟对联】“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是鲁迅先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情景。其实,“对课”就是对对子、拟对联。请根据课文内容,为下面的对联写出下联。
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美景,仿句子】课文在写百草园时运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洋溢着作者喜悦的心情,也让我们欣赏到了百草园的美景。请你也用这种句式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3)【品漫画,做分析】
①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漫画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②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③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 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10. 选文第①段写了“我”在百草园中的哪些趣事
11. 选文第②段在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试简要分析
12. 下面两句话中的加点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 为什么
(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选文引用“美女蛇”的故事属于什么记叙顺序 有何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年钟声
①童年,是人生乐章中最动听的音符,是生命画卷中最美丽的风景。童年那悠扬的钟声,铭刻在灵魂深处和生命履历中……
②我们村的学校在村北边,后边就是一片树林子,密密匝匝地长满榆树、柳树、杨树和各种灌木。春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爽,树林里异常幽静、舒适。树叶正由鹅黄变碧绿,阳光透过那稀稀疏疏的树叶,在地上映出凌乱的光斑。林中的鸟儿活跃起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清风摇动树木,满树的绿叶在鼓掌。流水潺潺,鸟啼声清脆悦耳,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盘旋嬉闹,一群蜻蜓好像飞机特技表演队,在空中滑翔俯冲。活泼机灵的小鸟,
在刚换上春装的大树上蹦来跳去,比赛似的歌唱。林中幽静曲折的小路上,响起学生的脚步声和读书声,孩子们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诵读得如痴如醉。那清脆的读书声,悦耳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水声,合奏出优美和谐的音乐。
③当年村里小学的设施非常简陋,用不起木制的课桌,就用土坯垒上几排土台子,凳子也是从各家捎来的,可大家读书、学习十分卖力。同学们半闭着眼,摇头晃脑地朗读课文。墙西南角竖着一根又粗又高的竹竿当旗杆。每当重要的节日,都要升五星红旗,同学们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在五星红旗下庄重地行注目礼。清风下轻轻地飘动着的红旗,是那么鲜艳动人。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钟声了。起初是铁铸的钟,后来换成一截炮弹壳,用一根粗钢筋勾着挂在树上,敲起来“当当”响,声音清脆还有余音。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孩子们自己创造游戏,弹玻璃球、打陀螺、跳高、跳绳……同样玩得兴奋、痛快!
④那时村里和学校都没钱,学校就组织学生“勤工俭学”。春天让我们排着队去山冈沟底去捋刺槐树叶,秋天去田野翻地捡地瓜、花生。更有趣的是去山上挖蝎子。那时山上蝎子多,搬动大的石头块,就会发现有蝎子高扬尾刺与你对视,或直往石缝里钻。我们就迅速用筷子夹起来,放进准备好的玻璃瓶中。一只二分钱,抓上半天就能卖几毛钱。
⑤刚从童年的学校毕业,人生的学校就在岁月急促的钟声中开学了……
⑥中年、青年人都已远离了童年,少了纯真,多了责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我们在现实生活的磨炼中变得更加成熟与智慧,童心、童趣却越来越淡,儿时那些最简单的辨别是非、美丑的标准也逐渐变得模糊。我们在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同时,会顿悟: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那份纯真和简单,原来是最稀缺、最珍贵的东西。
⑦童年是一盘永恒的录像带,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它既是人生的独版,又是绝版。如果人生能重来,谁都渴望再经历一次纯粹金色的童年。童年那余音袅袅的钟声,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依然回荡在耳畔和心田。
14.联系全文来看,本文以“童年钟声”为题有何作用?
15.第③段主要描述了哪些童年生活?请简要概括。
16.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17.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
18.第②段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段在写景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同学认为本文第②段与文章主题关联不大,应该删除。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写的散文诗
万海全
收音机里重复着《父亲写的散文诗》,李健空灵的嗓音在耳边悠悠地回荡,往事如溪流在心头静静地流淌。
我的小学,是在隔壁村念的,离家较远。有时候,老师会在放午学时,把没完成作业的学生留下来,遇见这种情况,家长会请近旁的同学带一碗饭,给赶不上回家吃饭的孩子。
三年级的时候,我被留了下来。背完书后,饥肠辘辘的我在那焦急地等待,眼巴巴地盼着同学带饭给我。直到我们村最后一个学生空着双手走进教室。
整个下午,我的胃里仿佛有千万只蚂蚁来回穿梭。委屈、不解支撑着我踉跄地走回家,向母亲吼道:
“为什么不给我带饭?想饿死我呀。”
“你爸不准带,说你不好好念书,饿你一顿,让你长点记性。”
泪眼中,看见那个倔强而威严的身影,我默默地咬了咬牙。
读高中时,在县城寄宿。一个月回家一次,每个月末,年幼的弟弟总是在路口远远地迎我。而我,从没有意识到要给他买点小礼物。
终于有一次,父亲狠狠地训了我,他说我是一个自私的人。我争辩道,【甲】每到月底钱都不够用哪有钱给他买东西呀。
两块钱都没有吗?每个月给你那么多钱,你连两块钱都省不下来吗?为什么我和你妈每次外出,不吃不喝也要买东西给你们?”
