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课外主题阅读 强化练 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课外主题阅读 强化练 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9 19:1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 课外主题阅读 强化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①十岁那年,孔融跟着父亲到洛阳去会见一个很有名的士人大官李膺(yīng)。他很有学问,很多读书人都想拜访他。但是,来者太多,应接不暇,因此李膺决定只接见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
②孔融到了李府门前,对守门的人说:“我是李府主人的亲戚。”守门人通报了以后,孔融被迎进门来。李膺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您的祖先是我的祖先的老师,所以我和您应该是世交了。”听了孔融的推理后,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都对孔融的机智赞不绝口。
③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说给他听,陈韪却讥讽道:“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说:“那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被他反驳得满脸通红,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拜见——( ) 推断——( ) 机灵——( )
2.用“______”画出孔融说自己是李膺亲戚的原因。
3.在复述这个故事时,要抓住的主要情节是( )。
A.李膺很有学问,每天拜会他的人很多
B.别的宾客把孔融的话转述给陈韪听
C.孔融阐述自己与李膺是亲戚的原因,以及反驳陈韪的讥讽
包公拷问青石板
佚名
①有一回,包公坐着轿子出去办事,忽然听见一个孩子的哭声。包公从轿子里往外看,只见一个小孩子站在一块青石板上,身旁放着一只竹篮子,“呜呜”直哭。包公急忙吩咐轿夫停下,把孩子叫到跟前,问道:“孩子,你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啊?”
②孩子回答道:“我是卖油炸糕的,今天早晨,在大街上赚了二百文钱,放在了篮子里。刚才有人在这里变戏法,我就站在这块青石板上,看了一会儿热闹。结果往篮子里一看,钱就丢了。”
③包公听了孩子的话,皱起眉头,坐在轿子里想了一会儿,对孩子说道:“刚才你是站在青石板上看的热闹,这钱肯定是被青石板偷了去。衙役,把孩子和青石板一起带回县衙,我要审问这块青石板。”
④包公要审问青石板,这件稀罕事儿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满大街的人都知道了。出于好奇,许多人就跑到县衙去,想听听包公怎样审理这个案子。
⑤包公威严地坐在大堂上,命令衙役把青石板放在公案前面,又让那个丢钱的孩子站在青石板的边上,让听审案的老百姓站在大堂两边。
⑥包公开始审理案子了,只见他一本正经地对着青石板喝道:“青石板,是你偷了孩子的钱吗?你快照实讲来,不然就动大刑拷打你!”青石板躺在那里,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包公拍案大怒,命令衙役动手打青石板。这时,大堂两边的老百姓,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⑦包公没有笑,他威严地环视了大堂一遍,突然把惊堂木一拍,说:“你们好没规矩,敢在大堂上随意哄笑!衙役们,把大门关上,不准放一个人出去。”
⑧百姓们一看,纷纷求饶。包公说:“饶了你们也可以,只是你们每人必须出一文钱,才能放你们出去。”大家没有办法,只得同意。
⑨包公叫衙役抬来一缸水,放在大堂前边。老百姓们一个接一个,把钱丢到水缸里,前面的人都平安无事,放出了衙门。接着一个人也把钱放进水缸里,包公向水面一望,看见水面漂起了一片油花,包公就对这人说:“小偷,你偷了孩子的钱,快快招来!”
⑩偷钱的人大吃一惊,吓得浑身发抖,怎么也想不明白包公怎么判断出是他偷的钱。包公又叫衙役搜查,结果从那人身上搜出一百九十九文钱,连他投在缸里的钱在内,正好二百文。包公就把这二百文钱如数还给了卖油炸糕的孩子,接着又叫衙役把偷钱的贼狠狠地打了一顿板子,赶了出去。
那些前来观看的百姓们,直到这时才明白包公拷问青石板的原因,都从心里敬佩包公。
(选文有删改)
4.根据下面的情节梳理,简要复述文章内容。
卖油炸糕的小孩丢了钱→包公开堂审理青石板→抓住小偷,找回被偷的钱
5.包公是怎么判断出偷钱的人是谁呢?
6.文章体现了包公怎样的形象特点?
7.妈妈买的油条不见了,但一直待在家里的弟弟和妹妹都不承认自己“偷”吃了油条。你有没有办法帮妈妈找出那个“贪吃”的小孩儿呢?
