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09 19:1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 2024--2025学年
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说明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质量很小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玉米又称为玉蜀黍、珍珠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含有大量植物纤维素、胡萝卜素、丰富的硒和镁。这里的“硒、镁”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3.“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水结成冰—水分子停止运动
B.氢气和液氢都具有可燃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夏天湿衣服干的快—温度高水分子运动快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4.2024年4月20日,我国首次实现碳-14供应全面国产化。碳-14指的是核内有6个质子,8个中子的原子。下列有关碳-14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A.不属于碳元素 B.质量比碳-12原子大
C.核外电子数是14 D.中子数与碳-12原子的相同
5.氚灯被广泛应用于夜光手表。氚原子的质子数为1,质量数为3(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其符号可表示为H。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氚原子不属于氢元素 B.氚原子的中子数为2
C.氚原子核电荷数为3 D.氚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6.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如图是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14.8g
B.铟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 In3 -
C.x 值表示铟原子的中子数为 49
D.铟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
7.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的化学性质相似 B.③和④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C.①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⑤的粒子表示的元素符号是Si
8.在通电条件下,甲酸与氧气的反应微观图如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由此实验可知,分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B.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形成H2O2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9.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B.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C.镁与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 D.镁离子与硫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0.“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间隔:
B.原子核外电子数: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空气中物质的含量: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氮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B.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
C.单质磷和单质硫两种物质质量相等时,单质磷中所含的原子个数多
D.硫元素组成的单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
12.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 B.P、S、Cl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C.三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二、填空与简答
13.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永无止境。
(1)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这个观点现在看来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2)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金箔后产生散射现象(如图-1),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如图-2)。卢瑟福这一研究是 (填字母)的过程。
a.建立模型 b.得出结论 c.提出问题 d.验证证据
(3)卢瑟福在a粒子(a粒子带正电荷)散射实验中,推断原子中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
(4)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 电荷。
(5)中国科学家利用超强超短激光成功获得“反物质”,“反物质”由“反粒子”构成,“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与电量,但电性相反。已知a粒子的符号是,则反a粒子的符号可以表示为 。
14.2023年10月3日,我国科学家发现战略性关键金属新矿物铌包头矿受世人关注。铌包头矿富含铌、钛、硅、氯等元素。请你根据下列信息,完成相应问题。
(1)如图1所示,一个铌原子中有 个质子。
(2)硅是芯片制造的基础材料。碳元素与硅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两种原子的 相同。
(3)图2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破损”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其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4)图3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字母,下同)。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1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第9号元素是 (填“金属”或“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填微粒符号);
(2)同周期元素的特点是 。据表推断:19号元素属于第 周期,最外层电子数是 。
(3)图2是碘离子(Ⅰ)的结构示意图,x的值是 。
1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图1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①字母a、b代表的是 , 。
②在铁、氧气、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
(2)图2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F、Cl、Br三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表现为易 (得到或失去)电子。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x=12时,该粒子符号为 。
参考答案:
1.D
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
2.A
这里的“硒、镁”指的是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硒、镁”是指表示宏观概念的元素而不是微观概念的粒子,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
3.A
A、不管物质是哪种状态,分子都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解释错误;
B、氢气和液氢都是由氢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都具有可燃性,该选项解释正确;
C、夏天湿衣服干的快,是因为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该选项解释正确;
D、水银是金属汞,汞是由原子构成,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是因为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该选项解释正确。
4.B
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碳-14的质子数为6,也属于碳元素,不符合题意;
B、碳-14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呈正比,故碳-14原子的质量比碳-12原子大,符合题意;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碳-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6,不符合题意;
D、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故碳-12的中子数≈12-6=6,碳-14的中子数为8,故碳-14原子的中子数与碳-12原子的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5.B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氚质子数为1,所以属于氢元素,选项错误;
B、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3-1=2,选项正确;