上大学时,我跑得很远。城市的生活,浪漫而精彩,踢球,逛街,逃课,上网。初入大学的我们,像一群终于挣脱缰绳的烈马,在异乡的草原放肆地奔跑,尽情地品尝自由的芳香。
十一月的北方,天气渐寒渐冷,枯寂,阴沉。风裹着砂粒,在空中嚣张地飞扬。一个下午,在床上补觉的我被舍友叫醒:“你的信,有你的信。”
躺在我眼前的,是一个泛黄的、皱巴巴的信封。地址栏里那行歪歪扭扭的字,书写着我最熟悉的那个地方。
“娃儿,你走时,我又和你吵架了,爸没文化,你别生我气。娃儿,不知道你能不能跟上课程,娃儿,一定要练好本事,咱们家没有关系,以后工作的事,只能靠你自己……”
忸怩的字体,通篇的错别字,写在弟弟废弃的作业纸上。
“天冷了,给你多寄300块钱。……你如果要什么,就自己买,不要问别人要。”
【乙】一句句笨拙的话语,像一杯滚烫的茶,浸在我麻木而冰冷的心上。想起逃课和同学去外面瞎逛的疯狂,想起在网吧叼着烟,和同伴征战江湖的过往,想起这些年和父亲相处的种种,我的泪,似决堤的河。
那是父亲第一次写信,听说,为了写这封信,没多少文化的他忙活了好几个晚上。父亲的信,是一枚钢针,它扎破了我任性的像气球一样膨胀的虚荣心。父亲的信,似一束光,它划破我眼前的阴霾,让我看到前行的方向。
“这是我父亲。
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生命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张旧报纸……”
清澈的歌声,穿越时空的苍穹,在春日的余晖里,深邃而悠扬,犹如父亲的一生,纯粹而沧桑。
父亲,种地务工,他不会写诗,但他一生都在写诗。他用自己的勤劳、坚韧、严谨和厚爱写着最朴实、最华丽的诗歌,他把诗歌写在乡村的土地里,写在岁月的年轮里,写在我的心上。
(有删改)
19.本文中作者回忆了哪三次父亲对自己的教导?请简要概括。
20.有同学对文中【甲】【乙】两处有疑问,请你帮他解惑。
(1)【甲】处“每到月底钱都不够用哪有钱给他买东西呀”句子较长,中间不使用标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2)【乙】处的“笨拙”好像有矮化父亲的感觉,删去是不是更好些?
21.下列加点语句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1)整个下午,我的胃里仿佛有千万只蚂蚁来回穿梭。
(2)初入大学的我们,像一群终于挣脱缰绳的烈马,在异乡的草原放肆地奔跑,尽情地品尝自由的芳香。
2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他不会写诗,但他一生都在写诗”这句话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花 园
汪曾祺
①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有时甚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
②草被压倒了。有时我的头动一动,倒下的草又慢慢站起来。我静静地注视它,很久很久,看它的努力快要成功时,又把头枕上去,嘴里叫一声“嗯”!有时,不在意,怜惜它的苦心,就算了。这种性格呀!那些草有时会吓我一跳的,它在我的耳根伸起腰来了,当我看天上的云。
③紫苏的叶子上的红色呵,暑假快过去了。
④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捉蟋蟀的兴趣恐怕要更大些。我看过一本秋虫谱,上面除了苏东坡米南宫,还有许多济颠和尚说的话,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听,哪里 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萝萝藤拉了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还没喂呐,于是赶紧回家。
我每吃一个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给它一点。正吃着晚饭,我的蟋蟀叫了。我会举着筷子听半天,听完了对父亲笑笑,得意极了。一捉蟋蟀,那就整个园子都得翻个身。我最怕翻出那种软软的鼻涕虫。可是堂弟有的是办法,撒一点盐,立刻它就化成一摊水了。
⑤我们那里有这么个风俗,谁拿着掐来的花在街上走,是可以抢的,表姐姐们每带了花回去,必是坐车。她们一来,都得上园里看看,有甚么花开得正好,有时竟是特地为花来的。掐花的自然又是我。我乐于干这项差事。爬在海棠树上,梅树上,碧桃树上,丁香树上,听她们在下面说:“这枝,唉,这枝这枝,再过来一点,弯过去的,喏,唉,对了对了!”冒一点险,用一点力,总给办到。有时我也贡献一点意见,以为某枝已经盛开,不两天就全落在台布上了,某枝花虽不多,样子却好。有时我陪花跟她们一道回去,路上看见有人看过这些花一眼,心里非常高兴。碰到熟人同学,路上也会分一点给她们。
⑥我爱逗弄含羞草。触遍所有叶子,看都合起来了,我自低头看我的书,偷眼瞧它一片片地开张了,再猝然又来一下。他们都说这是不好的,有甚么不好呢。
⑦四月二日。月光清极。夜气大凉。似乎该再写一段作为收尾,但又似无须了。便这样吧,日后再说。逝者如斯。
(选自《人间草木》,有删减)
2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回忆了童年时捉蟋蟀、喂蟋蟀,院子里掐花、逗弄含羞草,听雨看猫等几件趣事。
B.第④段中“我”与父亲的交流场景,能使人感受到父子之间的默契及亲情,从侧面烘托出花园留给“我”的美好记忆。
C.作者通过对花园生活种种的回忆,表现了对花园的留恋及对童年生活的追忆。
D.文章语言文白如画,令人感到朴素而不刻板,自然本色,舒爽清新。
24. 仿照示例,设计朗读卡。
【原文】听,哪里 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
【朗读设计】朗读时,“听,哪里”可以轻读,“这儿了”可以重读,读出“我”认真聆听的状态和发现蟋蟀时的惊喜;整句话可以用欢快的语气朗读,表现出“我”一心扑在游戏中的童真童趣。
【原文】这枝,唉,这枝这枝,再过来一点,弯过去的,喏,唉,对了对了!