8.阅读类文,完成练习。
西门豹罢官
①西门豹初任邺县的县官时,为官清廉,终日勤勉,深受百姓的拥戴。不过,因为他从不去巴结魏文侯的亲信,这伙人对他怀恨在心,便勾结起来,对魏文侯说了许多西门豹的坏话。到了年底,西门豹向魏文侯报告自己的工作,政绩突出的他本应该得到嘉奖,却被魏文侯收去官印,要罢了他的官。
②西门豹明白自己被罢官的原因,便向魏文侯请求说:“过去的一年里,我缺乏做官的经验。现在,我已经明白了,请允许我再干一年。如果干不好,我甘愿受死。”魏文侯答应了西门豹的请求,让他继续做官。
③西门豹回到任所后,不再用心工作,而是去极力巴结魏文侯的亲信。又一年过去了,他照例去向魏文侯报告工作,虽然工作没有上一年做得好,可魏文侯却对他称赞有加,给了他丰厚的奖赏。这时,西门豹严肃地对魏文侯说:“去年我为您和百姓辛勤做事,您却收了我的官印,要罢免我的官职。如今,我因为巴结您的亲信,您就对我大加赞赏。这种赏罚不明的官我不想再做了。”说完,西门豹把官印交给魏文侯,转身便走。魏文侯醒悟过来,连忙挽留西门豹说:“过去是我对你不了解。今天我对你加深了认识,希望你继续做官,为国效力。”
(1)联系上下文可知,第3自然段中的“赏罚不明”一词,“赏”是指 ;“罚”是指 。
(2)根据短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西门豹对待工作 西门豹对待魏文侯的亲信 魏文侯的态度
第一年
第二年
(3)根据提示复述故事,把内容补充完整。
(4)西门豹被罢官时为什么不直接向魏文侯说明情况,而是请求再做一年官呢?
(5)你认为魏文侯的亲信和魏文侯分别是怎样的人?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
材料二 寓言的主要特点是“借物论理”,即假借人或物来讲述一个道理,阐述一个观点。一般用假托的故事,以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经验或哲理。
无论寓言里的形象是人还是动植物,寓言都采用比较夸张和幽默,甚至有点荒诞的手法来讲述故事。寓言一般比较短小精悍,它不用很多字,就可以讲述大道理,传达深邃的人生哲理。无论西方文学,还是东方文学,寓言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
材料三 寓言在西方文学里一般不被认为是儿童文学,心理学家和童话理论家贝特尔海姆对童话的价值非常肯定,他认为“童话是我们童年接触到的最重要的故事种类(即叙事)”,并认为童话对于儿童的心灵发展非常重要。但他对寓言就持否定的态度,他认为寓言“通过文字、动作或事件——尽管这些可能是传奇式的——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他还断言寓言的问题在于说理太明白,太道德化,没有给儿童留下任何想象的空间。其实,寓言对儿童有很多正面的影响,很有阅读价值,特别是它的哲理性,对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选自谭旭东《谈谈寓言:走进寓言的世界》,有删改)
9.请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解释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寓言特点的是( )
A.借物论理 B.充满丰富想象
C.采用夸张和幽默,甚至荒诞的手法 D.篇幅短小精悍
11.材料三中,对于“寓言在西方文学里一般不被认为是儿童文学”这一观点,作者是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
孔子学琴
佚名
①孔子向鲁国的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师襄将一首曲子教给孔子练习。十天过去了,师襄来到孔子屋内,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师襄对孔子说他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连忙站起来,诚恳地说他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说完,他又坐下继续弹奏起来。
②过了几天,师襄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便说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让他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但孔子摇摇头,说他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所以他又继续练习。
③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听孔子的琴声时,立即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一曲弹完,师襄说孔子弹出了乐曲的思想感情,领会了音乐的精神,可以学一首新曲子了。但孔子说不行,因为他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谁。说完,他又沉浸在琴声里,似乎想得很远很远……
④不知又过了多少天,师襄静静地坐在孔子身旁听他弹琴,感情随着琴声抑扬起伏。突然。琴声戛然停止,孔子激动地站起来,说他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行善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
⑤师襄听了又惊异,又佩服。他起身向孔子深深地行了一礼,说孔子的琴艺已达至炉火纯青的地步了,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文王操》。
(选文有删改)
12.请圈出文中体现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并简要概括孔子学琴的经历。(语文要素: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________→掌握弹奏技巧→领会思想精神→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章,分析师襄听了孔子的话后“又惊异,又佩服”的原因。
14.阅读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画线词语中,你感受到孔子怎样的学琴态度?)