C、氚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1,选项错误;
D、氚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原子核内应为+1,不是+3,电子层数为1,核外电子数也应为1,此选项错误。
6.D
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常省略不写,故A说法错误;
B、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铟离子,表示为In3+,故B说法错误;
C、铟原子的质子数为49,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x 值表示铟原子序数为 49,故C说法错误;
D、铟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故D说法正确;
7.C
A、①粒子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属于稳定结构,②粒子有3个电子层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①和②的化学性质不相似,说法错误;
B、③粒子质子数为11,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该粒子在第三周期,④粒子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该粒子在第二周期,③和④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周期,说法错误;
C、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只有1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的原子也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①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说法正确;
D、⑤粒子质子数为16,质子数为16的元素为硫元素,元素符号:S,说法错误;
8.A
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说法错误;
B、由②可知,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结合形成H2O2,故B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HCOOH与O2在铂催化剂和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H2O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说法正确;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D说法正确;
9.B
A、由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镁原子序数为12,质子数=原子序数,故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选项正确;
B、硫最外层有6个电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选项错误;
C、元素所处的周期数与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镁原子和硫原子核外均有三个电子层,故镁、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选项正确;
D、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变成镁离子,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为8,二者相等,选项正确;
10.A
A、分子间的空隙是气态大于液态大于固态,氧气大于液氧大于固氧,正确;
B、原子核外电子数:H:1、C:6、Al:13,由多到少的顺序是Al、C、H,错误;
C、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前五位,由多到少依次为O、Si、Al、Fe、Ca,错误;
D、空气中N2体积分数78%,O2体积分数21%,稀有气体0.94%,由多到少的顺序是:N2、O2、He(稀有气体中的一种),错误。
11.A
A.由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14.01是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A错误;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以知道,氧原子的中子数为8,故B正确;
C.磷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单质磷和硫两种物质质量相等时,磷中所含原子个数多,故C正确;
D.硫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硫粉,通常状况下为固体,故D正确;
12.D
A、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故A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可知,磷的原子序数是15,硫的原子序数是16,氯的原子序数是17,P、S、Cl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故B正确;
C、根据磷、硫、氯的偏旁,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碳、氮、氧位于同一周期,而不是同一族,故D错误。
13.(1)错误
(2)a
(3)绝大多数a粒子通过金箔并按原来方向运动
(4)正
(5)
(1)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外是一个空旷的区域。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所以这个观点现在看来是错误的。
(2)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金箔后产生散射现象(如图-1),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如图-2)。卢瑟福这一研究是建立模型的过程,故选a。
(3)卢瑟福在a粒子(a粒子带正电荷)散射实验中,推断原子中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绝大多数a粒子通过金箔并按原来方向运动。
(4)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5)中国科学家利用超强超短激光成功获得“反物质”,“反物质”由“反粒子”构成,“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与电量,但电性相反。已知a粒子的符号是,该粒子的质子数为2,相对原子质量为4,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则反a粒子的符号可以表示为。
14.(1)41
(2)最外层电子数
(3) 三/3
(4) C CD
(1)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则一个铌原子中有41个质子;
(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在元素周期表中,碳、硅位于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
17号元素为氯元素,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氯原子的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均为17,核外电子排布为2、8、7,则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故位于第3周期;
(4)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由图可知C为相对稳定结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A质子数为6,B质子数为8,CD质子数都是12,故CD属于同种元素。
15.(1) 非金属 得到 F-
(2) 电子层数相同 四 1
(3)18
(1)表中9号元素是氟元素,带“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氟离子,符号为F-;
(2)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则通过上表推知19号元素应该属于第四周期,核外有4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层上有8个电子,第四层上有1个电子,即最外层电子数为1;
(3)碘离子是碘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的,所以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53=2+8+x+18+7,解得x=18。
16.(1) 原子 核外电子/电子 NaCl O2/氧气
(2) 最外层电子数 得到
(3)
(1)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故a为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b为核外电子(或电子)。
(2)铁为金属,由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属于金属化合物,大多数金属化合物由离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由离子构成的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由分子构成的是氧气。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F、Cl、Br三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由于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故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表现为容易得到电子。
(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当x=12时,说明该原子失去了两个电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了阳离子,12号元素为镁元素,故该粒子为镁离子,符号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