【朗读设计】 (提示:可以从重音、语气等角度设计)
25. 小明想建议教材编委将本文选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你觉得合适吗 请根据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语和单元目录,并结合本文,说说自己的理由
【单元导语】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这一切都值得即将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体会、领悟。   …… 【单元目录】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10*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11《论语》十二章 ……
答案
1、A 2.A 3.C 4.C 5.D 6.C 7.D 8.A
9.(1) 示例:三味书屋习字作画读课文,别有情趣
(2)示例:不必说春天里莺歌燕舞,花红柳绿,云淡风轻,也不必说炎炎夏日中荷叶翩翩,蝉鸣阵阵,流水潺潺。单是秋天那漫山遍野的红叶,就让人咏叹不尽了!
(3)①这是一幅名为《童年》的漫画,画面中左右两边分别放着两个“家”和“学校的大鸟笼”两个笼子中间是用护栏围着的通道,一个背着书包戴着眼镜的小朋友正通过通道从学校回家,他一边走,一边看着语文课本。
②告诫我们不能局限于学校与家庭之间,不能死读书。
10.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
1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长的草里是不去的”承接上文写的百草园,“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引出下文对美女蛇故事的讲述。
12.不能。(1)句中“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不能表现出这种效果;(2)句中“窜”字表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没有这种效果。
13.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更能说明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4.题目“童年钟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依托,作者借“钟声”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之情。
15.读书、升国旗、听钟声上学、玩游戏等。
16.运用“背起”“跑出”“追逐”“嬉闹”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欢乐,体现了钟声给孩子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17.无限快乐、纯真而简单的童年生活,才是我们最应该追求的美好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多一些童真、童趣,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8.相同之处:都调动了多种感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特征鲜明,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景物特征,蕴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不能删除。第②段描写了村子春日早晨的美好景象,突出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为下文抒发对童年的怀念之情作了铺垫。
19.三年级时,“我”没完成作业被留下来,父亲不让同学给“我”带饭;读高中时,“我”没有意识到给幼弟买礼物被父亲教训;上大学时,“我”逃课和同学去外面瞎逛,父亲的一封信使“我”得到教训。
20、(1)不适用标点,橘子没有停顿。说明“我”一口气说完的话,表现了我争辩的急切。
(2)不好,“笨拙”本义是不灵巧,嘴笨,这里用来形容父亲的话语朴实,饱含深情,与父亲缺少文化的身份相符合。
21、(1)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我”当时饥饿难耐的强烈感觉,引出下文“我”委屈、不解地质问妈妈的情节。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我们”比作脱缰的野马,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们”享受在大学中自由无拘束的生活。
22.父亲没有文化,只会“种地务工”,不会写出文学层面的“诗”;但他的一生勤劳、坚韧、严谨,充满厚爱,他用品行谱写了生命的诗歌,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影响。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23.A
24.朗读时,“这枝”可以轻读,“这枝这枝”“再过来一点”“对了对了”可以重读,读出她们发现花枝时候的兴奋与欢快;整句话要用欢快的语气朗读,表现出掐花的喜悦和天真。
25. 示例1:我觉得合适。课本第三单元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展现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花园》一文主要记述“我”拔草、抓蟋蟀、掐花等童年乐事,突出“我”的童真与欢乐,符合单元学习目标,因此适合纳入课本。
示例2:我觉得不合适。虽然《花园》这篇文章通过回忆童年生活,突出了童真和欢乐。但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二者在题材上相似,而课本内容有限,因此不宜纳入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