(2)师襄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分析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15.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人物或故事吗?请写出几个。
文彦博树洞取球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盘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
16.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 )
A.打击。 B.攻击。 C.踢。
(2)球遂浮出。( )
A.所以。 B.于是,就。 C.用。
17.在选择文中找出与下面句子意思相同的语句,写在横线上并划分节奏。
球忽然掉进了树洞中,这群小孩想办法要将球取出来,可是洞穴太深,球拿不出来。
18.“群儿谋取之”中的“之”指的是 。
19.球掉进树洞之后,群儿和文彦博分别是怎样做的?(用原文回答)
(1)群儿:
(2)文彦博:
20.你认为文彦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参考答案:
1. 拜访 推理 机智 2.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您的祖先是我的祖先的老师,所以我和您应该是世交了。 3.C
1.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
“拜见”意思是拜会、会见,带有尊敬的意味。在文章第①自然段中“很多读书人都想拜访他”,“拜访”是访问、看望的意思。和“拜见”语义相近。故“拜见”的近义词应填“拜访”。
在文章第②自然段中提到 “听了孔融的推理后”,“推理”在这里是指孔融通过讲述自己祖先和李膺祖先的关系来得出自己和李膺是亲戚的思考过程。“推断”是根据事实或前提进行推理判断的意思,和“推理”在文中表达的通过思考、根据一定线索得出结论的意思相近。故“推断”的近义词应填“推理”。
在文章第②自然段中提到“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都对孔融的机智赞不绝口”,“机智”形容孔融头脑灵活,能够巧妙地应对问题。“机灵”也有聪明伶俐的意思,在文中可以和“机智”相互替换,都是用来夸赞孔融聪慧的特点,能够想出巧妙的说法来应对与李膺亲戚关系的询问,还能机智地反驳陈韪的讥讽。故“机灵”的近义词应填“机智”。
2.本题考查的是找关键句。
在故事背景中,李膺是很有名望的人,他规定只接见才智出众、有名誉以及自己的亲戚。孔融想要见到李膺,所以在被问到和李膺有什么亲戚关系时,孔融巧妙地利用了孔子曾拜老子为师这一历史典故,进行合理“推导”。孔子是孔融的祖先,老子是李膺的祖先,按照古人尊师重道且师友之间常被视为有密切关联的传统观念,孔融便认为这样一来,自己与李膺就是世交了,也就是亲戚关系呀,通过这样巧妙的说法,展现出了孔融的聪慧与机智,从而得以进入李府,引出后面的故事发展情节。 所以这段话准确地表明了孔融称自己是李膺亲戚的缘由。
故文中孔融说自己是李膺亲戚的原因是文章第②自然段的:“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您的祖先是我的祖先的老师,所以我和您应该是世交了。”
3.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
A.这部分内容只是故事的一个背景设定。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和环境,说明李膺是一个很有名望的人,所以有很多人想要拜访他。但这一情节相对比较平淡,没有突出故事的核心冲突和主要人物的关键行为。如果只复述这一点,不能很好地展现故事的趣味性和孔融的人物特点。
B.这是故事中的一个环节,但它只是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它引出了孔融和陈韪之间的冲突,但本身并没有直接体现故事的核心矛盾和孔融的主要智慧表现。
C.是故事的核心情节。孔融阐述与李膺是亲戚的原因这一情节,充分展现了孔融的聪明机智。他巧妙地利用祖先的关系来应对李膺的询问,显示出他的聪慧和能言善辩。而反驳陈韪的讥讽更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孔融以巧妙的回应让讥讽他的陈韪无言以对,这种机智的反击进一步突出了孔融的聪明才智,是整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在复述时最能体现故事主旨和人物形象的情节。
故选C。
4.卖油炸糕的小孩丢了钱,包公询问来龙去脉后决定开堂审理青石板。很多百姓都来看热闹并当堂哄笑,包公发怒,让每人交一文钱放在水缸里。通过水面漂起的油花,包公最终抓住了小偷,帮小孩找回了被偷的钱。 5.其他人扔进水里的铜钱都是正常的,而偷钱的人放进水里的钱却漂浮起一层油花。丢钱的小孩子是做油炸糕的,所以钱币上也会沾上油污,凭借水中浮起的油花,包公判断出了偷钱的人是谁。 6.体现了包公关爱百姓、聪明机智、观察细致的形象特点。 7.我会建议妈妈帮弟弟妹妹洗洗手,谁的手上有很多油污,那就证明是谁偷吃了家里的油条。
4.本题考查的是短文内容的理解。
阅读短文,结合①段“有一回,包公坐了轿子出去办事。忽然听见一个孩子的哭声”、②段“我是卖油炸糕的,今天早晨,在大街上赚了二百文钱,放在了篮子里。刚才有人在这里变戏法,我就站在这块青石板上,看了一会儿热闹。结果往篮子里一看,钱就丢了”可知事情的起因是包公出去办事时,听见卖油炸糕的小孩丢了钱。结合③段“包公听了孩子的话,皱起眉头,坐在轿子里想了一会儿,对孩子说道:‘刚才你是站在青石板上看的热闹,这钱肯定是被青石板偷了去。衙役,把孩子和青石板一起带回县衙,我要审问这块青石板。’”、⑤段”包公威严地坐在大堂上,命令衙役把青石板放在公案前面”、⑨段“包公叫衙役抬来一缸水,放在大堂前边。老百姓们一个接一个,把钱丢到水缸里,前面的人都平安无事,放出了衙门”等可知,事件的经过是,包公询问来龙去脉后决定开堂审理青石板。很多百姓都来看热闹并当堂哄笑,包公发怒,让每人交一文钱放在水缸里。结合⑨段“接着一个人也把钱放进水缸里,包公向水面一望,看见水面漂起了一片油花,包公就对这人说:‘小偷,你偷了孩子的钱,快快招来!’”可知事件的结果是包公通过水面漂起的油花,最终抓住了小偷,帮小孩找回了被偷的钱。
5.本题考查的是重点信息的理解。
结合阅读短文第⑨段中“包公叫衙役抬来一缸水,放在大堂前边。老百姓们一个接一个,把钱丢到水缸里,前面的人都平安无事,放出了衙门。接着一个人也把钱放进水缸里,包公向水面一望,看见水面漂起了一片油花,包公就对这人说:‘小偷,你偷了孩子的钱,快快招来!’”可知,其他人扔进水缸里的铜板都是平常无奇的,因为被偷钱人是做油炸糕的小孩,他的铜钱上肯定多多少少沾上油渍,所以包公断定谁扔进水缸里的铜板上漂起油花谁就是小偷。
6.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分析。
阅读短文,包公为一个卖油炸糕的普通孩子审案,可见他关爱百姓;通过用水缸辨别铜板是否浮出油渍来判断小偷,可知包公聪明机智、明察秋毫。
7.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结合短文书写合理即可。
结合生活实际,可知油条是通过油炸形成的,不管是通过手拿还是由嘴唇送入口腔,都会留下油渍。
例如:我会建议妈妈用纸巾擦擦弟弟妹妹的嘴腔,说的嘴腔上油渍,谁就是偷吃油条的小孩。
8.(1) 巴结亲信,获得赞赏 勤勉为民,却被罢官
(2) 为官清廉,终日勤勉 从不去巴结魏文侯的亲信 收去官印,要罢西门豹的官 不再用心工作 极力巴结魏文侯的亲信 对西门豹称赞有加,给了他丰厚的奖赏
(3)受到挑拨,要被罢官 疏于正事,巴结魏文侯亲信 得到称赞,获奖赏,自己辞官
(4)直接说明情况没有说服力,这样做可以摆明事实,更容易让魏文侯信服。
(5)魏文侯的亲信自私自利,不顾大局;魏文侯听信谗言,但知错能改。
(1)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在第 3 自然段中,“赏罚不明”这个词中,“赏”指的是魏文侯对西门豹巴结自己亲信的行为加以称赞和给予丰厚奖赏。 “罚”指的是西门豹政绩突出,本应得到嘉奖,却被魏文侯收去官印,要罢他的官。
通过上下文可知,西门豹工作做得好却被惩罚,巴结亲信工作没做好却得到奖赏,魏文侯这种不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政绩,而是依据是否巴结亲信来进行奖惩的行为就是“赏罚不明”。
(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
时间:第一年
西门豹对待工作:为官清廉,终日勤勉,政绩突出。(从第①自然段“西门豹初任邺县的县官时,为官清廉,终日勤勉,深受百姓的拥戴。”可知)
西门豹对待魏文侯的亲信:从不去巴结。(从第①自然段“不过,因为他从不去巴结魏文侯的亲信,这伙人对他怀恨在心”可知)
魏文侯的态度:收去官印,罢了他的官。(从第①自然段“到了年底,西门豹向魏文侯报告自己的工作,政绩突出的他本应该得到嘉奖,却被魏文侯收去官印,要罢了他的官。”可知)
时间:第二年
西门豹对待工作:不再用心工作。(从第③自然段“西门豹回到任所后,不再用心工作,而是去极力巴结魏文侯的亲信。”可知)
西门豹对待魏文侯的亲信:极力巴结。
魏文侯的态度:对他称赞有加,给了他丰厚的奖赏。(从第③自然段“又一年过去了,他照例去向魏文侯报告工作,虽然工作没有上一年做得好,可魏文侯却对他称赞有加,给了他丰厚的奖赏。”可知)
(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西门豹初任县官时的情况,包括他为官清廉、勤勉以及深受百姓拥戴,同时也讲述了他因不巴结魏文侯的亲信而被说坏话,导致在年底报告工作时,政绩突出却被魏文侯收去官印,要罢他的官。可概括为“出任县官,深得民心”和“受到挑拨,要被罢官”。故第一空填上“受到挑拨,要被罢官”。
第三自然段讲述了西门豹改变工作态度去巴结魏文侯亲信,工作不如上一年好却得到称赞和奖赏,然后西门豹严肃地表达不满并辞官。可概括为“疏于正事,巴结魏文侯亲信”和“得到称赞,获奖赏,自己辞官”。故第二空填上“疏于正事,巴结魏文侯亲信”,第三空填上“得到称赞,获奖赏,自己辞官”。
(4)本题考查对西门豹做法的理解。
西门豹不直接说明情况,而是请求再做一年官,是一种非常智慧的做法。直接说明情况可能会让魏文侯觉得他在为自己辩解或者指责魏文侯偏听偏信,容易引起魏文侯的反感。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被罢官的不公,更有说服力。让魏文侯能够亲身感受到因为亲信的谗言而导致的错误判断,从而深刻认识到问题所在。
示例:西门豹不直接说明情况而请求再做一年官,是因为他想用实际行动让魏文侯明白自己的错误,而不是通过言语的辩解,这样能更有效地让魏文侯认识到赏罚不明的问题,也展现了西门豹的智慧和谋略。
(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首先,需要仔细阅读文章,关注魏文侯亲信和魏文侯的行为和言语。 对于魏文侯的亲信,要分析他们因西门豹不巴结就说坏话的行为。 对于魏文侯,要考虑他最初听信亲信罢了西门豹的官,以及后来在西门豹的提醒下醒悟的表现。
示例:魏文侯的亲信是心胸狭隘、自私自利的人。 魏文侯是一个起初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但能够知错能改的人。
9.寓言一般比较短小精悍,它不用很多字,就可以讲述大道理,传达深邃的人生哲理。 10.B 11.作者并不赞同。他认为寓言对儿童有很多正面的影响,很有阅读价值,特别是它的哲理性,对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9.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材料一中画线句子“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可以用材料二中的“寓言一般比较短小精悍,它不用很多字,就可以讲述大道理,传达深邃的人生哲理”来解释。这句话意味着寓言虽然篇幅短小,但它能够巧妙地通过简短的故事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悟到重要的道理。正如材料一所言,寓言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魔袋,能够从中取出比袋子本身大得多的东西,即那些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10.本题考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A.借物论理:这是寓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寓言通常通过假借人或物来讲述一个道理或阐述一个观点,也就是所谓的“借物论理”。这一点在材料二中有明确的说明:“寓言的主要特点是‘借物论理’,即假借人或物来讲述一个道理,阐述一个观点。”因此,A选项是寓言的特点。
B.充满丰富想象:虽然寓言中确实包含丰富的想象,但“充满丰富想象”并不是寓言所独有的特点,很多文学形式,如小说、童话等,也都具有这一特点。而且,材料二在描述寓言的特点时,并未特别提到“充满丰富想象”。因此,B选项不是寓言所独有的或最核心的特点。
C.采用夸张和幽默,甚至荒诞的手法:这也是寓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寓言为了更生动地讲述故事和传达道理,往往会采用夸张、幽默甚至荒诞的手法。这一点在材料二中有明确的描述:“寓言一般采用比较夸张和幽默,甚至有点荒诞的手法来讲述故事。”因此,C选项是寓言的特点。
D.篇幅短小精悍:寓言的篇幅通常都比较短小,但能在有限的篇幅内传达出深刻的道理。这一点在材料二中也有体现:“寓言一般比较短小精悍,它不用很多字,就可以讲述大道理。”
故选B。
11.本题考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材料三中,对于“寓言在西方文学里一般不被认为是儿童文学”这一观点,作者持否定态度。理由主要有两点:首先,作者引用了心理学家和童话理论家贝特尔海姆对寓言的否定评价,但随后通过“其实”一词进行转折,指出寓言对儿童有很多正面的影响,特别是其哲理性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其次,作者强调寓言的哲理性对于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暗示寓言具有儿童文学的价值,因此不应被排除在儿童文学之外。
12.圈出:十天过去了 过了几天 又过了些时候 不知又过了多少天
学会乐曲曲谱 体悟乐曲作者 琴艺炉火纯青 13.因为孔子能够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通过不断练习乐曲,进而体会到乐曲的作者是谁,这使师襄感到震惊,同时也对孔子不断探究的精神感到佩服。 14. “毕恭毕敬”写出了孔子练琴时态度的恭敬,“又”和“丝毫”写出了孔子不知疲倦地反复练习弹琴。从中可以体会到孔子对练琴的重视和学琴的刻苦、勤奋。 句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孔子弹琴的声音”比作“小溪流水的声音”,形象地写出了琴声的优美动听,体现了孔子弹琴的技艺高超。 15.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读书、万斯同闭门苦读。
1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可以定位到第①自然段第三句话,“十天过去了”,第②自然段第一句话,“过了几天”,第③自然段第一句话,“又过了些时候”,第④自然段第一句话,“不知又过了多少天”。
第①自然段主要内容:写孔子学会了乐曲曲谱。关键句子“诚恳地说他只学会了曲谱”。
第②自然段主要内容:写孔子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关键句子“便说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
第③自然段主要内容:写孔子领会了思想精神。关键句子“师襄说孔子弹出了乐曲的思想感情,领会了音乐的精神”。
第④自然段主要内容:写孔子体悟了乐曲作者。关键句子“孔子激动地站起来,说他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行善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
第⑤自然段主要内容:写孔子琴艺已经炉火纯青。关键句子“说孔子的琴艺已达至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1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又惊异,又佩服”可以定位到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文,孔子向鲁国的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他刻苦练习,不仅掌握了弹奏的技巧,还领会了思想精神、体悟了乐曲作者。综上所述,师襄听了孔子的话后“又惊异,又佩服”的原因是他感到很震惊,同时又对孔子充满钦佩之情。
14.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1)完成此题时首先需要知道划线字词的意思,再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毕恭毕敬”:形容态度十分恭敬有礼貌。“又”写出孔子练习次数之多,“丝毫”写出孔子的认真、刻苦。综上所述,从中可以体会到孔子对练琴的重视和学琴的刻苦、勤奋。
(2)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这里将“孔子弹琴的声音”比作“小溪流水的声音”,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孔子琴声的优美,展现了孔子高超的弹琴技艺。
15.本题主要考查课外积累。
本文主要写了孔子刻苦勤奋学琴的故事,写刻苦勤奋学习的故事还有“焚膏继晷、负薪挂角、圆木警枕、手不释卷”等等。
16. C B 17.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 18.球 19. 群儿谋取之 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 20.文彦博是一个遇事善于思考、聪明机智的孩子。
16.本题考查对字词的解释。
(1)结合参考译文可知,“与群儿击球”的意思:和一群孩子一起踢球。故击的意思:踢。故选:C。
(2)结合参考译文可知,“球遂浮出”的意思:球就浮出来了。遂:于是、就。故选:B。
17.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及断句。
结合译文可知,与“球忽然掉进了树洞中,这群小孩想办法要将球取出来,可是洞穴太深,球拿不出来。”意思相同的句子是: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结合这句话的意思,可知,正确的停顿是: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
18.本题考查对字的理解。
结合译文可知,“群儿谋取之”的意思是:这群小孩想办法要将球取出来。由此可知,之:指代的球。
19.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彦博以盘取水,灌入穴中”来回答。
2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彦博以盘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的意思:文彦博就用盆端了很多盆水,灌进洞穴中,球就浮出来了。可知,文博彦是一位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孩子。
参考译文:
文产博小的时候,和一群孩子一起踢球。球忽然掉进了树洞中,这群小孩想办法要将球取出来,可是洞穴太深,球拿不出来。于是,文彦博就用盆端了很多盆水,灌进洞穴中,球就浮出来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